《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3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永穆公主低头,小兰出声:“有呢,有!”
  “既然有,我先给你写一个,画上图,明天报纸上也会出,告诉百姓抓虫子拿过来卖,或者自己养。”
  李易不追问地在哪,他打算让百姓接受这个东西。
  今天他请大家吃饭,有不少虫子。
  能有闲心来看大熊猫,晚上住张家村子的人,家中的经济条件都不差。
  他们先接受,然后其他人才好接受,用富贵的人来辐射周遭。
  今天免费吃串儿,给上了虫子,还说李东主也吃,得给面子吧?
  吃了发现也没什么,挺好吃的,报纸上再一吹,高大上了。
  明明看到就踩死的虫子,身价提升。
  当京兆府流行吃这种虫子的时候,其他地方的百姓要么抓来卖,要么自己吃,一边吃一边还觉得是有钱人家才吃的。
  如此营养跟上了,今天增加一种,明天再增加一种。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生活质量的改变从点滴开始。
  永穆公主看不透李易的心思,她现在是兴奋,自己终于可以做事情了。
  以前总是听说李易做了什么利民的事情,今天自己跟着参与其中。
  在宫中没有什么事情可作,一直看的是别人的争斗。
  自己这个长公主要表率,不能出任何一点事情,不可以给父皇惹麻烦。
  学的东西就是那些书本上的,早就学会了。
  可惜,治国只在上层,无法直接帮百姓。
  面前的李易不一样,他可以在上层治国,也能直接落到最下面,教人养蛆、沤肥。
  今天看到的更有意思,比上回在醉仙居温泉看到的好玩儿多了。
  等三个人吃完饭,从另一个方向离开,源乾曜拿着东西走了,一直没见到李易。
  源乾曜觉得李易即使有佳人在侧,也应该过来跟自己见一面。
  可惜,没见到,东西倒是不错,两个暖水瓶,还有浴池的消费卡、一个小镜子盒。
  等李易带着永穆公主和小兰回到庄子,叫来休息的八个宫女太监给安排到三哥和嫂子居住的院子时,宫女太监无语了。
  他们带两个人进去,重新拿被褥、枕头。
  “永穆公主,你怎么来了,还有小兰,就你俩?”
  桃红二号四下看看,没别人,压低声音问。
  小兰嘟一下嘴儿:“护卫进不来,他们装着是路人,不能进来。”
  “没事儿,在庄子里不需要你们的护卫,他们有人安排。”
  翠柳二号看看门口的方向,保证着。
  其他的宫女和太监点头,对,在庄子里要是能出事儿,那就是天大的事儿了。
  永穆公主安静地站在那里,打量父皇和母后居住的房子。
  “永穆公主,主卧不给你了,侧卧你去住,你想住主卧,我去给你开另一个院子。”
  桃红说一下,主卧就是陛下和皇后的地方。
  “只有两个人,小卧足够。小兰今天累了,晚上……”
  永穆公主看自己的宫女,不想晚上让小兰守夜。
  “永穆公主,晚上什么都不用管,有人负责。”碧荷二号给出保证。
  她不需要巴结公主,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东主说保人,绝对可以保下来。
  李易这边在对羽林飞骑吩咐:“那边守好了,我三哥和嫂嫂来时怎么守,现在就怎么守。”
  等羽林飞骑离开,李易开始写豆虫怎么吃、如何养殖。
  虫子吃叶子,然后虫子有营养,人直接吃豆秧的叶子,也没有蛋白质啊。


第六百九十三章 亲吃生虫丝为上
  太阳又一次升起,早朝的时候,李隆基多看了源乾曜几眼,没说什么。
  “臣请派鸿胪寺知晓铁勒九姓语言者,到降户区教授大唐话语。”
  毕构冒头了,他便宜把地卖给李易。
  然后就等着梯田快点建好,以后年年收租子,现在语言交流有问题。
  于私,他欠李易人情,牙都是李易给镶的。
  于公,他要给户部多赚钱,那是多少亩地啊。
  “可!”李隆基答应。
  毕构退下去,姚崇上前:“陛下,李家庄子在收豆虫,同时今天早上的报纸上写豆虫养殖,臣以为可试行。”
  姚崇说话间掏出报纸,现在的报纸一份四张了。
  广告多了,半张,其他内容多了半张。
  报纸更赚钱了,价钱居然掉到了三钱,四张报纸三钱,单面印刷,背面可以写字。
  一个是报纸广告赚钱,另一个是造纸成本和印刷成本进一步降低。
  姚崇挑出来一张报纸,让人呈上去。
  李隆基没碰,他早看过了,他的报纸是第一张印刷出来,立即专骑送。
  当然,一次是送三份,一份给他,一份给王皇后,一份给百福殿。
  他吃早饭的时候,旁边有人读报,读到重点的地方,他会拿到手上看。
  昨天晚上他已经知道李易给很多人吃虫子,豆虫。
  他手压在报纸上:“李家庄子出了一个豆虫可食的法子,说虫子像鸡蛋一样,吃了对身体好。”
  说到此处他停顿,看向群臣。
  大家纷纷点头,虾皮子、海米、虾仁,不都是海里的虫子么,能吃。
  蚂蚱现在也有人抓了用油炸,西南地方的情况汇报过来,当地吃得更吓人。
  “损十余斤豆子,得百余斤虫子,虫子可埋在沙土中,随时取用,诸卿当作表率。
  朕在有豆虫季节,每日当食两只豆虫,干煸、爆炒,爆炒之前要先焯水。
  然后是油炸、铁板、盐焗、轻微烘焙、包三鲜馅的饺子、馄饨、馅饼。”
  李隆基表态了,我吃,你们都跟着一起吃,让百姓相信这东西能吃。
  制作方法朕也给你们说出来了,朕现在对吃很有研究。
  为什么不清蒸和炖?因为吃着恶心。
  “包馅比较好,看不到虫子。”张说站出来,他对这个接受不能啊。
  “把李家庄子提供的虫子拿过来。”李隆基深吸口气,下令。
  虫子有,李家庄子提供的,都检测好的,不会吃出问题。
  虫子是活的,大青虫子。
  一个托盘上一只,在那里扭动。
  李隆基在上面,用手在案子下面抓了点用辣椒油调和的芥末蒜汁,悄悄的。
  他用这只手抓起来一只虫子,直接放在嘴里,表情平静地咀嚼起来。
  芥末放多了,要哭,他忍着。
  “老夫来。”卢怀慎第一个站出来了,他抓起面前托盘里的虫子,扔嘴里嚼两下硬咽下去。
  群臣懂了,以前的李世民就生吃过蝗虫。
  那是灾害,现在是真的吃,可以吃。
  “诸卿,朕不勉强,你当它是虫子,它就是虫子,你当它是菜,它就是菜。”
  李隆基一副我很好说话的样子对大家说。
  这一刻,所有的臣子居然很默契,他们信了,陛下就是不勉强,因为这就是菜呀。
  没错,没问题,什么虫子?菜。
  众人纷纷抓起来,深吸口气,把虫子塞嘴里。
  一人吃一只虫子,站在那里忍受着各种心理反应,生理反应其实不存在,是心理带动的生理。
  “李家庄子给拿的虫子,听说还专门喂了药,那方面比较有用。”高力士关键时刻出声。
  他怕有人吐出来,专门强调一句。
  果然,大家一听是李家庄子喂了药,对那方面好,瞬间就不恶心了,还想再吃一个。
  李隆基端起茶碗喝口水,太辣了,差点没忍住。
  “诸卿,生的不怎么好吃,熟的好吃,百姓吃虫子,只要制作熟了,便无危害,跟吃肉一样。”
  李隆基挥下手,宫女们端茶杯上来,一个臣子一杯。
  大家赶紧喝,虫子有股草腥味,用茶压一压。
  “陛下,生吃难度太大,油炸比较好,吃着脆。”太常卿姜皎出言,他发现生的不好下咽。
  他就是历史上给人家降户发放武器的那个想要亲民的姜晦的哥哥。
  历史的事情没出现,李易给拦一道。
  他还不知道李易对他和他弟弟姜晦的观感不是很好。
  李隆基看他一眼:“最好的办法是把虫子与面粉一起和了,然后烘焙成点心。可是百姓没这个条件,朕再想想办法,诸卿也要多努力。”
  “怎么吃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宣传。”李家庄子,早餐中,李易对永穆公主和小兰说话。
  早餐就有豆虫,先焯水,然后裹面油炸,外面一层面包渣。
  “我觉得还是制作的方法重要,这个比昨天晚上烤的好吃。”小兰连续吃六只虫子了。
  她还想吃,好吃啊,盘子里没有了,一共十只,她吃六个,永穆公主和李易各吃两个。
  永穆公主这时很安静,小口吃着东西,总往厨房看,想看厨房的人怎么做的菜。
  “李郎,你昨天曾说过,柞蚕的虫子能吃,桑蚕呢?”
  永穆公主想到了现在大家都种的桑树。
  “桑蚕过敏,柞蚕的蚕茧其实也过敏,只是没桑蚕严重,所以大家都不吃,不是不想吃,是吃了会死人。”
  李易很有耐心,给讲解两种蚕蛹的区别。
  “李郎,虫子的时候吃也过敏吗?”
  永穆公主不了解,她自从学到了新的科学知识,总想去探究。
  “桑蚕的虫子太小了,不过敏怎么吃?柞蚕的虫子和豆虫一样大。
  缫丝的过程当中必须煮,然后才能分丝,然后需要用草木灰的水。
  到最后丝出来了,蛹就不能吃了,桑蚕蛹小,柞蚕蛹大。
  现在柞蚕可以剪茧,桑蚕不能剪茧,桑蚕小,柞蚕剪茧,多出断丝,不利纺织。”
  李易介绍加工工艺,其实哪一种丝都不好缫。
  他那个时代,技术都升天了,才能把所有断丝给缫出来,
  不然的话就是要活蛹,丝断,要丝连,蛹死。
  活蛹是把茧给剪开,缫丝都是剪开的,怎么连续缠线?
  永穆公主只听懂八成的内容,她挺不高兴的,又没跟上。
  她轻声问:“那要活的还是死的?”
  “死的,死的就当肥料了,然后缫丝出来,咱们往外卖,卖到其他的地方,换取好处。”
  李易选择放弃吃,而加强出口,两三年用不上,大唐水军规模就大了。
  又不是造航母,需要很长时间。


第六百九十四章 丝绸之路市舶司
  永穆公主静静地听,听到李易说换好处,莫名其妙地想笑。
  “李郎家财无数,还欲寻更丰之利?”永穆公主嘴角带着笑容,问。
  “闻恬啊,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我这个小家维持起来已不易,何况大唐的大家。陛下派兵保护我,你说我是不是要为陛下多想想?”
  李易一副悲天悯人,要当贤臣的样子。
  永穆公主眨眨眼睛:“李郎辛苦了。”
  “倒算不上多苦,只是突厥太过可恨,竟然把碎叶镇给占了,不让商队通过。”
  李易说起突厥,陆地上的丝绸之路断了,不然一定有许多好东西从丝绸之路送过来。
  永穆公主轻声问:“是做不了买卖了?那边的东西很好?”
  她年岁小,丝绸之路断的时候,她记不得什么事情。
  “咱们用丝绸、茶叶、陶瓷跟他们换马和羊毛做的东西,关键是种子,大唐没有的种子。”
  李易耐心地讲,不能指望谁都知道丝绸之路换的是什么。
  永穆公主吃口饭,抬起头来:“听闻每年广州有昆仑人乘船来换东西,走海路不可么?”
  “闻恬,你太厉害了,不但人长得美,关键是聪明。对,前年的时候咱大唐有安南市舶使。
  不过那人一直在研究技术,想制作好玩的东西给陛下,陛下不要。”
  李易先夸永穆公主,再说安南市舶使,前年有的,人叫周庆立。
  他跟着波斯的僧人制作东西,要给李隆基。
  李隆基不知道咋想的,不要,估计是担心劳民伤财,与百姓无利。
  永穆公主被称赞,脸微微红了。
  小兰在旁边听着看着:“李东主,我闻恬姐姐自然是聪明。”
  “小兰也是又漂亮又伶俐。”李易再夸一下小兰。
  “那广州呢?”小兰高兴了,要跟着研究买卖的事情。
  “广州那里才最应该成立市舶司,专门与外面的人买卖东西。
  周庆立他不应该把心思放在造东西上,而是赚钱,陛下缺钱,不缺那点玩具。”
  李易说起广州时,猜出来李隆基为什么不要周庆立的东西了。
  让周庆立当市舶使是为了跟别的人贸易,不是造东西。
  “对呀,广州,现在可以安排,带东西出去,到别的地方卖了,珠宝什么的不要,要香料和粮食。”
  李易有了想法,东南亚那里的粮食不值钱,香料也不值钱。
  走陆路和用小船带一些珍贵的东西,包括胡椒,卖很高的价。
  大唐主动出去,船队出去,雷州、琼州那里的胡椒没形成规模之前,用海上贸易来弥补。
  什么、没药、肉桂、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