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3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上去是一次阵雨,地面上的泥土被砸得飞溅起来。
  不长时间,雨点开始倾斜,有风了,而且风还不小。
  从灯笼的晃动上就能够看出来,只是天没黑,灯笼没点燃。
  在外面的庄户四处躲避,不少人跑到食堂,透过窗户往外看。
  两刻多一些,李易和李成器吃完饭,雨又停了。
  李易叹口气:“没有什么好的农药,天又热,即便是没有太阳,菜地里的菜也要遭殃。”
  他知道,短暂的雨过后,天气热,蔬菜开始生虫子了。
  包括菜蚜、瓢虫,小水水洼增加,苍蝇和蚊子出来,当然蜻蜓也多,各种蜻蜓飞来飞去。
  小的时候他通过许多种手段捕捉蜻蜓,后来大了,知道不应该捉,却也没有多少蜻蜓给他捉。
  “多事之秋啊。”李成器也不得不承认,今年的天气就是不好。
  要么你就继续旱着,大家用井水浇灌。
  突然来一场雨,按照以前的经验,每一场这样的雨过后,都有许多人生病。
  “明天在报纸上写,必须喝开水,同时注意蚊虫叮咬。”
  李易想到一个没有办法之下的办法。
  他只能做到这些,除非他可以大面积扑杀所有昆虫,连着蜻蜓一起杀,不然没有用。
  “蚊香和花露水,易弟,放出来,我知道你庄子上还有。”李成器着急了。
  他知道情况严重了大家会得疟疾,得疟疾要吃药,大蜜丸的药,比蚊香和花露水珍贵。
  “大哥,蚊香和花露水可以拿出来,不过我觉得若是蕃邦使臣有谁得了疟疾,咱们可以卖呀。
  西南当地的守军就拿了不少药丸,他们一边自己用,一边帮着高价销售,顺便打广告。”
  李易在如此紧要的时刻,居然想的是开会。
  说好的,大唐召开会议,关于卖治疗疟疾药的事情,一直到现在也没开成。


第六百八十三章 防虫新招蜂蜜缺
  “卖报卖报,雨后天热蚊虫多,不要喝生水,小心被蚊子叮,得了疟疾可到医馆免费吃药。”
  “卖报啦,用草木灰泡水,最好是一比五,泡一天一夜,喷洒到菜叶上可以防虫子。”
  雨后的天明,报童跑跳着吆喝。
  一时间家中有种蔬菜的人纷纷寻找草木灰,并用水给泡上。
  草木灰少的去管别人家要,甚至有的干脆自己烧。
  “原来此法可防虫,待试过,若好用,当广传大唐。”
  政事堂中,姚崇看着手上的报纸,重点关注草木灰泡水的事情。
  “草木灰本身可为肥料,沤肥时添加,用在地中效果好,草木灰水落到地里,不会伤地。”
  姚崇接着又说草木灰的其他作用,拿草木灰泡水喷洒蔬菜,可谓一举两得。
  “如此好的办法,又是现在才拿出来,他总是想不起来。”张说对李易有时候挺无奈的。
  用草木灰泡水杀虫子,前两年怎不说?定然是没想到。
  遇到事情了,需要灵感,然后才有办法。
  卢怀慎倒是一脸笑容:“小易已经很努力了,至少疟疾没治。疟疾发病的地方,一旦……传染,便是一群人。”
  卢怀慎学到了新名词,传染。
  他还知道了怎么被传染,以前的人不懂,一个地区有人得疟疾,很多人会得。
  现在明白了,报纸上有写,蚊子叮了得疟疾的人之后,再叮其他人,其他人会得疟疾。
  报纸上写了各种疟疾,包括潜伏期,症状。
  死人的事情,百姓们自己就知道,得了疟疾,三个人中能够活下来一个算是不错的。
  治疗的方法是青蒿一握,拿冷水泡,然后弄出来汁喝下去。
  有的时候管用,有的时候不管用。
  “定然是蒿子,李家庄子今年又大量收蒿子,除了制作蚊香,其他的拿制作大蜜丸。”
  姚崇从李家庄子的行为和医书上记载的方子上,猜测出来李易用蒿子来治疗疟疾。
  李易有了一种好方法,让有时不好用的方子起到了作用。
  卢怀慎依旧微笑:“小易还教大家养土蜂,采了蜜以后庄子收购,朝廷已经不许制香人用蜂蜜来制香。”
  “隆择该头疼了。”张说说一句。
  治疗疟疾的大蜜丸,李家庄子以本钱卖给朝廷,朝廷户部出钱购买,免费给百姓用。
  这种病不治疗是真的死人啊,而且还能被蚊子叮了后再传染别人。
  眼下只在京兆府范围内给百姓用,等数量多了,再发到大唐各地。
  到时报纸还会重新写上一些以前写过的内容,使百姓知道情况,尤其是防备蚊子。
  蚊香的制作方法已经传到大唐各州府,州府号召百姓采集蒿子。
  “小易帮户部赚钱,又帮户部花钱,隆择坐在户部尚书的位置上确实不容易。”
  卢怀慎开始可怜毕构。
  姚崇哈哈一笑:“隆择现在一个是盼,一个是怕。盼李易制作出可以赚大钱的东西卖,怕李易想到花钱的地方。”
  被三个人说的毕构正在自己的办公室中苦恼。
  “一个大蜜丸要十钱,得疟疾的人不一定吃几个大蜜丸才能好,用了多少蜜,怎价钱如此高?”
  毕构觉得李易多要钱了,说好的成本价,一个丸十钱。
  他又不能亲自去看如何制作治疗疟疾的大蜜丸,庄子保密。
  大唐百姓免费吃,别的地方想治疗,掏钱吧。
  如吐蕃奴隶主们,其他的事情好商量,得了疟疾基本上可以等死了。
  一旦有可以治疗的药物,必然家中备上几十丸。
  “养土蜂,要大力推广土蜂饲养,朝廷下令,强制养,降低成本。”
  毕构在难过了片刻后,想到个好办法。
  他开始写奏本,要求全大唐各县,每十户必须有一户养土蜂。
  养土蜂的人家,在当地免除庸调。
  等税收推广过去,其他人免去庸,养蜂的人还是全免。
  同时限定养蜂的人需要交上来多少蜜,达不到要求,按照数量计算,补上庸和调。
  写完,他想了想,同时写首诗,让人送到李家庄子。
  他现在怕了,有了主意会自动考虑李易。
  一个是让李易帮忙查缺补漏,另一个问李易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李易中午的时候收到了信,给送信的小官一块香皂。
  他展开信,上面写:京兆未辖削调庸,十户出一养蜂从。缺漏不足新来补,疟疾蜜丸味甚浓。
  李易撇撇嘴:“闲的,一句话的事情,非要写这狗屁的顺口溜。”
  李成器在,拿过来看一眼:“毕构怕花钱,你给他一丸十钱,他嫌贵。”
  “蜂蜜有便宜的?蒿子难道不需要收购和加工,我庄子人工成本高。”李易不觉得贵。
  庄子不算人工成本,一个大蜜丸的材料成本是七钱,人工加三钱。
  这钱算是庄子赚了,不算人工成本不行,庄户们得吃饭。
  “按照毕构的方法,落实到地方可行?”李成器想知道办法好不好用。
  “强行摊派,最后保证出问题,咱们的目的是收蜂蜜,不是给百姓一个不能做错的任务。”
  李易讨厌朝廷下令逼百姓养土蜂。
  他接着又说:“按照户来计算,大户人家的人多,一户定下来量,减免庸调,朝廷受损。”
  “税未推广过去,其他地方还是不能取消庸调,若比照人数,当可为?”
  李成器想到户不行,换成人头计算。
  他考虑一下,又道:“或用蜂蜜来换庸调。”
  李易想起了捕蛇者说,用毒蛇来换赋税,跟用蜂蜜换庸调差不多,不同的是土蜂没那么毒。
  “直接收蜂蜜就行,只要价格合适,商人们会想办法养土蜂,由商来带动。
  养土蜂的方法已经传出去,附近花多的地方,百姓自己建巢。
  再卖给商人,商人送到长安。明明是经济上的事情,非要扯行政。”
  李易反对把简单问题复杂话,纯粹是扯淡。
  “买的话,价钱高。”李成器能理解毕构的心思。
  “价钱高养的人就多,多了以后价钱可以低。土蜂一旦开始养,并不费事,愿意卖就卖,不愿意卖自己家留着吃。”
  李易要通过市场来调节,大家一起养,价钱掉下来。
  多花一年的钱而已,往后年年有便宜的蜂蜜。
  百姓会养了,不赚钱,自己吃,对身体也好。
  “南边的地区花多,蜀地同样一年四季有花。”李成器觉得行。
  “我给老毕写个回信。”李易去找纸笔。


第六百八十四章 不如没有此药物
  “经济依市商,买卖遍百行。价高趋者众,物廉少人尝。四季花海绽,经年蜜蜂忙。从来自由计,何必定农桑。”
  毕构接到了李易的回信,嘟囔:“今年要多费钱了,就知道他帮户部赚钱又惦记帮户部花。”
  旋即他又笑了:“按照小易的办法,明年蜂蜜会便宜,养了土蜂的人不可能因为价钱低了就不养。”
  毕构知道土蜂怎么养,长安城中不准养,外面有百姓自己养,以前他们不会,不然早养了。
  尤其是村子里,在院中养,冬天可以保护起来,顺便用卖蜂蜜的钱买糖。
  天冷的时候不割蜜了,还要额外给糖水吃,这样来年蜂子死得少。
  换到气候好的地方,常年可见花开,蜂蜜会源源不断产生。
  不管是制作药物,还是食用,都不错。
  养蜂是个技术活儿,会的人轻易不外传,尤其是驻巢、抓蜂、饲养、分巢。
  结果全被小易给公开出来,在他面前,似乎大唐自古以来的秘密都不是秘密。
  但凡利民的东西,别人死守着,然后李家庄子放出来,比别人守着的还好用。
  “还有人工孵化,得一样可发家,他全往外扔。也罢,户部出钱买蜂蜜,送到李家庄子制作大蜜丸。”
  毕构想清楚了,采取经济手段,不用行政命令。
  鸿胪寺里的一群人现在却没有任何感激李易的想法。
  “他有治疗疟疾的好药。”始终没有办法和李易比试的伊辛巴眯着眼睛说。
  疟疾对于吐蕃、西南蛮、突厥等地是个非常让人恐惧的病。
  每年因疟疾会死掉不少人,以前不清楚情况。
  都以为是生病的人和其他人在一起,其他人会得病。
  报纸上给科普,蚊子。
  知道了蚊子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指望所有人像大唐一样制作蚊香、纱窗,不现实。
  现在居然有好药,京兆府的百姓吃治疗疟疾的药不收钱。
  “别想了,我算是琢磨明白了,热气球的技术是他们故意让我们拿到手的。”
  伯讹老无奈了,他回想,发现一切太过顺利。
  尤其是拿到技术之后,一动手,放在外面的人全被逮起来,怎么那样巧?
  那时队伍去的时候,巡逻的人每每从身边经过,有死角。
  找不到路,有指示牌。
  到地方不清楚资料放在哪,那里就有新的资料说要送资料室中。
  真那般好进,现在为何进不去了?
  “二十五万缗,把我吐蕃的热气球烧了无数,剩下一堆没用的打火机。
  死了多少人?耗费了多少制作热气球的钱财?耽误了多少事情?李易,你……”
  伯讹感觉缺氧,耳朵嗡嗡的,脑袋疼。
  伊辛巴看伯讹的状态不对,赶紧把充一次气一缗钱的氧气袋给伯讹用上。
  “伯讹,想办法,不急。”伊辛巴安慰着同僚。
  “没有办法,只能买,花高价买,别指望李易会发善心。”伯讹对李易算是了解了。
  李易对大唐的百姓很好说话,跟个傻子似的吃亏,能赚大钱的事情,不要钱放出来。
  害怕百姓在庄子附近没钱吃饭,给汤,甚至是实在饿了,又没钱的人。
  跟庄子的人说一声,就给提供食物。
  也不管人家是不是真的没钱,被骗了都行。
  等到涉及到外面的时候,李易变了,变得阴险狡诈,想尽办法捞好处。
  “不知道一个大蜜丸多少钱?能不能买回去让我们的人研究出来。”伯讹准备好了挨宰。
  “我们那里的人,会愿意出高价购买,命比钱重要。”伊辛巴对自己人也表示无奈。
  他不知道的是,现在已经有治疗疟疾的大蜜丸在卖了。
  从西南当地驻军的手中出去的时候,一丸现在是十缗。
  转了几手之后,变成了一百多缗,即便如此,有价无市。
  西南的军队在训练,进到深山中训练,捕猎动物。
  有的动物活捉关起来养,凑一批准备送到长安给李易。
  像兔子了、野牛了、老虎了,军队出动,一扫一片。
  好在军队还懂得不能把一个地方的猎物都抓了杀了,跟随着的猎人讲规矩。
  队伍就依靠花露水和截疟丸来保障安全,同时不喝生水。
  出去一次,带回来大量的皮毛和肉干,还有活的动物。
  百姓们花一点钱,甚至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