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3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京兆府取消了庸调,并没有减少收入,百姓们会找适合自己的活干。
  朝廷在京兆府的整体收入因收税的原因提升了,这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模式。
  魏知古承认自己无法一下子研究明白,他更承认李易不会坑大唐。
  毕构警惕了,为什么称呼自己的字?你魏知古到政事堂作甚来了?
  “啊。”毕构不冷不热地回一个字。
  “隆择,我有个想法。”魏知古才不在乎毕构的态度呢,办正事重要。
  “不要跟我说,我俩都是尚书。”毕构拒绝听。
  “好,我去找李易说。”魏知古扭头,不想搭理毕构。
  “知古啊,说说,只要户部能帮忙的定然要帮。”毕构妥协了。
  不能叫魏知古去找李易,李易搞事全是大事。
  “回头我去户部找你。”魏知古满意了。
  “小易琢磨出来一个百叶窗,给诸位瞧瞧。”毕构开始介绍窗户。
  挂起来,拉绳子,调整角度。
  “可以遮阳,还能透风,白天没蚊子,把外面的纱窗拿下来,即便坐在窗户口,办公也不是那么热。”
  毕构演示几遍,说出优点。
  “小易心思确实巧。”卢怀慎还是习惯性夸李易,他知道东西出来,自己家很快会装上。
  他有股份在,一直卖着,别人学去了,天上人间仍旧有收入。
  更厉害的是,天上人间跟他说了,有新产品要用他的分红重新投资,还是有股份。
  “是奢侈品?”张说故意提到这个词。
  “不是。”毕构瞬间失落,找个位置坐下,张说亲自给他倒茶。
  “隆择,李易怎想起给你此物?”姚崇想问缘由。
  “他庄子的逃户,不,叫外来务工者,给他干完了活儿,他重新安排,男的去造水泥,女的负责制作百叶窗。”
  毕构总想说那些人是逃户,逃户不仅仅是贬义,还是有罪的。
  李易不那么称呼,叫外来务工者,即便如此,李易还想改称呼。
  他反感什么‘农民工’这样的词,建筑工人就建筑工人,怎么就非得和‘农民工’这个特殊的带有歧视性的词汇重合。
  有的建筑工人不是农村户口。
  外来务工者李易一样不怎么喜欢,他想称呼那些人为流动自由从业人员。
  普查的时候,统计局都不会说农民工,而是常驻人口和流动人口。
  姚崇未理会称呼问题,他自己亲自操作一下百叶窗。
  “好用,李易又给他们找到了新工作。李易说叫就业机会,东西应该不贵,好学。”
  姚崇从没放弃学习,李易的新词汇和操作手法,他在了解。
  没有田地的人,李易安排的是一种长期工作,指大规模。
  有田地的人,李易通过李家庄子收购东西,给找短期的活儿。
  给好多万人找事情做,同时李家庄子还能因此而赚钱,这才是最厉害的地方。
  姚崇总是想,如果大唐每个州府有一个李易一样的人,吐蕃早给打没了。
  还有契丹、渤海、突厥、大食,全是大唐的。
  西南蛮是大唐的百姓,不会出意外。
  “诸位可是想要?老夫找工盟学着做。”毕构决定大方一次,给大家买百叶窗。
  “过两天李易就给了。”张说不着急,他习惯了,李家庄子有好东西,李易会给送一份。
  “李易买了大片的地,终于消停了,制作百叶窗,很好,希望每隔几天,李易拿出来个小东西。”
  卢怀慎算是祈祷了,李易只要不停地往外放东西,就没有大问题。
  最可怕的是李易长时间没动静,等他有动静了,大家措手不及呀。
  毕构收起东西离开,魏知古跟上去,讨论在京兆府周围的地区布置水网的问题。
  时间进入七月,在李易的日历上,今年农历七月一日的时候,阳历是七月二十八。
  天就是不下雨,田地多的人家雇佣人帮忙压水。
  大水网还没修好,百姓把井周围的小水沟给修完善了。
  孩子们不知道大人的愁,帮忙压井的时候还觉得很有意思。
  尤其是没上学堂的孩子,晚上愿意跟大人在一起到井边玩耍。
  工盟的钻井队伍从未停过,现在没有工部给钱。
  工盟自愿帮百姓钻井,百姓们帮忙。
  “易弟,今年旱得厉害。”李隆基嫌兴庆宫不舒服,王皇后带孩子睡觉了,他找个其他女人那啥一次。
  然后没在那里睡觉,跑到李家庄子。
  天不仅仅是热,晚上热的话还可以有冰降温,关键是闷。
  “明年也是。”李易递上一个冰棍。
  庄子上现在流行吃冰棍,刨冰不吃了,太费劲。
  “先吃两天这个,等我把设备制作出来,咱们吃雪糕,需要打泡。”
  李易穿纯棉的背心和大裤头,坐在院子的人工水池边上。
  他不想吹空调,又不愿意让人帮他吹风。
  其实他可以弄个风扇,他有电。
  他知道明年还是旱,继续歉收,历史上的李隆基呆在洛阳没回来。
  历史上是吐蕃在松州打败仗,突厥的默啜死,突厥内乱,许多部族依附大唐。
  然后大唐的关中地区连续两年歉收,好不容易一次国际形势,就因为这个给耽误了。
  看资料就会发现,大唐真不容易,老天爷都不帮忙。
  李隆基咬着冰棍,眉心皱成个川字。
  他不知道历史,他只需要相信自己的易弟。
  易弟说明年还旱,保证旱。
  不然易弟为什么要建水网?还有钻那么多的井。
  今年用水井勉强维持,明年用水网解决。
  每当有天灾,易弟都是提前布局。
  “易弟,你要卖百叶窗,不是很赚的那种买卖?”
  李隆基不聊那种玄的事情,他说正常的东西。
  “赚啊,老毕总想跟我弄钱,我才不会让他开心。”李易笑了。


第六百七十二章 三维立体出画卷
  “对,不能让老毕太狂了。”李隆基表示支持。
  转过头他好奇呀:“易弟这东西怎么能赚大钱?制作很多,用量赚?”
  “量,现在赚不到许多钱,有人工限制,也有材料限制。竹子的、木头的百叶窗,需要竹木。”
  李易轻轻摇头,顺手从旁边拿过加了蒿子成分的花露水给李隆基。
  两个人在外面的水边,有蚊子。
  他自己抹了花露水,李隆基那里已经拍好几下手了。
  李隆基接过花露水放下,跑回自己的院落,不长时间回来,也是大背心和大裤头。
  抹一抹花露水,问:“为兄想不到了,一个廉价的百叶窗,怎么还能赚大钱。”
  “订制,咱大唐画画的时候,写意而不写实,我会画写意的画,更多的时候我画透视图。”
  李易说起现在的绘画风格,工笔不行。
  看画的人物就知道了,即便是想画得像真的,也画不出来。
  他自己画图,大部分是工件,这玩意儿能写意?
  他画动物和人物,按照写实来画,画得好的话,可以跟照片一样。
  “三哥你看啊,你见到了一个美女,想要追求,代替嫂嫂的位置,这个时候你……”
  “没有的事儿,易弟,不能瞎说,你三哥我不会让别的女人代替你嫂嫂的位置,绝对不行。”
  李隆基的汗哗地冒出来了。
  开什么玩笑?皇后的位置能随便换?
  皇后就算出了事情,想立一个新后,那都是朝堂群臣跟皇帝的战争。
  “是哈!换一个。有一个男子,看上一个女人,想要共度今生,我可以给订制百叶窗图案。”
  李易对李隆基笑笑,换个例子。
  “你用你那种画法给画?比如画大熊猫?”李隆基跟上了节奏。
  “对呀,这样的一缗一个,画工难道不是钱?还有玫瑰花了、百合了、莲花了,跟真差不多。”
  李易给了新的价格,百叶窗可以卖到一千钱,别看就那点竹子木头和绳子。
  “木头想要好的,也能提高价钱。”李隆基现在适应经济思维。
  “那是材质上的,用好木头赚的钱其实不多。我还有另一种,我给你拿两张图。”
  李易扔下一句话跑了,等回来的时候手上多了四张纸,上面画着看上去规整,又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图案。
  “三哥,你会斗鸡眼不?看看这个。”李易拿出来一张纸,放到李隆基的面前。
  李隆基想了想,把指头放在两个眼睛中间,很快就斗鸡眼了。
  这时他愣了,他发现前面那个纸上的图案变了,感觉自己进到了一个新的地方。
  图上原来正常看的时候是一片红色的玫瑰花,现在看到的时候,是一个空白的大玫瑰花图案。
  李易把纸拿开,李隆基回神。
  不等他出声,李易再次把纸放到他面前:“三哥,现在你看着纸着时候,要想着看到图案背面很远的地方,看图而远望。”
  李隆基点点头,开始尝试,一次次的总是没什么变化。
  就在他要放弃的时候,眼前的画变了。
  一朵大玫瑰花不是空白,而是有颜色的凸起地出现在他眼前。
  那是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是新的世界中一般,特别神奇。
  他眼睛要动,看别的地方,瞬间从那种状态下出来了,他一脸遗憾,刚要再看,李易拿走纸。
  “三哥,这个可以练,这叫三维立体图。当熟练之后,能够去看细节,而不会脱离出来。你说这个放到百叶窗上,一百缗一个,贵吗?”
  李易说出来百叶窗的卖点,三维立体图。
  “不贵,朕……真如此,一百缗便宜。可以带着心仪的女子看,边看边教,当女子见到这种美丽的图案,一定很开心。”
  李隆基承认,他现在就想继续看,太漂亮了,感觉整个人已经进到画中。
  这是第一次看到三维立体画的人的通感。
  “我有好几百种图案,可以供选择,属于订制,比如说雨中的伞,伞下的人,等等。”
  李易介绍他的存货,其实更多,他照着画,比较费劲,不过能画出来。
  之后交给工匠,工匠们画起来熟练后就容易了,还可以刻板。
  “这世间竟有如此奇妙之画,易弟,千缗也不贵。”李隆基沉迷了。
  “要看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再有钱的群体,花一千缗买一个,都不现实。
  除非答应他们,就卖他们这一个,以后的人别想买同样图案的。
  但那不可能,图我也不是很多,画一个十分费劲。”
  “对,不能只卖一个人。易弟,给为兄几张花的,为兄给你嫂嫂看。”李隆基主动要。
  实在是太好看了,他想找人分享那种特殊的快乐。
  “这里只有三张,明天我让工匠们照着画出来,我重新画七张花的,凑够十张。”
  李易答应,他第一次接触的时候买了好多本,一本三十多元钱,就十几张。
  纯手工绘制一张,需要很长时间,用制图软件就简单了。
  李隆基点点头,突然小声说:“老毕知道了,又该管你要八成的奢侈品税了。”
  “他给我画出来一个,我一钱不赚,卖出去多少给他多少。我人工成本高,就是三十税一。”
  李易不答应了,凭什么?三维立体图是技术优势。
  以前的煤油灯和暖水瓶是为了帮毕构在户部尚书的位置上站稳,取得成绩。
  李隆基支持:“对,他敢要,为兄找人弹劾他。”
  李易看李隆基一眼,笑着说:“不用弹劾,我不给,他拿我一点办法没有。”
  “易弟,你买了许多的山地,要建梯田,可有人手耕种?”
  李隆基不在弹劾或不弹劾的问题的上纠缠,他担心梯田的事情缺人手。
  “并州长史王晙,如将作大匠韦凑、左散骑常侍解琬,对边关事熟悉,突厥归降之事,可问其。”
  李易给出一个职务和一个人名,用两个人为例。
  他心中感慨,大唐不是无能人啊,可是除了解琬的话被信了,其他两个人的话都被无视。
  韦凑说不应该出兵,耗费的无非是钱粮。
  历史上并州长史王晙给出三策,结果没人听,突厥真如他所言,叛了。
  叛了之后,他还得带着并州的军队去杀。
  他得多憋屈,告诉你们了,不行,不能那样安排突厥投降的人,你们谁都不听。
  出事了,还得我去处理,你们……
  这就大唐现在的边关将领,智慧超然,可惜朝堂不听,有问题了,又得是能力超然去解决。


第六百七十三章 浣洗衣物有工具
  李隆基纳闷地看李易,心道,我问你上哪找人手种田,你给我提一个人?
  “三哥,开梯田,必须有牲畜参与,等水网出来,河水流动时,水运增加,牛马送去耕田。”
  李易自己回到李隆基所问的事情上。
  庄子里有租借出去的牛马用来拉车,等水网铺好,冬天的时候牛马再租借出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