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吃糖姜片,需要熟制,我给你写个方子,你自己做。”李易给出办法。
  “李东主,我有一外侄孙,肚子总疼,然后看到了他大解的时候有虫子,开了药不好用。”卢怀慎为难道。
  “这个待回院子,我给你几个塔糖,你喂孩子。”李易准备兑换打虫药。
  “李东主”
  “你们先停一下,有你们这么干的吗?逮到我易弟没完没了了是不?”李成器吼一嗓子。
  他不答应了,你们身份身份自己不清楚?
  我家易弟是有本事,可凭什么帮你们?你们有本事身体不好找太医署啊,尚药局呀。
  四个人轮流问,我跟我三弟都没这么干过。
  魏知古还好一些,答应给工匠,另外三个呢?
  四个人突然惊醒,悚然而惊的那种。
  然后一个个看向李易,露出复杂的神情。
  他们在回忆,刚才问了多少个问题?似乎每一个李易都直接回答。
  没有丝毫犹豫,张口就来。
  这这
  四个人一时间,喘气都小心起来,太恐怖了。
  李成器撇嘴,见到狠人了吧?
  易弟要是没点本事,你们以为我三弟为什么会总想过来玩?
  还有你们,你们都跑庄子来了,政事堂现在谁坐镇?
  李隆基眯着眼睛,像在看工地施工。
  王皇后依偎在他身边也不出声,只不过眼睛笑成一弯月牙。
  两个人高兴,大唐,本朝,终于遇到一个无双之士。
  这是老天爷给的,苍天都认可我们了。
  “李东主,明年科举否?”回过神的姚崇问。
  “没空儿,明年和后年有得忙,天灾人祸,最可怕的不是天灾,是人心。”李易摇摇头。
  然后他突然想起个事情:“我考不了。我一不是生徒,二不是乡贡,我得找人给我弄一个乡贡名额。”
  李易看向大哥和三哥,找人帮忙吧。
  生徒就是从小学一直念,然后科班参与科举。
  乡贡则是有地方举荐,到长安进行春闱。
  至于秀才,没人管了。
  李隆基扭头:“易弟,什么时候想考,考秀才,我帮你找人,开制科。”
  “对,开制科,单选秀才。”张说支持。
  他的意思是,专门为李易一个人开临时科举的制科。
  常科也叫常举,明天固定。
  制科,亦是制举,临时开的,算恩科。
  而秀才单独选,比进士还高,出题难,还要求上面有人。
  为一秀才单开制举,从未有过。
  今天,他觉得可以。
  卢怀慎、魏知古、姚崇几乎同时点头,表示认可。
  只要你李易想考,随时给你开考,并且保过。
  其实都不用考,大家一起喝个酒就行。
  不然像你这等人,你去考常举,岂不是挤下去一个状元?对别人何其不公?
  几个人对于李易考试不考试,已经没什么想法了,走个形式而已。


第五十六章 众生可杀不可虐
  面对制科秀才的优势,李易考虑一下,摇头拒绝:“如今秀才已经名存实亡,即便考上,许多人也不会服气。”
  张说四个人沉默,正如李易所言,现下不比已往,秀才被人看作没有真本事。
  实则常科考,同样没有公平,投献每日不休。
  众人再看看其他地方,纷纷带上东西告辞离开。
  宰相和尚书是图、药方与塔糖。
  李隆基三人自然臭豆腐。
  李易松口气,回院小憩片刻,又一头钻进解剖室。
  日子一天天过去,庄子上各项工程稳步推进。
  六月一日,李易看过重新恢复二百斤数量的酱油拍卖,迎来了新的工匠。
  整整二十个工匠,携家人而至,依旧是没有老者。
  凡家中有老者之人,李易暂时不想要,对于管理不利。
  待房屋建好,一切走向稳定,他才会考虑。
  “易弟,我把人给你找来,刚脱籍工匠二十人,其中有家里子弟亦熟器物制作。”
  李成器指着一大群看过来的人说。
  管事宋德招呼人,给二十户,一百二十二口男女分开去洗澡。
  新衣服已经准备好,量量身子,合适便穿。
  感受到庄子温暖的匠户们露出笑容,尤其是一碗肉馄饨下肚,他们对新家有了期待。
  对于他们,活着,已经是全部,别的从不敢去想。
  先前来的人与他们讲庄上的规矩。
  “不得随地解手,解大手,厕中有裁好的毛边纸,省着用。”
  “小孩子不准下河,不准去井边。”
  “入厕后和吃饭前,洗手,用香皂洗。”
  “歇工后,洗澡进大汤池。”
  “生病受伤,需及时告诉东主,我家东主是神医。”
  “所以人现在吃塔糖,解大手发现虫子,要说,东主会跟进,对,东主说叫跟进。”
  “有没有怀了孩子的妇人?站到这边”
  庄子里的人哇啦哇啦说。
  李易站在旁边看,心中欢喜,即便每一百个新品种塔糖就需要一个时辰的寿命,他也认为值。
  先把身体调理好,才能更好地干活。
  后来的匠户们听要求,不仅不生气和担忧,反而越听越激动。
  有地方天天洗澡,上厕所拿纸擦,东主会治病。
  自己等人来的是梦中的地方吧?不,梦里可不敢想。
  李成器打声招呼,带上腐乳臭豆腐又走了。
  李易找宋德:“明日扑卖,加如青方和红方,每块百文,不竞价,每日每种千块。”
  “奇香卖不卖?”宋德说炸臭豆腐。
  “平日里做一点,庄子自己吃,外面已有放臭的豆腐,有人用做酸菜的水,泡豆腐,其味臭。”
  李易说着挺佩服那些人,居然想到用酸菜水当卤水。
  “知道了。”宋德继续忙。
  李易溜达着到稻田边,一部分养了螃蟹,另一部分养林蛙。
  河北道那边给送来带着水的蛙卵一千斤,高力士亲自过来取的钱,只要了五十万钱。
  说着那些钱足矣。
  最近两天,有的蛙卵已经变成了小蝌蚪,与其他蛙的蝌蚪一起在水田里游。
  其他的大青蛙抓起来挪到水沟里去,不在鸭子放养的地方。
  以免大青蛙吃蝌蚪,又担心鸭子吃青蛙。
  多亏庄上人手多,不然还真照顾不过来。
  张家村子收完小麦种上了黍,即高粱,以及其他的豆子。
  不过李易让他们多种一些大豆,就是黄豆。
  有人手闲下来,跑到庄子上干活,照往常那般,不要工钱,只需管饭。
  李易正看着,几个张家村子的小孩子跑过来,一人手上拿一串青蛙。
  青蛙还活着,用草绳穿到一起。
  “东主兄长,你,你买蛙吗?”一个看上去七八岁的小男孩儿紧张地问李易。
  “我不喜欢吃这个娃,不过你们卖蛙到长安城中也卖不上价,我教你们怎么做好吃的蛙。”
  李易说不要,在孩子们露出失望神色时,赶紧把话一转。
  他招手,带六个孩子和六串一共七十五只青蛙,他准备做一大锅,给孩子们带回村子吃。
  到院子他的厨房,找一根针,抓住一只青蛙,针快速穿进脊髓,然后再扎进青蛙脑袋里。
  青蛙这就死了,手法叫双毁髓,是杀青蛙最不残忍的方法。
  李易对此非常熟练,一边杀他一边对孩子们讲。
  “为了吃饭,我们可以杀生,但可杀不可虐,杀蛙的最快法子是我刚才的样子,你们谁来学一下。”
  孩子最大的那个上前一步,他可不觉得残忍,他用叉子青蛙,又用草棍穿,目的单纯又简单,卖钱。
  李易检查孩子们的手:“手破了的不要杀青蛙剥皮,会有很小的虫子进到手里,然后进到脑袋里。”
  他讲解,孩子轮换着使用双毁髓法杀挖青蛙。
  李易再次教孩子们怎么剥皮去指甲、清理内脏。
  “不会吃的吃大腿儿,会吃的嘴对嘴儿。”李易说个俗语。
  再拿来面粉、红糖、盐,在锅里制作甜面酱。
  “我教你们的叫红焖青蛙,甜面酱是红焖的最佳配方,看好我怎么做。”
  李易说,小孩子学。
  “一只蛙你们能卖多少钱?”李易想知道价格,好给红焖的定价。
  “一百只十钱。”大男孩说。
  “好,那我们以后卖的红焖青蛙就是一只一百钱,因为我们要用面粉、红糖、盐、豆油、葱、姜、蒜,很贵。”
  李易等孩子们学完,叫孩子去庄子厨房那边带鸡汤过来,要热的。
  等孩子回来,他开始烧油,放葱姜蒜先煸炒,再放甜面酱,最后把泡好的青蛙块扔进去。
  炒一炒,最后把鸡汤加进去,盖上盖子。
  他拿出来一堆各种解扣的玩具,如九连环,让孩子们玩。
  他则取纸张笔墨写制作过程和调料,尤其强调手受伤不要处理。
  孩子心不在焉地玩着,不时看一眼锅,香味已经飘出来了。
  两刻钟后。
  “快去拿筷子和碟子,还有罐子,一人吃一只,剩下的拿回村子。照我写的做,你们也学了对不对?”
  “对”孩子们喊一声,跑去取东西。
  等回来,李易当他们的面掀起锅,浓郁的味道钻进鼻子里,孩子们不停地咽口水。
  六只青蛙被装进每个孩子的小碗里,孩子头一次这么吃青蛙,以前全是吃腿儿。
  最小的一个四岁左右的,张开嘴就咬,咬一嘴酱汁,抬起头,眼睛眯眯着,一脸享受。
  李易把锅里的其他青蛙和汁分别装进六个罐子里,又把写好的制作方法塞给大男孩。
  “拿回去,抓了青蛙自己做,再到长安城里卖,一百钱一只,卖不出去拿回来,不准降价。”
  李易最后吩咐,他怕村里人要价低了,那样别人会联合起来不买,继续压价。


第五十七章 卖东西怎么吆喝
  送走高兴的孩子,李易继续拿王兴新带来的大体老师学习。
  一切按照程序走,先默哀鞠躬,然后再动手,操作起来生疏时,看视频。
  张家村子的六个娃娃跑回去,看到一个人就喊:“十一伯,李东主教我们做蛙吃,你闻闻。”
  一个孩子跑到大人面前,抱在怀里的罐子一手搂住,另一手打开盖,让大人闻。
  这个孩子的十一伯:“”
  他闻到了,香,想吃,可是
  “好闻吧?我们去告诉别人。”孩子重新合上盖,又跑了。
  “我还不如不闻呢。”这人摇摇头,转身跟上。
  李东主教娃娃怎么做娃,而且闻着又很香,属于大事。
  谁不知道李东主庄子的食堂饭菜味美无比?可惜不会做。
  不长时间,村子里一大群人来到村子的晒谷场。
  张肖村正站在那里,面前有个桌子,桌子上摆了六个罐子,他手上还拿了张纸。
  “本村的人,今天老六家的小五子带老九家的二狗和村西老秦家的三孙子泥球”
  他先把六个孩子谁家的说出来,那个费劲啊。
  等说完,他指着外面河:“他们跑去叉蛤蟆,不是癞蛤蟆,他们带着蛤蟆找到李易李东主要卖。”
  没去干活的村民听着,看六个娃娃。
  有人嘟囔:“怎能去卖钱?李东主可是把好东西给我们用,还有三字经。”
  “娃子懂个甚,看来没卖成,罐子里应该是蛤蟆。”旁边的人说,选择原谅孩子。
  张肖咳嗽一声:“李东主没买,却带着他们六个娃儿进院子给做出了红焖青蛙,就是这个,大家来看看。”
  说着他掀开盖子,村民凑上前,先是闻到了香味,随后看,这蛙
  “怎会有脑袋和身子?”一个做过青蛙的村民露出震惊的神色。
  最大的娃出声:“李东主说,不会吃的吃大腿儿,会吃的嘴对嘴儿。”
  人群乱糟糟议论起来,感觉好厉害的样子,整个蛤蟆全能吃。
  “李东主的本事还用想么?要不是村正拦着,俺们都去那边干活,吃食堂饭。”一个村民吧嗒两下嘴儿说道。
  “六房你消停消停,还都去吃,要脸吧。”隔了几个位置的人鄙视。
  “我干活了,卖力气了。”这人不服气。
  “你吃的肉你干那些活能干出来?你胸口出了人面疮,若不是李东主,现在该给你坟头烧三七了。”另一人说他。
  六房的这人低下头,小声嘟囔:“李东主是神医嘛!神医下次我干活不吃饭总行了吧?”
  “别吵吵。”村正喊停。
  “李东主不但带娃子们做好了蛤蟆送回来,还把做的法子写下,叫我们抓蛤蟆做好了到城里卖,一百钱一只。”
  “什么?一百钱一只?不是十钱百只么?”
  “怕是无人买,不如五文一只。”
  “三文也赚。”
  “听我说。”张肖用更大的声音压下去。
  “做蛤蟆用的东西多,也算是个本钱,三文不行,就一百文,李东主说,没人买拿回来给他。”
  “听李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