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3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毕构说起钱,变得兴奋。
  “明年开始,大棚蔬菜不能十税一,京兆府的百姓会留出来地,专门种大棚。
  大棚蔬菜再卖不上高价,上百钱一根的黄瓜不要想。
  刨除大棚的成本钱,百姓赚到手的利润……还是很可观的。”
  李易想说少,又改口,不可能少。
  毕构又吸吸鼻子:“百姓有钱好,买东西多,外来卖东西的便多,我收税。你说何时全大唐一起收税?”
  “户部人员学好了,今年下放到各州府教,把地方收税的细节完善,后年才能尝试。”
  李易对全国一起收税不急,只要京兆府开始收,钱足够支撑大唐现在的财政支出。
  想到京兆府一地收税,来支持国家财政,李易跟毕构提支出问题。
  “京兆府收税,外来商人拿着收据,朝廷该给的好处要给。
  京兆府百姓承担起消费来提供税收,户部要拨钱。
  主要是修路,周围二十个县通往长安的主干道还不错……”
  李易让毕构花钱,给对方讲公平性。
  他说主干道还要再修一修,不适合修水泥路,太贵。
  各县除了县城,村落分布,村落到县城的路要修,达到村村通。
  还要有一部分资金划拨出来,给低收入家庭补贴修葺和盖新的房子。
  修葺的钱直接拨,盖新房子的钱,一部分朝廷负责,一部分住户自己掏。
  自己掏那一部分由朝廷先垫付,住户按照月来慢慢还,不加利息。
  河道和沟渠该清理还是要清理,拓宽小河。
  保证在京兆府各河流支流到村子水渠上能行小舟。
  可以用水泥来修建小码头,方便没有牲畜的百姓除冬季外的季节用舟运送物资。
  毕构负责听,旁边的两个宫女和两个太监放下筷子,掏本子轮换记李易说的话。
  “京兆府有田地的百姓,麻不要种了,都种棉花,战略需求,免去庸调,由朝廷收购,保持价格。”
  李易顺着思路提到了另一个要触动别人利益的事情,庸调,取消。
  百姓不再额外付出劳动时间和上交麻和绢,不种麻和桑树,不养蚕。
  一律改成种棉花,李家庄和六李庄的棉花籽够用。
  毕构左右看看,很心虚,他压低声音:“按照人来算,棉花都是分开了,有大户人家地多。
  他们已经改成了种粮食,今年大棚蔬菜,他们中有一百二十户参与了。”
  他对数据熟悉,派人盯着人家大棚出多少菜,当然知道谁种了。
  “种田的不用管,种出来的粮食还不是大家都吃,长安冬天黄河一结冰、一枯水,粮食少。”
  李易暂时不去对付大户人家的土地兼并,慢慢来,跑不了。
  京兆府再想兼并土地,没机会了。
  李家庄子通过另一种方式借给别人钱,包括买衣服、看病、买食用油等等。
  百姓慢慢还,实在出了意外还不上的,延长还款期,减免利息。
  他还总给找活儿干,百姓不用卖地就能活下去,收入还增加了呢。
  不然百姓为何要给他立长生牌位?长生牌位又不是看你长得好看就给你立。
  毕构又吸吸鼻子,咽口水:“每年都安排专门的官员到河南府坐镇,就怕长安吃不上饭。”
  他懂这个情况,魏知古到河南府查过,因此得罪了姚崇。
  他去年从河南府回来,之前是整顿河南府的仓库。
  长安没粮了,皇帝带着一大群人去洛阳吃饭。
  洛阳有运河,不是非要黄河来支撑运输。
  “老毕呀,最近没有大的需要朝廷拨款的战争,一百八十万缗,告诉百姓,京兆府就投入这些。”
  李易到现在一口菜都没吃,光聊天了。
  “啊?全给?”毕构心一抽抽。
  “你说出来要拿一百八十万缗修路和修房子。真正修的时候,又不是一起出。
  这叫专款专用,戴帽子的,你要是不信,用不上两天,保证有人要动这笔钱。”
  李易耸肩,告诉毕构不赶紧把钱找到出路,大家一人一口就给吃了。
  毕构的嘴动了动,低头叹气,户部尚书管钱,又不是自己的钱,别人会惦记,没错。
  “你把项目立出来,别人动不了这笔钱。现在土地还没化,遇到急事需要钱,你再挪用。”
  李易给出主意。
  “你不是说专款专用了么。”毕构找毛病。
  “你找工盟,把钱转给工盟,工盟再把钱转到其他地方。
  工盟接了修路和修房子的任务,只要完成工程,钱就花到正地方了。
  其他地方的钱,又没说专款专用,等宽裕了,再转给工盟。”
  李易把专款专用的挪用操作方法说出来。
  毕构考虑一下:“他们要求干一部分活结算一次钱呢?还怎么挪?”
  “那就是工盟接活有保证金,你挪保证金。钱不够,我有,我借工盟,增加保证金。”
  李易还有办法应对。
  “保证金的钱可以挪?”毕构抓重点。
  “什么钱都不应该挪,以前的户部少挪了?你想建立完善的制度,户部发行国债,我买。”
  李易按照严格来要求,不挪,朝廷出国债,这不就行了。
  “国债是什么东西?”毕构听到了新名词。
  “债台高筑。”李易给出个成语。


第六百二十章 货币体系知识庞
  “管百姓借钱?”毕构当然知道这个词的内容。
  周赧王要打秦国,跟百姓借的钱,然后没钱还,躲债,跑到高台上去。
  “老毕你不是想要严格要求么?有成套的办法。”李易笑着说。
  毕构摇头:“不行,恐失信于民。”
  “失信于民乃次要,发行国债,会推动货币贬值。
  现在只有庄子才印兑换券,用庄子的财富和技术信用担保。
  等大唐发行货币,再引入国债,带动的是天下货币贬值。
  交通不便,信息传递速度慢,出现货币贬值,偏远地区的百姓就没活路了。”
  李易严肃了,给毕构讲解国家货币体系和民生。
  当信息流转速度够快,又建立了银行储蓄体系,才能推动货币贬值。
  只要货币的发行不是以不可消耗品为抵押,就一定会贬值。
  地里种出来的粮食多,按照种出的粮食来发行货币,粮食吃了,货币还在。
  因粮食发行的货币自然转嫁到其他商品上,其他商品如果损耗或扔了,货币还在。
  当不等值货币出现时,注定了它的价值在降低。
  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降低的价值会被生产力所弥补,它是动态。
  李易对毕构简单地介绍一下货币体系的一些必然存在问题。
  毕构听着不停地咽口水,他原以为自己已经很厉害了。
  二十岁就是进士,还懂很多官员的问题、朝堂制度的问题。
  等接触到税收的时候,学得也很快,自己差不多了解了。
  哪想到过来看看有没有病,居然听到了一个庞大的体系。
  毕构抬手擦汗,旁边的桃红递过来一个绢帕。
  毕构点点头表示感谢,擦一擦额头上的汗,看向李易的时候,有点恐惧。
  他明白,自己这个李易小友仅仅随口说出来一丢丢的东西。
  若详细去了解,估计好多本书吧。
  当别的学子在苦学四书五经以应对科举想当官的时候,这个小友在看天下风云变幻。
  无怪乎陛下在朝堂上一口一个‘朕的易弟’,小友所会的东西,足够撑起一个王朝。
  “老毕,不要太过纠结,路一步一步走,饭一口一口吃,到一定的时期,自然你就懂了。”
  李易能猜出来毕构的心情,知识的体系才重要。
  “纸币发行多了,将民不聊生。”毕构放下绢帕,总结。
  “所以现在由我庄子在发,金子是钱,银子是珍贵的金属,铜钱是钱,绢帛也是钱。
  绢帛我要拿出去,不好保存,还有大哥送来的阴沉木。
  天暖和一点,我要把阴沉木的价格炒高,它是不可再生资源,可以保值。”
  李易说完,赶紧吃两口。
  他觉得这老头故意的,拉着自己说话,老头等着抽血查肝功,不能吃不能喝,找个人陪着。
  毕构果然咽口水,火锅太香了。
  看李易吃了几口,毕构又有问题:“纸币发行以什么为计算的东西。”
  “最稳定的是金银铜,有多少就发行多少。等要发行的时候,我提供给朝廷几个铜矿、金矿、银矿。”
  李易说出一种货币发行计算方法,最纯粹的。
  像‘绿色的背’一样,最初用黄金当抵押物。
  “等挖的金银铜少了,挖没了,怎么办?”毕构想得很长远。
  “那时是以信用来发行货币,信用货币的价值取决于国内生产技术和对外国际关系。”
  李易给出另一种货币发行的抵押物。
  “到时候纸币贬值了就。”毕构点头,表示他这个知识点会了。
  李易摇头:“可能是增值。”
  “怎么可能还能买更多的东西?生产力吗?”毕构此刻十分专注。
  “生产力是一方面,亩产五百斤,当然粮食便宜,货币对于粮食来说购买力增加。
  另一种是地盘,把天竺打下来,变成大唐领土,再找一些没有人的地方占了。
  有更好的种田工具,比如很多牛,粮食价钱还是便宜。
  养牛多了牛也便宜,随便杀掉吃肉,货币针对它们是增值。”
  李易说这话的时候,脑海中出现了有袋鼠和西红柿的两个大陆地图。
  当然,咖啡原产地那里的人也少,土地面积大。
  旁边的翠柳拿过李易的碟子,装上去她涮好的肉,又放回来。
  毕构瞪她一眼,小丫头,啥意思?提点老夫呢是不?
  翠柳吐吐舌头,根本不怕毕构,她就是告诉毕构,别说了,东主在吃饭。
  “小易你先吃。”毕构妥协了,因为其他的宫女和太监俱在看他。
  他拿这四个班的桃红了什么的一点办法没有,三十二个人接触到的李家庄子秘密过多。
  家人皆被放到一起看护起来,就在六李庄。
  家中的亲戚可以到六李庄走亲戚,六李庄上的一百多户人家不得走远,出门小心谨慎,有人陪同。
  有的宫女和太监有哥哥姐姐,单独成家,为了他们不受威胁,一同带到六李庄。
  这么说吧,一个户部尚书失踪了,朝廷会震怒。
  一个太监和宫女找不到了,朝廷是惊恐。
  李易加快吃饭速度,他知道毕构来一次,检查身体为主,还有许多话要说。
  吃到大概六分饱,李易放下筷子,先去查一圈房。
  肺子受伤的患者早拔管子了,正在慢慢作恢复性训练,药没停。
  喝的是草药,镇痛和抑制菌类生长的。
  另外三十三个人被契丹三百九十个人看管,三百九十人十分尽心,还去外面管一万一千多的西南蛮俘虏。
  “户部眼下没有特殊的事情,侍郎、郎中他们能管好。听陛下和宰相他们说,松州会有战事。”
  毕构等在住院楼的外面,李易查一圈房回来,往李易主院去的时候他出声。
  “不一定能打,我倒是希望吐蕃打一次,让松州练练兵,主要是间瞄在实战中的应用。”
  说战事,李易态度端正。
  毕构知道何为间瞄,以前打仗的时候,投石车放在明面的位置上,跟对方的投石车对扔。
  间瞄是投石车在城中,城墙上有人测算参数,反馈给城里,城里投石车根据指挥发射。
  敌军看不到,想对轰,不给机会。
  “估计吃几次亏,敌方会学。”毕构从来不小瞧敌人。
  “没关系,可以测弹道,投石车使用的是抛物线,看最高点,看中间过渡点,看落地位置。到地方,我给你画一下。”
  李易带毕构进书房,找出来笔、尺子、圆规,讲解抛物线。
  里面涉及到了观测标杆、位置选择,至于风力风向,基本不用考虑。
  算投石车位置比算炮兵位置容易多了。


第六百二十一章 篙橹有别人心飘
  “小易,停,别说了,头疼。”李易在讲的时候,毕构双手放到太阳穴上揉。
  “其实都不用,咱有望远镜,投石车才多远一点啊,热气球升起来,从天上就看到了。”
  李易放下笔,很遗憾,讲一点数学知识,怎么就没人爱听呢。
  自己都忘得差不多了,这可是重新学回来的,很累。
  “小易,最近你还有什么赚大钱的东西?”
  毕构赶紧转移话题,他发现自己学的那点算术知识,不足以支撑他听明白李易所讲的话。
  “没有,其实有,但不能卖,军事方面的东西,我利用喷灯原理,制造了更好的空气加压筒,当火焰喷射器用,这个能卖吗?”
  李易说出来一个东西,表示遗憾。
  “不能。”毕构摇头,他再次自己觉得找到了李易不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