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3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明明是问商税,非要让政事堂的宰相多交税。
  “当然,你们胆子足够大,就让崔日用崔尚书先交给税,我可保不住你们。”李易一脸诚恳。
  “哈哈哈……”学子们大笑起来。
  “商税的必要性是公平,土地兼并现在不公平,不过跟考试没关系,以后再解决这个问题。
  大家知道,兵不常势而水无常形,税也不是一直不变。
  写策的时候别教条化,今天收什么样的商税,以后可能就不收了。
  今天收的租子,以后也可不收了。
  时务策要具备适时性,同时带着前瞻性,理性分析,不要激进。
  善之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因为都是通过伐谋和伐交的手段解决了。
  即便是战争,那也是以正和,以奇胜。大家都会下棋,总说和为上。
  此和不是和平的和,是不冒进,双方不得不和的和。”
  李易把兵法和政治并行,一起对比着讲。
  “李东主,按照你所言,我等追求的是和?”一个学子举手发言。
  “追求的是不输,在不输的前提下,才能寻找敌人的漏洞,一击奏效。
  出奇招是为了断其一指,或是绝地求生。
  作为考生,你们没有能力去对抗整个朝堂体系,出奇兵,就是在赌。
  我告诉你们,别把心思放在赌上,谁赌谁输。”
  李易严肃了,他就怕有的学子热血过头,哇啦哇啦,该说不该说的全说了,然后……
  学子们再次使劲点头,现在学的是科举关键东西。
  “接下来我给大家讲的是,战争多种因素中的贸易影响。
  战争从来都是利益引起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
  经济利益很简单,吃饱饭,然后看别人有好东西想要,如果和平手段无法获得,就抢。
  政治利益是话语权,大家在自己的家里说话是不是别人都听?
  有的人还有孩子,大孩子和小孩子,大孩子总喜欢命令小孩子,小的孩子不高兴,这就是话语权。
  拥有了话语权,其实好东西也就拥有了。
  故此,别管任何什么矛盾,战争的目的就是一个势力意志执行的具体方法。”
  李易讲另一个时务策的对周围进行贸易往来,打破双方僵局的知识点。
  学子们低头快速记,他们今天才明白,李易看问题都是直指核心。
  税收是一个群体利益的平衡,战争是争夺话语权。
  “下面来说时务策可能出的题,军事方面的技术革新,他的根源是工匠吗?
  不是,技术革新的根源是解决矛盾,应用在军事上的技术革新,解决的是话语权的矛盾。
  应用在农业和工业上的技术革新,解决的是种田人和其他人之间的矛盾。
  不要指望通过技术彻底平消矛盾,技术无论怎么发展,矛盾都存在。
  技术可以缓和矛盾,对外是新的武器,战争红利,也就是掠夺。
  对内是生产力的转化问题,考试的时候不要说这么深,直接针对战争就行。”
  李易又抛出来一个时务策的思考角度,他说的是无数朝代总结的经验。
  学子们感动了,他们又不傻,以前哪有人这么给他们讲课呀。
  所有的问题都告诉你根源,知道了根源,控制一下,再回答时务策的时候,会多简单?
  “东主,你把治国之策就这么教给我们了?”有学子感动得眼圈都红了。
  “屁个治国之策,地方你们都没治理过,就想着治国?
  我告诉你们,考完了都给我下到地方去。
  谁敢自己找关系往上分配,别说我给你罢黜。
  你就是吏部尚书崔日用的亲儿子也不行,信不信他敢给你们分别的官职,我连他一起收拾下?”
  李易自己都不敢说治国呀,几句话,学子们就疯了?
  “把心思摆正了,考试为先,别想着立即治国,差远了你们。
  吐蕃那里我就提一句,仗着地理位置和环境,盟而又叛,叛而复盟,没什么可多说的。”
  李易顺嘴说一下,国际形势,该让学子了解。
  大唐和吐蕃的战争就没停过,也只有他曾经那个时期,才完全掌握。
  那可不仅仅是军事方面的问题,证明他那时的国家执政党确实牛逼。
  “东主,等考完,我侥幸考中了,被分配到地方上去任职,需要钱,我又拉拢不了其他有钱的人,你帮忙吗?”
  有学子发问,治理地方需要辅助。
  “我先教你怎么拉拢,用好了是你自己的本事。庄子给你钱无所谓,谁当地方官我都能打辅助。”李易笑着说。


第六百一十八章 品牌维护允李庄
  一堂课,李易只给学子们上厕所的时间,一直讲到未时末,相当于十五点才结束。
  李易都饿过劲了,不想去食堂吃饭。
  他给自己化了装,在一群同样化装的护卫保护下去灞水桥头。
  盛碗免费的汤,给又聚集过来的摆摊的地方的、学着卖煎饼果子的人一个五钱的和一个一钱的兑换券。
  想一想,他又掏出来两钱的兑换券:“给我加个蛋。”
  蛋便宜了,李家庄子疯狂教别人怎么人工孵化,大家都选择适合的地方养鸡。
  等着河水开化,养鸭和养鹅的更多。
  蛋就便宜了,庄子都不卖百煮浑圆蛋了。
  酱油价格一落千丈,推广了,谁愿意做酱油就自己做。
  “是要绿豆粉的啊,要咸一点的吗?”烙煎饼果子的人问。
  煎饼果子绿豆粉和全麦粉差不少呢,绿豆可以生豆芽,产量又少。
  换成全麦粉的,三钱就够了。
  “多放点葱花吧,不要太咸。”李易想了一下,不愿意多喝水。
  “好咧!”对方很高兴。
  “你这大葱是在窖里放着的吧?然后看着不行的就赶紧制作成葱花,烤干了,再拿水泡一下。”
  李易看葱花的颜色和状态就明白怎么回事儿了。
  干葱、干香菜、干胡萝卜,是他那时的方便面的调料包。
  实际上是他那时岛国喜欢用的方法,尤其是卖面的,基本上不切鲜的葱,都拿干葱。
  有的合作社,专门种葱,人家有门路,就找岛国出口。
  现在大唐就用上了,不过大唐人喜欢鲜葱的样子,卖煎饼果子的就把干葱花泡一泡。
  “我拿开水泡的,放心,在李家庄子外面卖东西,可不能丢了李东主的脸。”对方承认。
  “你卖东西,跟李东主的脸有什么关系?”李易纳闷,又不是我卖的。
  “李家庄子的东西必须是最好的,哪怕是在灞水桥头。你这人是不是……那啥呀?”
  卖煎饼果子的人不高兴了,遇到个傻子?
  李易连点两下头:“昨天晚上喝多了,现在脑袋还疼呢,懵圈。”
  “少喝点酒啊,不是什么好东西,耽误事儿。”卖煎饼果子的人好心说。
  “对,我平时不喝这么多。”李易还能怎么办?
  “给,去舀汤吧,不要钱的咸菜别往齁死了吃。”
  卖煎饼果子的把煎饼果子放在竹子的托盘上,这个是李家庄子放在这里让人节省包装用的餐具。
  不然煎饼果子用纸包?浪费一张纸。
  李家庄子给一堆竹子的盘子,洗一下即可。
  李易去盛汤,今天的是鸭架汤,鸭架上还有不少肉呢,都煮飞了。
  李易盛多半碗汤,又夹了一点芥菜咸菜丝。
  坐在那里边吃边看摆摊人的买卖,随即发现,所有摆摊人的东西都比正常的好。
  价格却不变,利润显然就低。
  买的人又多,出货量大,又把整体利润给拉升了。
  “葛岩,把学子们叫来,让他们看看,这就是经济学中的一种状态体现。”
  李易对太监葛岩说,葛岩离他最近。
  他自己都没想到,在灞水桥摆摊的人会主动维持一种高品质服务。
  价钱并不比别的地方高,过来消费的人却多。
  大家在一同维护李家庄子桥头市场的商品质量,同等的价格下,一点没吃亏。
  一个商品它能不能赚钱,不在于成本和利润比,而是销量。
  哪怕是造飞机,能够全球销量垄断,投入产出比低一点也没事儿。
  现在这个市场代表了品质,过来摆摊的人会带着更多的商品出现。
  “陛下,户部从新年始,收商税一百八十万一千一百一十缗又四百钱。”
  二月初二,李易那时的传统龙抬头节日,现在没人在乎的日子里,毕构跑到兴庆殿汇报好消息。
  初一他其实就想汇报了,不过是大朝会,他怕别人管他要钱。
  他收税收了一百八十多万缗了,还没收租子呢。
  汇报完,他就很郁闷,怎么三个宰相都在。
  “好。”李隆基称赞一声。
  他刚刚在和宰相们分析战争形势,谁都不知道对方会在哪一刻发动战争。
  更不用说从哪个位置发动战争,双方都是动着的。
  现在三个宰相所能了解到的就是松州,因为羽林飞骑带着李家庄子的一堆东西往松州跑。
  宰相又不是吃白饭的,他们顺着羽林飞骑出动的方向开始研判。
  “陛下,要打仗了?”毕构说完,看看大家的表情,才发现自己冲过来太突兀了。
  众人一脸严肃的样子,他敢拿脑袋保证,绝对不是因为钱的事情。
  户部已经有钱了,朝堂上不可能因为钱财之事发愁。
  何况即便户部没钱,小易的庄子也有钱。
  打仗缺钱,小易一直是无偿提供。
  现在不是打仗缺钱,而是打仗?
  毕构跟着愁了,以前一说打仗,首先想的钱的事情,后勤补给辎重。
  如今钱有了,一说打仗想到的是人。
  没钱的时候大唐将士的人命似乎不值钱,等有了钱,发现随便一个大唐百姓的命都值钱了。
  “陛下,给我一个月的时间,我保证再筹集出来一百万缗,咱们不能苦了前线将士。”
  一直很抠门的毕构,这一瞬间大方了。
  “李易出手了。”姚崇看一眼毕构。
  “啊?啊!”毕构又重新低头,小易带动的?那跟自己的户部没关系了,小易有钱。
  哎呀,攒点钱不容易,可不能随便扔出去。
  “易弟的意思是不确定,若吐蕃来袭,当打防守反击战,不可轻出。”
  李隆基不在乎多个毕构,他说起李易的作战方针,此次只准等人打过来,不能主动出击。
  “臣以为可。”卢怀慎一直支持李易,现在一听陛下说‘易弟’了,明白。
  “臣与卢相一般作想。”张说赶紧表态。
  姚崇郁闷地点点头:“陛下,确实不应该出击。”
  毕构差点笑出声,又省钱了,不用出击啊,小易果然和老夫好,怕户部出钱。
  “毕卿最近身体如何?”李隆基早察觉到了,自己的易弟对毕构多有关照。
  易弟关照谁,谁估计就要出事。
  “陛下,臣……臣不会有事儿吧?最近没咳嗽,也不发热。”毕构突然怕了。
  他也听说了,李易只要对谁好,谁就容易出问题,比如他亲自去劝的李日知。
  “隆择莫怕,李易在,他没出去。”魏知古再一次感同身受,不仅仅是他也当过户部尚书。
  他生病的时候可难受,感觉快死了,然后李易专门盯着,并且给药。
  李隆基看看毕构:“毕卿,去朕易弟那里看看,然,不得管他要钱。”


第六百一十九章 收税之地当用税
  “小易,最近在庄子可好?”毕构中午抵达李家庄子。
  李易在宫女和太监的陪同下吃火锅,鸳鸯锅。
  毕构一到,宫女和太监起身。
  他们把跟李易吃的大鸳鸯锅端走,送上来一个小锅。
  “老毕,早上吃饭没?”李易打量着毕构询问。
  “吃了。”毕构坐下。
  “早上吃的是什么?”李易继续问。
  “包子,小米粥,你庄子上的虾油小菜。”毕构如实回答。
  “上午喝水了?喝得多吗?喝茶了?”李易还有问题。
  “喝了,不多。”毕构回忆了一下。
  “你先别吃饭,晚上我给你检查肝功能。”李易露出笑容。
  毕构吸吸鼻子,鸳鸯锅里的骨头汤鸡汤的味道和麻辣的味道真香啊。
  “老毕,你去书房看书吧。”李易不忍心,大家吃鸳鸯锅,一个人在那看。
  “不,不用。”毕构咬咬牙,从现在开始不吃不喝。
  于是这个小锅撤走,李易又坐到大锅的旁边。
  “小易,你猜一个月户部收了多少税?”毕构不能吃,他就跟李易聊天。
  “应该有去年户部财政两个月多吧。”李易猜测。
  “诶?对,比两个月多,一百八十万,全大唐开始收税,一个月还不得比上往年的几年收入。”
  毕构说起钱,变得兴奋。
  “明年开始,大棚蔬菜不能十税一,京兆府的百姓会留出来地,专门种大棚。
  大棚蔬菜再卖不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