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3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家庄子不吃亏,卖的奢侈品是别人没有,所以价钱高,本身材料没那些钱。
  李家庄子一个时辰的人工制作的奢侈品,卖给契丹,契丹估计得一百个人一天的时间才行。
  照此兑换,时间长了,影响契丹人在其他方面的工作。
  看着是一点点,之后不一定又有什么东西可以换,比如再让契丹人采松子、榛子、那里的野核桃……
  哦,还要让他们种大豆。
  李隆基颔首:“到时候他们缺粮,易弟会给他们换。”
  “缺粮为何还给他们?”豆卢贵妃想不通,她认为契丹缺粮,可以看对方饿死。
  “那样契丹才会彻底放心,知道自己缺了什么,李家庄子都会给,一旦习惯了,就被控制。”
  王皇后有着战略思维。
  契丹第一次缺粮,不给换,饿死一些人,契丹就明白了,以后再没办法用同样的招数对付他们。


第六百零六章 开工之日得钱钞
  百福殿中的王皇后以为敌人缺粮就给换,属于最好的战略。
  李家庄子中,郭子仪在问李易同样的问题。
  “李东主,若契丹交换后缺少粮食时,你是否愿把粮食卖给对方?”
  郭子仪盘算着契丹的生活习惯和冬天的环境。
  每年冬天突厥、契丹、吐蕃,包括渤海‘国’都要冻死、饿死一些人。
  “契丹不缺粮,我会提前给,让他们察觉不到粮食缺少。
  一旦在缺粮的时候再买卖,他们必然警惕,指望敌人是傻子,只能说明自己傻。”
  李易的行事不同,直接给,在日常中就把关键的东西送过去。
  “忽汗州也给?”郭子仪提的忽汗州就是渤海,大祚荣这个人建立的政权。
  政权中主要的民族是粟末靺鞨族,现在的国名叫震国。
  正在积蓄力量,与大唐明面上交好。
  “给,都要贸易,没有贸易我就接触不到他们。
  咱大唐现在不能抽调兵力打他们,东北的地方山多林密,地方广。
  十万兵扔进去,到了冬天就要撤回来,不然后勤补给压力太大。
  他们还可以继续往北跑,要追到什么时候?”
  李易要求很简单,第一步是接触,趁着大祚荣没死的时候,赶紧加快布局。
  眼下他们没有好的水军,历史上等大祚荣死了,他儿子即位,实力就强大了。
  自己就有水军,打大唐水陆并进,同时还联系倭国一起对付大唐。
  当然,最后被契丹给灭了,弱小的契丹强大了。
  之后唐朝结束,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大宋出来,辽国建立。
  郭子仪不知道历史,他只觉得这种战争模式他不熟悉。
  是的,他觉得是李易在发动战争,一场另类的战争。
  他想了想,道:“要多久才能结束?”
  “结束?是说杀光他们,还是占领那里?杀光他们,等大唐海军有了更多的钱和船,五年吧。
  若是占领,把他们融合了,需要……需要殖民,把大唐其他地方的百姓挪过去。”
  李易也不知道会耗费多长时间,事情刚刚进行第一步,他又不是神仙。
  “百姓过去,他们难道不会抢?”郭子仪觉得外族都野蛮。
  “比他强大,他就不抢了。你等我把火枪造出来的,现在的铁不错,我再弄个好炉子,往里吹风,炼钢。”
  李易对战争武器也有安排,燧发枪钢要是不好,会炸膛。
  想不炸,只能增加厚度,死沉死沉的,还要背火药和弹丸。
  除了训练比弓箭的时间短这个优势之外,其他的优点体现不出来。
  “李东主,你说的枪和你用的枪是一种?”郭子仪知道狙击枪有多厉害。
  “理论上是一种,就是没那么厉害。再等等,我需要提高冶炼和加工工艺。”
  李易知道郭子仪想要拥有好枪,可惜,他做不到。
  “总之我就保护你,其他的事情也不了解。”
  郭子仪暂时放弃了把李易的本事全学到的想法。
  他很愿意学习,现在测算了、绘图了,他都作得不错。
  只不过他发现,李易会的东西浩瀚如海。
  一个还没学明白呢,新的又出来了。
  技术没学会,战略安排突然冒头。
  不呆在李易的身边,他就不知道自己有多无知。
  余江那边好不容易派人在大冬天的把信送出去,放假的年也就过完了。
  下一次热闹是正月十五,到时候还有花灯。
  毕构上班了,他其实天天往班上跑,看一眼,然后再回家。
  今天是正月初八,放七天假。
  很多人还没从节假日的气氛中缓过来,上班的时候懒洋洋的。
  “李家庄子给钱没?有账没?”毕构刚进办公室,先找人问李家庄子的税。
  “昨天傍晚的时候就送来了,账册上显示,七天时间,一共卖出六十九万五千缗的东西。
  税呢,现在是五十五万六千缗,李家庄子给的是面额十缗一张的兑换券。
  共五万五千六百张,都在箱子里锁着呢,很沉。”
  昨天晚上值班的侍郎跟毕构汇报情况。
  李家庄子的兑换券重量大,五万五千六百张,超过一百公斤了。
  “好,好啊,大棚的税呢?”毕构听到李家庄子把钱送来,露出笑容。
  一下子就多了五十五万六千缗,今年户部的日子好过了。
  李家庄子以后还会继续卖,至于账,不用看了。
  五十多万缗拿出来,李易想作假账怎么可能?
  “还是小易好,以后有什么事情,我一定要帮他,就算是找陛下……”
  毕构嘟囔着想要帮李易摆平一些事情,说着就说到陛下,他想说就算陛下要收拾李易,他也顶一顶。
  突然反应过来,李易用不着自己帮忙。
  陛下怎么可能会收拾李易,难受了。
  侍郎当作未听见后面的话,直接回答前面的:“二十县的李家庄子合作大棚和其他人的私建大棚。
  从初一到昨天晚上,共卖出蔬菜总价钱二百六十三万三千一百缗,计税二十六万三千三百一十缗。
  目前还没收上来,需要核对账册。不过私建大棚的已经答应了,同意交税,就十抽一。”
  “七天二百六十多万?京兆府的是吧?不是长安城,也不多呀。”
  毕构一看就收了二十多万缗,比较一下李家庄子,觉得少。
  “毕尚书,冬天的蔬菜,不是所有人都能吃得起的。”侍郎提醒一句。
  “那也少啊,我记得这几天的菜价贵。”毕构派人去问过菜价。
  “你忘了之前报纸上说的事情?保存蔬菜,比如黄瓜、豇豆、茄子等,用报纸包……”
  侍郎再次提醒毕构。
  毕构想起来了,李家庄子的报纸上确实写了怎样在冬天保存蔬菜的方法。
  用报纸把蔬菜包着,放到不结冰但是又很冷的地方,这样有的能放半个月。
  所以钱少的百姓准备过年的时候吃一顿,就这么操作的。
  甚至还教豇豆等东西,提前买,然后用水焯,或者用油炸,拿油纸包起来放到外面冻。
  等吃的时候,化了的味道跟新鲜的就差一点点。
  报纸上说的事情,百姓当然信了,如是操作。
  等着过年几天的时候,他们不买了,直接拿出来年前的吃。
  “唉!也罢,总不能指望赚那些百姓的钱,小易的鬼主意咋那么多呢。”
  毕构又一次嘟囔,他发现还不能去埋怨李易教的方法,人家百姓冬天吃点蔬菜容易么?


第六百零七章 商税求稳胡椒贵
  “毕尚书,七天,户部收的税,差一点八十二万缗。”侍郎再次好心提醒。
  这是八十多万缗,去年收的租子和调,折算成钱,九百二十万缗。
  大棚蔬菜还能卖很多天,哪怕后期价格下降,相信弄个几十万缗的税也没问题。
  李家庄子的煤油灯与暖水瓶继续卖着呢,陆续还有钱。
  “应该收商税,对,小易好,主动交商税,还给出了收税的主意。
  哪怕三十税一,每天大唐要有多少能收税的买卖?其他地方……”
  毕构说着,一说到其他地方,又不怎么开心了。
  这里是长安,有钱的人多,要么是扬州、杭州、苏州、益州、洛阳等地。
  别的地方没那么多钱,百姓也不可能七天平均一人花掉一百多钱买蔬菜。
  长安城中的百姓其实花得更多,只不过是年前买的,用报纸包上,或用油纸包上储存。
  “毕尚书,要赶紧推动全大唐收税。”侍郎更高兴。
  “不,要稳稳推进,不可急躁,不能给商人带来损害,商人只要正常交税,我大唐就有很多钱了。”
  毕构这时突然又冷静下来,他感到害怕了。
  钱啊,需要经过地方官员的手。
  朝廷说收税,地方官员有了名目,他们会怎样作?
  毕构挥挥手,让侍郎离开,他坐下来开始写奏章。
  要让陛下严格管理地方官员,拿出来新的方案。
  十税一、二十税一、三十税一,只要商人正常交,大唐的钱财就够了。
  若是因此坑害了商人,母鸡杀了,还有蛋吗?
  李家庄子。
  “易弟,我给你带来了二百斤胡椒,你可以放心吃了,这东西太贵,你还喂马。”
  李成器弄到了胡椒,第一个想到的是李易,就给送来了。
  “江南东道的?”李易问。
  “西南那里的,那里能种,其他地方不行。”李成器指指西南方向。
  “大哥,有个事情,这个胡椒吧,江南东道、岭南道、黔中道下面的桂州、容州最适合种植。
  尤其是雷州,那里种胡椒可厉害,疯长啊,一年就能收上来几百万斤的胡椒,雷州。”
  李易说出来胡椒最适合的种植地方。
  现在居然就在西南那里跟西南蛮有争斗的地方种,当然贵了。
  而雷州那里,也就是海南,他那个时候,一年产干的胡椒四千多万公斤。
  “雷州那个破地方……”李成器眼睛瞪大。
  雷州,有官员若往那里流放,就是让人死。
  还不如岳州等地,好在给人一条活路。
  那里种胡椒,一年能产几百万斤?
  李成器冒汗了,彻底被吓到了。
  胡椒很贵,也就是李家庄子心疼马,偶尔给一把。
  要是有几百万斤,那……那似乎就不贵了,而不是赚更多的钱,除非限制出售。
  “大哥,派人去种吧,不然别人卖胡椒到咱们这里,赚很多钱,凭什么。”
  李易想到了是胡椒外贸其他地方的贸易顺差,对大唐不利。
  “对,派人,派谁去?得说清楚了,不是流放,你得给药和花露水,那里蚊虫多。”
  李成器开始过滤脑海中的名单,要最信任的人,并且跟对方说好了是种胡椒。
  李易想一想:“要不我去一趟,用不上一年的时间,我就能把当地的山民处理好,并且让他们帮着种胡椒。”
  “不行,易弟,你在庄子呆着啊。有人,有人选。”李成器想都不想,直接拒绝。
  他知道派易弟去哪一个地方都稳,当地保证被易弟给治理好。
  只是不能派,易弟留在长安作用才最大。
  另外关键的是易弟的医术,大家谁生个病了,太医治不了,直接找易弟。
  救命的事情啊,易弟出去了,大家有了病,死了怎么办?
  “既然如此,大哥安排吧。有两种方法可以种,一种是种子育苗,另一种是扦插。
  扦插的生长速度比育苗的快,育苗就是用种子催苗再种。
  要扦插的话,需要找到胡椒树,从上面取枝条。
  我两种方法都给你写出来,包括什么样的地、怎么施肥、生长期照看。
  放在其他的地方,一般四年可以产果,放在雷州,三年。”
  李易说着就去拿纸笔,他要写下来,再画一些图,让人看图更清楚。
  “三年行,不多,珍珠养殖还要很多年呢。”李成器其实希望今年种了今年就有胡椒。
  好在他没失去理智,知道那不可能。
  他看着李易在那写画,安静地坐在旁边喝茶。
  他丝毫不认为自己的易弟不懂胡椒种植而瞎写和瞎画。
  他在考虑如何安排人,三年的时间,要最忠心的人过去。
  三年后,开始收获的时候,这人是调回来,还是继续安排在那里?
  调回来要给很高的待遇,不然就是用完了就扔。
  和种植珍珠一样,珍珠种植使用的是贝类的贝壳碎末,放进去,然后就出了珠子。
  那几个管事的都说好了,出珍珠后,愿意立即回来就回来,不愿意就再呆一段时间。
  原来还有这么多地方适合种胡椒,尤其是雷州那里。
  当地的山民是个麻烦,怎么就没有另一个人能像易弟一样呢?
  李成器愁,派别人过去,总觉得对方慢,处理事情不够好。
  “大哥,要相信一些人,把具体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