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的五千多人,两次除雪,都是积分低的什。
他们很焦虑,如果总没有活儿干,不给机会,下次分不是更低了么?
听到吃饭的命令,他们用最快的速度冲出来,整队,按照积分的高低排好。
先去洗手,再排成一支支队伍,拿着自己的半个竹筒、餐盘等着打饭。
越后面的当然吃的越不好,打饭的人打到后来,就没有多少饭菜了。
没人管契丹的俘虏,巴察尔查看着看着走出队伍,站到一个打饭的人旁边。
他低头瞅,煮的麦饭,里面有糠,然后就是一点咸菜。
他对自己的人招招手,其他三百八十九个人纷纷凑上前。
糠他们知道,以前大唐抚顺那里的府,百姓用来喂牲口和家禽。
西南蛮俘虏们用完整的小竹筒装白开水,两半的竹筒装饭,拿着到一边去吃。
有千牛卫的人持着武器看管,羽林飞骑也过来帮忙。
什长好一点,队长多个菜。
巴察尔查自己走到李易近前:“我们也吃那个?”
“你们吃的不是手抓饼么?赶路饿了哈?愿意在哪吃?在这吃,不嫌冷,那里有给千牛卫打饭的地方,去吧,自己拿餐盘。”
李易瞪他,什么叫吃这个?手抓饼里多少好东西?大冬天的给你们青菜吃。
“兄弟们,先洗手,自己有肥皂和手巾,别用他们的。”巴察尔查还真的去招呼人。
三百九十个契丹俘虏找地方洗手,擦干净了小心地去取餐盘。
千牛卫的和押送契丹俘虏的羽林飞骑交流一下,拿着武器警惕,却不阻拦。
契丹俘虏学千牛卫的人,一手餐盘,自己用勺子在餐车的槽子中选自己想吃的饭菜。
“许吃不许剩,吃多少盛多少,都不花钱的东西,别坑李家庄子。”千牛卫的人警告。
“知道知道,听说了。”巴察尔查笑着回应。
那边低头吃面的接头人茫然了,啥情况?
你们确定是被抓了?手巾、肥皂能理解,其他西南蛮俘虏也有。
吃饭是怎么回事儿?自己盛?你们乱蹿,他们不管你们?
用脚赶路这么远,契丹俘虏就吃一个手抓饼,早饿了,他们是兵,很能吃的。
现在盛完了饭,四处看,发现有摆摊人的桌子,过去坐了。
把餐盘放在那,又瞅瞅打免费汤的地方,跑去盛一碗,回来开吃。
他们坐的不是同一个摊子的位置,分散开。
羽林飞骑就看着,不喝止,李易那边同意了。
有两个契丹的俘虏还坐到了吃面的接头人同一张桌子上,接头人微微侧身,继续低头。
“这菜好吃,有点甜味。”
一个契丹俘虏吃到了红烧鸡块,他盛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千牛卫有人盛,他就跟着盛。
“我吃的是韭菜呀,怎么是黄的?和鸡蛋一起炒,米饭也香。”
另一个俘虏吃一口,尝出来了,他不认识韭黄。
“赫纳岚,你说晚上晚上我们住哪?在西南蛮的旁边搭新帐篷?”吃到红烧鸡块的人问。
“不知道,看样子不会,李东主对我们好,和对西南蛮不一样。”被称呼为赫纳岚回应。
吃面的接头人:“……”
这就叫上‘李东主’了?你们是我们契丹的精锐呀。
“李东主确实是说实话,不然他想杀我们多容易呀?他,哎?没事,吃饭。”
吃红烧鸡块的人突然认出来露个侧脸的接头人了,他赶紧低头。
赫纳岚抬眼一眼,叹口气:“噶达木,我们没办法呀,李东主太厉害了,能飞。
六百多步远的树,他那个叫枪的武器,一枪就打中。
二百步远,野鸡脑袋都被打没了。他对付我们的时候,用针扎,针上有毒。
被扎到的人,十来个呼吸就倒,好在他给解毒了。
还有扔的冒烟的东西,被烟碰到,别说战斗,站着都不行。”
“是呀是呀,最后他一个人没杀,逼着我们投降。
一千羽林飞骑,把咱们的人堵在峡谷中,还放烟,峡谷中的人不投降能怎么办?”
噶达木补充着说,头依旧不抬。
接头人听清楚了,不是我军不努力,奈何敌军太强大。
他很快想通了,一共就三百九十个兄弟,大唐出动一千羽林飞骑。
硬拼同样拼不过羽林飞骑,羽林飞骑的选拔和训练跟其他的军队不一样。
他们是大唐皇帝李隆基养的私军,据说之前是李易带着救护车训练,不行的赶紧救治。
他抬头看了两个人一眼,微微点头,表示理解,投降是对的。
另一边的巴察尔查跑到了李易旁边,李易从车上给他搬了个折叠桌子和椅子。
巴察尔查把餐盘放下:“李东主你不吃饭?”
“外面冷,等你们吃饭,带你们进去安排住的地方。然后我去食堂吃,食堂吃的菜比这还多呢。”
李易摇摇头,给出原因。
“我们进去住?”巴察尔查被吓到了。
“都说了咱们之间不应该有战争,你们过来了就学,学会了回去带你们的人过好日子。
西南蛮住的帐篷晚上冷,里面都是稻草。
庄子里面有火道,你们住着暖和。我给你们安排好了。
学习,帮我们干活,就当教学费了,徒弟跟师傅学,也要帮师傅干活。
大唐这么大的地盘,你们契丹有多少人?
给你们占,你们占完了,一个县留几个契丹人?”
李易一副我为你们着想的样子说,听着可朴实了。
徒弟给师傅干活,理所应当。
最后说的大唐的大,契丹人少,同样没问题。
“你不怕我们突然暴动?”巴察尔查将心比心。
“你们暴动有什么用?你们就算杀掉一万个大唐人,然后呢?
你们还是生活在那里,冬天冷得受不了,没有什么吃的。
你们过来难道只为了杀人?而不是想办法让自己人过得更好?”
李易继续讲道理。
第五百八十章 契丹俘虏当棋下
巴察尔查仅仅是一个带精锐部队出来的将领,哪经受过专业忽悠的训练啊。
李易对此类业务熟悉,他总觉得若是重生在春秋和战国时期,他一定也能纵横捭阖。
当时的全是纵横家,各种游说。
其实就是外交,忽悠。
现在他面对的对手就是一个契丹精锐部队的带队人而已,契丹被大唐和突厥夹在中间。
各部落目前显然无法结成一体,战略目标不明确。
同时契丹受突厥压制,在往那边去其实是个国家,叫震国,但是不称震国,而叫渤海。
渤海不是单指海,还是一个不是国家的国家。
至少名义上不是。
现在的渤海的领头人叫大祚荣,他在向大唐示好,一面发展壮大。
那里就是契丹想要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同时摆脱突厥,向大唐的位置移动。
李易真正想要拿下的是那片地区所有的部族和土地。
巴察尔查哪晓得李易图谋的是什么,他吃着可口饭菜,听李易继续描绘未来契丹的美妙蓝图。
等他们吃完饭,李易直接把他们带进庄子,安置在有监控的地方。
他们不知道有监控,拿了新的被褥,住进房子里,房子中是上下铺,摆好几个床。
三百九十个人被感动了,发现大唐确实好啊。
下午的时候,还没到傍晚,李隆基一家过来。
先带孩子去检查身体,没有事情,王皇后抱孩子休息,李隆基单独找李易去书房。
“易弟抓了人,要好好对待?”李隆基十分干脆,上来直奔主题。
李易摇头:“用这些人来离间突厥、契丹和渤海的关系,他们中没有纵横家,对他们好,作样子给其他人看。”
李易说着取来地图,指着上面的一处处位置讲。
“三哥你看,契丹投靠突厥,突厥在周围的一圈地方,都有势力,又联合吐蕃。
再往这边,是陛下册封的渤海郡王,大唐为了抽调人手,想用渤海郡王牵制其他部族。
渤海郡王坐大,整个河北道北部更往东北的地方,将无大唐势力。”
李易慢慢说,李隆基皱着眉头听。
“易弟是说,河北道北部那些地方不可让?”
李隆基听明白了,同时觉得跟已经制订好的国策有冲突。
“不让,渤海地区的水军绝对不可以撤,还要加强,从河南道抽调人手,登州、莱州等地。”
李易表情认真,指头放在了他那时的山东地区。
李隆基闭上眼睛沉思,过了片刻:“易弟你想挑起突厥和契丹的争斗,渤海大祚荣发现大唐亲近契丹,会不会作出反应?”
“冬天,他想干什么都干不了,等到了夏天,是另一个局势。”李易摇头。
“以后大祚荣会出问题?”李隆基想到了李易的一些特殊情况。
“自从五胡乱华之后,各部族对中原再无敬畏之心,都以为自己可以左右中原局势,如秦失其鹿。”
李易说出来最根本的东西,后来历史也证实了。
唐朝安史之乱之后,周围部族崛起,包括眼下十分弱小的沙陀族。
从而进入五代十国,之后宋朝出来,周围再次攻打。
如今被欺负的契丹,变成了辽国。
打呀打,打了很多年,元朝出来了。
好不容易灭了元朝,变成明朝,就东北的地方,又从那里崛起,有了清朝。
这地方能不占?给他们机会?
“局势会变乱。”李隆基彻底懂了,李易要搅局。
一面针对着吐蕃、西南蛮、突厥,一面又要把河北道北部地区一大堆部族拉进来。
“乱,才有利益,大家都乱,看谁能在乱的过程中判断形势更准确。”
李易露出笑容,很轻松的那种。
他的脑海中是大唐、河北道北部、上面的草原、那边的吐鲁番、继续西北的喜马拉雅山、西南的丛林。
一个个部族都摆在那上面,谁现在在干什么,他都知道。
乱就是在地图上插小旗,一个个看,整理一下,该派人去封赏的就封赏,该恐吓的恐吓,该战的战。
还有白衣大食的倭马亚王朝、天竺,岛国正是奈良时代。
谁能比得上他对当前形势的了解呀,不乱起来,怎么跟大唐内部的那些势力争斗?
“下一步要作什么?”李隆基脑袋很乱,问吧。
“在报纸上宣传大唐和契丹的关系有多么好,说我愿意为契丹提供教育和资金支持。”
李易摆出来一副我确实为契丹着想的样子。
“你这地图给我,我找人照着画。”李隆基自己卷起来地图,拿着匆匆离开。
他回皇城,紧急召集三个宰相。
姚崇三人快下班了,又跑到兴庆殿。
李隆基展开地图:“李易说……”
他换成自己的话说一遍。
“那样突厥很可能会去质问契丹,渤海那里会防备,契丹被坑了呀。”
姚崇听完,心中有了盘算。
明明处在敌对的契丹和大唐形势下,李易玩了一手伐交策略。
张说帮忙出主意:“我朝应主动去封赏契丹,看契丹如何应对。”
卢怀慎紧跟着出声:“冬天,突厥无法对契丹出兵,契丹应该会考虑一下,权衡各方利益,水被李易搅浑了。”
原本他们听到消息,认为李易缺心眼,判断不清楚局势。
此刻才明白,李易做了许多手的准备,从能想到的所有方面在进攻。
不管契丹那边怎样选择,李易都会教俘虏一些有目的性的知识。
契丹被收拾了,这些人放回去,帮助契丹残余部落搞建设,继续对抗。
若契丹挺住了,这些人放回去,帮助契丹,按照李易计划好的在契丹进行变法。
要么是契丹外斗,要么是契丹内斗,顺便还能把大唐的百姓换回来。
姚崇思忖一番:“若那边打大唐,怎般行事?”
“冬天打不了,等到夏天,水军的钱多了,随时能够在海岸登陆切断对方补给通道。”
李隆基手在地图上一划,渤海湾,以及入渤海的河流被他指出来。
“老喽!”卢怀慎叹气,他发现李易对全局把握,已经不是他们能够考虑的了。
契丹下错了一步棋呀,派来的人被抓,李易直接用来挑动突厥和契丹的关系。
计策是一步推一步,哪一步有变化,再跟着变化。
付出的无非是一点点吃食,三百九十个俘虏,天天吃肉喝酒,还能把李易给吃穷了?
“谋国之士。”张说给出评价。
第五百八十一章 召见真的都没说
“卖报卖报,契丹派遣人员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大唐,他们是过来求学,寻求契丹发展之道。”
“卖报卖报,契丹大唐交流不息,灞水李家庄子李东主愿亲自教导。”
“卖报卖报,一文看懂大唐、契丹、突厥之间的关系。”
报童们一大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