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报纸上发告示,让没有事情的人,尤其是猎人,组队去山里找大熊猫。
只要发现大熊猫痕迹,就是一百缗,若我们顺着痕迹看到大熊猫,一千缗。
不需要他们捕捉,看到即可,强调一下,别捉,他们下手没个轻重的。”
李易安排,他都忘了,还以为就那一小片地方有大熊猫。
现在的大熊猫数量多,分布范围广。
长安这里是陕西,陕西可以有大熊猫。
他那时就有,野生的,更不用说大唐了。
宋德去安排,李易叹息:“早应该知道的,晚了,大熊猫的繁殖季节过了。”
李易难过,野生大熊猫会生双胞胎,概率还不小呢。
但雌的大熊猫只养一只,另一只淘汰。
今年知道,可以提前派人去找,等着大熊猫生两个扔一个的时候,把那只带回来,可以养活的。
“明年,明年要提早察看情况,抓人家大熊猫是破坏人家的生活,捡人家不要的,就没问题了。”
李易觉得自己错过了好多个亿,那么可爱的东西,生两个扔一个,可惜不可惜?
今年没机会了,没有母亲,小的大熊猫怎么活儿?
大熊猫繁殖的季节已经过了,除非遇到特殊的情况,比如找到伴侣晚的。
第五百六十六章 给人欣喜能治愈
“卖报卖报,发财的机会来了,有经验的狩猎人,你们一夜暴富的机会来了,李家庄子……”
报童再一次把李家庄子的广告喊出来。
长安城中有打猎为生的猎户,京兆府的另外二十个县同样有。
他们经验丰富,猎取野物,可以卖肉和皮毛。
同样也危险,一般是一户人家的男人出去,或者找个伴儿,相互照应。
冬天是狩猎的好时候,下了雪,雪地上会留下动物和脚印。
冬天时候的蛇要‘睡觉’,蚊虫也没了。
不过冬天野外能吃的东西也少,一不小心就死在山里。
受伤回不来,又没有草药能在附近采,更少了吃食。
所以都是抓兔子、狍子、野鸡,抓一堆回来,等开春的时候就不能抓了。
开春是动物繁殖季节,得让动物繁殖,杀鸡取卵、涸泽而渔可不行。
猎户有猎户的规矩,带徒弟的时候一遍遍强调。
若徒弟心性不好,就不教给一些保密的手段,直接就让徒弟离开,算是出师,但别提自己是师。
胡风就是长安城中数得着的猎户,凭借他的寻猎本事,今年四十九岁的他,在长安城中买了两套房子。
被他带出来的徒弟不下一百人,都是有手段的那种,其他被淘汰的更多。
最近两年,他运气好,弄到了四只守山犬。
家中有五只,另外一只太老了,就养着,什么时候死掉,跟其他他养过的守山犬埋在一起。
他养守山犬长得比一般的狗大,四肢着地的时候,到人的大腿根,立起来的时候,前爪到人的头。
关键是聪明,不用拴绳子,放在坊里,狗根本不咬人,看到人也不叫唤。
如果有谁认为这种狗傻,去偷胡风家的东西,狗会教他很多东西。
“师傅,师傅,报纸来了,说是要找大熊猫,发现痕迹一百缗,顺着痕迹李家庄子的人看到大熊猫,一千缗……”
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挥舞着报纸跑过来,他高兴。
因为他看见过大熊猫,秋天的时候,两只呢,一只大的,还有一只很小的,被大的叼着走。
当时四条守山犬,加上师傅手里的弓,应该能杀掉。
只是师傅说养崽的不能杀,带着自己主动离开。
不能杀,可以让李家庄子的人抓。
“师傅,大熊猫,一千缗,李家庄子养的那些个,活得可好了。”
小徒弟把报纸给胡风,一脸期待之色。
胡风拿过报纸看,果然有李家庄子的悬赏。
“好,好,换了旁人要,我不能说,说了那大的和小的会被杀掉,李家庄子要,咱们去找一找。”
胡风守规矩守得严,其实现在他也不应该说。
让他松口的原因是李家庄子对大熊猫确实好。
单独的院落,专门找的竹子,费劲保存到现在的竹笋。
还有地暖和温水池,他去园子看过大熊猫,大熊猫干干净净的。
“叫上你的那些师兄,与为师一起去李家庄子领东西。把坊长也请着。”
胡风决定去赚这笔钱,对小徒弟吩咐,这个是关门的徒弟了。
他不懂得什么动物的自由,他想法朴素,大熊猫在李家庄子可以生活得更好。
除了胡风,京兆府其他的猎人在中午之前都知道了,互相找人组队。
李家庄子要求必须十人以上的猎人才可以出发,不然找到了也不给钱。
同时要求长安城中的坊长作保,县里的族老或县丞以上的官员写保书。
他们不晓得为什么要作保,却明白李家庄子怕他们人少进山出意外。
出发前他们要去李家庄子登记,登记的原因也不清楚。
刚过午饭时间,胡风带着能找到了同样在长安的十二个出师的徒弟和关门的小徒弟,以及四只守山犬抵达灞水桥头。
李易穿着套在外面的白大褂,双手插在兜里,亲自在桥这边迎接。
宫女太监分左右,羽林飞骑警惕。
“小民胡风带徒弟见过光禄大夫李东主。”胡风微微鞠躬,他的徒弟们一起鞠躬。
四条狗没动,眼睛打量着周围。
“胡师傅请了。”李易还礼,眼睛看向四条狗。
他晓得,这就是猎人专门培养的万里挑一守山犬。
这种狗除了战斗力,最让人喜欢的是聪明。
聪明到什么程度呢?救援犬比不上。
救援犬是放出去,寻找出事的人,发现了人之后,跑回来报信,再带着人去救。
守山犬是主人告诉狗,回家取东西,饿了。
狗就自己跑回家,等别人把东西给它,它叼着送给主人。
主人受伤,它还能帮忙抓小的猎物给主人送到身边吃,然后跑回去找人帮忙。
“李东主,我是永和坊的坊长,我叫夏茂天,李东主可是看上这几条狗了?”
又一个人在旁边笑着跟李易打招呼。
胡风等人脸色一变,小徒弟小拳头攥起来。
“不喜欢,我最讨厌狗了。”李易表情平静。
“那李东主的庄子上为何养了许多狗?”夏茂天笑着问。
“我需要和你解释?”李易烦了,坊长当成这样,傻呀?
我什么名望?我要是拿了人家的狗,我之前的付出全白费了?
何况这种狗,我根本养不了,人家狗不答应。
“胡师傅,既然你确实是有根的人,我借你两个望远镜,不得遗失,宋德。”
李易没再搭理夏茂天,转头笑着与胡风说话。
宋得拿过来两个盒子,从中取出望远镜。
胡风不知道什么东西,接到手看看,随即嘴张开了,口水都流下来了。
“李东主,这等宝物,我可不敢拿。”胡风一瞬间就想到了战争。
“不拿怎么找大熊猫,让你们出人作保,就是确定你们的家。
还有压缩饼干,给你们带着,饿了吃一块,可以顶大半天,不能吃多了,不然喝水之后涨。
另外还有新的煤油打火机,防冻伤的膏,活血的高度酒,鸭绒的衣服。
庄户们会告诉你们用途,你们记一下,然后去找大熊猫。”
李易把要借给猎人团队的东西说出来。
他不能为了大熊猫而让别人去涉险,该提供的辅助必须提供。
“若遇到大熊猫正好产仔,有两只的话,大熊猫会扔掉一只,你们带上奶粉和奶瓶。”
李易又把概率很低的事情想进去。
别的动物他无所谓,大熊猫是真‘治愈’呀。
全世界除了特殊的宗教后期为了一些目的把大熊猫当成猪而拒绝,其他的人都喜欢。
大熊猫的长相和动作,带着天然的萌,考拉都比不上。
第五百六十七章 劳作主动怎积极
“知古,李易欠了你的人情,你看你出完主意,李易立即行动。”
毕构从户部办公室找到了工部办公室。
“我欠他一条命,他愿意养大熊猫,我提醒他一声,哪里不对了?难道还要让他还这个情分?”
魏知古找茶叶泡茶,对毕构的话不认同。
“我的意思是,工部有什么活儿,你问问小易,他这人好说话。”
毕构知道魏知古生病被李易单独关照的事情。
“好说话又不是好欺负?想君子欺之以方吗?之前有书生就那么干过,李易说,因为我们没有萍水相逢过。
现在那几个人,还不知道情况,依旧惦记着考科举,不可能给他们通过。”
魏知古才不愿意用此事当人情呢,他工部尚书,要想为工部做事,就直接跟李易说。
毕构急了:“小易有办法又省钱,又能做事情,你承认吧?”
“我只知道他有钱。”魏知古还是拒绝,反正我工部花钱,得你户部出。
“罢了罢了,我自己写信问,问一问他那一万多的俘虏可以为朝廷做什么事情。”
毕构放弃让魏知古帮忙的打算。
“你应该找人过去镶牙,李易不是答应你两钱一颗牙了么?”魏知古转过头怂恿毕构。
“我真找人过去镶牙,回头陛下就能把那人的一口牙全给拔了。你的花镜用的还好吧?”
毕构换一个事情来说,镶牙不行。
“二百度而已,不戴也行,李易不是给了放大镜嘛!用放大镜看一样。”
茶泡好了,魏知古给毕构倒茶,很简单的那种,没玩儿功夫茶。
“小易和军方最近走得太近了。”毕构把茶碗往自己近前挪一挪。
“他和陛下走得更近。”魏知古又端过来一盘西瓜籽,不是专门留籽吃的那种大瓜子,比较小。
“我知道,我只说他可能有大动作,不是说他不应该和军方走得近。”
毕构怒了,好像其他人都是好人,就自己一个是坏人。
说着他抓起一把瓜子,然后魏知古又拿出来一堆松籽,带个小钳子在那捏。
“李易不是告诉你两个铁矿么,附近这个给他把铁供应足了,千万不可能卡他。
蓝田县的矿税提前收的,补完了蓝田县衙门,给你户部了吧?”
“给了,现在是六千缗,挖矿有钱,铁哪敢卡他呀,他整天不知道琢磨什么东西。
他最近一直在从各个地方收石脂,他叫石油,宋王也帮他找。
李家庄子多了一个大烟囱,天天冒火,那些火都可惜了,烧水能烧多少啊。”
毕构把手上的瓜子放回去,抓一把小松子嗑。
他牙好了,也不怕把其他的牙给磕坏,大不了再去镶。
“东主,找老人问过,瞧这天儿,又要下雪了。”
李家庄子,宋德找到李易,说天气情况。
李家庄子的人都是后来的,对于长安的天气了解不多。
宋德去给悲田坊送张家村子吃剩的饭菜时,会与周围的邻居打招呼。
有从小在长安长大的人,现在老了,对天气比较了解。
还有的风湿性关节炎的人,一遇到降水的天气就难受。
综合一下,判断出来明天,或者是今天晚上要下雪,很大的那种。
“大棚要看好了,传消息给其他地方,晚上必须留人守着,下雪随时扫掉大棚上面的雪。”
李易相信那些老人的判断,尤其是有风湿病的人,天气一变,他们最先感受。
他那时的天气预报,除了看卫星云图,也要计算历史上的某个地区的差不多情况下出现的天气状况概率。
气象员可不仅仅要看卫星云图,还要练习看云识天气。
下大雪对于冬小麦来说是个好情况,对于大棚就不是了。
“上山去找大熊猫的队伍或许会艰难。”宋德发表自己的看法。
“不,对他们来说更方便,一场雪落下来,发现痕迹,必然是短时间的。
这样,等着下完大雪,给俘虏们扫雪的工具,把长安城周围的道路清理好。
另外单独清理从庄子到蓝田县县城的路,一万人呢,分散开,很快就能干好。”
李易决定让俘虏们发挥一下作用,等扫完雪,开始分批安排出去。
该到采石场的到采石场,该去煤矿挖的就去挖煤。
干活的人伙食不一样,主食不加糠了,同时给更多的鸡架和干菜。
主食不再限制吃的数量,只要能吃就使劲吃,不然哪有力气干活。
轮换着来,使俘虏们知道,去干活吃得好、吃得饱、积分增加多。
反正是过了年,一旬一比,如果这一旬,干得不够好,那么干活的机会就少,下一旬积分会更少。
所以给他们一次干活的机会,他们便会拼了命地干,要留住这个继续干活的机会。
以后一说干活,哪个队不允许去,哪个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