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3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赶上天气不好,一场大暴雨下来,就要死许多蜂子。
  土法怎么养蜂子?从养蜂人那里买一个箱子的蜂子?”
  李成器对于养蜂人的情况知道一些,对土法他并不了解,没人跟他说过。
  “土法养蜂子是让蜂子自己飞来,冬天的时候,如果制作一个竹子或木头的盒子,麻雀会飞进去当巢穴。
  蜂子也是如此,先给它们建个家,它们发现了,会在蜂巢分巢的时候找过来。
  春夏的季节,会有蜂子在房檐的地方飞来飞去,有的土蜂就几只,在墙缝里面做窝。”
  李易慢慢说,让李成器去回忆。


第五百六十四章 养蜂洗脑有几度
  李成器确实在回想:“对,总能看到蜂子飞来飞去,那把它们抓住?”
  “制作蜂巢,制作的时候,用牛粪来密封缝隙,可以是桶的,也可以是箱子的……”
  李易顺口说起怎么弄土蜂。
  自己制作蜂箱,蜂箱里面加进去蜂巢的巢框,这样取蜜的时候方便。
  没有巢框,无法摇蜜,只能割蜜,用刀去割,连着蜜蜡一起割。
  在人工制造的蜂巢里放一点糖和蜂蜜,也可以把其他没有蜜蜂的干蜂巢弄成粉末放进去。
  等其他土蜂要分巢的时候,发现这里有一个看上去不错的地方。
  小蜜蜂们就会先观察,然后差不多的时候,开始在这里建家,把蜂王带过来。
  有的蜜蜂带完蜂王想要回去,这个时候喷水,蜜蜂身上的气味被水一冲,就不能回去了,只好留下来在新家呆着。
  李易讲得很详细,李成器听了发呆。
  他就不明白,李易又不养蜂子,为什么对怎么处理蜂子那么了解。
  “易弟你明年在二十个县操作吧,相信今年的大棚赚钱,百姓信你的话。”
  李成器自己不想养蜂子,麻烦,还容易被蜇。
  “关键是要限制别人制香,还有人花大价钱斗香,用蜂蜜那么多,不如用榆树粉。”
  李易放下筷子,不吃了。
  李成器早吃完了,一直等李易,听想一下:“朝廷应该出政令,我想办法跟陛下说说。”
  “好哇!相信陛下有远见,蜂蜜先给我,我制作更多的大蜜丸。”李易颔首。
  “我先走了。”李成器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告辞离开。
  李易去讲课,尤其是二百二十个学子的课,他们三个月后要考试。
  灞水桥头的位置,显得更繁荣了。
  长安城中的百姓会到有俘虏的地方看热闹,一万多个俘虏,全被李家庄子给买了。
  “这么多人,能种多少地?借我家两个,明年开春不愁了。”
  “你就知道种地,不会挖矿?李东主矿多。”
  “看上去他们不凶。”
  “因为我们大唐的兵更凶,他们害怕。”
  “吃的饭里加糠,养活着省钱。”
  “要干活才行,不然不如养猪,猪还能杀了吃肉。”
  “喝口热汤,冷。”
  “你就是过来喝免费汤的吧?”
  百姓们围观和打趣,有人跑去喝汤。
  汤里有猪大骨、羊腿骨、鸭架和鸡架,每天不一定有什么东西,要看庄子吃什么。
  赶上吃牛的时候,还有牛骨头汤呢。
  不过牛骨头煮的时间不长,熟透了会捞出去,里面的骨髓敲出来。
  庄子中有一两岁的孩子,骨髓给他们吃。
  汤里没有葱花和香菜,只会放盐。
  有那抠门的人,家中明明可以自己熬汤,非要带着饭过来吃,吃完再回去,不嫌走路累。
  被人围观同时练习说话和听话的俘虏们羡慕,汤免费,与他们无缘。
  他们只能喝白开水,渴了打报告,被允许了才拿着喝水的竹筒去打一筒。
  无形中,他们有一种认识,自己的地位比不得大唐的百姓,自己是奴隶。
  时间久了,他们潜意识中已经把自己的社会地位给定位。
  其中有的人本来就是奴隶,在族群中是别人的奴隶,打仗的时候出来。
  现在无所谓,反正都一样。
  中午的时候,姚崇一群人雇了一辆专门出租的大车,带上饭菜,赶到安置俘虏的地方。
  他们不下车,从车窗向外看。
  “给老夫去打汤。”姚崇准备吃饭了,吩咐小厮盛汤。
  “都要,都要,喝一点就觉得心中舒服。”毕构跟着说一声。
  他纯粹是恶趣味,感觉喝李易一碗免费的汤,就占了天大的便宜。
  张说把食盒中的饭菜摆出来,看一眼俘虏的地方,俘虏们在排队,手上那筷子和半个竹筒。
  “奴隶一天还给三顿饭,李易仁义。”张说讽刺一句,他想说李易傻。
  卢怀慎拿出筷子:“赶路那么久,身子熬坏了,养好才能干活。”
  “饭里的糠磨得还很细呢?”张说看到了打饭的地方的饭,麦饭,吃着不如米和面好。
  哪怕是小米饭、黄米饭、高粱米饭,也比这种麦饭强。
  没有经过磨制的麦子,外面还有一层吃着口感非常差的‘衣’。
  毕构吃了一口烧茄子:“就这种饭菜,一天吃三顿,大唐若所有百姓能吃到,也是好的。”
  “会的,会有那一天,不,要吃得比这还好。”
  姚崇没吃,等汤呢,他看俘虏吃的饭和张说一个想法,三顿,多。
  “哦,饭和咸菜受限制,不是随便吃,汤不给他们喝,很好。”
  魏知古看俘虏,脑海中出现的是工部组织什么工程,然后一群人在拼命干活的场景。
  以前李家庄子没什么劳动力,外来务工人员各自有工作。
  他只看毕构整天惦记李易卖东西的税觉得有意思。
  眼下多了一万余劳动力,他跟毕构犯同样的病了,琢磨着怎么跟李易说说,免费帮工部干活。
  实在不行,工部一天供两顿现在这样的饭也可。
  俘虏们不晓得有人对他们的工作有想法,他们老老实实排队。
  先按照规矩洗手,自己的手巾必须没有异味,怎么洗别人不管,有味道了扣分。
  每一什的个人分加起来是一什的总分,个人分扣光,再扣就扣总分。
  谁被扣分了谁挨其他人打,尤其是什长。
  要不是说不能打出内伤和影响不好的外伤,什长都想杀人。
  “李东主开恩了,今天中饭给你们加一匙子豆豉酱,可是比咸菜好吃。”
  负责打饭的大声说。
  “谢东主。”俘虏们立即大喊,要是谁没喊,或反应慢了,扣分。
  “看到李易的手段了吧?”姚崇对毕构说。
  “与老夫有何关系?老夫只要当一天的户部尚书,就不会忘了李家庄子的税,有本事要了老夫的命。”
  毕构摆出来无所畏惧的样子。
  “又没说什么,别这样,吃饭。”张说笑着劝,刺激毕构,你不怕你为什么这个样子?
  “喝汤喝汤,看看李家庄子给百姓的汤恶劣到什么程度。”毕构嘟囔,看刚打来的汤。
  汤里面有漂浮着的碎肉和油,找不到其他的东西,看起来比较浑浊。
  毕构用匙子舀一下,轻轻吹吹,喝到嘴中。
  “没有放不干净的东西,小易还行。”他夸。
  “你说他好话他又听不到。”张说鄙视,这个时候怕了?
  “老夫不曾夸谁,由衷的话而已。等一会儿去看大熊猫,他花大价钱买,究竟哪里好?”
  毕构再次转移话题,他看一眼外面那么老实的俘虏,略微心虚。


第五百六十五章 此物不止生一地
  “这就是食铁兽,大熊猫?”张说看到了已经变胖一些的大熊猫。
  “似熊,小头痹脚,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骨,骨节强直,中实少髓,皮辟湿。”
  毕构顺嘴把形容大熊猫是食铁兽的话给背出来。
  五个人下车站在大熊猫园的上边看,一个个戴着防寒的头套,只露出眼睛和嘴。
  头套是李易‘发明’,包括耳套,可以连下巴一起兜起来的耳套。
  会织毛衣的自己用羊毛线织就行,很简单,保暖效果却好。
  此时被五个人用来隐藏身份,顺便防寒。
  “很暖和,在这么大的院子旁边,能感受到前面热。”姚崇把手伸过去感受一下。
  旁边有个游客,听了后笑了:“大熊猫是李东主的宝贝,要控制温度,走地暖,说是保持十六到十八度。”
  “好家伙,吃起来没完,要不是暂时停了李家庄子储备的竹笋,它们不吃竹子。”另一个人跟着说。
  “那个奶孩子的正在看我们,不凶。”
  卢怀慎发现大熊猫在喂孩子,想到了自己孩子小时候的样子。
  “还给肉罐头吃呢,一次喂五个竹筒的,李东主说不能给吃鲜肉,养成吃鲜肉的习惯,会想着吃人。
  香肠了、熏鸡了、烤的羊腿,还有煮的鸡蛋,它吃起来比人可凶多了。
  最近一直在搀杂着喂,让大熊猫快速长胖。
  冬天还好说,给个地暖,无非烧煤。
  夏天要保持这个温度,可要不少冰,今年冰窖要扩大两倍。”
  旁边的饲养员看到几个人坐的马车豪华,说不定是到庄子买东西的人,便耐心地介绍起来。
  五个人点点头,没说话,继续看,转到了另一个院落上面。
  同样是一大一小两只大熊猫,大的坐在那里啃竹子,小的四处爬。
  爬着爬着就爬到了水泥制作的压光面的滑梯上,它在上面站起来张望。
  看着跟个人似的,也是两条腿,腆着小肚子,然后就不知道它想到了什么,抬头。
  脑袋仰起来了,身体后倾,平衡失去,一屁股坐下去,正好坐到滑梯的地方。
  在很多人惊呼声中,它出溜着骨碌着下来,坐在那里茫然四顾。
  “哈哈哈~~~”周围响起‘观众’的大笑声,太好玩啦。
  “老夫算是知道小易为何非要花大价钱买个养了,大熊猫看了让人心情好。”
  卢怀慎收起笑声,感慨一句。
  大熊猫长的跟其他动物就不一样,熊根本比不了,熊看着就是凶。
  大熊猫皮糙肉厚,身体的颜色,尤其是眼睛和圆圆的脑袋,做什么事情都给人一种好玩的样子。
  心情不好的时候看看大熊猫,可以缓解。
  “若非价钱太高,我也想养一只,比狗和猫有意思。”魏知古的心被大熊猫给萌化了。
  他算是发现了,大熊猫的一举一动都带着特殊的韵律。
  看它可以一直看着,包括睡觉都好玩儿。
  不过一想到拥有一只大熊猫的钱,他放弃了。
  即便通过其他手段,不花钱弄来一只,不给一万缗。
  到手上又如何?天天给竹子吃,还要有一个园子,保持温度,太冷了不行,太热了也不行。
  尤其是热,夏天温度一高,用冰用不起。
  没听庄子里的人说么,要吹风降温。
  显然不能是直接扔一堆冰进去,不然李易又不缺心眼,他怎么不那样做?
  “走吧,过来是为了看俘虏,大熊猫怎么看都看不够,有时间再来。”
  姚崇发现盯着大熊猫瞅,会上瘾,叫大家回去再看看俘虏。
  “何必去西南,咱们这边的山里也有,就是不好抓,在深山,遇到人,它们就跑了。”
  魏知古想起了一些情况,大熊猫并非只生活在西南。
  跟别人说一句,他找到庄户:“与李易说,大熊猫除了西南,长安周遭也有人见到过,老夫魏知古。”
  “魏尚书?”庄户一听姓名,第一个想到的是工部尚书。
  “嗯!”魏知古回应一声,上车。
  庄户不敢耽搁,跑去找李易。
  李易在给八十个护士上课,学子们的课下午不上。
  学子们在背书,为了应对科举考试的时候大段填空题。
  诗不用专门学,学子们自己相互交流,给对方指出诗里的问题。
  他们要求作诗一律即兴,看到什么东西,立即作出一首诗。
  要求韵律规整,多以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为主。
  至于时务策,李易告诉他们不用着急,他会安排。
  别的学子是猜,大唐的政治策略是什么,会出啥样的时务策。
  李易不是,他知道情况,他还能改变。
  既然如此,距离考试还有那么长时间,研究什么时务策,提前一个月的时候再说。
  “东主。”刚才在大熊猫园的庄户跑过来。
  “什么事情?”李易示意学生们等一等,他走到门口。
  一般不是大事儿,必须等他把课讲完。
  “工部尚书魏知古和其他几个人乘坐一辆车过来,魏尚书说,大熊猫不止是西南才有。”庄户汇报。
  “对呀,现在是大唐,大熊猫的分布范围广,好,我知道了。”
  李易微微一愣,说完又回去继续上课。
  等两节课结束,他去找宋德。
  “在报纸上发告示,让没有事情的人,尤其是猎人,组队去山里找大熊猫。
  只要发现大熊猫痕迹,就是一百缗,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