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的外表是黑色,摸上去很硬。
“你这梨没虫子吧。”他问。
摆摊的人四十多岁了,两鬓斑白,摇头:“不知道,反正就是从山上找到摘下来,便宜,一钱五个。”
“你们这天冷是好,我那蜀地就不行,冻不住,刚才那些有钱,听说就去过蜀地,可惜我那时就不在,一个不认识。”
余江翻着梨,似乎选中了两个,放到旁边,继续挑。
卖冻梨的摊子旁边是个卖小枣的摊子,摊主在那里把小枣也分出来好坏。
“他们?他们是余掌柜那些人,说是从吐蕃赚了钱,回来的时候牛马成群,都留在李家庄子了。”
卖梨的人跟着聊,还帮忙选几个大的放在余江的前边。
“怪不得呢,昨天他们下午过来,吃喝到很晚,走的时候李东主还给了礼物,那礼物的箱子看着不错。”
余江拿起个梨仔细瞅,想要找到某一个虫眼一样,尤其是梨的后面。
卖梨的人继续帮他选大的梨:“那就不知道了,李东主仁义,说是过两天牛马养好了,谁愿意用来拉车,只需给个草料。”
“那箱子里应该是好东西,行,就这十个,我用衣服兜起来。”
余江选好了,给对方两钱的兑换券,兜着梨回去。
等他离开一会儿,卖小枣的人对卖梨的说:“帮我看一下,饿了,买个饼子,就汤吃。”
“去吧,我知道价,有人来我就帮着卖。”卖梨的人答应。
卖枣的人去买饼子,饼子是全面还带着一些麸子粉的,便宜,不怎么好吃。
他拿着饼子去盛汤,盛完汤没回去。
而是来到一个坐在桌子边吃麦饭就咸菜、喝免费汤的人桌子边,他跟对方笑着聊天。
那人吃得很快,不长时间一碗饭吃完,给了钱匆匆离去。
庄子的高处,李易拿着望远镜看。
看完摇摇头,笑了。
“哼!情报人员不合格,哪有卖枣的人买了东西不赶紧回去看摊子的,盯住他们。”
“是!”李易身边的羽林飞骑应声。
第五百四十九章 近视可用有暖瓶
在李易感叹情报人员不够专业的时候,余怀德一群人带着箱子,神神秘秘地进到一户户人家中。
他们能找的全是身家比较多的,至少双方要认识。
进到一户人家,呆上一刻钟左右,他们出来的时候对方一直给送到大门口。
看双方的表情,都很高兴。
跟踪的人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是怎么回事儿。
直到有一户人家送的时候出声:“那镜子实在是太好用了,三天是吧?我等一等,不急,不急。”
“对,三天,你这早,别人再试啊,就得继续往后排。”这户余怀德负责。
跟踪的人得到了一个词,镜子。
卖镜子?卖镜子还需要别人帮忙?李家庄子有镜子都知道了。
叫玻璃镜子,好擦,又轻便。
余怀德他们确实是在卖镜子,眼镜,近视镜和花镜。
得近视的一般情况下是读书人,富贵人家的近视更多,他们能够点得起油灯和蜡烛。
长时间在那种光下,并不能适应,就不近视了。
花眼则是随着年岁的增加,才容易得。
余怀德他们先找有钱的人家卖,箱子里装着各种度数的镜片,挨个试,左右眼睛未必是一样。
试好了记下来,等眼镜制作好,送到门上,他们再给钱。
一个镜片十缗,镜框免费赠送。
卖一个,余怀德他们提成一缗。
没钱的人先不管,不然便宜了,怎么赚有钱人家的钱。
“易弟,你这是玻璃要放开了卖?”中午的时候李成器寻过来,他知道情况后,想问问。
“读书人近视了,当官费劲,也影响生活,既然能制作了,就给他们用。
过些日子,我想一想怎么在镜框上下功夫,更漂亮的镜框,卖更高的价钱。
普通的就可以便宜,有近视和花眼的人出点钱就戴上了。”
李易这是发现二百二十个学子上课的时候,有的学生就是看不到板书,都放在第一排了,还是看不到。
才想着其他读书人的苦恼,老年人眼花得厉害,和瞎子也差不多了。
“两个镜片不就组成望远镜了吗?”李成器试验过,可以放大。
“那是倒着的,而且那种望远镜能看什么?镜片薄。你拆过望远镜吧,不一样对吧?”
李易觉得想用花镜来组装望远镜,效果太差。
“你总是愿意把赚钱的东西便宜给百姓。”李成器感慨一句。
“过几天,我专门烧了茶具,成套的,和给你、三哥他们的差不多,会在报纸上宣传。”
李易比划了一个泡功夫茶的动作。
他要先卖掉一批茶具,然后流行起喝功夫茶,这样茶叶销售量就上升了。
当然,功夫茶不止能喝绿茶,红茶一样泡。
李易说着取来一个茶壶和两个茶碗,打开茶叶罐,抓出来点茶叶放到茶壶中。
再从旁边拎起来一个竹子编制的东西,打开塞子,从里面往茶壶中倒热水。
“易弟,这是什么东西?”李成器看到那水还冒着热气,目光放到李易的东西上。
“暖水瓶,用玻璃吹,放模子中,中间有空气的时候,吹里面的,外面的跟着膨胀。
后面留个口,然后像制作镜子一样,在里面涂银。
再像制作灯泡那样,抽真空,热合留的那个口。
这样制作出来的壶胆就能保温了,加个塞子,一壶开水放几个时辰后,还是热的。”
李易说壶胆怎么制作,用了好吹玻璃的、制作镜子的、制作灯泡的工艺。
“此物要卖?”李成器居然听懂了,过程简单,实际上他做不出来。
“卖呀,当宝贝卖。二百缗一个,免费更换和维护,就是……”李易说要高价的服务。
摔碎了,把碎片大概凑起来,拿到庄子,庄子给个新的。
里面有水垢了,拿到庄子,庄子给清洗掉。
暖瓶塞不好用了,直接到庄子来要,不用拿原来的那个。
二十万钱,享受到的就是这个服务,不高兴了自己摔,都给你换。
“你那煤油灯也应该如此,一百缗一个呢。”李成器想到另一样东西。
“对,明天在报纸上说,那么贵,玻璃碎了怎么办?换。”李易从善如流。
“你这暖瓶现在有多少?我带走,给陛下送去,我家中也要有,帮你推广。”
李成器丝毫不客气,他知道成本很低,他又不拿去倒卖。
“刚做两天,大家还在熟悉,只有一百六十个合格的,废品超过两千个了。”
李易说起制作难度,耸一下肩。
在模子里,内胆顶着外胆吹,一个控制不好就贴到一起了。
抽真空的时候热合也容易给旁边烫漏了,嘭的一声爆掉。
“行,一百六十个我都拿着,需要轻拿轻放。”李成器没在乎坏多少个。
工匠可以逐渐熟练,正好冬天用起来方便,不然总得有人看着火在那里负责热水。
下午的时候,他派人过来一起搬运,用稻草垫好了,可不能磕碰到,尤其是壶口的地方。
塞子倒是拿走了一千个,灌上水要试这个塞子。
他手上拎着一个装了热汤的暖水瓶,进宫,直奔百福殿。
不到一刻钟,王皇后抱着孩子抵达,稍等一会儿,李隆基赶到。
李隆基得到消息,宋王应该是从李家庄子过来,带了很多东西。
他到地方的时候,宫女正把开水小心地往几个暖瓶里倒。
塞子用水泡着,倒完开水,把塞子放上。
“三弟来了,我这个给大家看,晌午在庄子里灌的热汤,到现在有一个半时辰了。”
李成器让人取来五个碗,他拔下塞子,从里面往外倒汤。
汤倒出来的时候热气蒸腾。
“是蘑菇木耳鸡蛋甩袖汤啊,还有瘦肉丁和胡萝卜呢。”
王皇后关注的重点就是这么与众不同。
李隆基伸手碰碰碗,又对着汤吹口气,热气扑到脸上。
“热,装一个半时辰,竟然还这般热。”
李隆基说着开始吹气,嘴贴在碗边吸一下,扭头吐地上,烫。
宫女赶紧过来用抹布擦,机灵的太监跑去取匙子。
匙子取来,用热水烫烫,众人一人一个在那舀汤吹着喝。
“叔叔那里的汤都比宫里的好吃,以后想喝汤了,就从李家庄子拿。”
王皇后发现了暖瓶的正确用途,装汤。
“宫中宫女太监不用累着看热水了。”豆卢贵妃想到的是干活的人。
“是呀,我宫里要多准备几个,不过火还是要看,他们自己也热东西吃和取暖。对不对沰儿?”
王皇后转头问儿子。
“啊,啊啊。”小家伙盯着汤碗,一副我也要喝的样子。
第五百五十章 破茧化蝶安心等
“卖报卖报,李家庄子承诺,买了煤油灯的人,煤油灯免费更换维修,摔了也可以换新的。”
“卖报啦,李家庄子推出暖水瓶,装上热水,一天一夜不会凉,免费维修和更换。”
清晨,报童们穿着统一制作的卖报小棉衣,奔走在街头。
他们卖力气地帮着李家庄子宣传,别人的广告他们才不理会呢。
买了煤油灯的有钱人,一听摔了都给换,赶紧买份报纸看。
看到上面说的只要把玻璃片凑个大概,就给换新的,登时放下心。
再看神奇的暖水瓶,二百缗一个,可以买两个煤油灯。
“等两个月再卖呀,着什么急呀。”户部,毕构哆嗦着拿起个暖水瓶给自己泡茶。
他满脑子二百缗一个的暖壶,就他手里拎的。
按照他的理解,暖水瓶交同样的税。
八成,卖一个交一百六十缗,十个是一千六百缗,一百个……
“不对,冷静,我不能这样想,李家庄子的钱不是我的,对,可是暖水瓶怎么能一直赚到税钱?”
毕构想到煤油灯的煤油可以长流水交税,十税一。
暖瓶卖完就没了,赚不到钱,户部吃亏。
“怎么是这样?不行,我要写信。”
毕构闹心,他坐在户部尚书的位置上,就要为大唐财政收入着想。
他拿起笔,想都不想就写:煤油孤光荡日月,四季风在轻常掠。往来交换总可存,暖瓶怎融百年雪?
写完,落私印,装在信封里,想了想,叫来个人:“送到李家庄子去。”
送信的人没有马,跑出皇城,看到有马车,拦住:“去城西?”
“去,我是……”赶车的人看到是皇城出来的七品官,说话声音放低。
“带我去李家庄子,有急事,其他事情靠后,快,给你车钱。”
送信的人直接拿出来一张十钱的兑换券。
“这个官啊,我其实……”车夫没接钱。
“二十钱,给,别多话,小心收拾你。”送信的又递过去一张十钱的兑换券。
“好咧。”车夫收了钱,催促马快点走,嘴里哼起了歌。
送信的人满意了,这就是权和钱的作用,让你去你就得去。
车子到地方,还没等停在灞桥桥头,有人开始跟车夫打招呼。
“宋老秃,又来拉货呀?”
“老宋,这次回来的快呀。”
车夫笑笑:“还赚了二十钱呢,我本来要说顺路,不要钱,这位皇城的官人好。”
送信的人:“……”
他想重新来一次,就是回到跑出皇城,并且车夫说第二句话的时候。
自己一定会听对方把话说完,现在二十钱谁给报销哇?
暗自难过一番,他找到守在这边给免费送汤的庄户,道明来意,庄户跑去找宋德。
宋德出来带信进去。
李易在上课,等一节课结束,他拿到信看一遍,轻摇下头:“老毕对于赚钱的事情是真不懂啊。”
“那是啊,谁还能有东主你知道怎么赚钱。”宋德笑出满口牙,嘴咧的才大呢。
“八颗,你想咬人啊?等着,我写个回信。”
李易说宋德一句,到旁边坐下,给毕老头写信。
他知道毕构的意思是说煤油灯的灯油四季都需要用,坏了换也就换了。
暖瓶就一次,来回换,一百年不也是赚不其他的钱?
李易想了一下,写到:桑蚕幼虫养时节,精心只待丝成结。不动弱蛹盼天利,破茧展翅终化蝶。
停笔,摇摇头,他再写一句:老毕呀,送你三套茶具,一套一缗,一套五缗,一套二十缗。
写完,装在信封中:“带三套茶具一起交到来人的手上。”
宋德点点头,取了信去找东西,除了送毕构的三套茶具,还有给送信七品小官的好处。
宋德现在看到五品以下的,都觉得是小官。
送信的人已经喝了三碗免费的汤了,他不时站起来伸脖子张望。
当宋德的身影出现,他才舒展了眉头。
“这个是信,这个是我家东主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