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2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余江说着不好意思地笑笑,一副他有所求的样子。
  “我这不过是学得杂了一些,不精,余兄若想交流,当是欣喜。”李易答应了。
  “快,给余兄安排一间大的房子,被褥什么的要挑好的。”李易扭头吩咐。
  宋德上前,邀请余江去看房子。
  等余江和几个庄户离去,李易继续打量这个琥珀。
  郭子仪凑上前看:“西南之地的琥珀确实漂亮,里面的小虫子像在跳舞。”
  李易摇头:“这可不是什么西南之地的琥珀,琥珀被包夹在煤精当中,不是煤炭。
  煤精包琥珀,是河北道北部地区抚顺的煤矿里才有的东西。”
  李易认识煤精,以前抚顺那地方的煤矿,随便采煤,块煤中就带着琥珀,大大小小的。
  孩子们会抠出来玩,更多的被烧掉。
  煤精就当成煤来烧,直到有一天明白,琥珀和煤精都值钱,再想找琥珀,就不容易了。
  当煤来烧的煤精成了宝贝,都用在雕刻上。
  郭子仪差异地看一眼李易,琥珀,李东主也熟悉?产地给说出来?
  “我这就去把他给抓起来,严刑拷问。”郭子仪转身、迈步。
  “不,不不不,不抓,好不容易遇到个,得留着。他想学本事,我教他。”李易阻止。


第五百四十七章 流言起时军马到
  “听说没?李家庄子的李东主得到个宝贝。”
  “什么宝贝?”
  “不知道,说是跟和氏璧一样,得其者,得天下。”
  “那可了不得,李东主是要……”
  当太阳又一次升起时,等在皇城外面的长孙昕听到了百姓的讨论。
  他昨天下午才把千工拔步床运到京城,太累了,把应对失措,睡一觉才带床过来。
  他自己一个人的话,他早进去了,带那么大个东西却不行。
  听百姓说话,长孙昕笑了。
  ‘哈!李易你要完,你拿了可谋天下的宝贝,看你怎么办?献,还是不献?’
  长孙昕如是思忖,李易哪怕现在献,也需要解释清楚。
  早朝的小朝会开完,小黄门跑过来:“长孙巡察使进去吧,陛下等着。”
  “好好好。来,进,这床我跟你讲……”长孙昕招呼人赶车,床太大,不好抬。
  车进去,换成宫里的人接手,一路赶往兴庆殿。
  姚崇几个没走,要一起见识下李易给设计出来的什么什么床。
  李隆基表情平静,他已经有一栋千工拔步床了。
  李成器也有一栋,另外四个人的制作出来两个,等最后两个制作好,一起送。
  他们的千工拔步床没有弹簧,别说弹簧,一个钉子都见不到。
  全是榫卯结构,不如此,不足以显示中华木工的工艺之美。
  一刻钟多一些,马车载着一个大东西到殿前。
  长孙昕站在旁边:“快,搬下来,把上面遮挡的东西拿下去,小心,别碰破了。”
  李隆基很给面子,走出来看。
  姚崇几个人,感觉车上拉的不是床,是一个屋子。
  等千工拔步床落在地毯上,所有的垫布和绳子全部移除。
  姚崇他们眼睛看直了,这个就是什么什么床?
  屋子小一点,根本放不下呀。
  “精美,好一个……”张说忘名字了。
  长孙昕在旁边提醒:“千工拔步床。”
  “对,上个床,还要往里走三进,这墙还雕刻出花纹,窗户怎么开的?没有门。”
  张说咽了下口水,赞叹不已。
  卢怀慎围着床转一圈:“此床所费几何?”
  “不贵,不到五千缗。”长孙昕随意地说道。
  确实不到五千缗,他花了一千五百多缗,一千二百缗是工钱。
  别人听了,觉得是四千多缗,距离五千缗很接近了。
  “陛下,看着还行?”长孙昕一脸笑容问李隆基。
  “不错,你在蓝田县当巡察使辛苦了,那里你还要多多费心,东西朕收下,来人,赏,一并给长孙巡察使送回去。”
  李隆基颔首,床要了,还有赏赐。
  长孙昕:“……”
  陛下,不对呀,怎么还要让我回去?我不想在蓝田县费心,我在那里伤心。
  李隆基转身回殿,高力士到长孙昕旁边:“长孙巡察使请,咱家派人把赏赐的东西给你带回去。”
  “我……你……唉!”长孙昕很想表达一下内心的想法,又无奈咽回去,只化作一声叹息。
  “陛下,那床,太过奢华,五千缗。”姚崇劝谏,不可开此风。
  “五千?哼!他就花了一千五百多缗,工钱一千二百缗。
  三进的千工拔步床价略微高,还有两进和一进的。
  朕那里是个四进千工拔步床,好用,李家庄子的工匠手艺了得。”
  李隆基说出外面床的造价,有人盯着长孙昕。
  “一千五百缗,那长孙昕他居然说……”张说要说长孙昕欺君。
  再一想,长孙昕没说错,不到五千缗,他也可以说不到五万缗。
  “陛下,臣看长孙昕是想回来。”卢怀慎帮忙说一句话。
  “不能回来,回来要出事,放在蓝田县,他才安稳,他不知道朕用心良苦。”
  李隆基微微要头,他在保长孙昕,在蓝田县多吃几次亏,才会懂得怎样行事。
  “陛下,左羽林大将军郭虔瓘上书,言说西突厥余部可一击而建功,只是安西兵已不可出战,欲调关中兵……”
  姚崇知道价钱,开始说起正事。
  他先介绍郭虔瓘的打算,之后才说:“臣以为不可,冬季出兵,劳民伤财,若沿途补给,地方支应有缺。”
  他反对调关中兵跑那么远去找敌人,一万人,需要很多粮草。
  “朕知道,不许。”李隆基颔首。
  历史上的他就同意郭虔瓘的打算,现在他不需要,易弟刻意劝,要相信易弟。
  “呃!”姚崇还待继续劝,听到李隆基的话顿住,完事了?
  “调他回来,不然他来一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怎么办。”
  李隆基怕郭虔瓘一冲动,就利用安西的军队在那边找人。
  安西军队打来打去,都打不动了。
  当士兵的难道愿意打仗?打仗会死人。
  “臣安排。”姚崇一听要调回来,一颗心落回去。
  “陛下对吐蕃、突厥战事怎般看?”姚崇再次问起来年李隆基的对外方针。
  “他们不打过来,咱们就不打过去,要练兵,给将士们吃好、养好。
  他们发展没我大唐快,我大唐要积蓄力量。
  等更好的武器被李家庄子造出来,再寻机出兵。”
  李隆基一改对外疯狂征战的政策,换成了防守为主。
  姚崇三人的眼中多了丝笑容,陛下不想着咣咣打就好。
  只要一年不打仗,蜀地那里便能缓过来,打仗打得蜀地粮食都不够吃了。
  “江南无战事,明年把蜀地的租免了,从江南走长江运粮到蜀地,给将士们吃。朝廷出钱买。”
  李隆基想到蜀地在前线,江南那里应该出出力。
  排名第一的是扬州,排名地二的是益州,益州就是蜀地。
  把益州给打穷了怎么办?扬州赶紧配合一下。
  “可。”姚崇盘算一番,附和:“若出钱买粮,江南等地确实不错。”
  他知道钱从哪里来,收商税。
  这不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么。
  先收长安的税,收上几个月,就足够西北打半年仗的消耗。
  高力士的身影此刻出现在门口:“陛下,突厥等蕃邦,答应的两千五百匹马到了。”
  “派人去看看,若马不好,不是军马,账还要算。”李隆基眉毛挑了挑。
  马来了,说是给李易,李易又用不上,自然是归羽林飞骑。
  李易从走私商团那里把牲畜全留下了,其中就有一些可当军马,够李家庄子使唤了。
  “陛下,吐蕃人也来了一批,进到鸿胪寺,听闻其中有厉害的人,要与李易比试。”
  高力士再说一件事情。
  “比什么?”张说好奇。
  “什么都比,互相出题,有赌注。”高力士回答。


第五百四十八章 粗心细作行有痕
  “他们想比就比?他们若是问热气球为什么他们的飞不起来,难道李易还要告诉他们?”
  姚崇露出不屑的神色。
  张说张嘴无声地笑,他们已经通过派在吐蕃的情报人员了解到情况。
  吐蕃造了一百个热气球,等酒精一到,开始尝试。
  想尽办法,情报传回来的时候,吐蕃正在制作新的热气球,原来的全烧没了。
  什么很多小窄颈的罐子一火、把吊篮造大一点,绳子距离火远一些……
  反正能试的都试了,结果相同。
  高力士没去回应姚崇,他继续说:“陛下,臣听闻有人传李易得到了天授之宝,得此宝者得天下。”
  “不过是一块里面有虫子的琥珀,拿着它怎么能得天下?”李隆基得到消息了。
  “陛下可让李易献上此物。”卢怀慎提议。
  “不献,今天说一物李易得了能谋天下,他献上东西。
  明天再有人说他活着大唐就完,难道他还要献命?
  派人去查,从哪传出来的,若找到人,抓起来。”
  李隆基强硬,他可不愿意被别人利用。
  在庄子中的李易同样得到消息,三个消息全知道了。
  突厥他们把马送来,合格的话,刺杀的是事情告一段落。
  吐蕃那边估计是认为吃亏了,想找补回去,还出题。
  要看看赌注是什么,能让自己心动,就答应,再限制一下题,不可以问机密的事情。
  至于流言,简单。
  “往外传,说李家庄子的李易得到宝贝,经过研究他发现,那东西有巨大的威力。
  他准备先仿制出更多的那种东西,然后在吐蕃、突厥、契丹等地用。”
  李易与宋德说,反正都是假的,随便。
  他都不用在报纸上纠正。
  “另外干活的牛马,养差不多了,可以套车租借给别人,只需要提供草料。”
  李易盘算起那么多的牲畜使用问题,太多了。
  明年耕地,全租借出去,远的地方他管不到,京兆府一圈,能照顾就照顾。
  别人提供,庄子节省草料,庄子捞名声,租的人得实惠。
  宋德去安排,李易给学子们上课。
  他知道是谁在传谣,余江不是一个人啊,有团儿的。
  谣言除了恶心一下人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用处。
  当然,可以试探一下大唐的皇帝对李家庄子的态度。
  十一月四日,天上开始下雪,没有什么风。
  流言果然变了,不再是李易会篡位。
  是那个宝贝只有李易能研究出来怎么用,以后大唐会变得越来越厉害。
  御史台的人早朝的时候像不知道有流言的事情,没有一个站出来弹劾李易。
  “余江在那里住得怎么样了?有没有接触外面的人?”
  李易想起来送琥珀的人,应该过来见自己呀。
  “东主,他在那里喜欢与人聊天,还唱一些蜀地的歌,跟人学织毛衣。”
  二管事旬信负责派人盯着余江。
  李易笑了:“沉得住气好,准备充分更好,外面摆摊里面应该有他的同伙。”
  “东主,他到那天起,我们已经盯着了。”旬信认为没问题。
  “若是他的同伙一个月之前就过来了呢?换成我,我甚至能提前半年布局。”
  李易不认为现在去盯着有用,对方又不傻。
  旬信愣一下,低头无奈,真提前安排,确实查不出来。
  若是等余江过几天去摆摊的地方,看他接触谁,同样没用,他接触的可能是其他正常摆摊的人。
  比如他在那里吃面,同伙也吃面。
  他跟卖面条的人说话,说着说着就把有用的信息传出去了。
  “把余东家他们找过来,我请他们吃饭,说一下赚钱的事情,小买卖。”
  李易坐在那里想了一会儿,对旬信说。
  “好的东主。”旬信回应。
  “没别的事情了,你去忙。”李易点点头。
  下午的时候,受广告影响而卖掉不少货物的余怀德等人兴匆匆赶来。
  第二天余怀德一行人带着一个个小箱子兴高采烈地离开,箱子里似乎有什么宝贝一般。
  住在楼上的余江房子比较好,可以看到南北西三面。
  也就是南边有房间、北边有房间,西边把山。
  冬天把山的房子其实挺冷,一般人不愿意住,他强烈要求,说是能够看到蜀地的方向。
  当余怀德等人离开之后,他终于忍不住了。
  他出去溜达,走呀走,走过了灞桥,来到摆摊的地方。
  早上卖小吃的比较多,卖汤和粥的没有,因为李家庄子在这里有免费的送汤的地方。
  余江没吃饭,他到一个卖冻梨的摊子面前,蹲在那里看梨。
  梨的外表是黑色,摸上去很硬。
  “你这梨没虫子吧。”他问。
  摆摊的人四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