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2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去那里,三年内保证让当地的百姓收入翻倍,五年翻三倍。”
  李易说起黄宸瑞等人的事情,他不满,为什么要送到岳阳楼那里?
  湖南的岳阳市是穷地方?开什么玩笑。
  还有湖北,怎么一说流放就选那种位置?
  历史上刘幽求就是从杭州往湖南的郴州流放。
  他觉得不好,憋屈呀,走在路上把自己给气病,挂了。
  岳州的水运资源和渔业资源多丰富了,从长江不就进运河了么,从运河不就进黄河了嘛!
  然后走黄河把东西送到长安,一船船的洞庭湖水产加工后的商品,都是钱啊。
  刘幽求不知道李易在说事实,他觉得李易坑他,沉默了一会儿,他出声:“你回去,羽林飞骑也回?”
  “羽林飞骑又不是我的兵,自然有郭子仪管,陛下想让回去,自然回去。”李易把自己给摘出来。
  “今年冬天,在华州雕刻冰灯可好?”李日知征询一下。
  “给谁看?老李呀,要因地制宜,长安可以搞冰灯和旅游,其他的地方不行。
  合理利用地方资源才只根本,同一个套路用在别处便是害民、坑民、损民。”
  李易一副语重心长的样子对李日知说。
  李日知咬着牙点头。


第五百二十六章 宝宝渐大投石固
  距离十月还有一天的时候,李易走了,回庄子。
  他留下五十个庄户负责管这边的事情,其他的人全回去。
  羽林飞骑撤了九千,剩一千人在两个县之间训练和负责治安。
  刘幽求与李日知还要再呆几天,等新的刺史和其他官员到来。
  县令先当上了长史,升官了。
  他做得对,李易称赞一句,事情都没经过李隆基,姚崇也未理会,吏部给下的行文。
  “终于往回走了,我家的沰儿还等着检查身体呢。”在百福殿中,王皇后抱着小家伙高兴。
  李笺尧现在的大眼睛更灵动了,他不但能翻身,还能坐起来在,小手抓到什么东西就想往嘴里塞。
  李易没给兑换咬胶,就用胡萝卜切成条给宝宝抓着咬。
  大人吃饭的时候,他也跟着伸手要去抓。
  正常人家就不准孩子抓,很多时候孩子会哭,大人说着什么不能吃、抓了手脏的话。
  王皇后不是,孩子要抓就给抓,只要别烫了就行。
  小家伙抓了东西塞嘴里,不长时间又给吐出来。
  抓米饭和面条的时候,手上和衣服前襟蹭得到处都是,还流口水。
  即便如此,王皇后也让抓,无非是擦手擦脸换衣服。
  李易说过,孩子这个时候是为了知道那什么东西,什么味道,能不能吃,好不好吃。
  “三郎,看李日知和刘幽求送来的文书,李易处理一州之事游刃有余,一直让他呆在庄子,岂不可惜?”
  豆卢贵妃提起一件事情。
  “他不能出去,这次若不是郑县就在渭南的旁边,我说什么都不会同意他在那里呆了好几天。”
  李隆基拒绝给李易安排实职官。
  王皇后亲一口儿子:“叔叔的才华可不是一州之令能容得下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也不行。对不对,沰儿?”
  “啊,啊。”小家伙被亲一口,又听到自己的小名,着急地表态。
  “看,我家沰儿都知道。”王皇后很自然地‘听’懂了儿子的话。
  “吃饭吧,还要羊肉抓不?”李隆基涮好一片羊肉,呼呼给吹凉了,往小家伙的面前送。
  小家伙往后躲,他已经抓过、尝过,不好吃。
  而且蹭得脸上有油,难受,不如啃胡萝卜条好玩。
  胡萝卜条用舌头舔舔,还有点甜味呢,这个什么的东西,不要。
  “来来,吃点豆腐,给你吹凉了,就着火锅汤吃一口。”
  李旦变成了孩子一下,一脸笑容。
  他夹起块豆腐烫烫,放在匙子用用筷子一点点弄碎,又舀点汤,试试温度递到孙子嘴边。
  小家伙张开嘴,半匙子的豆腐进嘴,自己吧嗒吧嗒嚼,手舞足蹈的,不少豆腐又掉出来了。
  “易弟说,吃饭的时候喂宝宝,宝宝会高兴,这叫参与感的满足。”
  李隆基介绍情况,他现在也懂怎么养孩子了。
  以前跟其他女人生的孩子,他只喜欢干干净净时的样子,其他方面他才不理会呢。
  换成李笺尧,他还帮忙换过尿布。
  在他心中,这不仅仅是个孩子,也不只是自己的儿子,更代表了皇权正统。
  孩子的出生可谓是乾坤逆转,朝堂上的事情一下子就少了一堆,再没人敢提皇后无子的事情。
  领养的杨贵嫔的儿子都给送回去了,用不着了。
  包括宗室的那些人,谁再敢背后说自己得的皇位不正?
  在李隆基不时看一眼儿子的状态中,一顿饭吃完。
  九月三十日,一家三口晚上到了李家庄子,明天的大朝会李隆基都不在乎了。
  李易昨天回来后睡了足足十六个小时,把自己都睡迷糊了。
  现在精神,感觉晚上要失眠。
  先把孩子给扎哭,验血,看看中没中毒,结果很好,没中毒,同时孩子非常健康。
  “可以尝试着多跟他玩儿,比如说他坐起来的时候把他推倒,他会觉得有意思,又自己起来。
  还有让他用手去碰高一点的东西,放到有缓坡的地方让他骨碌着玩儿。
  不要怕他受伤,他现在身体柔软,练习他蹬腿,之后就可以爬了。”
  李易一手熟练地抱着孩子,一手用匙子把鸡蛋羹在碗中给捣得碎碎的,准备喂的时候,介绍情况。
  宝宝已经忘了刚才谁扎他取的血,现在两只大眼睛盯着鸡蛋羹看,口水顺着嘴角流下来。
  “易弟,你给郑县受灾百姓出的法子,其他县能用?”李隆基见儿子没事了,说政事。
  “到了冬天,长安城中的百姓自然会养蒜苗和豆芽,外地来的同类东西赚不到什么钱。
  郑县百姓的优势是规模化,他们比起长安百姓,多了可以利用的土地。
  运到京城卖蒜苗,价格会低,我等着小根蒜出来。
  小根蒜放点盐做成咸菜,是任何咸菜都比不了的,不一定是所有人都爱吃。
  小根蒜做馅,才是最根本用途,它可以代替韭菜、蒜苗。”
  李易没说别的地方行不行,他只谈郑县的蒜苗是辅助性的,小根菜是主打。
  行与不行,不在于当地出产什么,在于怎么销售。
  酱油的方子传出去了,大家都会做了,李家庄子的酱油还是比别人的酱油价钱高。
  高出来足足三倍,只要李家庄子往外卖酱油,依旧供不应求。
  李易尝过别人家的酱油,没什么区别。
  百姓却觉得,李家庄子的酱油比其他的酱油好吃。
  李隆基在那里深思,李易把鸡蛋羹喂给宝宝。
  他一点一点喂,手腕颤抖,宝宝吃一点,他就停。
  一匙子全喂进去,宝宝都没吐出来,甚至还把匙子舔一舔,干干净净,很有成就感。
  “啊,啊。”宝宝手脚一起动,眼睛看向自己认识的人。
  李易赶紧跟着点头:“太好了,亲一下。吧唧!”
  于是小家伙更开心了,他就是要表达这个我吃的很干净,得到反馈后,快乐无比。
  “易弟,你要用水泥给他们修房子?”李隆基想清楚了品牌的问题,换个事情咨询。
  “用黄泥也一样。说起水泥,三哥,咱们的投石车,是不是制造弹丸的时候不好统一重量和大小?”
  李易顺着话题说起战争的情况。
  “守城的话,城里会找工匠雕琢石头,等打没了,就随便什么往上放,你是说……”
  李隆基反应过来了。
  对呀,用水泥制作投石车的石头,大小与形状,可以随便改,等着水泥结实了,就是标准的石头。


第五百二十七章 西南捷报话山南
  “三弟,西南急报。”李易尝试着喂宝宝蔬菜混合着肉,放一点点糖的‘泥’的时候,李成器跑来了。
  小家伙张着嘴流口水等着呢,突然被打扰,扭头看过去,大眼睛中有着疑惑的神色。
  不到两息,他又转过头,继续等着喂。
  李成器看到宝宝,给一个大大笑脸,宝宝没搭理他。
  他对李隆基和李易说:“三弟、易弟,西南那里传来消息,两拨快报一起到,第一批路上遇到降雨,耽搁了。”
  “兄长,说什么了?”李隆基坐直身体。
  “打赢了,连续打赢西南蛮诸部敌军,蜀地盐商极力配合,调运粮草无数,以供军需。
  右骁卫将军李玄道驻兵不前,转而帮助当地事生产。
  同时打猎、捕鱼、采蘑菇、抓大熊猫,易弟说叫大熊猫,就是食铁兽。
  西南蛮一众外出争战,后勤补给艰难,耗不过我大唐军队,频频寻机出击。
  每有出击,必被热气球提前发觉,李玄道从容布置,羽林飞骑多在开阔地游骑奔射。
  我方死伤甚微,西南蛮已折兵两万余,其中被俘者七千余。”
  李成器说着右骁卫将军李玄道送来的战报上的内容,眉飞色舞的。
  打仗嘛,必然是自己一方死的人越少越好。
  “叔叔,为什么叫食铁兽?”王皇后听了,高兴之余有所好奇。
  “也可以叫食陶兽,蜀地现在那里一大片区域都有大熊猫。
  咱们都知道,战马需要喂盐,不然马长得不够好。
  大熊猫也想吃盐,有时进别人家,对方家中有铁锅,锅里总做吃的,就有一点盐。
  陶锅一样有盐,大熊猫想吃,就去舔,那是熊,有力气,就把铁锅或陶锅给弄坏了。
  别人远远地看着,认为大熊猫吃铁,所以叫食铁兽。”
  李易给科普,大熊猫不吃铁,是舔那点盐。
  养牲畜都要喂盐,何况是好不容易找到盐的大熊猫。
  “那食铁兽吃人吗?”王皇后还有问题。
  “活的不吃,大熊猫胆子小,一般是觉得你是敌人,咬你,咬死了之后,会离开。
  等你确实死透了,大熊猫再回来吃,喂它们新鲜的肉,它们不怎么爱吃,你给制作熟了,它们吃得很痛快。”
  “易弟,西南战事,你有良方?”李隆基才不管什么大熊猫呢,他关心战争。
  “那里只要猎到的野物多,把皮毛和一些个鞭啊弄干了带回来,其实是赚钱的。
  最赚钱的其实是俘虏,我都预订了,回来卖给我,我出钱。
  找别人干活,除了供一顿饭,还要给工钱。
  用俘虏不给工钱,这不就是省了么,尤其是打仗时候的俘虏,体格好,有了力气。”
  李易跟着说战争的事情,他要求的对方尽量别死人,蜀地盐商配合。
  回头他给结算,再用俘虏免工资工作。
  “叔叔你花多少钱买俘虏?”王皇后又要歪楼。
  “五万钱,大熊猫比较贵,我就是想养,一万缗一只,要活的。”李易说出价格。
  现在的五万钱,比他那时的五万元购买力高一点,没法具体衡量,拿粮食价格都不行。
  粮食价格变动太大了,他刚来的时候和现在的粮价,差了将近六倍。
  就算是五万钱抵他那时的十万元,一个只提供伙食和简陋住宿的员工,买过来,两年就回本。
  李易甚至可以给肉进行激励,哪怕三年回本呢,值。
  “易弟你是在以钱换命啊。”李隆基明白了。
  自己的易弟各种掏钱,目的是让李玄道稳住,别着急进攻,拖也拖死西南蛮了。
  又不是我大唐主动去打你西南蛮的地方,我就等着你过来。
  我五万将士,后勤充足,你进攻方跟我耗补给?
  没有易弟的支撑,李玄道不敢耗,朝堂上定然有人指责他萎缩不前,徒耗钱粮。
  现在不用户部出钱,蜀地盐商源源不断给送东西。
  五万将士的辎重,易弟一个人担了。
  若大唐的商人一人拿出来半成钱财,我大唐就可以横趟突厥和吐蕃。
  “收商税,必须收商税。”李隆基把心中所想给说了出来。
  他再一次感受到了资本的力量,一个人啊,可以左右一场战局的己方死伤。
  而这个人,刚刚处理完大唐本土一个县的灾害情况。
  他对待自己一方将士和百姓是那么的充满了柔情,想尽办法平衡投入与产出。
  转头对待敌人和贪官,又是走向了极端,说弹劾就弹劾。
  “易弟,你觉得三个宰相要不要弹劾一下?”李隆基想到了李易行贿的事情,好纠结。
  “不能,他们确实有能力,三哥我明白你的意思。我一边疾恶如仇,一边又行贿。
  我弹劾官员,不是为自己,我为了百姓。
  我行贿,更不是为自己,我没求他们办什么事儿,我不需要通过他们来赚钱。
  弹劾官员,是官员确实让我生气,行贿宰相和尚书,是为了养廉。”
  李易坦然,行贿对不对?从法理上来讲,保证不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