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2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手上还拿着一支茱萸,想给李易插头上。
  “不去,不戴,继续找病人,现在大家都是热情高涨啊。”李易说着八十个‘护士’。
  他动手术的时候,护士哪有什么热情,一个个吓傻了,刀就那么往人身上切呀。
  护士们还要配合着拉钩子、止血、擦汗,血腥味充盈在鼻尖。
  李易每次给人动手术,都要耐心讲解,哪怕手术的速度慢了。
  不过到现在,他没让任何一个护士上手,深度清创的时候也是他自己来。
  得了肺结核的人,单独一个房间,护士们戴着口罩,胆战心惊去给送药,等稳定了,没有传染性了,才能给药离开。
  住院部和医院中,整天都是消毒水的味道。
  没能把茱萸插到李易头上的宋德遗憾地走了。
  李易准备去住院部查查房,一个小管事跑过来:“东主,又有人来卖牛,可是那牛是奶牛,产奶的地方有疙瘩的破的。”
  “我去看看。”李易一听有牛,馋了,他自己不杀牛,专门买别人死掉的牛。
  夏天的时候,附近要是没有牛死,他也买不到。
  自己庄子上有张家村子送来的老牛,那么几只,就一直养着,其实可以杀了,干不动活了。
  张家村子的人有钱了,牛老了,下不去手。
  李易也不杀,若是专门养来吃的牛,必须杀,就为了吃肉。
  耕牛老了,动手,李易觉得庄子上不缺那点饲料钱。
  他要留着,给庄户们看,看,干活的牛老了,我都不杀,何况是人。
  除非是别人家的老牛他们自己杀了,再送过来。
  想着吃牛肉,李易来到灞桥桥头,轮换着训练的千牛卫上前保护。
  果然是一头产奶的牛,但不是专门养的奶牛。
  牛被围观,眼睛不时看自己的主人。
  李易蹲下看,果然,牛的不能描述的部位上有疙瘩,还有坑。
  他起身:“行,这牛我买了,记得以后不要送活牛过来给我们杀,牵进去吧,给钱。”
  李易同意,对方拿着钱,高兴地离开,牛回头看,一直看不到主人后,似乎认命了。
  “东主,晚上吃牛肉?”小管事觉得能喝到一口牛肉汤。
  “吃你,这牛可是有大用处,我还惦记着谁的天花,不,是豌豆疮。
  然后接种到牛身上,然后再通过提取、培养、减毒操作培养出低毒痘苗。
  接着在人身上划一下,直接从人的身上获得天花病毒,处理起来太费劲。”
  李易看着情绪不是很好的牛说,此刻他眼中,这头牛是宝贝。
  他能够提取出来牛痘病毒,他有设备和知识储备,配制出痘苗。
  等数量多的时候,就给人进行接种。
  他要着手进行了,但先不着急给别人用,目前为止,没听说哪里有大面积的天花爆发。
  “好好养着,不要去挤奶,等它自然恢复,这不是专门的奶牛。”
  吩咐一句,李易这才去查房。
  生了小病的牛被牵走,单独发放在一个地方,给上好料。
  下午的时候,李易找到牛,其他人帮着看好,他提取牛痘的液体,装在专门的箱子里进医院。
  这一次就够了,之后的他会在医院培养室中进行封闭是培养。
  再经过处理,才能给人用。
  “这要是大唐人都接种了,带着培养出来的病毒过去给敌人散播……”
  李易嘟囔了一句,又摇摇头,不行,不能那么干。
  “边关将士应该用上,针对西南、西北的那些人,他们很可能被传染上。”
  李易有了第一个制作好天花痘苗的试用目标。
  哪怕他无法控制副作用,他没有另一种药配合着痘苗使用,只能忍受一些后果。
  边关的将士们并不知道自己将来要成为试验体,李玄道指挥着部队越打越顺畅。
  他不急着去进攻,士兵们除了准备作战之外,还帮当地人干一些小活儿。
  折冲府的人都会干活,没有战事的时候就在家务农和参加其他的劳作。
  主意还是樊凡给出的,用当地人的物产养着军队,比如说到河里捞鱼了。
  摘野菜了、打猎了。
  西南蛮出兵,一样需要后勤,在树林里他们又不是无敌的,该被蛇和蚊虫咬,一样挨咬。


第五百一十三章 西南防守李易亏
  “引其进攻,我等以逸待劳。”樊凡给出建议。
  李玄道不听,樊凡也没办法,两支部队谁都指挥不了谁。
  “五万人的辎重,依靠当地捕鱼、打猎、采山菜。”
  李玄道犹豫,长时间不解决,不够吃。
  “吃的话,让后面送,与蜀地盐商说,他们送来的东西记账,回头到长安,李家庄子给补。
  我们打猎要的不只是肉,还有皮毛,李东主说,普通的猎人打一次不容易,军队方便。”
  樊凡给出个折中的办法。
  “李易要皮毛?”李玄道听懂了。
  军队打猎,拿了皮毛给羽林飞骑带回去,李易收了。
  蜀地盐商负责后勤供应,到时候跟李易结算。
  “对,还有食铁兽,李东主要活的,说那些东西黑白相间,是熊,吃竹子,有时候也吃点肉。”
  樊凡说出来李易在他们出行的时候提的要求。
  “活的熊可不好抓。”李玄道听到活捉熊,怕出现士兵受伤的情况。
  “用网,挖陷阱,驱赶,一只活的,只要带回去,李东主给一万缗,最好是有公有母有孩子。”
  樊凡伸出来一根指头,一万缗。
  “好办,这个容易。”李玄道听到钱的数字,发现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它们吃竹子,要多带竹子。”樊凡提醒。
  “好说,往回走的时候,一路上都有竹子,我就不信饿了它们不吃别的竹子。”
  李玄道摆了摆手,示意没问题。
  这下他不担心朝廷那边说他拖延战机、徒耗钱粮。
  不主动深入到对方的地方,有个好处,己方伤亡小。
  天上有热气球盯着,在平地有一千羽林飞骑。
  西南蛮的军队不攻击,大家就耗着,反正之前占便宜了。
  一时间,李玄道指挥的军队一听不往丛林里钻,就守着。
  然后在热气球的帮助下寻找安全的地方打打猎、捕捕鱼什么的,登时士气高涨。
  他们才不愿意钻林子呢,难受,林间树叶上有水,湿漉漉,还有那么多的蚊虫、毒蛇。
  厮杀不怕,就担心这等非战斗减员。
  如此几日,西南蛮果然吃亏了,他们冲出来就面临着大唐军队的阻击。
  连续想要偷袭几次,西南蛮的将士们发现根本达不到偷袭的目的,反而被大唐军队给埋伏了。
  经过分析研究,他们发现天上飞这的那个东西,估计有问题。
  这个时候,让西南蛮配合着打大唐的吐蕃终于传过来消息。
  告诉他们大唐有种东西叫热气球,可以飞在天上,上面有人,能够看到下面的情况。
  西南蛮各集合起来的部落悟了,怪不得总吃亏,原来如此。
  经过商议,他们决定,既然白天会被发现,那就晚上出去。
  晚上能够看见点上那个东西的一点光,上面总不能也看到自己等人吧,我不打火把。
  他们组织起来,要打一次狠的,一起冲出去,趁着夜色。
  如果天上没有月亮就更好了。
  是夜,西南蛮出动,天上的热气球中用夜视仪观察下面情况的羽林飞骑发现情况。
  赶紧找个背风的地方,在一张纸上快速写字,同时还画了个简单的图,用箭射下去。
  就一个夜视仪,不然下面也可以看上面的动作。
  “射!”‘嗖嗖嗖’冲出来抵达军寨的西南蛮最前面的部队遇到了密集的箭雨攻击。
  其中伴随着火箭,火箭又点燃地上的一些淋了油的干草。
  干草着起来,主要用途是照明。
  有了防备的大唐将士们精神着呢,除了防守的人,还有一部分绕开西南蛮冲过来的地方,跑到后面去。
  晚上看不清楚箭怎么飞的,西南蛮冲锋的队伍就觉得月光下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倒下。
  紧跟着,左右两边传来密集的马蹄声,显然是骑兵冲锋。
  队伍一下子慌乱起来,谁都不愿意直面骑兵。
  但还有的人拿着长武器,蹲在地上,武器的一端插在地上,另一端斜对着前方。
  他们等待着,等冲击到来。
  ‘嗖嗖嗖~~~’又是一片箭雨,羽林飞骑根本不冲阵。
  他们是弓骑,傻子才往里面冲呢,一个冲锋,要倒下好多人和马。
  骑兵奔跑有惯性,箭的射程远。
  一排骑兵放完箭,调转马头,平行着跑,跑出一段路向回兜,后面的冲上来再放箭。
  半个时辰之后,西南蛮终于明白,偷袭失败,对方有所准备,撤。
  进林子里就安全了。
  跑的快的就先进去,跑得慢的在后面面临的是骑兵的射杀,反正看不到,瞄个大概的方向放箭吧。
  撤退中,西南蛮一个个倒下,他们终于懂了,晚上打仗对自己更不利。
  前面的一批人撤走,后面的人再撤的时候,提前绕过去埋伏的唐军的攻击出现了。
  一边放箭,一边喊着西南蛮语‘投降不杀’的话。
  当天色放亮,大唐将士们跑去打扫战场,看着差不多能活的西南蛮,给治疗。
  死了的堆在一起,眼看救不活的,给个痛快。
  李玄道写了一封奏报,快马带着前往长安。
  这个时候的长安城里可不如西南的地方温暖,早上起来就冷了。
  扫街的人哼哼着‘我有花一朵,长在我心中,真情真爱无人懂……’
  “今天九月十五了,好多日子李易没有动静。”张说在兴庆殿回来后,想到了时间。
  “不怕,去年这个时候他干什么了?是不是没什么事情?他总不能整天琢磨东西。”
  卢怀慎带着一丝心虚说道,他同样担心好几天不出现的李易突然放大招。
  姚崇皱下眉头:“户部搞出来的面条卖得不错,户部的官员把一部分的利润算在了朝廷身上,另一部分他们自己分了。”
  听姚崇说到面条,张说闷声道:“其他各部不高兴,觉得朝廷的一部,怎么能够行商。”
  “他们不高兴的与行商有何关系?分明是他们没拿到钱。毕构说这是什么行政部门尝试开展第二产业,加工。”
  卢怀慎说出来大家都明白的话。
  “李易这回吃亏了,好好的买卖自己不作,非要讨好毕构,面条听说一天能赚一百多缗呢。”
  姚崇说起面条的事情,有一点点幸灾乐祸。
  同时他还不满,李易对毕构好,给出其他的主意,赚钱的也给。
  “户部的面粉,要从李家庄子换,李易能有一些赚头。”张说同样感觉李易吃亏了。


第五百一十四章 户部无奈新业推
  “今天晚上的月亮是圆的呀。”李易站在院子门口,抬头看太阳。
  后面的太监紫玉想一想,附和:“东主果然厉害。”
  “户部的面条卖得不错?百姓们都接受了?”李易想起来面条。
  “比百姓自己磨面再制作成面条划算,磨面要有磨,买面,价钱可是不低。”
  碧荷在后面出声,对面条进行评价。
  “即便是买了面条,也要煮,家中不开火的,可是麻烦。咱帮煮面费劲的百姓一下。”
  李易终于图穷匕见了。
  当天中午之前,庄子上的人带上东西给擦鞋的孩子们送去。
  一个陶的碗、一双筷子、一个竹子拼的板子,以及用毛边纸包着的方便面。
  到了晌午吃饭的时候,孩子们找到各坊的人家,问有没有开水,没有的话,凉水也行。
  一个坊那么大,总不可能哪家都没有开水。
  他们没有,寺庙观中也有。
  一处处的人就看到擦鞋的孩子先把陶碗和竹板、筷子洗洗。
  再打开毛边纸的包,从中拿出来一个用面条制作的方块,方块放进碗里。
  倒上热水,竹板盖在上面。
  没用上多长时间,孩子把竹板拿起来,碗中的香气飘出来。
  闻着,有葱花的味道,还有肉味。
  筷子用筷子在面上翻动几下,低头吹着喝口汤,再挑几面条吸溜进嘴里,小口吃。
  “这是什么东西?用开水能把面给泡熟了?就泡一小会儿?”
  围观的人中有好奇的,凑上前,替其他人问出来。
  “李家庄子的方便面,熟的,拿凉水也能泡,实在不行就干嚼。”
  擦鞋的孩子说出来庄户送方便面时告诉的话。
  “这个多少钱?”果然有人问价格。
  “比面条贵一倍,不过吃这个不用自己煮,里面还有味道,盐什么的全放好了。”
  擦鞋的孩子说着又喝口汤,热汤的味道才好呢。
  “怎么做出来的?把面里放上其他的东西,煮熟了再晒干?不行啊。”
  “烙的吧,放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