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给你画图,不然你找不到,说是在盩厔县,还有一段距离呢。
你等等,你现在回去就能挖?你不得上报?这么好的矿,我应该留着自己偷摸挖。”
李易喊住毕构,跑什么?这饭吃的。
早知道不如等吃完了再说。
“六成以上?”毕构又坐回来:“我陪你再吃几口菜,我不急,你慢慢吃,真不急,一点不急。”
“我现在就给你画,两个地方的都给你画出来。”李易服了,不急你搓什么手?
他一说画图,在旁边吃饭的葛岩打开箱子,拿出来纸、尺子、铅笔。
一张桌子给腾出来,李易在那里对照着两边的地图开始测算位置,然后把这边的地名标上去。
毕构不坐着了,站起来弯腰看。
“小易,等发现了铁矿,以后你庄子要铁,跟我说,我卖给你。”毕构想到刚才李易的话,保证。
“卖?我不画了,我自己去挖,然后我卖给你,便宜卖。”李易嘴上说着,手没停。
“给,给你还不行么,你一个庄子能用上多少铁。何况你拿着铁也是做新东西,你又不能当饭吃。”
毕构改口,他指望把矿挖差不多了后再问李易要一个呢。
他根本不知道马鞍山矿有多大的储量,凭借唐朝的挖矿技术想把那里给挖光……
“好了。”过了片刻,李易放下笔。
“好好好。”毕构直接把那张画了两个地方的纸抓在手上,卷成个筒。
“小易,我那边急,走了。”他喊一声,健步如飞呀。
李易目送着老头冲出去,摇摇头:“其实湖北还有一个呢,也很大,那里都是被流放的官员去的地方。
也不明白,那边哪里不好了,流放非要往那去,还有宋朝的发配也是扔过去。”
嘟囔完,他坐回去继续吃饭。
毕构一路小跑着上车:“快,回宫,我大唐有铁了,我再也不愁了。”
过桥的时候,他的跟班催促着叫别人让开。
桥头这里成了一个市场,外来务工者可是五千多人呢,加上张家村子的人。
过来跟李家庄子买卖东西的人也不少,需要吃东西和休息,还有看看自己生活中能用上什么。
于是渐渐的,桥头变成了一个繁华之地。
周围有千牛卫的人在训练,没有任何一个市霸敢出现。
若是路过的船上有人想吃口饭,他们也跑过去给送。
来的时候毕构看这些人,认为繁华,好。
此刻觉得烦了,挡路。
车子冲出去,加快速度跑,毕构顾不得颠簸。
顺着春明门进去,到朱雀大街向北转,直奔皇城。
“不要停,直接到兴庆殿。”毕构喊,在宫中这么跑车……可以。
遇到紧急情况,或者是腿脚不好,允许乘车,前提是品级要够。
到兴庆殿,毕构继续跑:“陛下,陛下,臣有好消息。”
伴随着喊声,毕构来到门口。
小黄门很快出来,搀扶着他进去。
李隆基批改奏章呢,见毕构进来,笑着问:“毕卿何事如此匆忙。”
“铁矿,两个铁矿,一个很大很大的铁矿,还有一个六成以上含铁的铁矿。”
毕构上前,展开他攥着的纸筒。
“陛下你看,这两个地方,这个地方的大,这个地方距离近,今天派人过去,明天就能找到矿。”
“你去找李易问矿了?”李隆基看到图就知道怎么回事。
“我……我是想给户部找个马上能收税的主意,对呀,做面条卖,我还没问怎么做呢。”
毕构愣了一下,突然反应过来,自己忘拿制作面条的方法了。
“明日派个人去问问,这铁矿……许是易弟又付出很大的代价才算出来的。
往后有什么事情与朕先说,不要亲自跑去。易弟心软,问了就会告诉你们。”
李隆基以为这个也是拿寿命来换,心疼不已。
第四百八十八章 这等功劳可要封
“臣知道了,臣下次就是去吃饭,不问事,过两天还要看看臣这牙镶的如何,复查一下。”
毕构舍不得,他就想去问。
任谁遇到这么个人,他能忍住不问?
不过他决定聊天吧,陛下不准去给小易添麻烦。
吃吃饭总行吧,咱俩在河南府那边就聊得很开心。
“聊天不准聊民生、政务,不然一聊就聊到问题上了。来人,去把姚卿他们请来。”
李隆基觉得聊天也不保险,大臣聊天能聊什么?
然后易弟听了,会给出聊天中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式。
毕构点点头,郁闷地坐在那里,等姚崇他们过来。
宰相的办公室距离兴庆殿近,几十步的路。
没过多久,三个人赶到,先躬身行礼。
这个历史上的安禄山就傲慢,不行礼,被人提醒,才把腰弯下去。
“诸卿坐,朝中事务可还繁忙?”李隆基客气一句。
“陛下。”姚崇刚要坐,听到李隆基问,又站住:“陛下,鸿胪寺突厥等部,上宰相书。”
“何事?”李隆基问一下。
“说见报纸上李家庄子缺马,他们愿提供一些,只是五千匹太多,想降到一千匹。”
姚崇一副正经汇报的样子,实际上眼中带笑。
他们知道怎么回事儿,李易杀了人家的人,心情还不够好,去吓唬人,硬抢。
抢劫是不对滴,但抢突厥他们是正确滴。
“派人去庄子问问,看李易还什么价。”李隆基认为是小事儿,对方只要开口愿意给,数量慢慢谈。
说明那些人害怕了,不然可以不出声。
别人能从外面换回来几十匹马,朝廷都有奖励。
易弟张口就五千匹,对方居然能回个一千匹,这得吓成什么样?
张说看向毕构,又看看李隆基,起身:“陛下招臣等过来是户部之事?”
“毕卿说吧。”李隆基向毕构点点头。
“矿,铁矿,我午饭在李家庄子吃的,李易给了两个铁矿。
一个说是里面的矿石比现在大唐加起来的矿的还多,另一个是六成多的铁。
李易给画了图,我匆匆赶回来,说与陛下知晓。”
毕构到现在还激动着,说话的时候带颤音。
“李易又给矿了?”姚崇的声音很大,他说了个又字,上次给的是金矿,属于陛下。
此番居然给户部,难受哇,我这个宰相你怎么就不想想?
接下来一群大臣商议派谁到矿里负责,大的矿从哪找人手。
小的今天就派人去看,若为真,大的想来也是真的。
庄子中的李易不去琢磨挖矿的事情,他打开了一个荔枝罐头。
这年头,在长安吃个荔枝不容易。
新鲜的吃不到,只能尝尝罐头。
大的瓷瓶,拔下来软木塞,倒了一盆荔枝加糖水。
看颜色,再尝一尝,没坏。
荔枝的核被抠出去,吃到嘴里……不如生的好吃。
但它总归是吃到荔枝了,不是吃的荔枝干或果脯。
“再开几个,给孩子们端去吃。”李易尝了一个,不吃了,口感上差一截。
小孩子爱吃罐头,甜的愿意吃,酸甜的山楂罐头更喜欢。
想到山楂,李易对宫女和太监们说:“记得告诉宋管事,今年多买山楂,制作成山楂片和山楂糕。
全其他的封装好了,放到窖里保存,去年糖葫芦没够吃,只有大哥他们的糖葫芦多。
怎么也要吃到开春,到时候你们轮换着回去,多带几串儿。”
“谢谢东主。”宫女和太监一同说。
他们在宫中的地位现在很高,不但是被信任,家人安置好了,更关键的是每次轮班都有东西带回去。
其他各宫的妃子、才人等等,想要好东西,就得派人过来。
跟他们接触,可以打听到很多有用的信息。
本宫的不说自己本宫的情况,会说别的宫里的事情。
两天后,几匹快马从盩厔县飞奔回到皇城,马上的人喊着‘紧急情报’,一路冲进去。
一直到政事堂近前,马上的人才跳下来,几个人一脸喜色地站在外面喊:“找到矿了,找到盩厔县的铁矿了。”
不长时间,他们被带进去。
“怎么样?不用炼就知道是铁矿了?”姚崇三个都在大厅。
“是,我们带回来矿石了,看这个,分明就是一块铁。”
报信的人拿出来几块他们挑选的石头放在桌子上。
盩厔县平均品质是百分之六十以上,平均的,有的矿石就是铁一样。
而且还是磁铁矿,意味着含有的其他杂质少,直接就能炼,都不用上高炉。
大唐的冶炼工艺,最喜欢这种铁矿了。
“果然李易开口便不错,好。”张说惬意地说道,另一边的大铁矿,直接派人去找,再开采吧。
“换个人当赏,只是李易……”卢怀慎想到了赏赐的问题。
李易是文散官正三品,再往上是光禄大夫,从二品。
上面还有两个,正二品的特进,以及从一品的开府仪同三司。
封完了,他再往外拿东西,再封武散官?反正实权官不能给。
“不用封,别人不封不行,他对这方面没什么要求。”姚崇看得开。
“去挖吧,又可以为大唐增加不少的铁了。”张说看着桌子上的铁矿石,心情愉悦。
李隆基这个时候心情也不错,鸿胪寺传来消息了,突厥那些人和李易达成了协议。
李易不要五千匹马了,对方也不说一千匹,取个中间数,两千五百匹。
不过三个月之内送到是不可能了,需要四个月,一去一回,中间路上的耽搁,都是时间。
两千五百匹马,这是拿钱买都不好买的,竟然就赔给李易了。
“现在有了铁矿,再过上几个月又多了马,到时候各种火器积累的差不多了,加上热气球……”
李隆基盘着过些日子就有的实力,琢磨着是不是趁吐蕃和突厥的冬天,打他们一次。
夏天的时候那边能种田,冬天,再暖和,也要下大雪,他们的人面临生活的困难。
这个时候出兵,对大唐军士的要求高,对吐蕃来说,更不容易。
“去问问易弟,看他觉得出兵合适不合适。”李隆基压下突然生出的。
第四百八十九章 征战之议加套路
问君众生何所需,却道湖海畅游鱼。花伞齐放缀小雨,鬓边斜簪一秋菊。
一大早的,小雨开始淅淅沥沥地下。
长安城中多了些戴斗笠、穿蓑衣的人,女子和风雅之士打起花伞。
秋天的菊花刚刚开放,有人已经拿来斜插在头上,抹了粉的男人感觉比女人更美。
李易看着庄子上的学子们一人脑袋上面插一枝,突然笑起来。
“这是装饰品太少了,只好插个花,跟领带、领带夹、领结、上衣口袋中的怀表链、手帕巾是一个道理。”
李易明白了,没去阻止,男人插花是种美,即便他看着不习惯。
他估计最开始插花应该是当簪子用,插个木头棍,上面有花顺便就一起插。
跟领带说是用来擦刀、擦嘴什么的一个道理。
后来单独发展,成为风尚和潮流。
只是你们为何要抹粉,还涂红嘴唇。
“东主,给你也戴一枝?”桃红跑过来,手上拿一把菊花,眼睛看着李易的脑袋。
“不必了,你们戴着就好,我自己戴了看不到自己的,不晓得有多美。”
李易拒绝,头发上插个花,总觉得不舒服。
现在留的长头发已经披肩了,他学着盘起来,插个簪子,更多的时候用绳子绑个高辫。
再往上插其他的东西,沉,现在也是洗头费劲。
“哦!”桃红显得很遗憾,转头去找别人。
中午的时候李隆基和李成器跑过来,李成器带了一大桶又一大桶的石油。
李隆基是有事情找李易,两个人正好遇到一起。
“易弟,你要的石脂为兄给你送来了,一共二百桶,一桶也没个确切的数,桶都是一样大。”
李成器见到李易,开始邀功。
看,当兄长的想着事情呢,不知道你要怎么用,二百桶。
李易赶紧找人抬到安全的地方,禁止烟火。
“正好有人渔民送来了很多肥鱼,今天大家都吃鱼。”李易笑着引两个人去食堂。
王皇后也跟着,怀中抱孩子,几天不见就想。
小家伙现在能够放到摇篮里轻轻摇了,看到王皇后,依旧认识,被抱着眼睛看什么都希奇。
今天的鱼有清蒸的、红烧的、做丸子的、裹了面包炸油炸的……
生鱼片没有,李易抽不出时间检测,不准吃。
“一到易弟这里,就觉得别处人家都是穷人。”李成器在外面跑的时间多,他又不上朝。
以前不去看民生,现在愿意了解,知道大家都是怎么活着。
李隆基吃口鱼,又喝口酒:“易弟,为兄就想啊,芸芸众生,所图为何。”
“就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