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个飞出去,有一个落到地方,就把对方的指挥官给炸死了。”
李易说出他前两天画图让工坊制作的武器。
窜天猴是火箭弹,没有外挂。
火龙出水的是二级点火,用在陆地上,给窜天猴加个挂件,可以飞出去几里地那么远。
不需要精确制导,发射的多了,总有一个能炸到目标。
双方布阵,还没开打呢,从三公里之外一群二级点火的火箭弹飞过来,还怎么指挥?
这叫超视距打击,跑都没发跑,因为发射的人也不清楚会偏离到哪去。
反正就是一大群火箭弹乱飞,一个哪怕一百缗的成本,一千个,十万缗。
大规模作战一旦打到敌人的指挥部,战争就判定结束。
双方各一万人,一个人十缗的本钱,直接追着杀溃军。
值,还是不值?
消耗的硝石、木炭、硫磺。
李易说出来效果和作用。
李成器三个人瞬间明白了。
李隆基又开一枪,说道:“真正的作用是敌方的指挥要躲在后面,远远地躲着,那还指挥什么?”
王皇后用脸贴贴孩子的小脸:“威慑作用比杀伤作用更重要,凡指挥无法上前,军队士气必然低落。”
她知道,大规模作战的时候,比的其实并不是单兵作战能力,而是军心士气。
各级长官必须要守住位置,甚至带头进行冲杀。
这武器一出来,都乱了,没炸到军官,队伍也是一片片死,军官跑来跑去躲避。
‘嘭’李隆基又开一枪,或许是他真的有此天赋,也可能是运气,八百米外,红心。
“易弟,你留下吧,为兄拿着总担心你这里。”
李隆基起身,推让,他眼睛看向自己睡着的儿子。
“三哥不要在推来推去,遇到拼命的时候,我还有,有比这还厉害的。
等我过两天用完了,你就拿走,一百三十发子弹,你再练三十发,关键时刻打对方头目。”
李易对着李隆基露出诚恳的神色,不作假。
他拿着确实没什么用,他能杀谁?
别人就算是指着他鼻子骂,他也不能开枪,最多是招呼一声,其他人跑过来打对方一顿。
“易弟,你永远都是为兄的好易弟。”李隆基点点头说。
“三哥我还不知道嘛!总是护着我,把孩子放心地留在庄子上,我这个当弟弟必然尽心。”
李易给出一个保证,孩子一般情况下就是小毛病。
孩子生病的原因他知道,生长速度过快,同时接触大人的时候,免疫不够。
在一个环境下,母乳带着免疫,喝奶粉,解决不了那一个周围群体的菌群问题。
所以当母亲还没有适应新的环境的情况下,有了孩子出生,母乳中的免疫同样不够。
就像一个怀孕的女子突然从海南到东北,自己还没有对当地的细菌和病毒免疫的时候,孩子出生了。
这个母乳就没有用,它顶不住当地环境。
所以一些刚有了孩子的女子就纳闷,我也是母乳啊,怎么就不行,说好的母乳没问题。
第四百八十四章 夜间偷袭要马种
八月八日晚上,鸿胪寺居住着外邦使臣的一个院子中。
一群人坐在房间里吃涮羊肉,牛油的大蜡点了四根。
“好几天不敢出去,什么时候才有个头儿?”左眼三角眼的人喝一口酒,惆怅不已。
“或许没事情,白天去人多的地方,他还真敢下手?万一打偏了,哼哼!”络腮胡子的人想到个主意。
有大金牙的人嘴里嚼着肉:“再等等,派去李家庄子外面的人始终没发现李易离开,不怕。”
“他有热气球。”三角眼提到李家庄子的能飞的东西。
“热气球得看风向,他那边一飞起来,我们的人就看到了,晚上热气球怎么降落?”
领头的突厥人隔了几天害怕了。
派人出去的时候他想过死,并认为自己不怕死。
待事情看上去平息后,他又恐惧起来。
不止他们住的院子,其他各族的院子里都有人说着想出去又不敢出去的话。
他们分析李易找他们下手,会选择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听说突厥人派出人手扮作平民的样子到庄子周围盯着,他们才稍稍放心。
“要我说呀,不如找……什么动静?”一个人在那里想办法,突然听到了哧哧的声音。
像是蒸锅往外冒气时的那种。
大家一起听,大概十几息后,声音没了。
正疑惑时,‘嘭’一个轻微的响声出现,什么东西掉地上了?很沉闷。
‘嘭’又一声。
然后‘嘭’屋子中的蜡烛突然碎了一个,那边的墙上似乎掉了不少的土。
当又听到两声之后,哧哧的声音重新响起。
“救命啊,把蜡烛都吹了,李易来了,拿着不知道什么的东西打我们。”一个院子中有人大喊。
其他人一时间全慌了,把蜡烛直接扫倒,然后人趴下。
这个时候他们懂得趴,躲弓箭也要如此躲。
不少人在叫喊,后来又赶紧收声,怕李易听声辨位找到他们。
开了五枪,打碎了一些东西的李易踩着单兵飞行器已经离开了。
他睡个好觉,盘算着要什么好处,若不过来找他,他准备再去一次。
比如说从窗户外面扔进去个点燃的炮仗,带几个窜天猴什么的。
鸿胪寺中的一夜却不安稳,所有人都找地方躲着,不敢出声、不敢出去,更不敢睡。
一直到天亮,才有人带着哭腔喊鸿胪寺的官员。
鸿胪寺的官员过来,一群人围着他七嘴八舌地告状。
“李易昨天晚上来了,要杀我们,你看看,那东西把墙都打个坑,蜡烛一下子就断了。”
“桌子,这么厚的木头桌子,看看,一个大块,全碎了。”
“差一点就打到我,什么东西呀,穿透了窗框,好像擦着我脖子过去了。”
“你们大唐怎能如此对待我等使臣?”
“要抓李易,抓起来。”
鸿胪寺的官员静静听着,有人去找子弹头,还真找到了,五个。
有的在墙里面被抠出来,有的在地里挖出来。
鸿胪寺的官员拿在手上,都是变形的疙瘩。
他问:“怎知道是李易?莫非还能进到鸿胪寺中?他整日在庄子,你们派人去盯着,我们都知道。”
他不承认,你们看着庄子,李易出来你们一定清楚。
“他有热气球,他乘热气球过来。”有人给出李易前来的方法。
“那么大的热气球,晚上在天上飞,百姓会看不到?我们皇城的人会看不到?”
鸿胪寺的官员摇头,指指天空,又指了指皇宫的位置。
“那这东西总作不得假吧?”突厥的人愤怒了。
“可能是天上掉下来的陨铁,正好就飞到你们的房间。”鸿胪寺官员看天说话。
接着他又说:“我们会盯着热气球,保证不可能是,那个……
以前也不是没人得罪过李易,后来你们见哪一个被李易收拾过?李易是宰相肚量。
那些人后来和李易的关系还不错呢,佩服李易的德行,这叫以德服人。”
说完,他拿着五个弹头离去。
蕃邦使臣们面面相觑。
过了一会儿,有人出声:“别人得罪李易,都是怎么好的?”
“给钱,给东西。”有聪明的人似乎明白了鸿胪寺官员话中的意思。
“此事与我们无关,是突厥人动的手,李易凭什么打我们?”
“之前的事情我们参与了,二十五个人到现在不知道消息。”
“要给也是突厥人给。”
“对,突厥人给,我们不给。”
大家达成一致了,看向站在旁边的突厥人。
突厥人不出声,领头的冷哼一声,转身回院子。
不长时间,报纸送过来。
大家没心思看,只几个想要看看报,让自己冷静一下。
看着看着,有人喊:“我知道了,知道李易想要什么,你们看报纸。”
众人赶紧翻报纸,找一找,看到广告的位置有一条信息。
上面写:寻购西北、草原等地良马五千匹,非割腌,出价一钱,要一起交货,三月为限。
“五千匹良马?他怎么不去抢?”
看报纸的人愤怒了,五千匹良马,给一钱?三个月内送来?
还用想么?就是给他们看的,拿马换命。
“他就是在抢,让突厥人出,我们都是小族群,从西北送过来,三个月更不可能,突厥有草原,到这边近。”
“找突厥人去,大家一起去。”
“对,突厥人惹的祸,他们应该管。”
“我不想死在长安。”
在喊声中,各处的使臣组成团去突厥人居住的院子。
庄子里的食堂,李易美滋滋地吃着早饭。
宫女和太监在旁边,小家伙由他们管着,饿了再找乳娘。
“东主,他们能给吗?他们说得不算吧?”了解情况的桃红对那些人不放心。
“他们可以随便找个理由,向各自的地方申请,突厥是许多姓氏联合。
一家出个几十几百匹的,他们打个报告上去,说活动经费和其他用处。”
李易笑着说,他都帮对方想好怎么弄马了。
“他们要是不给,杀他们?”青松跃跃欲试的样子,很激进。
“使臣没有确切的证据,杀不得。我有别的方法,必须让他们交出来马。”
李易摇摇头,人不能杀,还有的部落以后要墙头草来回摆呢。
杀了就断了关系,对大唐的外交不利。
国事为重,要是实在拿不出来五千匹马,三千匹也凑合了,反正必须是马。
跟他们打仗,没马吃亏,打跑了,追不上。
第四百八十五章 尚书卖货得钱丰
“炒栗子,糖炒栗子,香喷喷的糖炒栗子。”
在大家吃早饭的时候,一群少年跑到了东市,架上一口大铁锅,烧焦碳。
栗子和石头子扔进去,拿铁锹哗啦哗啦翻炒。
炒到差不多的时候,淋上糖水,很快焦糖的味道飘散出来。
宋小东他们终于练会了糖炒栗子,今天第一次摆摊。
他们需要携带的东西多,雇了一辆县城中的牛车,天不亮就慢悠悠往长安赶。
在大锅的旁边放有用草和树枝编的筐,由他们找人商量着给编。
谈好价钱,等着卖完回去才有钱给。
小筐用来装栗子,毛边纸包不住炒好的栗子,有水汽。
另外有一个竹筒,不称重量,拿竹筒装,按照竹筒算钱。
大唐人从来没吃过糖炒栗子,李易进行大量炒菜之前,唐朝人能炒的不多,最经典的是炒饭。
看有炒的,还‘油汪汪’的,再闻着焦糖的味道。
“怎么卖?”路过的人看到,馋了,想尝尝鲜。
“五钱一竹筒,看这竹筒,能装不少,我给你装带尖的。”宋小东拿起旁边的竹筒。
“五钱?看着竹筒……五钱买生栗子能买你这三个还多。”问价的人嫌贵。
“你尝一个,觉得好吃再买,我们还要割口子、炒、放糖,哪样都是钱。”
宋小东递过去一个栗子,他不着急。
因为李东主说了,三倍的价钱正合适。
问价的人接过,把皮剥掉,小口咬一下,露出满意的神色。
“给我装一筒,我这没有东西装,要不兜衣服上。”他掏出一张五钱的兑换券。
“不能放在衣服上,我们准备了小筐,买一筒送一个小筐。”
旁边的少年拿过一个草编的筐,筐比较小,正好能装一竹筒的栗子。
树枝编的大,能装两筒、三筒、五筒。
第一份卖出去,其他看的人心动。
不长时间,摊位前面便排起了队。
一锅卖光,其他的人想吃,只能等着,需要等三刻钟才行。
“我把钱先给你们,我一会儿回来拿。”有人不愿意等了,排在前面的给钱。
“好的,你去忙吧,我记住你长什么样了,你拿个小筐走。”
少年收了五钱兑换券,递给对方一个筐。
万一没记清楚,筐是个证明。
不少人开始给钱,少年们一一收了。
“你们不怕别人买了栗子,倒出去,再拿着筐回来?”
有闲着无聊的人站在那等,顺便聊天。
宋小东笑笑:“我们相信不会有那样的人,即便有,装过栗子的筐上会蹭栗子上的东西,能看出来。”
之前买的人看一看筐里面的情况,果然蹭上了栗子外面的水和黑色的东西。
在称赞一句少年们聪明的时候,又打听:“你们怎想到的用大锅炒?以前都是煮。”
“李东主教我们的,我们练了好几天才练会。”宋小东身边的少年大声说。
“哦~~”围观的人发出整齐的动静。
“无怪乎这么好吃,原来是李东主所教。”
“看样子还得等一锅,你们下次带两口锅,人这么多,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