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士们斗志高昂,李易放下心。
他跑去工坊,找人制作大量的绳尺。
工坊用的绳尺有两种刻度,一种是厘米和米,一种是寸、尺、丈。
在一条绳子上用红色与蓝色标出来,现在要给军队装备上。
把这些事情安排妥当,李易想了想,找来宋管事。
“明天和后天,两天,给孩子们放假,出去玩,准备好护卫和车,到外面吃烤肉串吧,”
李易看到秋天来了,孩子们还没秋游过呢。
在庄子里孩子们有玩具,看着很快乐。
但秋游这个他小时候就比较喜欢的活动,想来庄子中的娃娃们也愿意参加。
当然了,放假就是放假,玩就是玩,不写游记。
“东主,去哪?”宋德知道事情又多了,看孩子才最不容易。
“城里不去,受约束,去……蓝田县,蓝田县近,那里还有醉仙居。
我想过去看看,有什么可以发展的项目,大家的生活状况,从业人员都是哪个方面。
本来应该去武功县,那里最先派人调查,不过路程远。”
李易略微想了想,选在蓝田县。
“我这就去把好消息告诉给孩子们听。”宋德答应了,转身要去安排和报信。
“晚上再说,现在说了,他们就没心思学习了。”李易对孩子很了解。
果然,到了晚上的时候,在吃饭前,把明天要到蓝田县吃烤串的事情一说,孩子们疯了。
莫名其妙地就兴奋,又跑又叫的。
七月三十日一早,李家庄子儿童团再次出行,小家伙们排着队上车。
庄上出了六十个护卫,背弓持弩挎刀。
羽林飞骑紧跟着出动三百骑,一人三匹马,早早的斥候就派出去。
李易坐在马车的外面,双腿搭拉着,一晃一晃的,看上去很悠闲。
亲自带队的郭子仪却放不下心,他昨天晚上被李易找去说了一些话。
带着一大群孩子,车队的速度不快,巳时正的时候,才抵达蓝田县。
蓝田县的人第二次看到豪华车队,第一次是庄户们过来,故意彰显实力。
当一个个的孩子从车中下来,蓝田县的百姓看呆了。
他们早听说李家庄子收的庄户孩子们过得好,今天亲眼见到,才知道,哪里是‘好’可以评价的。
这分明就是大家族专门养的小祖宗。
那一个个的小模样,看着就想抱回家。
等着小家伙们喊着一二一二的口号排上队,向着县中最大的晒谷场倒腾着小腿走过去时,百姓们纷纷叹气。
县里的孩子也跑出来看,眼中露出羡慕的神色。
羡慕那么多孩子在一起玩,也羡慕别人身上穿的衣服。
到地方,庄子的小孩子们把自己的背包拿下来,打开。
然后对着围观的小朋友喊:“过来一起玩儿啊,我们带了玩具。一会儿一起烤肉串儿。”
县中凑过来看的孩子们不敢动,哪怕眼中有着向往的神色。
在他们看来,李家庄子的孩子跟他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庄子的孩子看他们不来,大点的孩子跑过去,也不嫌弃对方衣服脏、手脏,拉着就走。
一个个孩子被拉着,一副不是我们要过去,是被拉着没办法的样子。
不过很快,他们就放下了‘矜持’,与庄上的孩子在那里摆弄着各种玩具。
竹子制作的小铲子、小锅什么的,在庄户们推来的细沙子堆旁边,玩过家家。
还有别的孩子没见过的带木头轱辘的小铲车、翻斗车,用手推着能在地上跑。
他们的家大人过不来,在一箭之地外被羽林飞骑给拦住。
孩子们玩耍的地方,天上一个接一个小伞花打开。
县里的孩子第一见到这么有意思的东西。
把小石子装进一个小口袋里,小口袋连接几根绳子,上面是一团绢。
在团成一团,向天上抛去,装石头子的袋子坠在下面,上面的绢变成了降落伞,慢慢飘下来。
他们玩的能在天上飞的是竹蜻蜓,用手一搓就飞,感觉没有这个有意思。
李易没陪在孩子们的身边,他的救护车在二十骑的羽林飞骑保护下继续向前。
他坐在车外观察蓝田县的情况,蓝田县每年都要受个灾。
有时是冰雹,有时是涝,还有的上半年涝完以后下半年又旱。
蓝田县山多,一处地方可能就是一个样子。
“明天一早,我要上山,大家准备一下,派出来二十个最开始的羽林飞骑跟在我身边。”
李易对看着民居的时候对跟在身边的郭子仪说。
“我也去。”郭子仪点点头。
“去呗,这山啊,不能开梯田,不然水土流失会加重,本来就是总受灾的地方。”
李易转过头又看向那边的山,山上有砍伐的痕迹,显然是用来取木头了。
在砍伐的地方有植物生长,不知道是谁家上去种了什么,还是野生的草。
“那这边的山适合干什么?”郭子仪对山上的农事不是很了解。
“不用山上的地,当地有好的水稻土,应该种水田,种麦子怪可惜了。
还有更多的泥土,分类好,可以出一些个小作坊,想来本县的窑最好。”
李易知道蓝田县有陶土和瓷土,当地人必然要建窑。
一路前行一路看,李易摇摇头,穷,房屋还有用草和泥混合建的,上面无瓦。
第四百七十三章 县中立志众少年
李易看着县里居民住的房子,好坏皆有。
还有泥墙裂了缝隙的,外面用泥巴抹了一下,颜色不同。
显然这样的房子属于危房了,继续住下去,下大雪,或者是下大雨,容易压倒、泡倒。
郭子仪看了也摇头,太差了。
比起李家庄子差了许多,李家庄子……
一想到李家庄子,郭子仪叹口气,为什么要与李家庄子比?
“你是李东主啊?”
当救护车要到另一户人家院落的时候,旁边有个十四五岁的少年看着李易问。
他的胳膊上挎个篮子,背后还背着个竹筐。
“我是李易。”李易点头回应,车停下来。
“你买核桃、栗子和猕猴桃不?”少年向前走两步,让李易看他篮子里放的东西。
篮子中是个头不大的猕猴桃,后面的筐中是带毛刺的大球子和绿色的小球子。
李易知道大球子里面是栗子,小的里面是核桃。
猕猴桃不是李易以前吃的那种大的,比较小。
栗子和核桃包裹在外皮中,看不清楚里面的样子。
李易跳下车,从篮子里拿出个猕猴桃,用手剥,边剥边问:“好卖吗?”
“猕猴桃各地都出来了,卖不上价,又留不了太多天。
核桃吃着费劲,有人来收,给的价钱没有长安城中卖的高。
栗子能多放一些时日,用栗子当饭吃,一年到头,去山上摘了,能多给家里留些钱。”
少年看着李易在那里剥皮,放下筐,显然他刚从山上下来,一身露水。
“有没有想过把猕猴桃晒成干,能放很长时间,怕不好放,可以用硫磺熏。
核桃保存时间长,想打开,可以用铡刀一样的东西,无须砸。
栗子,栗子,不知你县中人可心齐,愿不愿凑钱买铁锅。
如果愿意的话,可以每天把栗子拿去长安卖。”
李易说话的时候剥好了猕猴桃,咬一口,酸,不是那么甜,显然没熟透,为了多保存几天。
少年站在那里,仔细看着李易。
“能赚钱?”等李易小口把猕猴桃吃完,少年眼中带着希冀问。
“能,但需要一口大铁锅,下面烧焦和烧煤都行。”李易点头。
“李东主你等一下。”少年说着放下东西跑了。
“李东主,栗子用大锅煮?”郭子仪问出来心中的疑惑。
他觉得正常煮了吃一样,换成大铁锅难道味道更好。
“炒。”李易笑着拿过来一个核桃,外面还有青皮,他掂量两下。
“郭长史你看,这个核桃现在有青皮,埋在地里焖着就行,然后外面的皮好剥。
但是怎么能尽量把里面的核桃仁给取出来呢,这个用铡刀一样的平口的东西一压就能出来。
想要完整取出来,最好是趁湿的时候,里面的没有干,压开口就完整了。
干了的可以泡、煮、蒸,在压,里面的还是很完整。”
李易把核桃扔回筐里,向郭子仪传授如何取核桃仁。
现在蓝田县的核桃还不是纸皮核桃,很硬,仅次于东北那边的野生核桃。
东北那边的野生核桃简直不是人吃的,用锤子砸呀,费好大劲给砸开,里面的肉都镶嵌在壳上,再用针抠。
但若是煮完了,再用机器压,照样能取出来完整的核桃仁。
郭子仪听着,学到了,李东主处处都是学问啊。
“栗子炒的话,是剥出来炒?”郭子仪想到了吃。
“带壳一起炒,看看是容易破壳的,还是不容易破的,不容易破壳的,人工划个小口。”
李易从筐里拿出个大刺球,球已经裂开口了。
李易掰一掰,从里面取出来几个栗子,观察一下:“看上去要切口,费一点劲。”
“李东主你说怎么切?我来。”郭子仪从腰间抽出把小刀。
李易扔过去一个:“横着切,炒熟了好剥皮。”
郭子仪接到手中,唰一刀,出个口,皮将将破:“是这样么?”
“对,这样切完,蒸也行,不过水分多,没有炒的好吃。”
李易把手中的栗子扔筐里,转身进车中洗手。
等他出来时,刚刚少年跑回来,身后跟着一大群少年。
“在那,李东主在那。”少年边跑边喊。
一群人跑过来,围在车和李易的身边,一个个喘着气。
有的人手上还有口子,在那里用另一只手挤血。
从他们的衣服上看,他们应该是组队去山上摘猕猴桃、核桃和栗子的人。
“等一等。”李易对众人说,他转身进车中端出来一盆水,又进去端一盆。
还有香皂和手巾,摆在旁边。
先用这盆水打香皂洗洗手和脸,再用另一盆清水洗一遍,受伤的不用怕。
听到有香皂可用,少年们围在盆旁边,纷纷沾着水洗,再小心地擦擦香皂。
等都洗完,李易取来酒精:“受伤的过来,疼啊,忍一忍。”
刚才捏手的先上前,李易用棉球沾沾酒精给擦,少年一愣,深吸口气,疼。
“你们准备一起凑钱买一口大铁锅?估计不够啊。”
李易说起正事,少年也不觉得怎么疼了,想赚钱。
“我们管家里再要一点,能凑够。”之前的少年一副要博一把的样子。
“管家里要就不用了,这样,我借你们钱买锅,一分的利,一百天后就翻一倍,不驴打滚。”
李易给出一个高利息,一分,百分之一。
一年按照三百六十五天算,借一缗,能得利三缗六百五十钱。
驴打滚、利滚利,一年则是三十七点七八倍,一百天是一点七倍的利。
少年们听到一分的利,一百天后要还一倍的钱,犹豫起来。
“干了,李东主还能差一口铁锅?他定然有办法让我们赚回锅的钱。”
刚才的少年攥一下拳头,答应了。
“对,李东主不缺那点钱,他就是让我们知道有些事情要付出代价。”
“我们愿意,李东主,不要钱,借我们一口锅,我们还你两口。”
“我们要赚钱,我们相信李东主。”
少年们相继开口,他们都想到了,李易不会坑他们的钱,他们也没什么钱值得被李易坑。
李易露出笑容,顺口问:“等你们按照我教的法子赚了许多钱,你们会怎么办?”
“我要把家……不,盖新房子有钱就行,我要带着更多的人一起赚钱。”少年说出想法。
“你们呢?”李易看向其他人。
“我们也是。”少年们好几个同时喊。
“好,记住你们今天说的话,等赚了钱而没做到,别怪我翻脸无情。”
李易郑重地对少年们说道。
第四百七十四章 不作正事无税钱
李易的车子继续慢悠悠向前行驶,留下了得到糖炒栗子方法的少年们在那里凑在一起商议。
他们之后要去醉仙居取大铁锅,还有铲子、割栗子的小刀。
再去找合适的小石头,接下来不停地尝试。
至少得炒个十锅八锅的才能得到一个大概的时间,以后就按照那个时间炒。
至于糖,用不了多少,往锅里淋糖水。
“京兆府产栗子的可不止蓝田一县,到时候他们卖得好,别人会学。”
郭子仪对此无奈,他认为李易应该大量收购栗子。
再回庄子里秘密炒,炒好了拿出来卖。
现在办法放出去,在长安任何一市一炒,别人学到了。
“那我庄子上的人不用干别的了,整天卖糖炒栗子,栗子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