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看着大家干活,笑着与李成器说。
他要上的大水力纺车,可以针对麻和蚕丝,棉花不行。
棉花他改造珍妮机,由手动变脚踏,然后留下手动的图纸,供别人学。
设计的是六十个锭,别人愿意增加那随意。
纺棉花的大水力车,是卷轴纺纱机,这个设备好,不过他不想马上拿出来。
换个朝代的话,他拿出来这样的设备,会出问题,大家都要去种麻、养蚕了。
唐朝没事,一直就种着麻、养着蚕。
关键的是粮食,百姓又不傻,桑麻解决了上交的问题,能多出来就卖了赚点钱,没有多的就拉倒。
像单独一家的,还是喜欢脚踏的三锭车,几十个锭的用不上,纺一纺,没了。
“易弟,那东西普通百姓用不上,他们的麻和丝少。”李成器思维活跃,想到问题。
“我拿出来这个多锭的东西,是为以此行中的商人们提供帮助。
我的兑换券拿出来了,绢帛自然要降低价格,作为货币的作用失去了。
这样可让更多的人穿和用,价钱便宜,以前没办法,现在就能买。
朝廷收上来,也会给更多的将士制作衣服。
绢帛价值低,在这行业的商人难受,帮他们平衡一下。”
李易提到的是整个社会的生产结构变换,纸币不是那么好拿出来的,它冲击别的货币体系。
李成器不看别人摘棉球了,他看李易。
自己这个便宜弟弟,居然在拿出纸币的时候便开始考虑其他的事情。
对呀,纸币出现,大量的绢帛怎么办?自然是便宜了,然后百姓买来穿。
专门生产绢帛的商人受损失,他们必须有新的工具才能找补回来。
大家都木有想到哇!还好易弟帮忙了,得跟三弟说,叫上宰相开会。
李家庄子的兑换券印出来的多了,绢帛不值钱,有绢帛的……
李成器想到了自己的衣盟,赶紧不进货了,把衣服卖出去,砸在手中会赔钱。
李成器想衣盟的事情,李易在那继续说。
“损失最大的不是普通百姓,百姓手上能有多少钱,他们更愿意换粮食,然后攒铜钱。
之前有富户囤积铜钱和绢帛,哦,粮食他们一样囤积,像松鼠似的。
绢帛便宜了,他们损失大。好在兑换券要流行到全大唐,需要个两三年。
我要多赚钱,不然不能继续印,这段时间是缓和期。
朝廷无所谓赔不赔,朝廷拿绢帛用。
不想要那么多绢帛,百姓家中的桑田可以取消了,百姓用来种粮食,朝廷多收粮食。”
李成器听完,不想着自己的衣盟了,衣盟无非是一群成衣铺子。
易弟说出来的是天下大事,或许在易弟眼中,什么工盟、衣盟,都是无所谓的。
“易弟,你怎么赚到那么许多钱?富可敌国才行,你又总往外花钱。
你扔出来的钱,现在有数的已经超过四十万缗了,你总捐给悲田坊钱,还补贴穷人药钱。
加上二十五万缗给学子和修路,修通往蜀地的官道,四十万缗啊。”
李成器说起这个数字,心虚,多少家族一代代赚不到的钱,易弟说扔就扔。
“有许多种办法,只是我不能自己一个人作,要拉上朝廷,不然以后朝廷怎么发行货币?
我以李家庄子的财富和技术当抵押,纸币制造出来,大家都用了。
往后朝廷想发国家的钱,我的钱就是个麻烦。
你看我的兑换券上,没写李家庄子,版面设计上就是让朝廷随时能接手。
所以得跟朝廷合作一起赚钱,一同积累。
等差不多的情况时,我放手,朝廷用新的纸币就可以兑换旧的兑换券了。”
李易语气平淡,似乎在说一件很小的事情。
李成器想哭,更想去找张说,然后呸对方一脸。
昨天晚上张说一副很懂行的样子,说李家庄子的兑换券不能废。
呸!就你,还宰相,真应该给你弄下去。
你看看我易弟,早他娘滴想好了,一步一步来。
还有姚崇和卢怀慎,你们还认同张说的说法。
哎呀,你们应该去打杂,不适合现在的位置。
还好我易弟不是外邦的人,不然你们加一起,也护不住我大唐安稳。
“易弟,你说,什么买卖,怎么弄钱?为兄帮你上书。”
李成器内心鄙视一番别人,想到赚钱的事情。
“陛下那里的盐,还有金矿,相信陛下已经在安排用途了,不能去碰。
玻璃和镜子赚钱,但那是我的,不涉及土地问题,我才不交呢。
土地呀,煤炭想赚钱不多,要是……咱这里是长安?有石脂,猛火油?”
李易一样一样说,排除,说到土地就想到了矿产,煤不行,那么石油可以啊。
长安是西安差不多的地方,陕西,有石油,现在就有,不用钻井的那种。
第四百五十二章 最是无用为群臣
李易想到好东西了,土法炼油,有污染,而且很严重。
不过现在考虑的是污染吗?是技术革新与钱。
土法炼油有多简单?他那时的产石油战乱国家的一些人,直接用个汽油桶,在下面烧火就炼了。
石油在加热的时候,不同的温度时获得的东西不一样。
简单的汽油、煤油和柴油,从最开始到最后,温度提高,就可以相继得到这些东西。
最容易得到的是汽油,不够纯,里面有煤油,接着再加热,煤油增加,汽油减少,但是里面会出现柴油。
在整个过程中,若想控制,需要添加别的东西和改变工艺。
李易没准备增加别的东西,也不打算有更先进的工艺。
混合就混合呗,能用就行。
同时还有副产品,石蜡与沥青。
至于其他的丁烷、丙烷、乙烯等东西,浪费了。
比起战乱国家的那些人,他相对好一点。
他至少能建窑,还可以增加各种锅炉和冷凝室。
李成器对石油的了解,仅仅是能点火烧,粘在身上不好弄下去。
“易弟,不是说了不能用孔明灯和放风筝烧敌军么?会被学去。”李成器想到的是这个。
“不,不放风筝,有了石脂,咱们就不用拿酒精吹热气球了,换成别的东西,酒精用来给将士们治伤。”
李易不想用酒精,换成汽油,也是喷灯。
用喷灯能进行火焊,比现在用的焊接手段方便多了。
大唐用的金属焊接是熔焊,两个金属加热,需要焊接的地方熔化的时候对接到一起。
钎焊,钎焊就差不多是加料的火焊与电焊条那种模式,是一种更容易熔化的材料,放到同温下其他不熔化的材料中间。
另外是压焊,铜条和铁条都烧红了,用大锤子砸在一起。
火焊也是这么个原理,补料就用金属放在那里喷,然后熔化了连接。
不补料,两个金属直接烧,贴在一起。
当然,火焊还可以切割金属。
当压力大,然后火焊枪的口比较大的时候,一松开开关,呼,火焰喷射器产生了。
李易越想越开心,这火焰喷射器装汽油,再加点糖,喷到敌人身上……
“嘿嘿嘿,嘿嘿嘿嘿……”李易把自己个想笑了。
李成器张开巴掌,在自己易弟眼前晃晃:“易弟,你别吓为兄,那东西好用?”
“啊?啊!好用,关键是可以赚很多钱,别人只要学不会如何处理,他们拿到石脂也是干瞪眼。”
李易从幻想中恢复过来,点头说。
“能赚多少钱?”李成器盘算着纸币的问题,必须有足够的保证物品。
“天啊,石油产品在现在能赚多少钱?那得看富户有多少钱。”李易给出一个模糊的答案。
李成器跟着嘿嘿起来,他明白了,大买卖。
别人不愿意用的石脂,到易弟手里会变成钱。
石油用来烧火不好控制,液态的,会流动,需要装在罐子里。
放油放少了,冒烟;放多了,等饭菜做好了,还烧着呢。
别的柴火、煤,烧着的时候掉身上,扒拉一下就行。
石油烧着沾到身上,一扒拉一大片,肉都给烧的揪揪起来,看着吓人。
“易弟,为兄帮你想办法,为兄先回庄子看看那边的棉花采摘,你这里的东西到时候把图纸给我。”
李成器打声招呼跑了,他根本没去六李庄,那边的人如果不傻,已经在摘棉花了。
他进宫,找张说,他要教教张说如何处理货币问题。
顺便与姚崇和卢怀慎讲解,啥叫产业关联,就你们这些宰相,本王……无语了。
等他到兴庆殿的时候,姚崇三个人刚说完事情,转身欲离开。
“站住,不,是请留步,本王说些事情。”李成器一不小心失礼了。
姚崇没生气,而是仰头看那么高的棚叹气:“唉!”
卢怀慎和张说露出惊恐的神色,元之又猜对了?有大事发生?
“陛下。”李成器决定礼一下。
“兄长还是称呼三弟为好。”李隆基纠正,现在你称呼什么重要吗?
“是这样子滴,关于货币……”
李成器开始说,哇啦哇啦。
提到了对现有货币体系的冲击,提到了货币交接的问题。
李隆基听着颔首,同时看向自己的三个宰相。
三个人脸红了,饶是姚崇脸皮厚,此刻也承受不住。
这分明是李易打算印钱的时候,已经想好了的,谋定而后动。
他比任何人都了解纸币。
自己等人所想是下一步,或下下一步,而李易想的是最终结果。
“陛下,招金紫光禄大夫李易入朝吧。”姚崇没忍住,对李隆基提要求。
李隆基眯他一眼,转头与李成器说:“大哥说易弟又给出好东西了?”
“有,今天晚上能够看到图纸,纺织的新东西,两种,一种水力,一种多锭。”
李成器比划几下,发现自己不懂,放下手。
“诸卿说说两物利弊。”李隆基听完,把问题甩给三个宰相。
张说挠头,不是痒痒,是愁苦。
他算是发现了,自从陛下遇到了李易之后。
就习惯性有什么问题当场问出来,还要让人当场回答。
我们不是李易呀,不可能有问必答,并且随问随答。
陛下,俺们作不到哇!俺们没那个本事在吃饭闲聊中应付你问政。
李易可以前一句介绍着吃,你问了,他回答完你,下一句继续介绍吃的。
我们不是他,他根本不是人。
姚崇站在旁边,感受到了被人问的苦恼。
他发现自己以前问李易的时候,觉得没什么。
今天突然被问,简直了……
“许是会加快土地兼并。”卢怀慎说出句话。
“对,土地兼并,然后种桑树养蚕,再种麻织布。”张说反应迅速,顺着说。
“臣也以为会如此。”姚崇皱眉头想想,认同。
“可能解?”李隆基问得还是那么自然。
习惯了,跟易弟在一起,喝汤之前问出来,汤咽下去时必有答案。
除非易弟同样在喝汤,等他咽下去才能说话。
“朝廷下令不许。”姚崇这次回的快。
“朝廷一直不许,一直有兼并。”李成器在旁边不满了。
“规定哪些地只能种粮,不可种桑麻。”张说小声说一下,说完自己都觉得不信。
现在就有规定啊,规定的是要种多少桑麻。
有人还偷偷种粮食,然后卖了粮食买东西交庸和调。
“辛苦诸卿了。”李隆基不问了。
三个人告退,准备回去好好想想办法。
“三弟,我去庄子看摘棉花,今天你早些回去,问问易弟。”李成器扔下一句话也走了。
第四百五十三章 同等问题不麻烦
“此事要解决,须从吏治着手。办法有,下面人不执行,没办法。”
晚上吃饭的时候,李隆基果然问出来白天问宰相们的问题。
李易如往常一般,陪着喝口酒,说吏治。
“哪种办法?是不允许改变田地?”李成器把宰相们的话说出来。
“无须下令,没用。土地兼并的本质是吏治,巧取豪夺。
另一个因素在于所征之租过高,粮食产不出来,交租子交不起,才会被逼卖地。
减租子就行,减了租子,百姓有粮了,他们怎么会愿意卖地?
百姓管你要种什么,百姓就要吃饭,减了租子,百姓粮食够吃,不卖地。
除非是当地官府出问题,故意配合富户坑害百姓,这是吏治。”
李易拿起一个毛豆剥着说。
毛豆是最后一批了,再想吃得吃大棚的,大地的眼看着就变成黄豆了,成熟。
别人种大豆会等着熟了后收获,李家庄子种在买下来的那片里的豆子长得不好。
地不行,豆秆子会翻到田里养地,然后大家就吃毛豆。
放点盐和大料,别的都不用加,要想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