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心中表示赞同,确实很好,跟温泉的汤差不多。
可惜温泉汤是皇家先用,很少赏赐给大臣。
等他看到旁边肥皂盒里放着的香皂,心情又不怎么好了。
因为他在外面看到庄子的庄户喊着洗澡,一人拿一个同样的盒子。
说明所有人都有香皂,香皂在庄子里随处可见。
包括给干活的人洗手吃饭的地方,好几个。
想想便知,庄户都有,东西显然不值钱。
等泡完澡,李易问李成器:“现在吃饭?”
“李东主,听闻你庄子上有食堂,不如我们去那吃。”姚崇提议。
李易看看老头,答应下来。
三个人打着伞去食堂。
李易还拎着一个汽锅。
到地方找个角落的位置,三人坐下。
汽锅放到中间。
李易招呼两个人去打菜。
“不要一次装太多,吃剩了可惜。”李易告诉老头。
姚崇去装菜,心情又差了。
他看到了很多酱油壶,外面那么贵的酱油,在庄子食堂一桌上有一个小壶。
还有一个壶里装着醋。
也就是说,酱油同样随便吃。
一时间,他生出偷摸揣走一个酱油壶的心思。
郁闷的他重新坐回来,闻着汽锅鸡都觉得不香了。
他想批评一下李易,比如把酱油降价,还有那个什么百煮浑圆蛋。
“叔叔,叔叔我和三郎来了,他们说你在食堂。”王皇后的声音此刻传来。
李成器抬头。
姚崇扭头,看到人后,他手一哆嗦,筷子啪嗒掉地上。
王皇后和李隆基进来,同时看到李成器和姚崇。
“呀,大哥也在,这个是谁呀?”王皇后很不厚道地指着姚崇问。
“嫂嫂,老丈是今天过来看庄子的人,赶上下大雨回不去,要借宿。”李易站起来拉椅子。
李隆基看姚崇:“老丈好啊,一起吃。”
姚崇感受到了浓浓的杀气,很要命的那种。
“这椅子和桌子不错。”好半天,姚崇憋出来一句话。
第三十七章 本相知道陛下为何总来了
姚崇说着,摸摸椅子,发现确实挺好。
椅子和桌子是折叠的,李易那个时候的长用东西。
现在的椅子有靠背,不过没有金属,纯木。
不然的话只有塌子、蒲团、马扎、板凳。
还有一种专门靠背的东西,就是椅子的上面部位。
找个地方一放,能靠能扶,然后盘腿坐地上。
一般都是富贵人家才有,寻常百姓,蹲着吃饭即可。
“易弟,去你院子吃。”李隆基不想在食堂吃饭,人多,万一什么话被听去了呢。
“三弟说得对,就这老丈,非要到食堂吃。”李成器转手把姚崇给卖了。
姚崇气呱呱的。
李易客气地对姚崇说:“老丈一起去吃?我这两个兄长可都是皇亲国戚。”
“好。”姚崇像没听明白话里的暗示一样,要去。
皇亲国戚又如何?我是宰相。
吃个饭而已,我怎么就不能陛下一起吃?
你个傻小子,还皇亲国戚?
于是五个人又回到李易的院落,太监宫女就位,端来水洗手,负责把菜放到桌子上。
然后远远退开,不该听到的话不能听。
姚崇看得牙疼,你李易是外相啊?
我平时都不可能跟陛下和皇后一起吃饭,除非特殊场合。
“三哥和嫂嫂顶着雨来的,可觉得身体不适?翠柳,把体温计拿来,带我嫂嫂单独去测。”
李易很自然地关心起身体问题。
翠柳答应一声,带王皇后进去。
李隆基直接把体温计塞进腋下,等待中与李易说:“雨天物内潮湿怎样解决?”
“三哥可用碎木炭,装在一个个小口袋里,放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尤其是返潮的地方。”
“除碎木炭,亦可用石灰,生石灰,同样装在小袋中,吸附潮气。”
“但生石灰袋多了,需开窗,生石灰遇水发热。”
李易给出两个方法,后一个有要求。
“回家我试试。”李隆基笑着说道,伸手摸摸李易的头。
李易:“”
为什么总躲不开。
姚崇:“”
原来屋子里潮湿可以这样解决?陛下上来便问,李易直接答。
“出汗多,尤是腋下,衣服湿怎么办?”李隆基又问。
“我看一下。”李易说着又一次洗手,然后把手伸进李隆基的腋下。
拿出来后看,闻一闻,洗手。
“三哥你这个没什么大事,要是还难受,有白叠子,用那个布垫腋下,或做衣服即可。”
“今天我庄上也种,大哥找来的种子,到时候织出舒适的布,给大哥三哥,几位哥哥送去。”
李易说情况,主要才用衣服调整。
“有药吗?”李隆基还问。
“药啊,生黄芪、炒白术,加上防风磨粉,用蜂蜜制成大蜜丸,口服。生黄芪五份,炒白术和防风各两份。”
李易给出方子,这东西系统有很多。
他学医的偶尔也看,学西医都会学一学中医,习惯了。
姚崇在旁听着,明白为什么陛下和皇后总往李易庄子上跑了。
饭前闲聊而已,结果陛下问什么,这少年就答什么。
有问必答,太恐怖了。
怎么学的?打娘胎里就开始学,也学不了这么多本事吧?
李成器见姚崇吃惊的样子,用鄙夷的目光看着,心道:宰相,呵呵!
李易出去厨房,大半刻钟端着热好的手扒羊肉和扒羊脸回来。
不长时间,王皇后也出来。
手上拿着体温计,看来看去:“叔叔,这个我留着了。”
“嫂嫂拿去用便是。”李易无所谓。
李隆基的体温计拿出来,李易教他怎么看,三十六度六,没问题,这个体温计也给了。
“老丈喝酒吗?”李易询问姚崇。
“劳烦李东主了。”姚崇说喝。
李成器和李易也喝,李隆基和王皇后喝汤。
王皇后吃药中,看能不能有宝宝,不喝酒。
姚崇确实是饿了,还有些冷,外面下雨,他穿的衣服少。
先喝口酒,再喝口汽锅鸡里的汤,长出口气,缓过来了。
转头他想起来个事情,与李易道:“李东主,老朽夜间两腿抽筋,出虚汗,有时身上酸疼,什么毛病?”
李易很为难,这么问,感觉有好多病都符合。
不过他看老头的脸色,还有走路时候的样子,给出一个概率最高的诊断。
“老丈喝奶吗?”李易问。
“李东主你是何意?”姚崇生气了。
“莫急莫急。”李易两手张开作小投降状。
“老丈听易弟说。”李隆基出言。
“老丈,平日里喝牛羊奶吗?吃昆布吗?南方有酸角,长安中应有卖,鸡肝猪肝吃不吃?”
“若少有食用,便多吃。趁天气晴朗,在外晒晒,叫日头光照一照。”
李易给出办法,他判断老头缺钙。
他可以直接给出综合钙片,但凭什么?耗费寿命啊。
“是这般吗?”姚崇明白了,人家是给出方子,居然全是吃的,还有晒日头。
“多有得罪,回去老朽试试。”姚崇抱拳。
他信了一大半,想再找医博士们问问。
“叔叔,你家的枕头我睡着好,我拿几个回去,里面是什么东西。”王皇后怕姚崇尴尬,及时转移话题。
“稻壳子和麦麸子,填充的时候稍稍紧一些,睡着睡着就松软了,比陶瓷枕、木枕、丝绸枕舒服。”
李易介绍庄子里的枕头,他就喜欢这种,枕头两边压一压,中间的就硬了,然后枕上去脑袋动动,调整完毕。
夏天的时候没有棉被抱,就多准备一个枕头,抱着凉快、舒坦。
姚崇在旁边听边记刚才李易说的各种吃食。
然后他突然间发现自己很愿意在庄子上呆着,有什么事一问就有答案。
而且庄子上看着特别温馨,见不到勾心斗角。
眼下的庄子,曾几何时,不正是梦中所想么。
身边的少年,总是那般开朗,好似没有什么可以难住他,连带着庄户们也笑容常露。
若大唐户户皆如是
姚崇突然一个激灵,不敢想。
那将是大唐盛世。
无怪乎陛下和皇后总惦记往庄子上跑,一起吃吃饭、说两句话,心情好。
“老丈你爱吃鱼不?”李易喝口酒,又想起老头缺钙的事情,没办法,职业习惯。
“吃,蒸鱼还可,做不好腥。”姚崇很老实地回答,一脸期待。
“我有好办法,你让仆从先把鱼用豆油煎一下,鱼别太大了,一锅装不下。”
“煎两面焦黄,放葱条姜片,有条件也放酱油,再放点酒,一般半碗足矣,盖上锅盖,先大火烧开,再小火炖,然后大火收汁,味美无比。”
李易教姚崇怎么做鱼。
李隆基、王皇后、李成器都在听。
论吃,他们对易弟没有什么可说的,照作即可。
姚崇听其他的还好,一听酱油,心难受,什么叫有条件也放酱油?你家酱油随便吃的,我买就很贵呗?
第三十八章 有一种东西叫青储
“易弟你等等,我记一下。”李成器非常熟练地进到李易的书房,找来东西。
先把给三弟的药写下,再写一份姚崇应该吃的食物,最后是鱼怎么做。
“老丈,给。”李成器把纸递给姚崇。
姚崇抱拳:“多谢宋送我的东西。”
李成器想一想,又写一份,看一眼姚崇,又看向李隆基。
李隆基明白,这份他拿着,给太上皇吃。
姚崇眼睛一直盯着纸上的酱油二字,他有无数话想说。
最后化作一声叹息:“酱油啊。”
说话的时候他看李隆基,意思是说,陛下,臣要吃这个鱼,没有酱油,你看着办吧。
李隆基对姚崇眨两下眼睛,意思是,没问题,回头给你,你给朕继续装下去。
“易弟。”李隆基对李易还有话要问。
他来一次不容易,必须知道更多的事情。
“三哥怎么了?”李易配合。
“收完稻子和麦子的秆子,牛不喜食,如何是好?”李隆基问出来。
“一般是掺杂豆子,属于精料,豆子最好炒一下磨粉,生豆子,牛不易吸收。”
李易依旧是有问必答,答必所中。
接着他又说:“不过我有个好办法,青储,在夏秋还有绿草的时候,割下来进行发酵处理。”
“这个牛很爱吃,马和羊有时也能吃一些。混杂其他的干料喂养,牛冬天不减膘。”
“果真如此?”姚崇先喊出来。
他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太邪门了吧。
随便问个事情,到这少年面前,就会给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法,看上去是那么的简单。
“自然。”李易理所当然道。
“青储的法子易弟你写出来。”李隆基期待道。
“好。”李易答应。
拿过纸笔,一手书法正楷写怎么进行青储,还有需要搭配多少其他的料喂养马牛羊。
姚崇在旁看着字出现,浑身颤抖。
不是字好,字是正楷,他看得多了,无所谓。
他震撼的是内容,心跳加快,呼吸也快了,他抬头看李隆基。
李隆基面带笑容,向他颔首。
姚崇使劲点下头,表示服气,陛下就是陛下,发现有大本事的人了,简直是全才,能人所不能。
李成器看明白两个人的眼神交流,很受伤,是我,是我那天听到孩童齐诵千字文时过来看的。
你们只晓得此刻的欣喜,岂知当日朝阳下孩子给我带来的震撼吗?那是一种力量,一种叫人心潮澎湃的力量。
至于后来的娃娃们念咏三字经,那简直是世间最美妙的声音。
“易弟,当初来你庄子的时候,现在想想,晃若昨天啊。”李成器说一句。
李隆基看过去,大哥你啥意思?你是先来的,可是我是皇上。
“是啊,大哥对庄子多有帮衬,若非大哥帮忙找门路,弟这庄子,卖个酱油都不易啊。”
李易也十分感慨,人生就是这般奇妙,能遇到贵人,省却许多麻烦。
而且这大哥、三哥并非是贪图钱财,就是想在庄子上玩儿。
“叔叔,这东西猪能吃么?”王皇后发现只有马牛羊的配料比,没有猪,遂问。
“嫂嫂,猪我不赞成给青储,非是不能,而是对民生无益。”
“马牛羊饲养,多是富贵人用与食。”
“青储所需人力与地方多,寻常人家养猪量少,不如割猪草。”
“到冬日,猪就杀了。”
“我给出马牛羊的是掺料比,想要大规模养猪的人知道后,自然会储备,然后琢磨放多少。”
李易从养猪人的实际出发,不建议让所有人都搞青储料。
就像不能随便一个农村人家就逼着建沼气池一样,结果建了,用不上,白花钱。
“李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