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2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可以便宜,不用一个字一缗,你打上一个月的广告,就这九个字,我一共收九十缗。
  大哥你去跟他们说,看要哪一种,九十缗的长安一个月,天天有同样的话。
  要是想写出来在哪一个码头卖,继续按照一字一缗来收。我这个算是赠送了。
  还有以后的广告语,想让我亲自给出,一个字十缗,少一文不行。”
  李易把情况说出来,他不愿意写广告语,因为他只要拿出来的,保证是他曾经的经典。
  哦,那个什么过年不收礼的不是,那个在大唐不好使。
  大唐作广告,连个韵都合不上,那就是废的。
  敢写在报纸上,文人骂死你,然后当官的就去查你。
  那个不收礼的,其实就是送礼。
  东西李易看到过,麦片,加上个破碗。
  比起钻石的广告差远了,那个打过年不收礼广告的企业,其实消费者买那么贵,都是广告费。
  李成器没接受过闹钟式广告的冲击,他问:“什么东西都行?”
  “行啊,比如,馒头恒久远,一个永流传。”李易没有钻石可卖,把馒头搬出来。
  李易说完一个,突然有了想法:“还有,舍一万匹布,得一点边角料,舍得。哈哈哈哈~~~”
  李成器:“……”
  他挠挠头:“易弟,你说的这个,其实应该给更好的东西用吧?”
  “这玩意就是忽悠,不值钱,比如说,灞水河畔诞生了两种特殊的水,其中一种是洗脚水。呵呵呵呵……”
  李易说着又笑起来,他实在忍不住了。
  李成器继续:“……”
  “易弟,那边的商人的意思是在灞水码头卖韭菜花,你再给说说。”李成器回归正题。
  李易严肃起来:“辛辣无价韭菜花,灞水庄畔独风华。涨价了,一字五缗。”
  这次他不开玩笑了,认真了。


第四百四十二章 报纸行业谁支边
  灞水的码头热闹起来,从长安各处地方赶来的人在买韭菜花。
  从登州来的韭菜花便宜,报纸上都说了。
  百姓们纳闷,那里咋那么多韭菜花?比自己用韭菜花和盐制作的还便宜。
  连另外县中的酱菜铺子都带着大桶跑过来买,算是进货,不自己做。
  “果然开始打广告了。”姚崇拿着今天的报纸,看那一条广告。
  卢怀慎心情很好:“不然总搭钱,李家庄子再有钱也不够搭,李家庄子可不能倒。”
  “看这里,用文字教拼音,六十三个字母组合,为何不选出来六十三个字?”
  张说看到了报纸上在教汉语拼音,觉得那些个字母学着费劲。
  “管他是什么能用即可,记账时候也有另外的字,估计李易熟悉此字母。”姚崇说一句。
  “是让识字的人先学,再教给不识字的人。
  总是有人愿意教,如此往后的报纸上估计会带着注音。
  只要把拼音学会,百姓便能在读报纸的时候学会更多的字。
  好算计,报纸价钱低,百姓买了学。
  报纸打广告,用广告费来补上印报纸赔的钱。”
  卢怀慎分析着,并且继续想。
  张说抖了抖报纸:“等百姓大多数识字,往后谁再想造谣,可就难了。”
  “报纸,是一把刀。”姚崇总结。
  之前他们就想到在报纸上写什么事情,传播得快。
  如今看还能教识字,买报纸的人就更多,而且报纸只印一面,另一面能够用来写字。
  “老夫想不通的是,报纸一张上能写的字有数,买的人多,广告费能赚回来赔进去的钱?”
  卢怀慎一时间钻牛角尖了,仍旧担忧李易赔钱。
  张说笑两声:“可以一份报纸两张、三张,张张打广告。
  造纸的技术在提高,蓝田县有石头能够用来造纸。
  待开采多了,纸张成本下降,广告数量增加,不但不赔钱,还能赚钱。”
  “正是,只不晓得京兆府外怎般施为。他那东西宋王说了,用铜制,一套下来需大量的铜。”
  姚崇此刻不想找李易的毛病,他觉得报纸好用,可以告诉百姓什么该作,什么不该作。
  三个人为李易操心的时候,李家庄子的工坊正在用油磙子蘸了油在写了字的蜡纸上印刷。
  蜡不是石蜡,这边没有那么多的石油,露天就能挖的那种石油。
  李易想要用土法炼油都做不到,土法炼油,石蜡油是副产品,按照不同温度蒸馏石油后产生的。
  现在使用的蜡是虫子的蜡,叫白蜡虫。
  把白蜡虫放到白蜡杆树上,虫子会在上面生长,分泌出来虫白蜡。
  虫白蜡有许多用途,包括当药用。
  把蜡和纸在一起处理,制作出蜡纸,用金属笔写了字后,字的地方就没有了蜡。
  蘸了油墨的辊子在上面一滚,墨透过去印在纸上。
  优点是方便,缺点是操作不熟练的话,印一印那张蜡纸就坏了。
  李易站在旁边看工匠操作:“需要找人专门练习写蜡纸字,毛笔的习惯得改。”
  李易眼下愁人手,把什么人派到各个地方?在那里了解当地情况。
  能传递消息,同时接到固定内容的信息制作报纸。
  晚上吃饭的时候,李易与李隆基、李成器提起。
  “要安排放心的人出去,外来务工者中的一部分过去送报纸,他们无法完成那个工作。”
  李隆基沉思,他当然知道报纸是喉舌,报纸上写的字,就是向其他人说的话。
  朝廷掌握着,专门说好的,百姓就拥护。
  用来打破各地有势力的家族垄断最方便。
  百姓天天看报,习惯了相信报纸上的内容。
  另外派出去的人在当地官员隐瞒什么事情不报的情况下,通过报纸的渠道把消息发回来。
  人手必须要好,谁愿意从长安离开过去?
  “易弟,派过去的人是否会被收买?”李成器突然想到个情况。
  “轮换,派人到那里,在当地找读书人写文章。
  只有咱们这边的重要内容送到那边时才在头版最显眼的位置印咱们的。
  读书人写文章,给润笔费,不管是有钱的还是穷书生。
  派去的人负责挑选哪些内容可以印在报纸上。
  造谣的不行,讽刺朝廷的不行,煽动的不行,诬蔑别人的不行。”
  “此事需让陛下知晓,从而安排。”李隆基决定去找宰相们商议。
  李易这边没有人手,他庄子的庄户不能跑去大唐各地。
  “那三哥就带着一套印刷的东西送。”李易点头。
  他放手其他地方,只要有广告费拿回来就行,说好的跟驿站合作,有钱一起赚。
  不然的话,他安排的人万一瞎写,印出去了出事儿算谁的?
  事情商议好,李隆基早上去上班的时候带着东西。
  事情说差不多了,拿出来给大家看。
  太监操作,用油辊子在上面滚动一下,揭开,纸上出了字。
  拿下这张纸,把网盖上去再滚,又一张印出来。
  姚崇几个人继续傻眼。
  “哎呀,好东西,有此物,还雕什么板?写上去,一天能印出来许多。”
  张说拿过一张纸看,这种印出来的东西不如活字印刷,而且纸的边缘会不小心沾到油墨。
  可是快呀,朝堂上再发行文时,何必抄那么多份,写一个,唰唰唰印一堆。
  “原来李易是要在地方拿此物印刷报纸。陛下照着做,然后朝堂上放几套。”
  卢怀慎提要求,油墨似乎不需要李家庄子的那种,雕版印刷的足矣。
  纸的话,不知道换成以前的纸好不好用,若还用……还是从李家庄子买吧。
  李家庄子的纸比别的纸便宜,以后价格更低。
  “李易与朕说起地方人手问题……”
  李隆基开始说正事,从哪找人,先要练习书写。
  “陛下,一次可排出三个人手,互相监督。
  每一个县派一批人,三个月或半年一轮换。
  有等着排官的人,让他们先去,我们考评,好的话给官职。
  若不愿意去,继续等着排官吧,有许多找门路干谒的人。”
  姚崇提议,他不喜欢那些以诗赋当敲门砖找官的人。
  他更愿意看时务策,就当前大唐情况,写一篇,写得好,可以给官。
  这就绕开了科举,有的人确实不错。
  “陛下,消息传递走哪个路?”张说想到路途远的问题。
  “官驿,报纸广告赚到的纯利润,拿出来补贴给官驿,每年官驿拨多少钱,报纸补多少。”
  李隆基轻飘飘地说出一句再次让众臣目瞪口呆的话。


第四百四十三章 此物名为兑换券
  姚崇几人带着一脑袋问号离开。
  回政事堂泡上茶水,相对无言。
  陛下和李易整天琢磨的都是什么啊?官驿那么大的事情,我们居然不知道。
  “老夫又心神不宁了。”姚崇突然出声。
  “我也是。”张说附和。
  “不能有什么事情了吧?”卢怀慎眉头紧蹙,他从李隆基那里回来的路上,有点心悸。
  他如今开始相信第六感了,只要涉及到李易的事情,第六感很准。
  在他们纠结中,连续几日,什么事情都没发生。
  报纸上多了广告,包括酒楼的广告。
  更多的是外来运货到长安的商人,他们卖货的时候打广告。
  等卖完东西,要进货运回去,同样打广告。
  广告位置把其他的内容挤占了,趣味性在减少。
  京兆府的百姓在努力学习汉语拼音,居然有人有闲心自己学会,在茶馆等地方给百姓讲课。
  七月十日,富平县,林文武又一次在放假的时候到官学。
  “林文武,过来把东西拿走。”先生在看今天刚到的报纸,抬头瞅一眼孩子,继续看。
  林文武还是紧张,过来把一个信封拿着,告退离去。
  到外面打开信封,里面有一个考评,说他在上旬的考试中成绩为优。
  另外还有几张纸,很漂亮,上面有山有水,有水车、稻田。
  一眼就能分辨出来几张纸的不同,不用看字,图案即可。
  另外有个纸条,上写:持兑换券到旋转木马的地方兑换,一分即一钱。
  “这个是兑换券,一钱、二钱、五钱,十钱,给了我十八钱?不是十分。”林文武自语着。
  随即又跑跳起来:“弟弟等着我,我又给你赚到了。”
  “这是什么东西?”中午的时候,同样休息的姚崇几个人说好去天上人间吃顿饭。
  到了东市,先进去看看。
  旋转木马的地方,一群孩子手上拿着纸,在那里来回换。
  五钱的玩一次,对方找给两张两钱的。
  再到另一边买一钱的零食,对方找一钱。
  张说给小厮使了个眼色,小厮过去。
  片刻后回来,手上多了一套四张的兑换券。
  “我给孩子二十钱,他才跟我换。”小厮汇报。
  姚崇四个人没理会,他们一人拿一张。
  看上面的图案,发现有个地方有凸起,对着光看,那是一个铜钱的黑的影子。
  再摸纸,像报纸,但又不同,不但厚,而且手感有差别。
  观察上面的画,好多种颜色。
  背面也有图,写着兑换券,前面写数字。
  “问了么?”姚崇问张说的小厮。
  “问了,说是考试成绩好,先生不给分了,分容易造假。给了李家庄子出的兑换券。”小厮答。
  “上次元之说,李易有本事弄出个防造假的办法,果然做出来了。”卢怀慎笑着说。
  “兑换券?这哪里是什么兑换券啊,这是钱。去,再多换些。”姚崇表情严肃。
  小厮又去找孩子,回来后拿一摞兑换券。
  姚崇先不准备进天上人间吃饭,他带着众人往东市里面走。
  看到个卖凉粉的,站在那里问对方:“没有钱,拿这个两钱的兑换券吃一份凉粉,卖不卖?”
  凉粉就是两钱一份,姚崇一比一兑换。
  “卖,李家庄子的兑换券是吧?我这凉粉就是从庄子上买的,他们做得多,比我自己做便宜。”
  对方答应,而且在刮凉粉的时候多刮了点,浇上汁。
  “给,多给你一口,兑换券揣着轻,图也好看。
  我去进凉粉的时候,可以直接给庄子当钱用。
  庄子的人说了,那兑换券抵钱,现在还有优惠,以后没有优惠了。”
  摊主笑着说,接过钱看看,收好。
  “什么优惠?”魏知古好奇。
  “一钱可以算成一钱二,十钱就是十二钱。”摊主比划两根指头。
  “去天上人间。”姚崇扔下一句话转身往回走,小厮跑过去,两口吃掉凉粉。
  天上人间三楼专门留的单间中,桌子上铺着一张张兑换券。
  有正面朝上,有背面朝上。
  “诸位,钱,与兑换券无关,只是叫兑换券。”姚崇盯着一张兑换券看。
  “一钱的印刷出来,不够本钱吧?”卢怀慎拿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