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2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他的庄上孩子羡慕地看着,还有更小的着急。
  宋德喊:“再去做,这东西简单,第一个是尝试,以后的就快了。渠子流下的水流还很急,能推动水车。”
  工匠们跑去赶工,确实好做。
  “幽对显,寂对喧,柳岸对桃源。莺朋对燕友,早暮对寒暄……”
  李易站在岸上,突然随着旋转木马的上下起伏节奏喊。
  骑在旋转木马上的孩子们立即接着说:“鱼跃沼,鹤乘轩,醉胆对吟魂……”
  岸上的小朋友们不愿落人后,一样喊出来。
  听着孩子们那清脆又整齐的声音,有的庄户眼泪忍不住流下来。
  在他们看来,孩子以后会有出息,自己也没什么可担心的,哪怕是现在死了都不留遗憾。
  有时做梦,梦到又回到以前的日子,而现在的日子才是梦,被吓醒,出一身冷汗。
  曾经的日子过得浑浑噩噩,哪里有盼头,不过是活着。
  李成器站在旁边看,心中同样感慨。
  “易弟,你连制作孩子玩的东西,都和别人不一样。把图纸给我,长安水多,在河边能够做。”
  他要图纸,好叫工匠联盟的人造出来。
  “大哥,做好了,收费不收费?不收费,孩子们不下来。收费,穷人家的孩子舍不得。”
  李易说到关键的事情,富人的孩子玩儿,穷人的孩子看。
  “收!”李成器思忖一番,给出个回答。
  他接着说:“家中不富裕的可以偶尔玩一次,一钱一刻钟。”
  “我倒是有个主意,京兆府的孩子上官学,平时要考校,最好是一旬一次。
  给评上优的孩子,下一旬中可以有十次机会,一次一刻钟。
  我庄子甚至可以在每一个地方卖小吃、零食。
  孩子拿着优的考评,免费给十次价值两钱的吃食。”
  李易给出办法,穷不是问题,给你机会了。
  考试全是先生针对每一个孩子的进度考。
  只要孩子努力学,得了优,免费玩儿。
  若连这个都作不到,就看着别人玩吧,不值得可怜。
  “好,太好了,对,为兄找人安排,跟各地官学和族学说。
  若有先生或夫子帮着作弊,就取消那个一学堂的名额。
  只是又要让易弟你破费了,孩子可是不少呢。”
  李成器说着又夸起李易。
  一个孩子一旬五十钱的吃食,当然本钱没那么多,可孩子却多。
  “别处我管不了,京兆府,每建一个,每天那一个给我二十钱,刮大风、下大雨不算。”
  李易转头要钱,凭什么我白给别人东西?
  “呃!”李成器卡了一下,而后笑起来:“好,相信一般人也造不起,都是为兄的联盟造,给你钱。”
  李成器拿着图纸走了,要快,不然到了冬天就玩不成了。
  李易招呼人制作小吃,爆米花的锅炉已经造好,没有压力表,不过有时间。
  大概的时间就可以爆,比用炒的方便。
  找不到玉米,能爆大米、小米、高粱米、黄豆。
  爆米花机还能当锅炒菜,比如说鸡肉。
  还有等栗子下来后,用来炒栗子,时间差不多后慢慢防气。
  除了这些,还有刨冰、涮串儿、果干……
  加上油炸的馓子、山药制作的虾条、淀粉制作的虾片。
  拌的豆皮,带冷面汤的那种。
  熏的干豆腐卷、不是很咸的豆干。
  反正小吃有很多,孩子们都喜欢。
  “把这些东西批发出去,给别人卖,卖不动的拿回来,另外……我设计个方法,到造纸作坊那尝试。”
  李易安排完制作零食的事情,回到院子里考虑怎么制造简单的水印。
  现在造纸的时候,用水帘捞纸浆,然后晾晒。
  在水帘上增加凸起,纸浆捞的时候那个位置就少,干了后比别处薄,水印。
  李易想的是额外拿出来个东西,当水帘捞取一次之后,把这个东西放上去,再捞一次。
  等干了,出来的纸比较厚,两层中间夹一个东西。
  摸着有突起,对着光看,那个位置黑。
  放的东西可以用木屑放胶,在模子里面做出来。
  “还需要一套铜刻版,用来印刷,套彩,对,就这样。”李易决定下来。
  他开始画图,庄子上用的兑换券的图,要漂亮和复杂,雕刻翻模的时候,师傅们多操心吧。
  等他画完,天都黑了。
  版面上有山有水,还有花红柳绿,以及小鸟。
  其实就是李易按照庄子周围的情况在热气球上照的相片画的。
  上面有壹钱、贰钱、伍钱、拾钱的字样。
  拿着出来,到印刷坊,交给工匠。
  “九种颜色,套印,需要九个版,你们辛苦一些。”李易对工坊的坊长说。
  坊长看看,深吸口气:“东主放心,就是比较细,我们换细模,然后慢慢调整,做不好的废掉。
  现在坊里的彩色的油墨已经调好,等着以后有了广告时,在报纸上印刷。”
  工匠给出回答,李易放下心。
  油墨确实能用了,还试印了几次,效果十分不错。
  只是没打广告,上彩墨,太过费钱,舍不得。
  等有了广告,广告需要用彩印标记,加钱。


第四百三十一章 大家一起打水仗
  “老夫总觉得要有大事发生。”
  政事堂中,三个宰相晌午一起吃饭的时候,姚崇出声。
  “何事?”张说配合问一下。
  “不知。”姚崇摇头:“老夫只知最近几日李家庄子太过平静。”
  “不是在找矿、挖矿、采石头呢么,金矿的事情他又不管。”卢怀慎证明庄子没闲着。
  “不算,醉仙居亦不算,还有事儿。”姚崇笃定自己的第六感不会错。
  张说咽下口鸡肉:“报纸在赔钱卖,每日还是多印出来三十万份,顺着河一路送下去。
  派去的人手是从外面到河边居住的机灵的人,庄户没去。
  哦,我知道了,再铺几天,京兆府的要打广告,这个是大事儿。姚相厉害!”
  “是么?”姚崇怀疑,照此一琢磨,有道理。
  打广告赚钱,京兆府打一次广告要多少钱?
  等李家庄子在京兆府打广告成功,就可能在其他送报纸的地方设立个点儿,然后也打广告。
  “听闻许多学子为了省钱,在报纸的背面练字,三钱能看报,还可写字,划算。”
  卢怀慎专门挑好的说,表明李易又给学子们提供了帮助。
  “可惜没问问他能否快速编席子。”姚崇遗憾,他属于‘病’了,总要给李易找事情。
  以前他还能去庄子,如今不准去,闹心。
  庄子中的李易不闹心,他又发明了小东西,也可以变成大东西。
  用平板车装着大水桶,上面有个压力井,只是和水井的不同,密封更严。
  出水口是个小的竹管,连接在水桶中。
  上面的人一压,水就喷出来,喷得还很远呢,跟玩具的水枪似的。
  庄子里用这东西给水泥路面降温,太热了。
  人穿着鞋走在上面脚底都烫,更不用说牲畜的蹄子。
  打了铁掌,再一接触热的水泥路,马和牛不愿意上去。
  庄户用水泼,李易觉得慢,转头让工坊做出来一个水枪。
  李成器看到了,他愣了一会儿,跑过去亲自压。
  等一桶水剩个底儿,吸不上去了,他才停下。
  找到李易:“易弟你知道这个能移动的压水的东西能作什么用吗?”
  “打水仗,你一个,我一个,互相喷。”李易看着李成器。
  “再想一个。”李成器催促。
  “长安城中是石板路,夏天也热,是人来泼水降温,费劲,不如用大木桶拉着走。”
  李易再给出个用途。
  “早就是用木桶打上孔先塞住,走的时候把塞子拔下来,一边走一边就洒水了。”
  李成器强调,你才泼水呢,你当大家都那么笨?
  冬天你庄子滑冰,不就是用此办法浇冰么。
  李易不开玩笑了:“可以制作更大的,需要几十个人操作,用来灭火。
  我还有几个东西,辅助灭火,需要的人手少,一个人能操作,还可以三四个。”
  李易说着带李成器到旁边,旁边有水桶,上面有个竹管,里面还有管子。
  然后用麻和油泥密封,竹管的下面是单向阀。
  上面也是一个单向阀,反向的。
  管子一拔,桶里的水进管子中,管子再一缩,水被皮垫的单向阀给挡住,从上面喷出来。
  密封不够好,依旧有空气进来,却可以喷出去。
  当然,前面要是短,用手堵也行。
  或者是中间有能捏扁的地方,吸水的时候捏住,压水的时候松开。
  另外一个是两个人用一个横杆压,一个人负责把住管子对方向。
  一压,水喷出去,比一个人的那个水量大、距离远。
  第三个东西就是竹筒制作的针筒,抽一下水,推一下。
  李易那时小孩子玩的塑料小水枪,他给放大了。
  “把压力的那个做大,几十个人一起压,能让水射到几层楼那么高,水多。”
  李易拿出来的是清朝时期用的水龙。
  现在的灭火工具是一个丈长的粗竹筒,用皮子封一个大大的水囊。
  灭火的时候把竹筒插在水囊中,口的地方抓紧了。
  其他的人一起压那个水囊,水就喷出去了。
  李成器只顾着点头了,这东西好啊,几种混合着用。
  长安城中再走水,救起来方便多了。
  在他琢磨的时候,李易的声音又响起。
  “不过要有水源,最好是制作大缸平时装水,加盖。
  冬天的时候用布给包上,看到有冻的把冰敲掉,烧热水解冻。
  看上去耗费多,总比烧了房子和烧死人强。”
  李易发现长安的格局不错,一个个坊。
  每个坊配几口大缸,夏天无所谓,冬天保暖。
  “正是。”李成器缓过神,招呼人,抬上东西跑了。
  只扔下一句‘今天晚上不回来了’的话。
  李易让人搬出来另一个,继续给水泥路面降温。
  不但要降庄子里的,从庄子到春明门的路,现在也是铺上了水泥。
  旁边保留了泥的路,方便没有钉掌的牲畜走。
  那路也热,庄户们赶马车出去,一桶水喷完,回来装,另一辆车接着喷。
  没有抽水机和消防带,不然就在灞河里抽了。
  木头拼出来的大木桶,一桶能装两吨的水呢。
  好在车足够结实,同时牛马多,不然这段路喷不过来。
  “从哪装的水?”路人看到,好奇中询问水源地。
  “井水,凉快!”庄户回答。
  “我洗洗手,喝一口,快把我渴死了,现在都说河水不干净。”路人凑过来伸手。
  先洗好手,再捧着接水喝,顺便脸也洗了。
  “叫我试试呗。”喝够了,路人又提新的要求。
  他操作一番,喘两口气:“灭火好用,用车装着大桶跑,到地方一压,水喷出去那么远。”
  往城门口去的一路上不时有人在那洗手、喝水,并且说可以救火。
  百姓都不傻,知道东西的用处。
  李成器带着东西回到宫中,叫人把水桶给装上水,于兴庆殿门口,一下一下压。
  李隆基、宫女太监都出来看。
  得到消息,在旁边不远的政事堂中的一群人也赶到此。
  “看,打水仗用的,一人一个,互相对着喷,夏天热,凉爽。
  还可以给长安城中的路面降温,比用盆一次次泼好用。”
  李成器把李易说的那套话拿出来。
  姚崇拿过一个唧筒,吸了水对着别处使劲一压,水飞出去七八丈远。
  他又抽一下:“好东西,这小玩意儿,制作简单,只要人多,二层楼起火都能给灭了。”
  张说跟着说:“寻常百姓家可以备上两个,哪处起火,一招呼,全去帮忙。”


第四百三十二章 木马转动引孩童
  姚崇三个人回到政事堂,衣服上不少地方湿了。
  三个人却不在乎,反倒是显得很兴奋。
  “元之说对了,李易果然又拿出了新的东西。”卢怀慎对姚崇之前的话给予肯定。
  “不错,元之厉害。”张说跟着说。
  姚崇自己茫然了,原来是这样啊,我就说我怎么突然有了特殊的感觉。
  救火的工具,确实是好东西。
  正常了,隔上几天,李易不搞出点什么东西,才怪了呢。
  赶紧给大唐个州府发行文,带上图纸和说明过去,让他们继续向下发。
  别的东西百姓不好造,唧筒简单,一家做两个,备着。
  哦,孩子也能用来玩儿,打水仗。
  不到晚上,一张张告示贴在长安城中,各坊皆有。
  上面是制造唧筒的办法,一截竹筒,一个竹片或木片,和竹筒内圈差不多。
  后面连上竹竿或木棍,再横着来一根短木棍,方便抓握。
  前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