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2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兄弟二人,跟吐蕃战斗,我杀着杀着,不知道怎么就挨了一下子,脑袋一晕,倒在地上。
  吐蕃人拿刀砍我,我迷糊着踹出去,脚一疼,然后我兄长冲过来,面对四个吐蕃人。
  我活下来了,我兄长死了,那四个全被我杀了,该死的吐蕃人,我杀不够。”
  庄户又连续挑出来好几个看着还可以的铜钱,说道。
  吐蕃人后悔了,早知道不聊啊,自己嘴咋那么欠呢。
  中午的时候,庄户们轮换了一批,之前的回去吃饭。
  新换上来的是刚吃完饭的,他们还给千牛卫们带了饭菜。
  高粱米水饭、盐水豆子、蒜茄子、冷盘鱼、酱猪肝、麻油黄瓜条。
  “今天肉多啊,这吃不完,兄弟们,靠着边夹,给晚上换班的兄弟留一口。”
  守桥的营长看到了菜太多,招呼一声。
  “营长,先留一半,不然看见了就想吃。”有人提议。
  于是真的留出一半,放到阴凉的地方,等着天黑换班,不会坏掉。
  那些过来买东西的商人也有一碗放了肉片、黄瓜的冷面。
  卖完报纸的孩子们把钱给了,然后把堆放在角落中让千牛卫看着的小马扎、小桌子拿过来。
  一个个坐在那里,等庄户给盛饭。
  孩子们吃的同样是过水饭,不过是大米饭。
  菜是白切肉蘸蒜酱、酱鸡肝、放了芝麻的凉拌西瓜皮、用水焯熟的油菜蘸豆豉酱、油煎鸡蛋丝拌黄瓜,放了不少麻酱。
  另外多了一个西瓜瓤的果盘,补充一下维生素和果糖,其实就是孩子爱吃西瓜。
  “卖饭了啊,两荤两素,只要六百钱,有要的没?”
  庄户把三辆餐车推出来,吆喝着看向吐蕃人。
  “随便吃吗?”一个吐蕃人饿了,问。
  “做梦呢?当自助餐?那就不是这个价了。”庄户看过去。
  “大家都吃。”这时跟船家谈完价钱的伯讹赶过来,他就想快点结束这个交接。
  他好不容易把那些人劝住了,六月三十在动手。
  看上去还有一个多月,船慢,尤其是进长江之后。
  庄子发现情况,大唐朝廷可以快马走陆路八百里急报给蜀地送信。
  然后在长江进大渡河的地方拦截,一拦一个准儿。
  于是每个人都吃到了一份盒饭,用餐盘大的。
  李易那个时候的人,一个餐盘的饭菜够吃,还有得剩。
  大唐现在那一餐盘吃完了,半饱都没到。
  好在饭菜的味道确实不错,人家庄子没在这方面使坏,看样子是从食堂里盛的。


第四百二十三章 主动泄密再一回
  一直到傍晚,双方才交接完毕,吐蕃人额外拿出来三百多缗,折算那个不好的布和铜钱补的。
  这可是三十多万钱,庄户们辛苦值了。
  于是李易炒了麻油河螺肉,还有一些盐水煮的河螺。
  炒的跟三哥、大哥、嫂嫂吃。
  盐水煮的有壳,给庄子里的孩子吃着玩儿。
  煮的时间足够长,寄生虫全干掉了。
  吃这个东西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牙签,扎进肉里,另一只手的指头转动河螺,肉就出来了。
  第二种是李易以前小时候吃,用钥匙后面那个孔,河螺尖的那一端插到孔里,一掰,掉一截。
  把河螺大头的地方放到嘴里,一吸,肉就进嘴了。
  庄上孩子们选择的是两种齐上。
  找工坊,让制作出来带小孔的金属片,然后用竹牙签插,如此出肉更容易。
  之所以不吸,是因为吸多了嘴累,嚼的时候嘴吸麻了,品尝味道不够充分。
  现在娃娃们吃东西也讲究品质了,虽然麻烦一点。
  “大哥、三哥,赚到的钱,还是要走工部,魏尚书那里要多劳累了,帮着说一下。”
  喝酒的时候对李成器和李隆基说。
  他确实要花出去,二十多万缗,放在庄子上没用。
  李易不需要用钱财来抬高自己的地位,他是正三品的文散官。
  他拿出来好多对农事有帮助的技术,他还在应对蝗灾上出了大力气。
  将心比心吧,李易觉得自己若是皇帝。
  一年财政收入不到八百万,京城旁边有个庄子,今天二十多万、明天二十多万。
  能不动心吗?那是钱啊,可以武装军队、修路搭桥。
  就像沈万三不不不,沈万三的事情是杜撰。
  根据资料显示,沈万三活在元末明初的时候,并不是掏钱修城被朱元璋所杀。
  “易弟,你是真舍得呀。”李隆基在感慨。
  二十多万缗,刚到手,就要拿出来。
  还不是买地、跟人合伙作买卖,是直接扔。
  看易弟还有闲心专门炒河螺下酒,就知道他没把那些钱当回事儿。
  “三哥,我就是喜欢赚钱时的感觉,尤其是坑吐蕃。
  坑挖下去先坑一下成功,钱到手,我不想要那个钱了。
  说起来他们在长安投资不小,所有蕃邦的驻京办,不,是大使馆,也不对,是使臣吧。
  他们带了很多值钱珠宝,昨天晚上他们连夜卖,可便宜咱大唐的商人了。
  我估计,他们身上还能榨出来五六十万缗的好东西。”
  李易在估算,蕃邦的很多玉石了、象牙、犀牛角了、虎骨虎鞭鳄鱼皮了,都是好东西。
  当然,那个虎是华南虎和孟加拉虎,不是东北虎。
  武松打的也不是东北虎,东北虎武松别说是喝酒,他就是喝兴奋剂,遇到也是趴。
  在大唐这种情况下,一个猎人面对东北虎还能全身而退,只有三种情况。
  一个是东北虎没看到他,也没闻到味道。
  一个是东北虎吃得太饱了,不想动。
  另一个是这个猎人身边有至少三条中华田园犬,而且还是被称呼为守山犬的田园犬。
  加上猎人手里的弓,三条守山犬就能配合猎人横冲直撞。
  东北虎或熊瞎子,猎人的弓与三条守山犬后,双方对峙,然后各让一步。
  雪狗独啸霸高原,万里挑一守山犬。
  大唐和吐蕃打仗的时候,就有狗参与。
  吐蕃自然是藏獒,真正的藏獒,不是养着当宠物的那种什么铁包金。
  大唐这边就是派守山犬,一般是以多打少,咬住就不松口。
  藏獒的皮保暖效果不错,可是吐蕃宁肯卖别的东西,也从来不卖藏獒皮。
  他们自己住的帐篷里面也没有獒皮,衣服上从未出现过。
  这是李易了解到的事情,他判定,吐蕃的藏獒不成群,否则就用来冲阵了。
  而大唐的守山犬太少了,也无法完成冲阵的任务。
  现在蕃邦手头上有的不是钱,是各种奢侈品。
  他们在长安能够调动的资金越多,说明他们对大唐的渗透越深。
  于是想了很多情况的李易对李成器和李隆基说:“蕃邦说不定会继续贿赂,热气球是吐蕃拿到了。
  不过看样子,突厥人和其他部族的人被蒙骗,并不清楚情况。
  他们会通过将作监、少府、军械监弄到热气球的其他非关键不件图纸。”
  “嗯,有这个可能。”李隆基认真想,承认。
  李成器则说:“上报陛下,盯死了。”
  “不,不是盯死了,而是把那份图纸再拿来用一次,万一能卖上好价钱,接着他们还要过来买酒精。”
  李易想的根本不是什么官员被收买,他是觉得对方还有东西能卖。
  吐蕃来一次,别人为什么不可以再来一次?
  突厥多少部族啊,突厥就是他那时的新疆、内蒙古、东北一代。
  蓝田县的蓝田玉好,自己也占不到。
  新疆的和田玉同样不差,还有很多特产。
  内蒙古和东北的特产也不错。
  既然能卖吐蕃一次酒精,为什么不再卖几次?
  李隆基兄弟二人悟了,王皇后都停顿了一下。
  她在喂奶,她坚持自己的母乳喂养。
  喂的时候有个支架,架在她的两个肩膀上。
  然后是布幔垂下来,她低头可以看到孩子吃奶的样子,别人看着就是一个小帐篷。
  李易设计的,给庄子里的哺乳期的妇人用。
  很方便,不喂孩子的时候卷起来、折叠斜挎在肩膀上。
  喂奶的时候稍微调整,直接就是一个大罩子。
  “叔叔,是不是操作好了,又能赚几十万缗?”王皇后始终对钱财有兴趣。
  “那要看他们还有多少值钱的东西在身边,我准备用酒精一次榨空他们。
  然后新的东西拿出来,让他们不得不用牲畜来交换,还是他们把牲畜带过来。”
  李易并不是很确定蕃邦的具体情况。
  比如有的部族只想苟且,不愿意主动战争,他们对热气球的需求就小。
  他们需要的其实不是热气球,而是强者争斗之间的判定。
  谁能最后取得胜利,谁会给自己眼下带来更多的危机。
  如果确定大唐一定会胜利,他们甚至可以迁徙部落,走吧,不跟吐蕃混了。
  比如沙陀族,他们原来就是受到了吐蕃的胁迫,但又不想跟大唐为敌,于是举族迁徙。
  所以唐朝结束的时候,他们占据了一个国家的名额,五代十国中立国了。
  都说历史的走向与个人无关,可实际上正是一个个杰出的领袖在让朝代变幻。
  世界历史的转折,都是因某一个个人或某几个人完成。


第四百二十四章 气球夜晚光能见
  “走船喽”
  灞水码头处,伴随着一声吆喝,装有酒精和打火机的船被岸上的人用长竿子给推离码头。
  伯讹站在那里,嘴紧紧地抿着,眼中带着担忧。
  船上一同跟回去的二十个吐蕃人站得直直的,看向伯讹,目光坚定。
  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战争,只清楚自己为了吐蕃可以豁出命。
  一直到船消失在夜幕中,伯讹才闭一下眼睛,转头看晚上忙碌的码头。
  码头上的搬运工穿着成衣联盟的坎肩、正衣联盟的裤子、荣衣联盟的褡裢与鞋子。
  趁着晚上稍微凉爽赶来上工的搬运工在那围成一圈换衣服。
  换好衣服先去吃饭,在家吃他们怕费柴火。
  在码头吃饭是成本钱,码头用大锅煮饭,烧煤。
  搬运工花一点点钱,可以吃到主食。
  拿着主食去喝免费的汤,吃不要钱的咸菜。
  汤和咸菜由衣盟负责,衣盟的广告太好用了,接了许多大活儿。
  有从几百里外赶过来的商人,专门到长安订做衣服。
  运回去后加一些钱,卖给其他人。
  商人赚到钱,买衣服的人花钱买比他们自己做便宜。
  百姓自己做一套衣服要好多天,一大块布制作完衣服。
  剩下的边边角角,只能留着用来补衣服。
  衣盟制作衣服流水线,对布料的应用更合理,边角料拿来制作其他的服饰,成本低。
  伯讹站在那里看,看码头的繁华、看大唐人的好日子。
  “我们吐蕃人也应该这样,大唐不给,我们自己来夺。”
  伯讹找到了战争的理由,自己发展不起来技术,那就用武力解决。
  很简单的道理,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
  嘟囔了一句,他过去喝一碗一文钱的汤,迈开大步向着长安城走去。
  走出去几十步,他转身往回来,去花钱吃饭的地方。
  他差点忘了,长安城晚上不开,回不去了。
  今天晚上得跟手下在码头上过夜,吃饭吧,码头这边有临时住的地方。
  过了十五,月亮升起来的时间变晚。
  伯讹推开房间的窗户,点燃蚊香,看天上的星星。
  看着看着,他的眼睛瞪大。
  星星没消失,天上却多出个东西在那飘。
  初事他以为是萤火虫,等那东西飘得近了,他终于看清楚,那是热气球。
  一直到热气球从上面飞过去,飞想庄子的方向,他才回过神。
  “他们晚上在训练,热气球的火,晚上能够看到。我要写信回去,告诉他们。”
  伯讹觉得自己发现了秘密,热气球夜间能防。
  只要派人盯着天上看,一群热气球必然有一群光点。
  热气球落回庄子,偏了,没落到广场上,掉水田里了。
  羽林飞骑跑进去,帮着抬出来,踩倒了不少稻苗。
  李易刚刚画完几种给富贵人家设计的闺房之趣的衣服,这种衣服节省布料。
  听到外面的动静,走出来看。
  “东主,兄弟们晚上要训练,结果绳子扔下来的时候下面的人没抓住,掉田里去了。”
  樊凡向李易汇报情况。
  “没撞在房子上就好,下次别往庄子里落,外面有空地。”
  李易不在乎田,怕人出事。
  “东主,热气球晚上亮,偷袭不了。”樊凡说起另一件事情。
  “等看到热气球的光亮时,再准备已经来不及了。
  敌人以光亮来防备热气球,咱们可以放孔明灯,隔一会儿放几个。
  他们愿意准备就准备,正好进行疲军之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