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2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顺便解决大唐的财政收入问题,面对的是大的族群和世家。
  他这点小事,李易要是都纠结,那还能干什么?
  伯讹在等待中,发现太阳移动得也慢,他出来,站在皇城的外面,正对着朱雀大街。
  看到有人沿着街边赶车,车上是成捆的蒿子。
  赶车的人从车上抽出一个长竹筒,拔掉塞子,往最里灌水。
  喝完用胳膊一蹭,一脸享受的表情。
  还有大人拉着孩子,孩子头上有个苇子编的斗笠,在那里开心地笑着,也不知道大人跟孩子说了什么。
  如此和谐的一幕,伯讹看了,没有丝毫开心的想法。
  他把长安的百姓和吐蕃的京城百姓作对比。
  吐蕃的政治中心是逻些,也就是李易那时的拉萨。
  莫说是大唐的时候,李易那时的西安也比拉萨发展好。
  伯讹所看到的长安,去年春夏的时候还有人要饭。
  今年街头看不到要饭的人,全送去悲田坊了。
  悲田坊给叫来太医看病,还给找活儿干。
  “李易,李家庄子,一个庄子带着整个长安在动,李易应该死掉才对。”
  伯讹早分析过,一切的改变全因为投奔亲戚过来,结果亲戚全死了的少年李易。
  伯讹还知道,任凭李易隔段日子拿出来一个利民的东西后,吐蕃和大唐的差距会逐渐变大。
  各种农具的图纸,虽说送回去了,吐蕃那边会制造出来。
  然,吐蕃多少人?多少能耕作的田地?
  大唐多少人?多少田地?
  大唐的百姓只要多出来一成的亩产,这多出来的粮食用在军事上。
  那么吐蕃所面临的军队就要增加很多倍。
  听说李易能看天候,去年一整年的时间在为了应对太行山东边的旱灾、蝗灾作准备。
  在那等情况下,各种好东西都能往外拿。
  现在没有蝗灾了,他腾出了手。
  看,热气球出来了吧?
  再给他几年,不,几个月,天知道他又能拿出来什么。
  “杀了他,杀了他”阳光下面,伯讹估计是热迷糊了,嘴里不停地嘟囔。
  突厥人此时在偷摸联系其他部族的人,他们一个是怀疑吐蕃拿到了热气球的制造方法。
  另一个是他们准备自己派人去试试,看能不能潜入进去。
  “多亏去年储备的冰多,不然怎能供应得起庄户们用冰,今年冬天还要扩建冰窖。”
  李易喝着带冰茬的冷面汤,感慨着夏天的不易。
  四个宫女和四个太监在旁边的桌子上也吃冷面。
  冷面的碗大出来一圈,跟个盆似的。
  里面放着酱牛肉、一大堆的黄瓜丝、一个煮鸡蛋、竹笋片。
  加上芝麻和香菜,以及辣椒酱。
  李易寿命多了,又兑换了一点辣椒,他时间一长不吃辣椒,难受。
  王皇后吃着同样的东西,李易保证,没事,吃吧,哺乳期也没问题。
  不过这些是主食,还有炒菜,别人不愿意吃可以,王皇后必须吃。
  肉炒茭白、蒸的肉沫茄子、葱烧鸡蛋、鱼肉制作的四喜丸子。
  王皇后不用像普通的有钱人家顿顿吃炖鸡,或者是不放盐有利于下奶的猪肘子。
  还没出月子呢,寻常百姓在儿媳妇怀孕的时候就开始养鸡。
  距离生孩子还有一个月时攒鸡蛋。
  然后坐月子的时候就吃吧。
  一天吃十多个鸡蛋,能给吃胖了,就最好了。
  换到宫中的话,王皇后也要喝鸡汤,还要加一些草药。
  不一定非是人参炖鸡,尚食局的医生们又不傻,天天给吃人参,可以被诛了。
  王皇后在宫中看别的人生了孩子,还羡慕过对方天天那么吃,即便吃的时候想吐。
  她羡慕的不是吃,是孩子,吃吐又如何?
  现在她才发现,宫里吃的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还是庄子好,每一顿饭自己都爱吃。
  想着,她笑出声。
  李易刚说储存冰的时候,见嫂嫂笑,不明白几个意思?
  “嫂嫂,冷面要嚼碎了,用碱烧出来的面,不易消化,这个冷面除了爽口,没多少营养。”
  李易怕嫂嫂笑的时候,没怎么嚼就给咽下去了。
  “啊,没事。”王皇后赶紧回魂儿。
  外面灞水桥头,中午赶回来用蒿子换盘香的人再吃炸酱面。
  一起吃的还有卖报的报童,他们卖完报纸,回来送钱,中午免费吃一顿。
  这一顿饭可是面条,配上鸡蛋和鸭蛋制作的不是很咸的酱。
  大人和孩子吃得高兴,一面吃着一面说着李东主仁义。
  大家都不是傻子,酱一看就知道是没多放酱,也没多放盐。
  目的是让大家当菜吃。
  面条还是过了冷水的,不限量。
  半大的孩子和干活的成年人,一顿能吃下去多少?
  当然,他们觉得自己吃得多,还有更能吃的呢。
  羽林飞骑加起来一千五百人了,除了熟悉热气球,其他的时候在训练。
  晚上新来的一千人要上课,认字、写字,顺便上政治课,如何忠于陛下。
  时间一晃,到了五月十六日。
  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王皇后和李隆基的儿子满月了。
  成功地活着满月了,好多孩子在大唐的这个时候,过不去一个月。
  接着是一周岁,如果还能活过去,家里的长辈才会松口气。
  婴儿最容易生病,医生还不敢使劲用药,孩子的消化系统受不了。
  所以李易才要求孩子想下水,必须套上跟屁球。
  一个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闯鬼门关。
  闯过一道又一道,最后淹死了,对一个家庭的打击有多大?
  小家伙还是不能说话,只能呃呃呃的,听到别人说话就着急,想哭。
  旁边有人不停地发声,小家伙才努力学。
  “孩子说话的早晚,取决于两方面,一个是脑发育程度,一个是声带发育程度。
  声带的发育有被动和主动两种,如果宝宝在哭的时候不会把嗓子哭坏,那么声带发育属于主动。
  想让宝宝提前说话,营养要跟上,平时总有人跟宝宝说话,最好是简单的字。
  宝宝跟着发声,促进声带发育。当宝宝累了的时候就不要再说了,应该亲亲、抱抱。”
  李易继续讲孩子发声的问题。


第四百一十四章 辅星于旁帝宫照
  李隆基和王皇后在认真听,他们的认识中,孩子说话越早越聪明。
  实际上并没有错,只是那点提前量没用。
  八个月会说话的孩子跟两岁才会说话的孩子,将来的发展不一定怎么回事儿呢。
  中午在庄子上庆祝了一下。
  豆卢贵妃和李旦非要参加,说是两个人年岁大了能给孩子增加福气。
  李隆基和王皇后欣然同意,还让两个人轮换着多抱抱孩子。
  李旦抱孩子的时候,眼泪都出来了。
  他解释说,一看到小家伙,就想起很多事情。
  实际上这是嫡子,未来的太子。
  名正言顺,他的主动退位和李成器的让位,是遵循了天道。
  不然皇后怎么会有这么可爱的孩子?谁敢再说一句皇位有瑕?
  这不是一个孩子,而是斗争胜利的旗帜。
  “三弟,你也知道我们是皇亲国戚,这有了孩子,要入谱。
  此事陛下听说了,非要让宗政寺的人过来看看。
  都是多亏了你,才让我们被陛下重视。
  其实我带孩子出去也行,只是一离了庄子,我就怕孩子出事。”
  李隆基看着父亲抱着孩子在那里笑,转头跟李易说。
  “那就在庄子呗,等他们看完了,我再检查一下。”李易顺着话说。
  来吧,夏天了,专门招待人游玩的地方有花红草绿了。
  “我找人跟他们说,下午过来,晚上热闹一下,易弟你不用出面答理他们。”李隆基又说。
  “我确实不能见他们,不然他们一个个的还以为跟我很熟。
  以后跟我提什么要求,我答应吧,他们还会继续提。
  我若是不答应,他们转头就觉得我这个人不行,要对付我。”
  李易如是说,把人际交往的事情道出来。
  “对,不能见,那些人太贪婪。”李隆基连点两下头。
  然后他去安排,宗正寺不是要看么?给朕过来。
  指望朕把孩子给你们送过去看?做梦。
  万一你们拼了命不要,突然下毒呢?
  那么远,来不及送过来,我儿子岂不是没了?
  你们来的时候都得搜身,什么武器都不准带。
  看的时候只能在婴儿车中看,朕守着,你们谁踹一脚婴儿车,孩子不会有大事。
  想要直接踹到孩子,看朕反应快不快?
  李隆基把一切都想好了,看谁都像坏人。
  没办法,有人已经在对他的第二个儿子进行投资了。
  之前是投资第一个儿子,第一个儿子脸在打猎的时候被猴子给抓伤,投资就没了。
  花了大力气和本钱投资的人没上去,损失巨大。
  这等情况,不得不防。
  申时二刻,即三点半左右,一大群人过来。
  过来之前被严格要求,不得说不该说的话,不准去找李易和庄子上的人。
  负责给他们送东西的是羽林飞骑,李隆基的理由是怕里面有谁使坏。
  同时四个宫女和四个太监分出来一半陪着王皇后。
  今天吃烤肉,晚上不用回去,庄子上有空着的平房,在那住。
  姚崇几个人混在人群中跟着进来,他们同样想看看这个孩子。
  一个刚满月的孩子,牵扯到的是后宫的稳定和无数外臣行事方针。
  这孩子打个喷嚏,都会有一群人跟着心抽抽。
  下家伙刚刚睡醒,哇哇哭,喂了奶又换了尿布,给点果汁喝,此刻脸色平静。
  大家一起围观,不敢出声,羽林飞骑在旁边呢。
  皇后和孩子的问题,谁不明白?
  两个宫女和两个太监眼睛盯着每一个人,右手放进左边的袖子里。
  众人看小家伙的时候,小家伙感受到人影晃来晃去,估计是开心。
  他嘴里发出呃,呃,嗯!的动静。
  王皇后一脸骄傲地站在旁边,恨不能咕咕几声,学一学下了蛋的老母鸡。
  看看,这就是本宫的儿子,好看不?一点病没有,还能呃呃呃呢?
  李旦与豆卢贵妃一同过来,看着,丝毫不避讳在别人的面前两个皇帝一起出现。
  李隆基对二人始终表现得都很恭谨,不如没外人的时候那么自然。
  这可是他亲爹,位置都让了,另一个是把他抚养长大的母亲。
  “陛下,这娃娃长得好。”姚崇在李隆基旁边出声。
  眼睛盯着别人看,他也不想孩子受到伤害。
  大唐折腾不起了,外面有敌人呢。
  过来看的人其实根本没有动手的心思,及时投资失败,那还可以再投资。
  动手了,成功后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自己一家保证死。
  失败了,还是死。
  “三郎,娃娃有名字了吗?”一个李氏族中的长辈问李隆基。
  在朝堂上要称呼陛下,今天情况特殊,喊三郎。
  “我本想取名李一,易弟却不同意,现在只有一个小名,叫沰儿。”
  李隆基在一群人面前,直接称呼李易为易弟。
  这表明他罩着了,若是连这个都回避,就会恩大成仇。
  该认的就认,不管你们怎么想。
  “好,沰儿好。”长辈似乎没听到其他的东西,直接就小名发表看法。
  其他人跟着奉承,好,不错。
  他们知道易弟是谁,那少年,钦天监人的一顿夸呀。
  什么禄星出、主星亮,守帝宫,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
  禄星不在帝宫就是凶星,必须有一个主星在旁,才能辅助主星,这个时候的禄星是辅星。
  仔细一想,没毛病。
  如果陛下不过来跟李易在一起,就凭李易那才华,跑到了别出去,一个热气球,大唐害怕不?
  禄星东出,帝宫守位。
  灞水不正是在皇宫的东边么,没错。
  钦天监的那些人辛苦了,多不容易呀。
  但别人就信,再往实际上一对比,全符合。
  李易到灞水,接着陛下过来,巧不巧?
  随之而后各种好东西往外拿,还不要回报,这是因为禄星本身就如此。
  “三郎,沰儿何时回宫?”另一个长辈出声。
  “放在易弟身边,朕放心,再大一大,各等学问,易弟皆可教。”
  李隆基说朕了,表明说出的话不可改。
  其他人不但没有皱眉头,反倒是松了口气。
  李旦在旁边看了,有些想笑。
  他看出来这些人的要干什么,孩子不回去,自然就没危险。
  那么便可以放心大胆地投资了,李易是神医啊,孩子生病,直接就给治好了。
  肺病那么严重的能治,肠痈必死,还能治。
  多好的少年啊,对,把宝宝放在庄子上,偶们以后不担心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