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2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木,木老伯,你穿这个适应吗?”李易总觉得木老头是富贵人家,要体面。
  “好,舒服,跟他们下象棋,他们穿,我不穿显得不一样,可惜他们围棋的本事太差。”
  李旦摇动着蒲扇说他为什么换衣服,为了合群。
  “哦,对,他们以前没玩过围棋,没钱,过日子都难。”
  李易哭笑不得,老木头还指望所有人都下围棋。
  下一盘围棋要多长时间?地不种了?麻不编了?
  即便现在,老头老太太们也不是整天闲着,他们会编筐、织麻袋。
  累了老头会找人下棋,老太太坐在一起喝茶水聊天。
  “是呀,生活不易,可总归是要有个根源。”李旦想改变,却无力改变。
  “从吃饭开始,增加亩产量。”李易简单地说一句。
  “说增加就能增加?”李旦有些不高兴。
  寺农寺别说是唐朝,前朝的前朝农官都很努力。
  他们懂得告诉百姓一样作物的种子留种后种植年头多了不行,得跟其他地方的换。
  然后事农官还会去问哪个地方的哪块地产量高,若比旁边的地高出一大解,他们会全买下来当种子。
  田地的产量在逐渐增加,却还是不够。
  结果到了李易的嘴里,就一句增加产量,你给我增加一个我看看。
  “这个涉及到一种新的技术,杂交,就是嫁接。”李易换一个说法。
  现在的人会嫁接,尤其是果树。
  “小麦如何嫁接?把麦秆给掰断,换上水稻的连上?”李旦居然懂嫁接。
  “木大伯别急,是这样,小麦和水稻,是自己又是男的又是女的,这样它们就能有后代。
  如果少了个男的,女的没办法。这个时候再找一种水稻或小麦,不同的。
  把另一种的花粉放到这边的水稻和小麦上,两种就混合到一起。
  最后生出来的孩子可能是个有双方优点的孩子,也可能是有双方缺点的。
  把优点的留下种子,再种植的时候,可能是抗旱好,可能是产量高。”
  李易把杂交技术说出来,说得容易,让他去作
  “还能这般?”李旦对此不了解。
  “能,找的时候,趁开花的那一段时期,观察,摇晃的时候花粉少,或者没有花粉,同时长的样子与其他的不同。
  先看外表,然后再用放大镜看,放大镜我庄子上有,本想跟寺农寺商量。
  可是今年不行了,我忙着蝗灾的事情,明年吧,明年从大唐各个地方找小麦和水稻。
  找的时候要了解缺点和优点,然后地划分出来一片片,种不同的。
  等开花的日子,过去仔细寻找死了雄性的植株,再用其他的花粉给授粉。”
  李易又说出自己的打算,说完才反应过来,自己跟个老头说这有什么用。
  李旦却不觉得自己没用,他激动道:“对,找寺农寺,让他们去找,人手不够叫他们加派。”
  “好的木老伯,天热,你别激动,知道你家有地,希望亩产高。”李易怕对方气血上升倒了。
  “对,我家有地,有很多地,要种,要想办法种。”李旦不停地点头。
  他头一次听说这个办法,太稀奇了,同时又觉得有道理。
  “种吧,只要找到了,并且成功,几年后,亩产翻倍都不是问题。”
  李易想着他那时用化肥和农药帮助,然后种的杂交种子亩产,觉得大唐的产量确实太低了。
  他那时不用农药和化肥,也是现在的好五六倍。
  “翻倍?”李旦要抽。
  “是过个几年,第一代还要继续培养,同时肥料要跟上。”李易增加一下难度,别抽,抽了我又得忙。
  “没错,不能急,老夫能等,老夫要多活上许多年。”
  不知道历史上明年自己就应该挂了的李旦要努力活下去。
  虽说自己不是皇帝了,可还是太上皇,百姓可以说,太上皇和皇帝得天之恩,寻利民之法。
  这要是粮食翻一倍,打,打吐蕃、打突厥,谁不服就打谁。
  李旦首先想到的是战争,有粮食才能打下去。
  后勤连续送粮,天天打,打到对方没有饭吃。
  “能,老伯身子好着呢。”李易边说边往阴凉的地方扶李旦。
  到了阴凉的地方,他看一眼旁边站着的青松。
  青松立即跑去给拿水,酸梅汤。
  李旦灌下两口,露出畅快的神情:“好喝,好事情。”
  等着李易安抚好李旦回去抄书,李旦开始在庄子里宣传。
  庄户们听了之后根本不管什么细节,只知道东主说亩产翻倍没问题。
  去年庄子里的稻子和麦子就比别人的高出一大截,东主的话还用怀疑么?
  等到了晚上,下班的李隆基和李成器一起过来,听说了后
  “易弟,你快写下来,画图,为兄上书。”李隆基催促,似乎不想让李易吃饭了。
  “三弟不急,喝酒,今天的菜好,有卤猪蹄。”李成器端酒盅。
  王皇后没有丝毫皇后的样子,双手捧着一个猪蹄啃,在那点头。
  “写完了,画完了。”李易叹口气,他发现木老头四处宣扬,就知道得写。
  五月初九天不亮的时候,李隆基兴匆匆地离开。
  从后面的城门进去,换衣服,等着重要的臣子抵达,准备开会的时候,他脚步轻松地到自己的位置。
  扫视一圈,露出笑容。
  大臣们:“”
  姚崇几个互相看,眼神交流:陛下今天是怎么了?捡到钱了?又帮着李易把谁给坑了?
  “都有什么事情,说一说,说完了朕有个好事情。”李隆基平静下来。


第四百一十二章 十亿钱财换新苗
  今天没什么大的事情,话题围绕着蝗灾的事情说。
  户部说无须减免租子,那里没问题,到了冬天之前,会有大量的鸡鸭。
  粮食减产,可以吃肉和吃蛋。
  若是到了明年还有蝗灾,哪个地方未处理好,就不是户部该管,而是吏部。
  工部尚书魏知古则是提到打井的队伍还是太少。
  要求拨款先让工部派人到地方找工匠把设备造出来。
  工匠联盟派人过去执导,以免明年旱得太厉害,影响麦子产量。
  拨款自然是拨李隆基的私房钱,说好的,打井的费用他出。
  李隆基痛快地答应了,拨,给钱,朕有钱,拿去花,不够的话先审计你怎么花的。
  等群臣说完事情,李隆基犹豫了一下,散朝。
  换个地方,找姚崇四个人,还有一个司农寺的寺卿秦守一。
  秦守一之前当万年县的县令,后来当京兆府的少尹,这次转到了司农寺,从三品上的官。
  唐朝的官员的职能重合太多,感觉一件事情哪个部门都能管。
  后果呢就是有好处,能管的部门全上,有问题,这些部门全推诿。
  户部管仓库的问题、太常寺也管、司农寺还管。
  “诸卿可知我大唐亩产几何?”李隆基叫人给上茶,他手放在茶碗的边缘,笑着问。
  姚崇闭一下眼睛:“陛下,各地不同,你又没说种什么。”
  “嗯!姚卿所言不错,看来是知农事的。
  既然如此,朕就命姚卿五年内,让长安一地的麦子或稻子亩产翻一倍。”
  李隆基给姚崇穿小鞋,就你话多,行,你懂,你上。
  姚崇深吸口气,发现错了,他眼珠子转转:“臣请那一地为灞水李家庄子。”
  噗当啷刚端起茶碗吹着的张说一口气喷出来,茶水溅出,他赶忙放下。
  “呵呵!”卢怀慎笑两声。
  魏知古鄙夷地看过去,目光在姚崇的脸上扫了扫。
  秦守一:“”
  “哈!”李隆基笑一声:“姚卿好打算,不过那里不用你选,去年李家庄子水稻比长安其他地方的水稻高出四成,麦子多出三成。”
  “陛下说得对。”姚崇把这个事情就揭过去了。
  “朕昨晚忽得一法,若今年司农寺照作,并有成果,五年,水稻或麦子亩产翻一倍。”
  李隆基不开玩笑了,拿出个本子。
  高力士取来送到姚崇的手上。
  姚崇看第一页,就知道是李易的字和画,李易就这风格。
  李易画的画是素描,带透视和阴影。
  如画个盒子,边线会逐渐往里缩,给人一种立体感。
  姚崇仔细看,看杂交的原理和步骤,等着看完,递给张说。
  姚崇说:“陛下,这得试多少次?”
  “地多、人多,总能试出来,种田又不耽搁,就是看花期。”李隆基端起茶碗。
  他昨天和李易聊的时候李易说过,这玩意儿属于碰运气。
  你碰,就有成功的可能,不碰,永远那样。
  李易可以出大量的放大镜,然后就是看人手在多大的地方去寻找。
  张说看完,放到卢怀慎手上。
  出声:“臣请从各地寻找种子,让整个京兆府所在种植,派出万人以上人手找寻。”
  卢怀慎看过,给魏知古。
  李隆基看卢怀慎。
  卢怀慎开口:“同是麦子和稻子,放在一起,风吹动,互相授粉有可能出现大的米粒和麦粒。
  可用筛子来筛选,最后一批大的再种下去,看看能不能长出大的。
  无非是耗费人力过多,李易可以花钱找人摇煤球、揉泥巴、采茶、割蒿子。
  陛下的钱那么多,也到了应该利民的时候了。”
  卢怀慎想到另一个自然授粉互相干扰后的种子。
  万一就有好的呢?拿筛子往下筛,逐渐加大筛子的孔,最后剩下的是大个的。
  至于这些大的结穗好不好、扛不扛旱、防不防虫,另说。
  “有如科举,忧中选优,又似男女,同一个父亲不同母亲的孩子也不一样。”
  魏知古把东西放到秦守一的面前。
  秦守一听四个人的话,察觉到最后的重担要自己来挑。
  五年翻一倍?若是翻不了呢?
  他开始翻开,随即被本子上的想法所吸引,还能这样考虑?谁那么厉害?
  等看完,他抬头:“陛下这个是”
  “李易。”姚崇说出来。
  “啊,怪不得。”秦守一理解了,在长安,怎么可以不知道李易。
  现在很多同样叫李易的都改名了,不然承受的压力太大。
  整个长安,一说李易,专指灞水畔的李家庄子李东主。
  知道了是谁,秦守一有疑问:“怎不在李家庄子试?”
  卢怀慎回答他:“李家庄子秘密太多,地少,都养螃蟹、蛤蟆了。”
  “今年还养了不少泥鳅,泥鳅虽然比不的鳝鱼,可是好养活,寻常百姓能养。”
  李隆基跟着说一个东西。
  李易那里去年清理那段河道的时候,挖出来的泥鳅就养了起来。
  “臣请陛下命左藏调拨足够的钱粮。”秦守一明白了,不能去李家庄子,他提要求。
  “无须左藏,朕给你。若有高产之粮,百万缗钱财又如何?”
  李隆基把手一挥,大气地说道。
  百万缗,换以前他连想都不敢想,现在直接说出来。
  秦守一听了,只以为陛下豪迈。
  姚崇却在旁边对他说:“陛下真能拿出来百万缗,你不要想花多少钱,你只管把事情作好。”
  “啊?”秦守一眼睛瞪溜圆,不敢相信地看着李隆基。
  李隆基矜持一笑:“钱财嘛,身外之物,不必挂怀于心。”
  张说四个人同时低头,老默契了。
  他们不想说话,陛下你现在
  遇到李易之前,你敢不敢把同样的话说出来?
  这他娘滴又是盐井又是金矿的,金矿那里开始采了。
  天上人间那个不算,夜市收费也不算,卫生费什么的都是给你养私军的。
  别说百万缗,你喊出来千万缗,拿不出来。
  你还可以去找李易问哪里有金矿、银矿和铜矿。
  秦守一不但没有放松,反而更担忧。
  陛下如此砸钱,还是私房钱,没找到那个什么雄的死了的。
  或者是找到了,配种没配好,粮食未增加产量。
  自己的脑袋
  看,办法有人给出了,出办法的人还是拿出来无数利民工具的李易。
  钱有了,陛下愿意花一百万缗。
  最后东西没出来,谁的问题?
  “臣现在就去安排。”秦守一说完行个礼,拿起本子跑掉,他要抓紧了。


第四百一十三章 李易当杀满月到
  鸿胪寺中,吐蕃人焦急的等待,等官员们帮忙联系上李易。
  头领叫伯讹,他把现在的事情想像成了吐蕃和大唐的一次明争暗斗。
  他并不知道,大唐根本没空儿理会他,由李易一个人对付足够。
  大唐重臣在等待杂交粮食,同时应对蝗灾,还有抓紧时间制造热气球的其他配件。
  而李易同样没工夫专门针对他,李易要把医书医术传天下。
  顺便解决大唐的财政收入问题,面对的是大的族群和世家。
  他这点小事,李易要是都纠结,那还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