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成器一副谈买卖的样子,刚才属于试用,眼下通过检验。
  李易笑笑,没说什么。
  李成器送开扶手,慨叹:“如今易弟你那出来的利民工具,等全推广开,每一户,一年可省出来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
  这么多的日子,他们哪怕不去做别的工,只歇着养身体,对大唐来说都是好处。”
  “以后他们会有新的活儿来干,不可能歇,等我想想,看安排什么事情比较好,各家各户都能作的。”
  李易摆了下手,笃定地说出他有叫百姓忙碌起来的工作。
  他那时便是,一年种植、养殖,差不多了,民众闲着。
  尤其是北方地区,冬天一冷,没有事情可做。
  后来生活节奏快了,一样样新的工种出现,种植养殖技术提高。
  冬天的大棚、手工艺品制作,夏天的养殖、去打零工。
  “都能有什么活儿?”李成器期盼,他相信李易说出来,必然可以实现。
  “首先要分清楚产业结构,农业是第一产业,有了多余的时间,那么转向个体的小手工产业。
  等着一个个体手工产业从业人员多起来之后,便会进到密集型劳动产业。
  也就是把一个个手工者联合起来,互相配合,提高生产效率。
  这个时候属于第二产业的工业,轻工中的加工。
  然后技术再进步,开始配合其他工种,形成庞大的上下游产业链。
  我要做的事情是,给他们找许多手工的东西,织部布、纺麻,百姓一直在做,但不够。”
  李易将一番产业结构的发展,从农业、手工业到集群和产业联合。
  李成器本以为自己学了许多日子,可以跟上节奏。
  结果听完了发现,眼前是迷雾重重。
  这是什么?以后的事情都有套路了?
  “易弟,你对为来的天下事情已经安排妥当了?”李成器忍不住问出来。
  “并不是妥当,每一步皆涉及到斗争,包括产业调整,社会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
  棉花值钱,大家都种棉花,种粮的会少,粮食价钱高,然后再去种粮。
  要控制、要调整,不可以一窝蜂往上冲,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并非对立
  大哥,大哥你怎么了?脑袋不舒服?有没有恶心的感觉?”
  李易说着说着,发现大哥在那里揉太阳穴,关心道。
  “没事,易弟为兄无事,先不听了,听多了头疼。”李成器摇摇头,深呼吸。
  易弟说什么呢?是人话么?单个字拿出来明白,组合在一起,为什么听不懂?
  “易弟,听三弟说,你愿意拿出来五万缗制作游泳的保护工具?”
  李成器赶紧换个话题,换一个他懂的。
  “对,大哥看看不去打井的工匠有多少,赶快制作,然后好的租和卖,竹筒的放在河边。
  顺便告诉百姓,那是为了救生用,别拿回家烧了,柴火有许多,竹子不好烧。”
  李易决定今天就拿前给人做,前提是百姓的素质怎么样。
  一想到放在那里,李易突然来了灵感。
  “大哥,我有一个办法,派人在那看守,看谁不戴东西下水,看谁要偷。”李易说。
  “工钱呢?”李成器提出个现实的问题。
  “工钱最好办。”李易露出笑容。


第三百六十六章 凉茶一碗心自平
  四月初三一大早,长安周围各条河流,包括大水潭子旁边都被安排了人。
  家中条件不好的,又干不动力气活的人,一个个守着一大堆用竹子和绳子制作的跟屁球旁边。
  另外还有猪吹泡的、中等葫芦的,这两个要收费,一天一文钱。
  在河边阴凉的树下摆着大木桶,木桶边有桌子、凳子,以及一节竹子冲中间砍开制作的小碗。
  “陛下仁德,怕我等百姓下水溺水,叫我等守在河边,想下去游泳的人,戴上一个这东西。
  不准拿走,陛下也是花了钱的,竹子烧火不好烧,猪吹泡和葫芦要收押金,这两个一天一文钱。”
  在河边的一处地方,一个年岁大的妇人喊。
  她旁边放了许多麻线,她坐着还能编线网,不耽误事情。
  竹筒外面套了两层麻线的网,在水中泡时间长了会坏,需要晒。
  渔民的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便是如此。
  妇人编的网,在其他网要晒的时候替换。
  有人要游泳,一听是陛下爱护百姓,本来觉得自己的水性好,不想要的也套上。
  “那个桶里是什么?”有人好奇,旁边摆桌椅,干什么用?
  “凉茶,李家庄子的凉茶,一钱一竹碗,喝了解渴,今天的只能装一百五六十份,要喝快些买。”
  妇人打开木桶的盖子,让人看一眼,想了想,舀出来一竹碗,分给大家尝尝。
  “好喝,里面还放了糖吧,一钱一碗不贵。”
  “我来一碗,喝了再下去游泳。”
  “我也尝尝。”
  “给我留一碗,我游上来再喝。”
  “我没带钱,我爹没给我。”
  有大人、有孩子,天实在是太热了,想下去游一圈,凉快凉快再干活。
  或者有的今天休息,不出工。
  孩子自然是没有什么事情的了,好几个一起要到河里玩。
  妇人又犹豫一下,单独盛一竹筒,给几个孩子喝。
  在妇人一口一个陛下的强调声中,大家套上东西下河。
  其他的地方差不多的样子。
  李成器站在西门外的河边看,嘿嘿笑两声。
  裴耀卿和李元纮一左一右站在李成器身边,共同看着。
  东西是李成器的工匠联盟昨天赶制,凉茶也是昨天晚上李家庄子做出来。
  做出来的时候是热的,在房间阴凉的地方放上半个晚上就凉了。
  没有冰镇,虽然李家庄子的冰窖里有很多冰。
  一桶的凉茶可以装一百五十多份,等到了晚上的时候,庄子里会有人过来看剩多少。
  如果一份没剩,守地方的人交给庄子一百钱,剩下的他们自己留着。
  若是剩了大概三十份的量,他们交七十钱。
  至于租跟屁球的钱,同样那些人自己留下。
  “宋王可知一桶凉茶的本钱是多少?”万年令李元纮盘算李易从中得利几何。
  “这种凉茶的方子很快会传出来,大家可以自己制作,做一次就知道了。”
  李成器没正面回答,他知道本钱。
  只作一桶,差不多就一百二十钱,一百五十份。
  一份一钱的话,不浪费,赚三十钱,不少了,小买卖没有税。
  前提是当天制作,最多放到明天,不然就坏了,卖不出去赔钱。
  李家庄子制作,一次几百上千桶,一桶的本钱只有三十钱左右。
  许多材料的味道能够完全利用上,熬出来,而且火是始终烧着,一锅一锅的。
  李成器要保密,等别人知道了方子,自己尝试作,作一点点,一份的钱估计要超过十钱。
  成桶制作,再卖,会发现一百二十钱左右的本钱。
  考虑到李家庄子只要一百钱,仁义呀,赔本帮助别人赚钱。
  若是说三十钱一桶,别人一想,哦,李东主同样是为了钱。
  “易一想到李东主,本官就心声敬佩,李东主总是能够拿出来帮助百姓的好办法。”
  裴耀卿要夸一句,差点喊出来易弟。
  他跟作贼似的,自己见到李易喊易弟,有别人在就喊李东主。
  李元纮跟着说:“长安水多,每年的夏秋之季,死在河里的人都不知凡几,而死掉的都是觉得自己水性好的人。”
  “也有孩子想下去玩,但没有大人护着,孩子其实也怕下去上不来,都在边上,总有不小心滑到深处,还有被大鱼撞上的。”
  裴耀卿神情凝重地说着,想到了去年死掉的很多人。
  李成器看别人在那喝凉茶,示意两个人跟上,边走边说:“今年好了,看孩子们多听话。”
  走出几步,他又道:“回头让姚相行文,命各地落实到村,易弟此番拿出来五万缗,五千万钱。
  先分别送往打井队的地方,让那里的人制作竹子的,野竹子不值钱,长得快。
  无非是个工钱,一个工匠一天制作这等简单的东西,可以做出来百八十份,给四十钱工钱,足矣。”
  李成器也懂得计算工钱了,不是制作一份多少钱,是考虑一个工匠的平均收入。
  包天,包一天,或几天,如此来算,工匠不亏,出钱的也有利。
  “三份。你们过来,到我这拿钱,分开去买,别盯着一个地方买。”
  李成器放到桌子上三个开元通宝,又招呼护卫们过来取钱。
  他出来带了三百钱呢,再多不带,沉。
  六十个人过来,一人拿一个铜钱。
  “下次应该让你们身上带钱,本王买东西才方便。”李成器给出去钱,觉得轻巧多了。
  这里的妇人选了三个没人碰过的竹筒碗,给舀上凉茶。
  三人拿起来,先喝一小口尝尝。
  “如何?”李成器问,反正他满意。
  “好喝,解渴,喝完肚子里舒畅,若是再冰镇一下就更好了。”裴耀卿先说一下,又提要求。
  “把你冰镇了。”李成器说裴耀卿一句,看向李元纮。
  “里面有草药的味道,却尝不出来。”李元纮要分析成分。
  他们慢慢喝,护卫们分散着去买,一大口一大口灌,灌一抹嘴,好。
  结果有不游泳的人见了,纷纷过来买。
  还有码头上带工的小头头,跑来要一份喝,擦擦额头上的汗:“一钱一份还是太贵了,扛活儿的人可舍不得。”
  李成器看过去,码头上的人用手葫芦帮着吊运大建东西,麻袋什么的还是扛,尤其是从船上走跳板。
  码头上有卖茶水的人,不过是卖给船上的人和小头目们。
  扛活的人出一身汗,直接喝凉水。
  “回头我问问易弟,有没有给码头扛工喝的便宜东西。”李成器嘟囔。
  李元纮与裴耀卿听见了,同时点头,对,问李易。


第三百六十七章 码头工人有福利
  不到中午的时候,整个长安传遍了。
  说陛下怕百姓溺水,出了许多钱,让人制作了东西,大家不要拿回家。
  有孩子的大人们最为高兴,终于啊,孩子总是跑去游泳,哪年都死些人。
  如今好了,陛下果然心中想着咱们。
  “老夫就没见过这等佞臣。”姚崇心情又不好了。
  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李易那边一有动作。
  他就觉得自己的地位低了,陛下对自己的看重不像已往了。
  最可气的是,李易一有什么好东西,就说是陛下,尤其是制作出来利民的工具。
  然后陛下还会给李易正名,说是李易研究出来了。
  一副君圣臣贤的样子,流传千古的那种。
  “元之是想到了百工跑的人?”张说在旁心情不错,使坏。
  之前为应对李易的神器,招百工,属于额外招。
  人家要是不犯事,想走就走,除非有什么保密的东西。
  制作火药的犯事,被弄到李家庄子,把犯事的工匠和家人高兴坏了。
  其他人研究出一些改进的工具,推广并不好。
  赚钱少,有人拿了月钱,转身离开,加入到工匠联盟。
  尤其是最近两天,三个互相竞争的工匠联盟愿意给别人买技术的钱。
  被招来的百工们,有的改进了东西,推广不好不说,还拿不到额外的奖励。
  要名没名,要利没利,伤心了。
  有本事的跑了,没本事的混,姚崇组织的部门给的工钱高。
  听到张说的话,姚崇闭一下眼睛:“解散吧,把百工解散了。”
  说完这句话,他坐带椅子上生闷气。
  卢怀慎喝口茶水,出声:“四处在卖凉茶,一钱就一大筒,不知比起这从二品的绿茶味道如何。”
  “看价钱。”张说喝不到凉茶,直接拿钱说事,意思是不好喝。
  “价,还不是李易定。”姚崇抱怨一句。
  接着他突然有了个主意。
  “你们说,夏天蚊蝇多,我等还有纱窗可用,寻常百姓可使唤不起,李易不是愿意利民么,让他想个办法。”
  姚崇说完,神色好了许多。
  “不好吧,这等事情谁能有办法,除非是给钱换上纱窗。”卢怀慎有不同的意见。
  他家中的纱窗还是天上人间给装的,正常的都是一个个方格子的窗户。
  新家的窗户是大的几扇,没有格子,看上去很漂亮。
  “关键是找谁去问,问了李易难不成便要答应?”张说提难度,意思是费劲、麻烦。
  姚崇算是看出来了,两个同僚被收买。
  想着,他回去自己的房间,不跟你们聊了,老夫有事情作。
  张说和卢怀慎互相看看,一同离开,确实有事,中午吃过了饭,闲聊几句而已。
  晚上的时候,百姓家里的孩子们回家,跟家里的人说起使用的那个跟屁球,然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