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刚骗来二十一万缗,合作的商人又不要钱,而是要货物,货物成本低。
  二十一万缗不过两亿一千万钱,买盐的话,比他那个时候的钱值钱。
  若是买米,去年开春的时候斗米三百钱,今年夏收后,斗米百钱。
  太行山以东的地方把蝗灾解决掉,到秋收,斗米可以降到五六十钱。
  没有办法直接确定一文钱究竟换成他那时的钱是多少,就跟他那时的猪肉一样。
  去年便宜,六元多一斤的肉还不错呢,今年四十多元一斤,一元钱的购买力是多少?
  大唐亦如此,后期的史书,不可能记下开元元年到开元三年中每一个地方的每一种商品的价格变换。
  李易以前也琢磨过古代一文钱究竟是多少。
  等到了大唐才明白,该多少就是多少。
  李隆基哪知道李易想着两个时代的货币比值问题。
  他听到李易说出五万缗,把刚到嘴前的要跟着出同样数量钱的话给咽回去了。
  他有军马要养,今年六月之前会凑足三万羽林飞骑,一人三骑,加上备用的,十万匹马。
  据说从别的地方抽调,别的地方的将领都哭了。
  抽调军马不花钱,喂马要钱。
  “易弟,好。”李隆基夸一声,自己不拿钱,五千万钱,足够给京兆府的百姓们用了。
  不,用不完,一个挂在身上的竹子品,能值几个钱?
  “三哥可以与陛下透露个消息,羽林飞骑要扩建,后期来的人,水性不好麻烦,夏天一起练,正耗用我给提供的东西。”
  李易说起了军事上的事情。
  “哎!为兄定然会想办法。”李隆基叹口气答应。
  他今天过来不想问政,结果随便聊一聊,又聊出了涉及到百姓安全和军事训练的事情。
  易弟这般,便是能臣啊,心中时刻想着百姓、考虑着大唐的军事力量。
  因此在寻常的聊天中,也会顺口说出来。
  易弟从不谈论哪个女人如何,即便南曲的大家轻易能邀请过来。
  亦不提服饰华美、珠宝绚丽。
  姚崇和张说他们偶尔还要说一下去天上人间吃饭,顺便打包呢。
  得遇易弟,得天之幸。


第三百六十二章 安心精致皆在侧
  吃完了饭,李易回去抄书,王皇后嫌外面热,回屋里慢慢转圈溜达。
  李隆基又一次拿着望远镜站到了人工渠边的高台上看外来务工者盖房子。
  在他眼中,不是五千多人的住宿问题,是大唐天下。
  他很想知道群臣们此刻在想什么?
  会不会在喝茶的时候考虑百姓采茶补贴家用。
  会不会说天热戏水的时候琢磨百姓每年溺水死掉的有多少。
  会不会谈论边关局势的时候思忖培养一支适应所有环境和地形的部队。
  会不会在写字的时候想到怎样制造出又好又廉价的纸张和墨。
  李隆基想了一会儿,摇摇头,不想了,没用。
  “朕发现了,每一次过来,易弟总有新的事情在聊天中聊出来。”
  李隆基突然想到了以前的事情,似乎来一次,就有不同的新东西。
  他收好望远镜,溜达回去,把今天刚才送来的奏章看一遍,批一批,洗个澡,躺下很快睡去,十分安稳。
  四月初二早上,刚到寅正二刻,差不多四点半的时候。
  李隆基起来了,发现睡得很舒服,招呼几个人到食堂。
  食堂里的人忙碌着,一个个很精神,没有困倦的样子,他们是交接班。
  “做二百套煎饼果子,打双面蛋,一百五十个多放葱花,五十个不放葱花香菜,二百人份的豆腐脑。要快。”李隆基对食堂管事说。
  “二十个灶同时做。”管事没有丝毫犹豫,带着人去安排。
  煎饼果子里的果子有,脆皮没有。
  油条是早上炸出来给吃早餐的人准备,脆皮大家都不怎么喜欢吃,容易碰破上颚。
  用来包馅饼烙的面,兑一些温水进去,搅拌搅拌,便可以摊煎饼了。
  李隆基坐在那里等,看到食堂的人忙忙碌碌,早上不知道干什么活的人下班,洗过了澡来吃饭。
  随着人多起来,李隆基发现更安稳,有种特殊的安全感。
  在宫里不曾有过的,宫中他会想,谁忠心自己,谁盘算着别的事情。
  我这个皇帝过的日子居然不如一个庄子的东主。李隆基忽然在心中感慨一下。
  他并不知道,或不愿意承认,他惧怕那个皇城。
  所以后来更愿意呆在兴庆宫,兴庆宫没有玄武门。
  他觉得禁苑那一片有些太过安静,阴森森的,所以把梨园放在了那边。
  “好了,二百个煎饼果子,都放了双蛋,豆腐脑和卤儿,够三百人用。”食堂这个班的管事推着三辆餐车过来。
  李隆基点一下头,起身走,身边的人过去推车。
  上自己的车,队伍快速过桥,朝着长安城跑去。
  一回到皇城,李隆基开始派发煎饼果子和豆腐脑。
  他知道都不知道为什么,就想在庄子里带饭回来给大家吃。
  李易起来的时候依旧没看到三哥,王皇后洗漱的时候叫桃红传话,今天想吃鸡蛋羹。
  李易没有办法,把鸡蛋的黄给箅掉,只留蛋清。
  一共六个鸡蛋,五个黄去了,剩一个黄和蛋清一起打,然后蒸。
  不然蛋黄吃多了胆固醇太高,一个蛋黄都不吃,又不能辅助蛋清分解、吸收。
  六个鸡蛋,加上蘑菇、木耳、用油先煎了一下的胡萝卜、韭黄、精肉沫制作的卤儿,营养上来说足够了。
  不过人不能只吃营养,还需要数量稀释胃酸。
  李易又安排人制作了滚上豆面子的大米团。
  加上海带、海米、萝卜条拌的小菜和泡菜。
  桃红站在那里看李易忙碌着把这些东西准备好,暗自感叹,王皇后住在庄子里就对了。
  这饮食,随便说,想吃什么就做什么,然后会按照孕妇的情况调整。
  旁的不说,止这一份做菜的心思和本事,全大唐都找不出来第二个。
  符合你选的口味,又好吃又不会吃出问题,还对大人孩子有好处。
  过来吃饭的时候,王皇后果然喜欢,给李易一顿猛夸。
  一个听着舒服,一个夸得过瘾,高力士来了。
  他看一眼王皇后,对李易说:“王兴找人传过去话,说是要找三十个太医,咱家一早给你带来。”
  “劳烦高将军了,你”李易看一眼嫂嫂。
  “咱家坐旁边的桌子,不碍事。”高力士察言观色的本事厉害,很自觉地去洗手。
  回来的时候端了一屉羊眼包子,还有一碗卤儿,没有豆腐脑,就是卤儿。
  李易看一眼,没什么表示,他见多了就喝卤儿的。
  以前去河南的时候,那是喝胡辣汤,有的当成卤儿,有的直接喝。
  “李东主,咱家给你找的三十个人,全是二十五到三十岁的能手,你可得给好好教。”
  高力士匙子和筷子未动,先说事情。
  “互相学习、交流,取长补短。”李易说实话,他要和别人学中医。
  他以前学的中医实践的机会太少,诊脉也就能看看是否怀孕了。
  让他判断肾阳虚、肾阴虚,他没那个本事。
  “李东主谦虚了。”高力士笑,看都没看王皇后,又说:“有李东主在的地方,什么病都不怕。”
  “我怕。”李易使劲摇头,开什么玩笑。
  他转移话题:“高将军,宫里的蘑菇和木耳还缺不?走时带上一些。”
  “好,咱家拿回去给皇后吃。”高力士非常利索地答应下来。
  那边低头吃鸡蛋羹的王皇后嘴角露出笑容。
  高力士吃得很快,一屉羊眼包子和一碗卤儿吃光,起身找宋德去安排人,顺便拿东西。
  这时候王皇后才出声:“叔叔,刚才他吃的包子咋那么小?”
  那包子比烧卖还小一大圈,关键是上面带褶儿。
  “那天我随口说一句,羊眼那么大的包子,结果他们非要去做,还出了一个什么后厨考评标准,这个属于白案。”
  李易无奈地说道,他那时吃过的羊眼包子也就是那么一叫,个头都不小。
  而庄户们包出来的羊眼包子,直径只有两厘米,很袖珍,一口吃三个都没问题。
  皮薄的透明了,里面还能加馅捏褶儿。
  “怎么包出来的?”王皇后依旧对那个包子表示不解。
  “竹镊子,像绣花那么绣。”李易给出答案。
  包子是发面,蒸完后直径两厘米,没蒸的时候要多小?
  “叔叔这是要教更多的人学叔叔的那种医术?”王皇后想了想,明白了,问另一个问题。
  “我忙不过来,随着庄子的技术水平提升,一些药我就能自己做。
  比如抗生素中的青霉素,我有检测手段,能保证一定的安全性,同时加试敏。”
  李易说出后续的计划,他不想换青霉素了,要自己尝试着培养。


第三百六十三章 芬芳浓淡茉莉花
  “我们互相学习,我对针灸、把脉、诊断和开方上有许多不足。”
  吃完了饭的李易,找到了同样刚刚吃开心的三十个太医署年轻一代顶级太医。
  换了任何一个行业,李易即便本事差一点,也会忽悠对方。
  唯独在医学上,他承认自己许多方面有欠缺。
  商品可假,人命是真。
  被派过来的太医们不知道啊,他们以为李易谦虚,纷纷跟着谦虚。
  “我这两天,先为大家抄一个医学基础入门,医学史方面的就不用看了。”
  李易对三十个人说,他非常重视。
  二十五到三十岁的太医,相当于他那时同龄的科主任,吓人不吓人?
  这些太医可不是先上幼儿园,然后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中,再考医学院,本科、硕士、博士。
  他们应该是从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中医。
  别的孩子小时想吃糖,他们在吃大蜜丸。
  其他的孩子在搓泥球玩儿,他们在看着大人摇水蜜丸,也跟着上手。
  三十个人,此生献给医学,不会再有其他的行业去选择。
  他如是想,带三十个人去主院楼,交代一番。
  让五十个人与三十个人学习中医,又告诉三十个人先向五十个人询问一下新医的基础。
  回过头,他去写教材。
  抄的时候把没有用的话全删掉,只选知识的内容。
  皇城里办公的崔日用今天比较兴奋,他早早把值班的人派去蓝田县,看醉仙居的情况。
  值班的人已经很困了,却不敢抱怨,喝口热茶,用冷水洗脸,强大精神,四个人一起出门。
  崔日用没高兴多长时间,被姚崇喊去。
  “崔尚书,你在蓝田县的官员位置增加的事情作得不错,在增加位置的时候,给了官员历练的机会,又能相互监督。”
  姚崇上来就给点赞,把崔日用美得快找不到北了。
  “姚相,这些都是某份内之事。”崔日用极力控制着不让自己飘,谦虚。
  “你不要妄自菲薄,法子好,正巧,另外十九个县,应照此策行事,这是所有的名单,你拿回去看。
  该考核就考核,不要因为政事堂三人给你的名单,你就直接定下,要秉公办事。
  老夫与陛下说了,陛下对你亦是称赞有加,说此发可在京兆府由你推行。”
  姚崇递给崔日用一份名单,里面就是四十二个学子的资料。
  蓝田县三个,其他十九个县各二人,一共四十一人。
  包括另外五个蓝田县官员的各自有门路选上来的人。
  “本官定然信得过政事堂,承蒙陛下看重。”崔日用晕乎乎地拿着名单走了。
  姚崇撇了下嘴,他根本没和李隆基说,怕陛下一生气,直接砍了崔日用。
  那样剩下的十九个县的官员没安排好,缸谁来顶?锅谁来背?
  想了一下,姚崇带着关于蝗灾后续的思路去找李隆基。
  李隆基正在愉快地批奏章,什么地方要增加折冲府的预算了,他直接让裁撤掉,不用增加了。
  哪里要修水利工程,他转到工部,要求工部拿出来当地情况的报告。
  吐蕃和突厥边境的州府请求增加粮草和军械,给,哪怕你们贪都无所谓,但谁没顶住,别怪朕心狠。
  姚崇找到来的时候,李隆基居然边批注边哼哼歌。
  “好一朵茉莉花啊好一朵茉莉花啊”他从李易那里学来的,李易喜欢哼哼这首歌。
  茉莉花的变调太多了,多到数都数不过来。
  关键它还是西方歌剧中第一个被引用的中华民间曲子。
  李易随口给李隆基唱出两种,一种是李隆基现在哼哼的。
  另一种是: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姚崇站在那里听,听一听,忍不住跟着哼哼。
  李隆基又批完一本,抬头笑着问:“姚卿匆匆而来,可是有好消息?”
  “臣近日频发文书,催太行山所处之州、府,学河南府。有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