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没到吃晚饭的时候呢,明天晚上再回去,要呆十二个时辰的样子。
“老毕你愿意住就住,我去抄书了哦,你自己看着转悠。”李易不陪了,医书抄起来不能停。
李易走了,毕构站在那里茫然。
洛阳到长安有段距离呢,却总能听到从那边过来的人说灞水李家庄子的李东主。
一样样好的农具、沤肥的办法、找某种石头可以当肥料。
还有什么香皂、花露水、冬天里的西瓜、黄瓜
而对李东主的描述就不一样了,什么身高丈二、虎目如灯、脚踏祥云
“他们一定是拿了好处。”毕构嘟囔一句,说的是主簿和县衙的人。
那些人应该能猜出些什么,但不说,说了拿的好处,还有租地的价钱
于是只上报了一下,估计希望上面不重视。
可是怎么会不重视,几万只鸡鸭和几千头猪突然出现,还雇了三十艘漕船,羽林飞骑保护。
“原来如此,这便是灞水李家庄子的底蕴,一个个庄主把事情安排得清清楚楚。
刚扎下营地,侦骑四出,而且饭菜一下子不同了。
传闻李家庄子的后勤能力超绝,平日生活便如行军布阵。
这小子,跟我一口一个老毕,听着还很舒服,能耐,为人处事不一般。
陛下呀,蝗灾究竟多重?使得你把他给派了出来,这小子,呵呵!”
毕构嘟囔着,忍不住笑起来。
同时他开始重视蝗灾的事情,在他看来,李易这等少年不应该放出来,危险,万一水土不服生个病。
更知道为何派出来羽林飞骑保护,其他的禁军,面对地方大官的时候会考虑后果。
羽林飞骑什么都不用想,只要有人危害李易,直接杀。
“他之前说的话没错,老夫不能把他如何了,他又不会管老夫的事情。”
毕构使劲分析,脑补了许多事情,把一切给想得通顺了。
低头再看三本书,读起来发现别有一番感触。
另一边的李易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抄医书,更多的人学会,才能救更多的人。
他对毕构的观感还算不错,主要是对毕构的儿子毕炕有特殊的尊重。
安史之乱的时候,毕炕守城,同样是拼到最后一刻,而且在别人围城的时候还一次次主动出击偷袭。
最后没有援军,城破,全家被杀,只剩两个很小的儿子成为了奴隶。
李易把自己用瘦金体写的三本书拿过,送给毕炕。
他相信有他在,不给安禄山和史思明任何机会。
其他人同样没机会,谁动就干掉谁。
井钻上了,毕构围着看,一群人在庄户的执导下推动横着放的架子。
看了片刻,毕构摇头:“你等难道不知山脚下才容易打出来水?即便怕两条小河干涸,也应在旁边选地。”
樊凡带着几个羽林飞骑过来瞧热闹,他们知道钻井,却从未亲眼见过。
听到毕构的话,他并不客气,直接说:“若山被围,敌人断水,该如何?”
“啊?”毕构愣住,过几息,道:“你们真当成行军打仗了?”
“不然呢?李东主说过,但凡有条件,绝不可疏忽大意,养成习惯,将来打仗才不吃亏。”樊凡教育毕构。
毕构不理樊凡了,你们愿意在山上打井就在山上打,看你们要钻进去多深。
被雇来干力气活的人,一个个卯足了劲。
旁边的庄户说着呢。
“很快会有更多的井需要打出来,你们现在是学到了,我们把技巧教给你们。
等其他人再雇人钻井,你们要的价钱比别人高,因为你们懂。
现在你们付出的是一份力气,将来你们收获的是技术上的福利。
你们今天流下的是汗水,明天你们得到的是大量的薪水。”
毕构刚开始听还点头,越往后听越觉得哪里不对。
干活的人反而认为有道理,对,自己今天是在学习,还有工钱拿,为什么不卖力气?
毕构一时间想不明白,摇摇头,去林间。
林子里的大孩子们在摘桑葚、挖野菜。
圈养鸡鸭的地方,鸡鸭喝水、吃蚂蚱。
猪也吃蚂蚱,不过是用大锅煮完的蚂蚱,放些野菜,小猪们吃得欢着呢。
毕构发现,只三天,李易到了这里后,八百亩连着山林的地,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样子。
所有人皆能找到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没有丝毫慌乱。
干活的人,脸上见不到愁苦的表情,反而对以后充满了期待。
毕构承认,李易的本事确实大,雇工的数量超过一千了,依旧有条不紊。
“故此,蝗灾必须压下去,陛下在宫中一定很惦念。”毕构又自语一句。
第三百二十八章 迎来送往指明路
天没黑的时候,一群准备接替钻井队伍的雇工先吃上饭。
钻井需要白天晚上不停地干,早些出水,好放心。
李易甩着右右手腕找到毕构。
“老毕,吃饭了,今天晚上有野菜羊汤和野味,羽林飞骑分出去一百人到附近的山上猎来的。”
李易对毕构介绍。
说起野味的时候,他总有个心虚的感觉,好像犯了多大的错误一样。
可是羽林飞骑带回来不少野鸡、兔子、蛇、狍子、斑羚羊。
李易看到的时候连续嘟囔好几遍我是在大唐,我不犯法,没人可以抓我,我不怕。
然后他就指挥人处理起来,晚上吃。
“舍不得只给吃肉了?”毕构觉得这才正常,对,吃野菜。
“总吃肉不行,肉一直有,同时还要吃青菜和果子。”李易反驳,天天只吃肉你就吃不下去了。
“早上起来吃什么好?”毕构选择相信。
“粥、豆浆、汤,主要是为了让肚子里有稀的补充水分,至于奶,不用刻意追求。”
李易介绍着早餐,稀的目的是补充水。
如果早上起来前喝一杯白开水,其实喝不喝稀的都不重要。
“老夫就不喜喝牛奶、羊奶,喝了想吐。”毕构表示认同。
“对,因为人类习惯了对五谷的吸收,总不喝奶的地方你让他们喝,会喝出问题。”李易说着又过去扶毕构。
“你怎么总要搀扶着老夫?”毕构甩胳膊。
“我这不是对长者的恭敬嘛!”李易不以为意。
他惦记着毕构明年生病挂掉的事情,现在想想,有自己在,六十多岁又没什么大毛病,得个病就死,不可能。
二人到吃饭的地方,毕构去看看锅里的东西,有肉,并不缺,野菜真如李易所说,吃了对身体好。
准备接班钻井的人什么都不顾,低头猛吃。
黄米饭、大块的红烧肉、野菜羊汤、咸菜,可算是遇到机会了。
庄户看着无反应,丝毫不心疼。
“再喝二两酒。”毕构看到了红烧兔肉,觉得直接吃饭属于浪费。
李易无可无不可,去装酒,五两的酒束子,一人二两半,用两钱半的盅,十盅。
吃一口肉,毕构与李易道:“明日老夫回去,会安排人帮你说话,叫更多百姓知道你这里用蝗虫换鸡苗、鸭苗的事情。”
“多谢毕府尹。”李易抱拳。
“叫老毕。”毕构习惯了,突然听到李易换个称呼不舒服。
“你是帮了洛阳的百姓,自然要以官位称呼。我过些日子离开,老毕你可要安排好。
今年我要放出去二百万以上的鸡鸭苗,同时教给百姓如何制作松花蛋保存。
等过些日子,百姓看到小猪的生长速度,一定也会愿意养猪。”
李易还是略微担心,怕毕构过几天也走,其他官员找麻烦。
他有四万多只鸡鸭,总吃肉,产蛋率高。
到年底,轻松实现二百万的数量,分散出去,冬天即使有人吃一部分,明年还有很多。
“蚂蚱可以多留些时日?”毕构同样考虑到秋后百姓会杀鸡鸭吃。
“焯水,在沸水中焯一下,再晒干,装在袋子里,放干燥处,可以多保存几个月。
直接晒的不行,里面有菌,人接触到了会生病。
其实人一样能吃,不如明日晌午,我油炸,大家都尝尝,可香了。”
李易说着发现兔肉都不好吃了,烤蚂蚱、油炸蚂蚱,酥脆味道好。
毕构赶忙摇头:“不必,人吃就不必了。”
“唉!”李易无奈,怕个甚啊。
但他还是决定明天油炸蚂蚱,给庄户和羽林飞骑吃,其他人不吃就算了。
二人吃喝着,李易总觉得别扭,对面的老毕为什么看自己的目光中带了些别的东西?
别人吃饭速度快,天黑之前吃完去换班。
李易与毕构喝酒,聊天耽误时间。
灯笼挂起来时吃了还不到一半,酒倒是喝没了。
“再来一壶。”毕构喝到兴头上。
李易观察一番,又去烫五两酒,一两四十克多一点。
一人喝五两的话,相当于李易那时的四两多,没问题,至少李易现在没问题了。
“凉了,撤了换。”毕构又喝一盅,发现菜凉了。
“老毕你在家吃饭也是菜凉了换新的?来个人,去热一下。”李易才不换呢,换了这些要扔。
“在家哪舍得,在外面有人请,都是如此。”毕构见李易非让人热,还大言不惭地说一句。
“这不是外面,这是我家。”李易表示你要客随主便。
“你对别人大方,对自己倒是苛刻。”毕构评价一句。
“不过是热个菜,老毕啊,不能总接受别人宴请,尤其是请的是你的位置,百姓知道了心中不快。”
李易劝一句。
“与百姓无关。”毕构的思维符合大唐眼下的很多习惯,包括百姓。
李易未再多说,他觉得与奴隶时代的奴隶一般,许多奴隶本身认为自己应该当奴隶。
“老毕,今年你有可能要回长安当户部尚书,到时管着天下钱财,若再接受别人邀请喝很贵的酒,别怪我弹劾你。”
李易威胁一句,户部尚书接受别人宴请,他觉得很可能有什么不好的交易。
“回了长安应酬多,也不晓得哪个是应该,哪个是不应该,老夫亦有好友,老夫同样请他们。”
毕构强调人情往来。
“好办,我给你一张天上人间的会员卡,你去那里吃。别人请你,若有钱人请,你要求在那吃。”
李易给出个主意,到天上人间吃饭,那里一定有人和李隆基汇报。
跟谁吃的,吃了什么,户部向给外面拨款,涉及到宴请的人,上面直接卡住,不许。
“天上人间多有耳闻,据说里面有宫中的”毕构小声问。
“等你回长安,你去宫中问,别我问,我不知道。”李易口风严了。
毕构明白了,绝对有,传言为真,不然你作为天上人间的东家,你怎么会不知道?
“老夫带来的人马可要照看好。”毕构换个话题。
“人吃马嚼的不少钱呢,账应该算在谁身上?”李易嘟囔了一句。
毕构带了二百多人,骑兵,军马要喂好料,比人一天吃的贵多了。
那边毕构带来的人在喂马,看着马在那里高兴地吃着精料,一个个很担心。
马吃得好他们高兴,担心回去后没有好料吃,马闹脾气。
尤其是还给鸭蛋吃,马吃上就知道好,看在槽里仔细寻找有蛋液的草段,便知道马有多喜欢。
第三百二十九章 军士庄户俱不同
钻井人的号子声隐约传来,李易躺下呼呼睡。
姚崇喝得略微迷糊,酒劲太大了。
躺着他睡不着,干脆坐起来,往往夜空,星星很亮,三月初二,此时天上没有月亮。
他扭头看身边的墙,另外三面的墙是帆布的帘子,用绳子绷好了。
第四面是一辆六轮大马车的车厢,他和李易分别睡在车的两边。
他想进车厢里看,李易不让他进,说看了还要消毒。
毕构头一次经历被连续拒绝的事情,吃饭热菜、问宫里的事不答、想确定蝗灾李易不留下任何话柄。
看车厢还不让看,更不用说睡觉进去睡。
哦,还有想继续喝酒,被拦住,不喝了。
毕构不知道,自己犯了和裴耀卿一样的毛病,想与李易比较。
裴耀卿是童子科,毕构是二十岁进士,六岁作章,那可不是小学日记。
就这等才华,毕构感觉自己被欺负了。
喝酒闲聊,凡是他能说出来的李易皆能和,等他不说的时候,李易天南地北跟他扯。
关键李易还不抢话题的主导权,他说什么李易便顺着说,李易起个头,他再说,还是顺着他说。
聊天舒服,回头一想,舒服是因为与他聊天的人比他懂得多,一直配合着他。
越想越睡不下,毕构干脆下床,穿上衣服寻找着有灯光的地方走去。
两个挂在树上的灯笼下,他看到羽林飞骑在站岗。
一个人,手上拿着弓,箭尾搭在弦上,身子一动不动,只脑袋来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