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比划着介绍鸡生蛋、蛋生鸡的无限循环。
“没有蚂蚱了怎么办?”毕构觉得有道理,又担心吃的问题。
“没有蚂蚱说明蝗灾结束了,可以了,鸡鸭愿意养就继续喂其他饲料,不愿意养便卖了。”
李易摊手,看,多好的事情。
“所以你还是为了蝗灾而来。”毕构觉得事情实捶了,没跑。
“吃菜,再不吃菜就凉了,回锅热,葱不好吃。”李易夹一段葱爆羊肉中的葱。
毕构跟着吃片肉,咽下去:“你就断定今年一定有蝗灾?”
“没,我没,不是我,我什么都没说,我过来养鸡、养鸭、养小猪。”李易摇头,说啥都不承认。
“你刚刚”
“对,老毕你提醒我了,我忘了个事,换回去的鸡蛋和鸭蛋,一般孵不出来小鸡小鸭。
另外几天后,会有一批确定不能长大的鸡蛋和鸭蛋要卖,我们算了还是叫人卖,怕你们不给弄熟了就卖要吃出事情。”
李易后面说的是照蛋,第一次照是看有没有受精,没有直接拿走。
第二次照是看出没出问题,出问题的就要煮了卖,或者是烤、蒸、炒。
之后不出壳的是纯毛蛋了,选出来,还是要吃掉。
只要蒸煮时间长,尤其是蒸的温度高,里面的菌会被杀死。
给别人他不放心,尤其是小摊贩,拿走一堆,又不会用冰镇上,放时间一长,别人吃了生病。
“你做不出事?”毕构对李易是越来越好奇。
“我当天出了当天卖,只能当场吃,不给带走。卖不完,有雇工,给他们和我庄子上的人做了吃。”
李易说出一个很简单的办法,我人多,我自己能处理掉。
毕构一时间不出声,喝汤、吃菜,等又饮了三盅酒,放下筷子。
“谁出的主意?确定有蝗灾?百姓多畏惧蝗灾,以为是上天之威。
一定是长安有人快马到四处传播今生和来世的故事,以轮回之计破天威之力。
你又过来,不说蝗灾,只说养鸡鸭得利,百姓自会动心。之后呢?”
毕构方才边吃边喝边想,终于想明白了,一环套一环,目的明确。
李易喝口汤,同样放下筷子。
“去年的此时可见这许多蚂蚱?再看蚂蚱的颜色会如此深?
旱情已显,只是太行山东边各道种麦多,百姓还高兴呢。
之后会有人传扬,蝗虫是天生之物,鸡鸭亦不是人,鸡鸭和猪吃蝗虫,天威不会落到人身上。”
李易给出答案了,百姓需要的仅仅是个借口。
有了好处,加上一个自己信了就行的理由,什么天威不天威的,一律靠边站。
“好算计,宫中出的手?”毕构明白了,事情定死了,今年必须开始压制,到了明年,估计会有很多鸡鸭。
他从未见过宫里为推动某一个事情如此大张旗鼓和算计深远。
李易重新拿起筷子,吃口泡菜,好吃。
蜀地的泡菜制作方法跟棒子的泡菜辣白菜做法差异巨大,味道和口感皆不同。
“过些日子会有由工部牵头的打井队伍到各地,洛阳这里的工匠到时能帮上忙。”
李易不回答背后的事情,说起另一个情况,干旱就要打井。
别看洛阳这里的河流多,该旱的时候还是旱。
“可是以钻代挖的钻井之术?”毕构最近听人说过,长安出了一种新的技术。
用在蜀地打盐井才是最好的技术,但没见过,说的人更说不明白。
“嗯!”李易嘴里嚼是食物回应一声。
“听闻碗口大的洞,可入百长之深?”毕构好奇。
“对啊!”李易点头。
“土怎么取出来?”毕构想到了很多人琢磨的事情。
“老毕我给你讲一下,这个首先是圆的管子下面留刃口,有凸起有凹入,一转就磨土”
李易讲几句吃一口,毕构也是听一听跟着吃喝。
等吃得差不多时,李易把全套的钻井技术讲完。
毕构端着酒盅:“你对此倒是知道得很详细。”
“还行,略知。”李易谦虚。
第三百二十六章 聊天聊得心里堵
一顿酒喝罢,二人未吃主食,吃主食会剩菜,把菜吃光,汤喝掉。
毕构不走,背个手溜达。
李易跟在一旁。
有庄户带着人回来,先给安排饭,烙的饼和羊汤。
“他们是过来作活计?”毕构像个来考查的领导一样。
“摘桑葚,要用来酿酒,按日结算,一天给四个蛋,提供食宿。二十五里路,晚上走、早上来,许多工夫耽误在路上,晚上还危险。”
李易知道新来的人有什么工作。
“多,给多了,一天三个蛋,不管饭还行。”毕构评价,实际上两个蛋就够。
两个蛋卖了,换成不好的粮食,够三口人吃一天半。
有野菜,放野菜进去煮,吃两天也没问题。
因为来的都是半大的孩子,男娃女娃都有。
他们用竹竿去取高处的桑葚,竹竿前端留下豁口,碰桑葚后面的连接位置,轻轻一转,桑葚会掉下来。
山上的桑树可不是矮化,大树,租赁价格才不高。
衙门不派人搭理,其他人会过来摘桑葚吃、采桑叶回去喂蚕。
租赁出去,使用权属于李易。
李易知道抢了别人的东西,顺便有目的,价给高一些,同时管饭。
“一顿饭吃下去,几天的工钱。”毕构又说。
“那样更多的人才会知道我这个地方,人傻、钱多、败家子。”李易自嘲了一句。
“观你庄户行事,即知你的庄子不一般,你从那么远过来,到这边又不图钱财,是陛下所命?”
毕构分析,庄户们一个个干练着呢。
李易别看年岁不大,办事本事却非同小可。
怪不得给太中大夫的从四品下文散官,陛下看中了,关键时刻派出来。
“差不多吧,不来不行,等稳定后,过几天我回去,我不愿在外面呆着。”
李易说出想法,他就想守在长安外面的灞水庄子里。
消息灵通,还有人能帮衬。
出来了又没个电话可打,遇到事情耽误了怎么办。
“你钓老夫出来,是叫老夫配合你?”毕构扭头看李易。
“没有的事儿,老毕你别多想。我打算慢慢,不然我这个从四品下的小官,也能求见一下你这个从二品的大官。”
李易解释一下,河南尹是从二品。
今年毕构要是回去当户部尚书,是正三品。
从二品的河南尹只能管河南道,正三品的户部尚书管大唐钱财。
“由此可知,你行事不周,害老夫劳顿。”毕构逮到借口了。
“不是请你喝羊汤了么,老毕,不能这样作,我那些小菜都能进贡,尤其是泡菜,高力士每隔几日会去取,还有其他东西。”
李易不承认,什么叫你劳顿?你过来一次,你带的人难道不吃饭?
“你与高力士熟识?”毕构抓住关键点。
“不熟,我一个文散官,才不会勾结内臣。”李易摇头,想害我?你录音了吗?
“若今年没有蝗灾,你该如何?”毕构琢磨河南府的事情,许多时候他必须考虑稳定。
“我没说蝗灾,没有还不好么。”李易还是不给对方话柄。
“你这少年简直”
“老毕,莫气,你吃桑葚不?”李易笑嘻嘻。
“吃跟甚的桑葚啊,你这般作,老夫想配合你,该怎么出手?”毕构急了。
他不知道历史上他会听民意,地方官不作为,怕担责任,又同样畏惧蝗灾,当官的有时更迷信。
现在他发现了一个好的思路,主要是宫里下决定了。
他想配合配合,他拿不到确切的答案,不敢下令。
“不是说了么,告诉大家一声,到我这里买鸡苗、鸭苗,可以用蚂蚱换,麦麸和稻糠都行。”
李易根本没想过下令,下令是朝廷的事情,姚崇那里管。
历史上一说杀蝗虫,李隆基都犹豫,是姚崇坚持。
可惜晚了,之后这边的蝗灾年年有,有大有小,主要是策略没搞对,总是埋蝗虫。
蝗虫卵需要用水灌、深耕晒,要不撒一点石灰,不能多了,多了对地影响太大。
“也只好如此。”毕构叹口气,继续逛。
庄户们指挥被雇来的人盖木头房子,砍一片树木刨根,然后把唯一的一个钻井的架子支起来,要在山上打井。
租赁的土地不应该砍树,但没关系。
“这个山啊,桑树太高,菜桑叶和桑葚费劲,应该全砍了,重新种,每年打掉上面的枝头,叫树横着生长。”
李易对毕构说着山怎么才能好好利用。
若是绿化,可以一直留着,好看,一棵棵树高大。
想追求经济利益,把树收拾再种,绿化不缺的时候,又好采摘。
毕构不了解矮化种植技术,听了却觉得有道理。
“你还懂得农桑?”毕构对李易随意的样子好奇。
“老毕你这话说的,我一个一千多亩的庄子,不懂农桑,大家喝西北风去啊。”李易一副你别瞧不起人的样子。
“可会作诗赋?”毕构要进一步了解。
“不会,我就养个鸡什么的,啊,给,给你书,三本,韵的书,你拿回家给你儿子看着玩儿。”
提起诗的事情,李易想起带来的礼物,十多套呢,准备给很多重要的官员。
没想到毕构亲自跑过来了。
他叫人去取,站在搭建钻井平台的旁边看。
一件件工具摆好,看外表便知做工精良。
“你对照着与老夫说说。”毕构要求李易再讲一遍怎么打井。
听一遍就能会,不可能。
李易指着每样工具介绍,有钻的、接的、取泥的、杆子断了去抓的
“嗯!是这个道理,好,以前怎没人想出来。这一套从哪买来?”毕构又觉得自己懂了许多。
“我给你一套图纸,你安排河南府的官方匠人做。等几日,长安打井队来了,一样会教。”
李易说着拉毕构往后退,上面向高了架,倒了很危险。
“是别人给了图纸,你找人做出来?”毕构似乎理解了。
“不,是我画了图纸叫人做好,传出去。”
李易这个不让,我是为国为民,促进社会向前发展的功臣,增加寿命的。
“你画的图?”毕构怀疑自己听差了,专门问一句。
“啊,我不画图,哪来的新的钻井方法?这里面我不能跟你说,好多钱呢。”李易说着又突然不讲了。
“你怎么可以会?”毕构觉得不可思议了。
李易顺手接过送来的三本书:“老毕你这话说的,我怎么不可以会?琢磨呗,给,这也是我琢磨的,拿去给孩子玩儿。”
毕构带着一脑袋震惊和一肚子疑问拿过书,翻开一页,只看几眼,抬头。
“你不是说你不会写诗么?”他咬牙。
“对呀,不会,别人一让我写诗,我通常是抄。”李易摆出来我很诚实的态度。
第三百二十七章 久闻其名终见人
毕构使劲地看看李易那纯真的眼睛,转过身去,翻看书,不想搭理李易了。
“好了,架好了,准备开钻。”那边钻井平台组装完毕。
噼里啪啦轰嘭嗖嗖嗖咚、咚鞭炮声中夹杂着烟花的动静。
噗!毕构被吓一哆嗦,手上的三本书落到地上。
他感到耳朵嗡嗡的。
过了一会儿,声音消失,他才接过李易帮他捡起来书:“这是作甚?”
“正常来说打井要先祭祀一番,时间太长了,就放一些鞭炮,有个仪式感。”李易刚才捂耳朵来着。
“此乃长安三十和正月十五放的烟花爆竹?”毕构想到了从长安传来的事情。
说有新的爆竹,可厉害了,漂亮,只是可以用在军事上,故此别人购买需要有人看着。
“是。”李易给个肯定的答案。
“不说是买了之后,必须有人看管,最初是长安城东灞水畔的李家庄子,后来由衙门你叫李易?你的庄子是”
“灞水畔,就是我,我庄子看着别人放,我自己放还需要跟其他人说么?”李易理直气壮。
“你是李东主?”毕构把脑袋往前凑。
“不是说过么,我长安灞水庄子的李易,老毕你来的时候没打听好?”李易往后退一步。
“老夫明白了,瞧情形,蝗灾之事甚大,不然怎会叫你亲自出马。你这里可还需要人手保护?”
毕构态度变了,要主动提供防护措施。
“不用,没人叫我作什么,我私下里过来,可不能动用河南府的人手。”
李易拒绝,身边的人才放心,外来的护卫,我还要警惕你们。
“来人,回去说一声,老夫出游,明日晚归。”毕构吩咐自己的人,他不走了,今天要住下。
这还没到吃晚饭的时候呢,明天晚上再回去,要呆十二个时辰的样子。
“老毕你愿意住就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