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话说出来,大家喝酒,不吱了。
  早已看出,陛下要练一支强大的私军,到时谁不服就拉过去比划一下。
  这支军队是用最好的武器和盔甲,最好的马,经受最残酷的训练和实战。
  然后那些世家要小心了,即便有能力组织起十万兵,面对这三万羽林飞骑也是被杀的份儿。
  因为李易那里还在研究火器,把西突厥十姓给吓坏了。
  “毕构那个人,估计能让李易吃些苦头。”
  姚崇一想到李易配合陛下打出来的辅助,心中不舒服的时候想起了河南府尹毕构。
  “李易带了大量的家禽和猪,安置就是个问题吧?需要吃东西,他带去的食物坚持不了一个月。”
  卢怀慎担忧了,设身处地想想,他不知怎么作,太难了。
  三月初一,被姚崇提起的毕构出来了。
  李易租了八百亩地之后,闹的动静太大了。
  好多人每天用口袋去抓蚂蚱,还有小网,家中的娃娃齐上阵。
  有的换鸡蛋,有的换采摘桑叶的机会。
  说是挎篮,本指那种小的篮子。
  结果有人挎着大土篮子过去摘桑叶,然后还使劲压,压得实实的。
  这下子赚了,赚大了。
  百姓传言说那边有个傻子少年东主,败家。
  趁着采桑叶的时候,有人还摘了成熟的桑葚。
  小孩子用草棍窜上几串蚂蚱过去,也允许上树吃,吃完了还打包,只是要绑根粗绳子,不然掉下来会摔到。
  对于爬树,一千个小家伙都摔不到一个,他们身子轻,小手抓住个枝杈就能把自己给吊住。
  然后一使劲,人就上去了。
  昨天有十几个娃娃去得晚了,在那吃了一顿午饭才回来。
  作为河南府最高长官的毕构忍不住了,他要去看看,看五百羽林飞骑护着的一个十七岁的从四品文散官。
  到了这边不见自己,也不与其他人过多接触,呆在二十五里外的山上,养鸡、养鸭、养小猪。
  说里面没问题,有人信吗?
  毕构决定主动出击,一早问问府中的事,乘车出门,带了二百余骑。
  出城后的前十里路还不错,之后坑洼多,还窄。
  他的车可没有减震板,有的孩子跑跑跳跳的都比车快。
  实际刚前行五里,便遇到了五骑羽林飞骑,对方看一眼,转身就跑。
  又前行三里,第二拨羽林飞骑过来,又看一眼。
  前行十里,第三拨羽林飞骑上前询问情况,知道是府尹后,跑了。
  “好一个羽林飞骑,好一个斥候连绵不休。”
  毕构评价,他明白,人家过来此地,斥候就开始往外派。
  瞧情形应该是方圆二十里,摆出来行军之势。
  等毕构到地方,时至午时,刚到这个时间,没到第二刻呢。
  风吹来,一股混杂了不知道多少种味道的浓郁饭菜香飘入鼻中。
  其中最明显的是膻,显然有羊肉,不,羊汤。
  山脚下有了军寨外护栏,同时挖了三丈宽的沟,引水入内,搭小桥。
  小桥上有立柱,挂绳索围护,不使人掉下去。
  不等过桥,一个少年身穿官服迎了上来,一直走到这边桥头。
  “可是河南尹大驾?本官迎接来迟。”少年声音清脆,面色平静,抱拳行礼。
  毕构下车,打量个不停,迈步走到近前,继续打量,突然问:“你是李易?”
  “是!”李易回答。
  “你可知罪?”毕构把脸一沉,喝问。
  同时他想了很多种对方的应答。
  比如说:不知,还请府尹明示。
  或:知罪,望府宽恕。
  又如吓懵,不知所措。
  而实际情况却是


第三百二十四章 老毕咱们喝羊汤
  在毕构一声问罪喝声之后,其他人一激灵。
  李易上前两步,伸手扶住毕构的胳膊:“老毕,别闹,就等你了。我跟你说,羊汤都煮到时候了,快点去吃,小心些,这桥有些晃,我刚才走过来我,往下一看,发现自己晕水。”
  毕构懵了,就这么被李易扶着过了桥。
  站到桥这边,毕构想了想:“哈哈哈哈好,好一个少年,老夫喜欢。”
  “走吧,我知道你过来干啥,这事说起来话长。
  我实话跟你说,你不能把我怎么样,我也不能对你如何。
  你想抓我,你带来的二百骑不够用,我有五百羽林飞骑,你两千骑兵我照样破你。
  我一个散官,没资格抓你,抓了就是造反。
  咱吃饭吧,边吃边说,我给你带来几本书,你那儿子可以学着玩儿。”
  李易依旧是自来熟,扶着毕构往前走。
  研究资料,他知道毕构有些时候不遵循常理,那么就顺着对方的心理侧写来操作。
  毕构不说话了,眯起眼睛跟李易一起走。
  他承认李易说得对,自己抓不了对方,调兵是大事。
  人少了不够羽林飞骑杀,人多了人家就跑,一人三骑。
  何况凭什么要抓?
  同时对方对自己无威胁,说明确实有事情要谈,听听吧。
  到前面,吃饭的地方临时搭起了一个个棚子,干活的人在那里快速地吃着。
  还有一群小娃娃,身上衣服蹭了桑葚的颜色,有人用肥皂水半帮忙搓。
  小娃娃一人一个羊排抓着在那里啃,吃得满脸油。
  看到这里,毕构露出笑容,孩子们太可爱了,更主要的是,这个李易愿意给孩子们羊肉吃。
  看庄户忙来忙去,对孩子的态度便知道,他们不是临时装样子。
  平日里他们也一定是如此照顾孩子,不然不会那么熟练。
  每个孩子身边放了一个小筐,旁边有人在编织小筐。
  小筐中装了桑葚,有的已经被压扁了。
  “哪里来的人编筐?”毕构任凭李易搀扶着,问。
  “花钱找人,要么也得采,孩子们摘不了多少,有的孩子用衣服兜着说拿回家给爹娘吃,衣服都染了色。
  我让他们编几个小的筐,装进去,等孩子们吃完饭,摘满一小筐,拿回家。”
  李易介绍一下娃娃们的情况。
  “老夫倒是觉得染了色的衣服更好看。”毕构点点头。
  “现在用肥皂水还能洗下去,等干了再洗,难了。心在就好,无关衣服颜色,可是染了色的衣服,别人会嘲笑。”
  李易反驳一句,他不需要用孩子染色的衣服来表现孩子的孝心。
  “何为孝父母?”毕构突然又问。
  “父母笑了就是孝。”李易答。
  “何为顺?”毕构再问。
  “拴上绳子去采桑葚就顺畅了。”李易复答。
  他的意思是,父母希望孩子平安,拴了绳子就安全,当然是顺从了。
  “他们吃羊肉可没带回去给父母。”毕构挑理。
  “我不允许,娃娃吃是我关照娃娃,娃娃的父母我难道也关照,那我岂不成了河南府尹?”
  李易一句怼回去,孩子父母能不能吃上肉,不是你的事情么?
  毕构咬了咬牙,心里堵哇,却说不出来什么。
  “深呼吸两下,别怕,你倒在我面前,我保证给你救回来,我带着医车来的。”李易安慰毕构。
  然后毕构呼吸更急促了,果然深呼吸,缺氧症状有所好转。
  前提是不能继续深呼吸,不然就醉氧了。
  “哪里来的羊?”毕构走出去几步,终于回过魂。
  “在洛阳买的呗,这边的羊冬日里草少,还未追回膘,我给高价才买来。
  这样的羊冬天里吃干草,比吃青草的羊在膻味上少了许多。
  不过没阉割,有腥骚味,先用冷水泡了一段时间,才下大锅煮,依旧有味道,吃的时候多放胡椒粉。”
  李易免费教毕构怎么处理腥骚的办法。
  他那个时候饭店卖的脊骨、大骨的肉,就显得肉大很多。
  寻常人家自己买回来骨头一煮,发现骨头上的肉变小了。
  工艺问题,一般人家是放在冷水里加热,然后血沫子撇掉。
  饭店是用冷水泡,把生肉的血水给泡出去,然后直接扔到开水里煮,肉就不收缩。
  同时就把腥骚的味道给泡出去了,哪怕是吃很多草的山羊,一样能给泡掉膻味。
  毕构面上不动声色,却是记下来了,以后自己家也照着作。
  李易扶着毕构去洗手,然后找一个提前预备好的周围距离很远的小桌子坐下,其他人不得靠前。
  随毕构来的骑兵面对羽林飞骑的时候看毕构。
  毕构颔首,他也没办法,他看出来了,自己带的人面对人家羽林飞骑的时候气势弱了。
  能理解,羽林飞骑气势不强,怎可成为陛下私军。
  放了不少羊杂和羊肉的两个碗被人送上桌,加上一束子在热水里碗里躺着的白酒。
  一盘葱爆羊肉、一盘新鲜的香椿芽炒蛋、一碟泡菜和一碟用河里小鱼制作的鱼冻儿。
  其他的是葱花、香菜、醋、盐、胡椒粉摆在桌子上随意取用。
  李易自己放调料调整口味,不时尝一尝,再放。
  毕构坐在李易的对面,并不动作,而是仔细打量。
  李易调好自己的汤,一抬头,看毕构不动,说道:“老毕,自己调,人和人的口味不同。”
  “你带着许多家禽和小猪过来,意欲为何?”毕构还是不动,坐在那问。
  “边吃边说,我说为了赚钱,你保证不信。”李易碰碰酒束子,开始给二人倒酒。
  毕构这才给自己的汤里放东西,同样是不时尝一口,想着差了什么,再放。
  有点淡,放盐,尝一口,还是淡,继续放盐,再尝,淡,放盐,突然想起个事情,用匙子搅和搅和,尝,停住。
  “先喝口热汤暖暖肚子,咱们再慢慢喝酒。”李易放下酒束子,自己舀着喝了几口汤。
  “老夫有一事要问。”毕构开口,没碰汤。
  “说呗,我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李易等着。
  “汤里的盐放多了怎么办?”毕构纠结地问出来,刚才他一直放盐,往用匙子搅了。
  李易招呼别人:“取多半碗汤过来。”
  转过头,他对毕构说:“兑一下,然后给别人拿去喝,不能再倒进锅里。”
  重新兑好汤,有人取走那一份,毕构喝两口,端起小酒盅:“最近几日坊间多流传长安正月十五时的一个故事,说干旱蝗灾害人,你知否?”


第三百二十五章 我来教民去致富
  听到毕构的话,李易露出笑容。
  “老毕,你这个人确实有那么两下子。事情是这样子滴,受干旱蝗灾而死的人,来世想继续在一起,实在是太难了,而且想过好日子”
  “你是为蝗灾而来?”不等李易说完,毕构盯着他问。
  “不,我是给大家找一条新的致富之路。”李易一副你要相信我的样子一口喝尽小盅里的酒。
  等毕构跟着喝完,李易压低声音:“老毕,我收一斤蚂蚱,给一个鸡蛋,你猜一斤蚂蚱鸡吃了能下几个蛋?”
  “几个?”毕构对这个不懂,比吸引了,一起放低声音问。
  “四个。”李易比划出四根指头。
  他没提还要喂糠的事情,一斤肉给鸡吃了,下不出来一斤蛋。
  并且不是吃完就一定连续下蛋,还长肉呢。
  对外宣传要往多了说,不然别人不配合。
  “你赚了三个蛋?你这做买卖的心怎能”毕构不高兴了。
  “我给你二斤蚂蚱,你给我一个蛋,我让你赚七个。”李易怼回去。
  “老夫又不养鸡。”毕构想了下,发现难度大。
  “你当河南府尹,得俸禄贫什么比整天干苦力的人多出那么多?”李易换个问题。
  “那怎能相比?老夫老夫老夫所管之事可利许多百姓。”
  毕构停顿了又停顿,终于说出来个理由。
  “我收蚂蚱喂鸡给蛋,同样利许多百姓,我为何不可以多赚?”李易讲道理。
  “只是你所赚过多,应分些利给鸭子呢?鸭子吃一斤蚂蚱可下几个蛋?”
  毕构想说分利给别人,又怕李易问自己为什么不把俸禄给别人,只好说鸭子。
  “三个,差不多,别看鸭子平时下蛋比鸡少,那是吃的东西不过好。
  吃多了虫子,鸡和鸭子会长大,大了后的蛋也大,大蛋孵出来的小鸡、小鸭大。
  所以从我这里买小鸡小鸭,同样的价钱就是赚。
  老毕你回去张贴个告示,就说我这里过两旬后有大量鸡崽儿,三旬左右鸭崽。”
  李易对毕构说。
  毕构最初一直点头,等最后一句出来,他深呼吸:“你小子还要赚另一份钱。”
  “哪是赚钱,我赚钱我自己养不好么?给别人卖个苗钱,别人自己抓了蚂蚱剁碎喂鸡,小鸡噌噌长。
  等长大了,又能下蛋,孵小鸡,越养越多,天天吃鸡肉、鸡蛋吃到腻味。”
  李易比划着介绍鸡生蛋、蛋生鸡的无限循环。
  “没有蚂蚱了怎么办?”毕构觉得有道理,又担心吃的问题。
  “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