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肖一点不含蓄,他知道对方什么意思,从村子进庄子好进。
  但不行,村子和庄子是一体的,李东主管着大量的钱财和未来的买卖。
  “我们可以多给钱。”对方不死心。
  张肖摇头,认真道:“给不了那些钱,我们村子把账簿交给李东主了,我这个村正只能管一点钱。”
  说着他给了对方一个你懂的眼神。
  “竟是如此?你们不怕他唉!”来人叹口气,不说了。
  他看到了张家村子村民的衣服,还有准备盖房子堆在那里的砖瓦。
  每一个瓦片都是一个陶器,用无数的陶器来铺屋顶,需要多少钱?
  别人用泥砖,村子里用烧制的砖。
  为什么?刚才村正不说了么,李易管账。
  村民们把身家托付给李易,李易就给村民捞好处,村民又怎么可能放别人进去?
  除了张家村子,皇庄的庄户家中也有人打主意,说是有个借宿的名头就行,可以不住,然后从在这边四处看看。
  皇庄的庄户像看傻子一样看对方,你唬我?你要去哪看?皇帝的行宫吗?你想死别拉着我。
  不去行宫?那你去哪?去李家庄子是吧?我就让你死,我们也指望李家庄子过好日子呢。
  于是在李易不在的日子里,好多人想找个漏洞,结果全被堵死了。
  消息传进宫里,李隆基在晚饭时笑着说出来。
  王皇后一脸恬然:“要立规矩才好,本应该修个墙,或围个栅栏,然,那样又会叫三个地方的人觉得别扭。”
  这一刻她又变成了那个身影,睿智、果决。
  “那该怎样作?”李隆基暂时没想到办法。
  “在皇庄、张家村子到李家庄子的地方修成渠,上面架桥,想过去只能走桥,总不会游过去吧?一身湿漉漉的太过显眼。”
  王皇后给出主意,打造风景区,看着漂亮,但路却少了。


第三百一十八章 战略战术同相和
  李隆基晚上如讲笑话一般说着庄子周围的情况。
  李旦、豆卢贵妃、李成器和其他几个王爷同样当笑话听。
  另外四个王爷一直没见过李易的面,却帮过忙,并且拿了许多好处。
  他们想去,又怕暴露身份,只能从别人口中了解李易的事情。
  反正觉得那少年本事大,不然冬天自己怎么吃到的香瓜和西瓜?
  以前温泉那里有些蔬菜,却从来没有过西瓜。
  去年秋后的西瓜就能保存,放在盐水里泡,然后搬进地窖里。
  等这批西瓜吃差不多的时候,大棚西瓜出来了。
  李家庄子除了供应给天上人间,就没往外卖过一个,全是他们自己吃了,然后西瓜皮放芒硝制西瓜霜。
  眼看着到手的钱不去赚,一般人谁能作到?
  前两天科举考试,李家庄子出四十二个人,四十二个人就挤到甲等前面。
  这本事,以后还要问问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没,接着自己跟着继续捞好处。
  百福殿里大家高兴地吃喝着,其乐融融的样子。
  政事堂中,姚崇没走,今天晚上他留下。
  他在研究四十二个学子写的关于治理旱灾和蝗灾的文章。
  旱灾里面说产竹多的地方,让接竹管,然后引水直接走竹管。
  不用非得完整的竹子,劈开,把竹节打掉,然后旁边钻出小孔,这样更省水。
  前提是地势要一面高一面低,不然水流不过去。
  打井不用说了,宋王的队伍分散开,派出许多支小队伍,到那边教导怎么打井,顺便拉进联盟。
  春天这一茬不厉害,麦子都差不多了,旱灾能扛过去。
  关键在于秋天的那一茬,那时干旱加剧,只能引水去灌,同时越旱蝗虫越多。
  若真有大旱大蝗,到了明年才是最严重的,上游的水不够了,很多蝗虫产卵。
  是的,蝗虫产卵,李易那里说了,蝗虫不是什么上天给的,是像鸡下蛋一样,把小崽弄进土里。
  杀蝗虫埋的方法并不好,说有的蝗虫眼看要下蛋了,就是产卵了。
  如果活着捉埋土里,蝗虫会用最后的一刻产下卵。
  最好的办法是有水的地方,在水中间漂浮一只小舟,舟上点很多灯笼,晚上蝗虫会飞过去,然后掉水里淹死。
  没水就在地上架很多火堆,周围用或干脆就等着蝗虫冲进去烧死。
  白天的时候鸡鸭有效果,尤其是在粮田里。
  粮食的叶子不好吃,鸡鸭不爱吃,更喜欢吃肉。
  菜地里的话,如果没经过专门饲养的鸡鸭,很可能一口蝗虫一口菜。
  李家庄子为了应对这个情况,养了好长时间的蛆,用来喂鸡鸭。
  只要同一个群的鸡鸭,孵化出来,由大的鸡鸭教导,小的也会盯着虫子吃。
  另外是烟熏法,最好的烟是蒿子冒出来的烟,一熏便是一片接一片的蝗虫掉下来。
  姚崇一条条看着,他知道这属于技术领域范畴。
  学子敢写出来,必然是李易那边教导的缘故。
  考卷中在说出各种方法的时候,强调,蝗灾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人的畏惧之心。
  有蝗虫,不去杀,有什么办法?
  “故,天下事,鬼神不可畏时,必然有其利。百姓见利,可无道德、不敬鬼神,何况蝗虫乎?
  使民见利,凡捕杀蝗虫者钱财可入,民能逆天而行。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矣。今反其道而行,趋民逐利,民自奋力捕蝗,此乃上计。
  若日增十钱,其民愿往,日增百钱,则不分老幼,皆去行之。”
  姚崇念出来一篇时务策。
  意思是说,百姓害怕蝗虫,但是,你让百姓知道捕捉蝗虫能赚钱,什么这个那个的,管他老天爷怎么想,干吧。
  抓蝗虫一天如果能够赚十文钱,好多人愿意去做。
  要是能赚一百文,老少齐上阵,大家疯了。
  “妙哇,李易,你果然不一般。”姚崇两手搓着夸赞一下李易。
  接着看下一篇。
  下一篇同样是治蝗策。
  出的主意又不同。
  “有人欲以天降之灾不可违,我等应用前世今生蝗灾干旱为由而推,岂不闻上元夜,三生石畔、彼岸花开此乃宣传之攻势哉。”
  这个庄子的学子说用宣传攻势来应对。
  百姓害怕天灾,说是上天降下的惩罚。
  那么正月十五那个节目就要拿出来用,告诉百姓,前世今生,还有来世,现在不杀蝗虫,今生吃苦,来世难想聚。
  以迷信对迷信,看谁牛逼,上天出点事就是眼下,这辈子和下辈子难道不比面前的事情严重?
  姚崇看着,起一身鸡皮疙瘩。
  他回忆,李易从什么时候开始养鸡鸭的?那么多的数量,就是不杀了卖,养着。
  到后来才说可以卖小鸡苗、鸭苗。
  然后小猪正好是留在了刚开春的时候产崽儿。
  正月十五给王皇后打助攻,顺便就埋下男女为什么死了的原因。
  处心积虑呀。
  为了应对蝗灾,他提前干了多少事儿?
  包括从陛下那里知道制作变蛋,然后蜀商妥协他就要大量的盐。
  “老夫居然怕了,怕他心思放在对付老夫身上,唉!”
  姚崇哆嗦了一下,自语道。
  他慌了,那个少年,为一件事,用一年的时间来布局,直到如今才显露出来。
  好忍耐、好心性。
  而且他一定还有很多技术,是不是继续有着什么盘算?
  武功县的窑是临时出了问题,坑百姓,他那边几天后放出来新釉。
  也就是说,紧急事件的时候,他李易反应迅速,丝毫不留情面。
  不急的话,他就慢慢来,在这个过程中,你逼迫一下子,他保证立即应对,还是那么快。
  如打仗一般,战略战术,什么都不缺。
  你不出招,他一点一点逼迫,你突然出招,他瞬间反应,不给你丝毫机会。
  姚崇深呼吸,然后去拿氧气袋,给自己接鼻子上。
  “此子谋算之深远、应对之迅疾,非常人可及,当小心,小心,再小心。”
  姚崇自己给自己说,意思是,不要总想着压对方。
  说不定现在对方在布局呢,等少年忙完旱灾和蝗灾的事儿,下一步要干什么?不会是对付自己吧?
  姚崇如是想着,他自己吓自己,他根本不知道,李易一直没把他当回事儿。
  通过天上人间给他好处,是为了稳住他。
  别闹,忙着呢,你儿子那些事情偶都知道,就是不愿意出手。


第三百一十九章 采茶忙碌嫩芽贵
  科举放榜后第三天,考上的学子重新进吏部,接受免试。
  所有学子仔细打扮一番,有的擦胭脂、涂腮红,使自己看上去比较漂亮,衣服理顺纹理。
  众人进去,吏部官员看看长相、测测视力,在问几道简单的判文。
  结果全部通过,大家喜洋洋。
  中午之前从皇城出来,其他人刚想与李家庄子的准官员们约一下,四十二个学子已纷纷上车。
  车队转向,回庄子。
  四十二人要回去继续学习课本,先自学,主要是物理、化学、算术,语文不用。
  他们听劝,知道馨研不会骗他们,故此应该踏踏实实学本事,眼下不是与其他人游玩的时候。
  另外十七个甲第的准官员们则是骑上别人友情借的马,开始在横街上溜达。
  可惜看热闹的百姓比去年少许多,百姓们跑去找地方采茶了。
  采完茶叶要赶紧送到李家庄子换钱,没时间看别人游街。
  等队伍往东,到达平康坊的时候,北曲的姑娘们纷纷推开窗户,在上面挥舞起手帕,娇声喊。
  直到此刻,十七个进士才感受到了自己的身份是受人尊敬的。
  “从现在始,茶叶一直能采摘到夏收之前。”裴耀卿邀请李元纮在天上人间吃饭。
  看到有百姓从城西过来,路过天上人间,背着竹篓匆匆向东走,与李元纮说。
  李元纮看着心情不错,跟着道:“如此,两县家资不丰的人又能积蓄些钱财,焕之去与李易寻来的活计儿,当有大功。”
  “多亏大纲体谅,未与我这长安令生气。”
  裴耀卿表示感谢,他一个长安令让另一个县的人跟着干活,对方没说什么。
  “主要是不敢拦,先不提利民与否,只衙役可以多得钱,我就难以阻止。”李元纮笑着说了一句。
  他不去争,事情办到就好,拿了不敢拿的钱,有风险。
  何况裴耀卿的钱依旧用在两县百姓身上,其本身没去贪。
  “往后喝茶不用花钱买,李易答应的。”裴耀卿换了个话题。
  “冲泡的茶确实口味不同。”李元纮颔首,他不在乎茶,因为他不知道李易以后会把茶卖出什么价。
  此时京兆府的百姓忙着找野茶,有人种的茶园进不去,就问茶园的主人要不要人手采茶。
  茶园的人知道茶叶会慢慢生长,现在还都是嫩芽,李家庄子给的价钱高。
  按照不同的品相,最贵的一斤可达五十钱,最差的也有十钱。
  比以前制作好的茶价钱都高,只是要求多,采下来的新茶送到庄子不得超过三天。
  同时又不准堆厚厚的一层,不然价钱要继续往下掉。
  寻常人找到茶树,采一天,就要往庄子上赶,附近有人多,则雇一辆马车、驴车、骡车、牛车。
  离庄子相对近的地方的人,可以采两天茶,然后乘车去送,不超过三天。
  茶园的主人看到有钱可赚,与采茶的人商量好价钱,一群人冲进去摘嫩芽。
  看上去双方都很高兴,一个是不用自己寻找茶树,一个是感觉凭白得了钱。
  当第一筐茶叶送到庄子上的时候,庄户们开始忙碌。
  准备晒茶的地方,还要保密,炒茶绝对不能教,指望这个赚钱呢。
  宋德按照李易画的图和说明看品相,每当给出五十钱高价的时候,他笑得比对方还开心。
  后面做茶的人按照不同的工艺开始处理嫩茶,按照茶的水分要求不同,制作出来的成品率也不同。
  茶要求的越干,需要的青茶越多,一般情况下,绿茶是四斤多青茶出一斤成品。
  若是一大堆的青茶送过来,十斤中选出来四五斤的好芽,那么这个炒出来其实属于十斤出一斤那个品质。
  但被选下去的芽,依旧可以炒。
  如果是制作很干的茶,或许需要从二十斤青茶里挑选出十斤,然后炒一斤。
  京兆府这边的嫩芽,挑好的,五斤出一斤绿茶,能卖出天价。
  至于怎么卖,东主有办法。
  庄子旁边,暂时不制作蜂窝煤的人,组上团,跟庄子雇马车,跑到一处处地方采摘。
  必须是雇,要给钱,去的时候车上装着草料、盐和大桶的水。
  一般是一天的路程,中途必须让马休息。
  采一天,多半天,再赶回来,把茶芽卖给庄子。
  不过庄子答应,会给他们一些差些的茶喝。
  补充下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