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他人明白,这个是妹妹,可以娶,这人没媳妇儿。
  宋德在那里一个个念着,念一个就是庄子出来一个。
  “甲第四十二名,襄阳关聚羽,我庄子上的学子,来吧,这个今年刚极冠,家中有父母,其父原来是当地的县学先生,现在也帮着庄子教孩子。母亲知书达理。”
  宋德介绍到最后一个庄子的人。
  一年轻人拉着父母的手出来,脸色红红的。
  “我把后面的十七个也念了,乙等及第的你们自己看吧,太多,甲第四十三名”
  宋德觉得自己完成任务,帮再念十七个人,不管了,回去庆祝。
  庄子中过来的人已经在欢呼了,庄子一共是四十二个人,包揽了本次科举进士科甲第前四十二名。
  别的人根本不理会什么四十三名了,他们呆呆地看着李家庄子的人。
  在庄子里学习,比别处强这许多?
  他们知道,甲第和乙第不存在谁把谁挤下去的问题。
  全答对,甲第,答错一道题,乙第。
  眼前的人,前年冬天不知道怎么熬过去,跑到李家庄子给人干脏活儿,得一个住的地方。
  今年就全部考中进士,还一律甲等及第,把前四十二名全给占了?
  “上车,回去庆祝了。”宋德那边念完,跑下来,回到队伍,招呼一声。
  “我们也去,宋管事,我们也去。”平康坊南曲的馨研等人站在不远处喊。


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起大落不随欲
  李家庄子的车队调头离去,一同走的还有南曲的好多美女。
  人群就那样望着,忘记了进士科还有乙等的事情。
  考上乙等及第的人郁闷了,说好的风光一把,你们看啥呢?看我呀。
  本应该激动的他们,一时间变得失落起来,什么时候进士科的乙等不值钱了?
  原是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看榜大行动,猛然成了安静的聚会。
  过了好一会儿。
  “卧槽,李家庄子的四十二个人全中了?甲等,排在了所有人的前面。”
  “再给前年嘲笑李易李东主的那许多学子们一个机会,不晓得他们还笑得出来不。”
  “别说前年,去年,去年可以去,去年的学子明年要考上多少人?”
  “他们里面有人单身。”
  “我瞧着那谁的妹妹不错,给我当个妾”
  “嘁!”
  “娘滴咧,好不讲道理,比国子监还厉害。”
  “今年天冷时,庄子还会招人吗?我家老二可以去干活。”
  “没那好事儿了,科举结果一出,庄子不会要人。”
  “庄户要不要?”
  “什么都不要,换成你,你会随便叫人进去?”
  现在无人理会其他考上的人,不停地感慨李家庄子的事情。
  不远处的一辆车里,三个宰相俱在。
  他们看到了被念道名字的学子微微鞠躬行礼的样子。
  那是一种气度,没有使劲喊,也不曾失态。
  一个个带着家人,每一个站出来,必然吸引无数人的目光。
  接着又转回庄子,回去庆祝,未把家人抛在一边与好友喝酒。
  “德、行,李易那里不止教学问。”卢怀慎十分自然地夸一句。
  家里装修差不多了,等着漆干,把新大的家具摆进去就好。
  说是有新的釉烧的瓷器,好多套,各种用途。
  所以李易这少年好,教出来的学子考科举厉害。
  “元之,听闻是你让崔尚书把四十二个学子放在前面,往后李易庄子会处在风口浪尖。”张说说排名的问题。
  “老夫不说,崔日用一旦作错,他承担得起么?李易会担心出风头?”
  姚崇帮崔日用说话,李易那里不会在乎,别人又进不去庄子。
  “三本韵书不错。”卢怀慎又一次说李易的好话:“李易才华确实出众。”
  “等你家装修完,我去看看,然后天上人家要是不给我照着装,我就整天说李易坏话。”
  张说一副我非常不满意的样子说道。
  他昨天陪着卢怀慎去看过,新家具可漂亮了,刷了漆。
  有的直接外面一层桐油,没有其他颜色,古朴又韵味。
  同样是家具,李家庄子随便一个小凳子,瞧着比别人家的亦要好上无数倍。
  “老夫家的桌子腿不平,应该是地面的缘故,怀慎家的瓷砖地面很平整。”姚崇跟着说一句。
  卢怀慎家铺上瓷砖了,瓷啊,铺地上踩,说是进去要换鞋,鞋已经做好。
  卢怀慎眯起眼睛不出声,反正你们没有,李易看不上你们。
  而且你们总想着压李易一头,见了好东西还想要?
  “不给老夫装瓷砖,老夫把四十二个人扔个地方,磨砺几年。”姚崇闷闷地说道。
  “那样李易即使不知道你是谁,他也会想办法把你给整下去,不信你试试看。”张说笑着说。
  “不试,他愿意把四十二个人带回庄子就培养,老夫只看着。”
  姚崇才不受激上当呢,他敢保证,自己真作了,李易出手绝对不会软。
  他知道李易在叫学子们一些很神奇的学问,指望着把学子们教出来,还一起为大唐百姓努力。
  碰学子便是动摇李易的根基,他发起疯来
  姚崇甚至相信,李易没有其他手段的话,说不定弄一堆烟花放他家门口,等他下朝的时候点燃。
  接着随手李易拿出来更好的技术,献上去算是认罪,告诉陛下,你不能杀我,我还有不少技术。
  至于炸了宰相,属于不小心,烟花自己烧起来了。
  别说陛下一口一个易弟,哪怕真的不认识李易,同样不会为一个死掉的宰相而放弃更多的技术。
  那李易跟百宝囊似的,一准儿藏了许多技术,而且会越来越厉害。
  姚崇如是想,突然发愁了。
  怕,怕自己继续针对李易,等李易那边知道或不愿意忍了,对他出手。
  三人聊天的时候,朱雀门前的人群渐渐散去。
  考上的人,在郁闷了片刻后又恢复到正常状态,拉着好友去饮酒。
  尤其是甲等及第的,有人邀请去平康坊玩乐。
  平康坊北曲最好找人,拿钱即可,中曲稍微费点劲,需要有才和财。
  南曲得看身份和人家心情,南曲的大家们可是在有人出来后,拿到题一起答。
  各科的南曲大家全答,就没有她们不涉猎的学科。
  “回吧。”姚崇看着人变少,吩咐一声,车子转进皇城当中。
  南曲中热闹了,一群美女用民族乐器弹奏上海滩和万水千山总是情。
  然后发现怎么演奏,比起馨研她们用的新乐器,总是少了些韵味。
  前奏用笛子给上海滩配乐和用长号绝对不一样。
  而万水千山总是情,拿琵琶弹不出吉他的效果。
  两首歌曲出现的时候,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都有,而且是大爆发时代。
  那些作曲配器的人,有的歌曲就用民族乐器为主,有的则是西洋乐器。
  他们是把效果发挥到了他们能想到的极至。
  绝对不是用合成器对付一下就完事儿的,人家要求经典。
  庄子里除了没有钢琴外,馨研一群人就在演奏经典,为学子们祝贺。
  学子们的家人不停地抹眼泪,终于等到这一天。
  学子们纷纷跟妻子保证着,不会再找别的女人取代她们的位置。
  他们说得是实话,就是不敢,似乎东主对这方面有暗示,找妾应该没问题,休妻不可以。
  怎么暗示的?不清楚,凭感觉。
  馨研等人了解考上进士学子的一些想法。
  故此她们除了上海滩和万水千山总是情之外,又表演了许多男女不离不弃的节目。
  以此来告诉学子们别飘,不要以为考上进士就牛逼了,每年都有考上的,甲等第一最后落得身败名裂同样有。
  其他进士,最终碌碌无为的亦不缺。
  俱是看在李易的面子上,否则她们才不管呢,有本事你们到南曲,我们就陪你开心,一句不劝。
  等你们真正进入官场,吃了亏,你们才懂事儿。


第三百一十七章 朝廷从不重诗歌
  欢腾中,二百二十个学子羡慕着,却不嫉妒。
  因为明年该他们了,进士录取没名额限制,把题答对就行。
  今天要不是有庄子的四十二个人,实际上比往年少。
  帖经的题出得太偏了,十七个能答上来的人,哪个都不一般。
  馨研这时唱累了、跳累了,拿过喇叭对二百二十个学子说话。
  “你们在李郎的庄子,省下了大量时间,不用去干谒,同时不跟其他人参加互相吹捧的诗会。
  你们接受的指导是完善的,安下心学,把家人叫过来。
  我们南曲的姑娘见多了看上去才华出众,写即兴诗好的人,最后考不上。
  看在李郎的面子上,我与你们说,且莫把心思放在那上面。
  陛下用人,从来政为先。外政是定邦之策,内政是安民之计。”
  说完,馨研放下喇叭,转身和其他人下台,休息。
  她们路过学子的时候给一个鼓励的眼神。
  二百二十个学子,包括四十二个学子站在那里发呆。
  今天他们是头一次听到平康坊的女子跟他们说别玩什么诗赋。
  曾经跟着有钱的人去平康坊,那些女子可是不停地称赞长得好看、文采好。
  此刻明白了,那些女子坏呀,真正有用的是政。
  看在东主的面子上,馨研大家说实话了。
  “为什么突然说这个?就不怕失了恩主?”
  “你有钱么你就恩主,你在庄子里能随便看到馨研等大家给表演节目,出了庄子你去南曲,门槛费你都交不起。”
  “如此说来,诗赋是小道?”
  “本就是小道,东主何时以文采而自傲?”
  学子们互相说着,摸清楚门路了,以后不把大量的时间放在琢磨诗赋上。
  “大家不要说出去,别人不知道,咱们才能捞到好处。”
  “对,让他们举办诗会去吧,我估计会邀请我们,但不去,没用。”
  “没错,今年他们保证会找我们二百二十个人,打听题,还有其他的学习方法,记得保密。”
  新来的学子时间组成同盟,别人要来找去玩,不去。
  用不着,你们有钱有势力,跟我们有关系吗?
  我们不需要干谒,我们等要考试的时候,东主会把吏部官员带来玩,包括吏部尚书。
  大家说着,一想到吏部尚书带队过来,东主不出面,吏部官员还笑颜以对,就知道东主有多厉害了。
  其他人找门路,最后不还是落到吏部官员身上么?
  当然,有些人是想绕过科举,直接被赐个出身,咱不要,咱必须堂堂正正考进士科。
  庄子上热闹完了,大家继续按部就班作事情。
  外面去乱了,进士科,一个庄子出四十二个人,四十二个人就把甲等及第的前四十二给占据。
  喊作弊的、说暗中交易的、扬言要上告的、要求重新考的
  各种声音甚嚣尘上,有人走门路甚至找到了御史台的人,想让他们帮着弹劾。
  御史台的人果断回绝,不管,没问题,科举考试一点问题都没有。
  他们早得到暗示了,别瞎说话。
  时间又过了一天,大家见闹不起来,也就是在坊间小道消息传一传,朝堂上根本没人提及。
  吏部很快组织复试,一大群人进去,当天进去,当天就得出来结果,好,全部录取,等几天吧,给你们安排。
  一听要等几天,考上的人纷纷动起心思,走门路。
  要留在长安,哪怕是去修史,也不要出去。
  只有那些奔着到地方为官的其他科的人,才希望自己能够到一个好点的地方。
  地方百姓富裕、案件少、没有闹事的、离京兆府近的,最好就是京兆府范围、吏员愿意配合的、上官好说话的、同僚愿意互相帮助的
  就跟做梦能梦到的地方一样,有时做梦都不敢梦。
  知道自己要留在长安的人,赶紧去租房子。
  城内的租不起,到城外,如张家村子那样的地方租。
  当官的啊,到郊区租房子。
  品级低,不用参加大朝会,只要上班时间能到地方就行。
  于是张家村子来了十多个人,想要租房子,张家村子不租,可以住,按天算钱,偶们是旅游村。
  有人直接套钱。
  村正张肖过来提醒:“诸位,村子里可以住,前提说好了,不能随意出村子,出去得说清楚要到哪,村子里安排人跟随。”
  “凭什么?从来没听说过在哪客栈住,还不准出去溜达的规矩。”有人表示不满。
  “大家把话敞开了说吧,你们想进李家庄子,我们不能让你们进,我们村里的孩子,也准备学一学,到庄子继续学,然后考科举。”
  张肖一点不含蓄,他知道对方什么意思,从村子进庄子好进。
  但不行,村子和庄子是一体的,李东主管着大量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