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学长们在等待的时候跟学弟们聊,他们里面有的人比后一批的年岁小。
  他们先去的庄子,才先参加考试。
  打探情况的二十个学子放下心,等车再过来,装上去送走。
  未时末,四十二个人和二十个学子全回到了天上人间。
  天上人间找了车,没留他们吃饭,用最快的速度送回去。
  此时他们的考卷已经放到了吏部考官的面前,先看贴经,没问题,再看时务策。
  “我等没漏题,他们却都答上来了,文笔各有好坏,却一题未错。再看看其他的,好给出等。”
  一个侍郎专门看了四十二个学子的考卷,满意,这就是中了,其他的好说。
  自己也就完成了拿人好处为人办事的承诺,松口气。


第三百一十四章 甲第排名应为几
  “那四十二人如何?”侍郎刚放下心,崔日用便匆匆赶过来询问。
  “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全过,诗也合律,甲第。”侍郎把好消息分享给尚书。
  进士科,试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策通四、帖过四以上为乙第。
  全答对,进入甲第,答错一个就是乙第。
  没有什么一甲、二甲、三甲的说法。
  如果错了三个,明年继续努力。
  崔日用脸上有了笑意,过了好,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其他人呢?”崔日用又问,需要排名次,四十二个人皆入甲等,怎么安排?
  “其他人估计很难,帖一大经,有五段,谁没事能把周礼那个涉及到税的给背下来,五段哪段错一个字,就少一个。”
  侍郎认为帖大经出题过偏,科举考试,一般考礼记中的内容,但考周礼和仪礼亦可。
  好多考生一来先考进士,今年没考上,看情况,觉得明年把握不大,会选择别的科。
  明经科里,依旧要靠三礼,还专门挑周礼的几道题要问。
  让考明经科的人答进士科的帖经,或许全能答上来,要额外背。
  不过让他们答时务策,就不一定行,否则他们为何今年不考进士?
  寻常情况下,写错一两个字,考官会觉得你马虎了,但你确实会,给你过。
  可是有其他人比着的时候,别人不错字,你错字,乙第吧,除非你时务策和诗都写得非常好,才能破格给送到甲第。
  四十二个学子为了应对时务策,专门背的周礼这一段,蒙上了。
  “李家庄子的学子还是很努力的嘛!”崔日用为其他考生感到难过的时候,夸了一句。
  再拿起几个学子的章看看,发现问题了。
  “写的俱是一个意思,只不过从各方面写,字用的不一样。”崔日用嘟囔。
  “他们往日里总和李易接触,李易还能看不清局势么?叫李易亲自写,会更好。”侍郎给出个合理答案。
  “诗呢?”崔日用复问,他其实看到了,可以,要说出彩,不可能,至少比李易差远了。
  说哪里有错,没有,用的词还很好听呢。
  感觉上是硬拼凑出来,意境有,不够深远。
  侍郎皱眉头:“诗呀好似有个专门的东西来教,如对照着往上填一样。”
  “对,本官亦有此想。”崔日用发现说到他心里去了。
  “尚书,尚书,陛下刚刚送来三本书,说是每个尚书都有,昨夜命人抄写,叫大家先一步拿回家给孩子学习。”
  外面跑进来崔日用办公室的员,男的。
  进来后喘着递给崔日用三本书。
  封面上写灞水对韵笠瓮对韵、声律启蒙、训蒙骈句。
  拿着训蒙骈句,随便翻了一页,上面写:五,歌,雷霹雳,雨滂沱。穿苔竹笋,缠树藤萝。两山排翠闼,一水带青罗。蛛网挂檐惊过雀,萤灯照户误飞蛾。
  换一本,翻开:十三,元,幽对显,寂对喧,柳岸对桃源。莺朋对燕友,早暮对寒暄。鱼跃沼,鹤乘轩,醉胆对吟魂。
  再换:还是十三,元,君对相,祖对孙。夕照对朝暾。兰台对桂殿,海岛对山村。碑堕泪,赋招魂。报怨对怀恩。
  “我知道了。”崔日用顿悟了。
  怪不得李家庄子的学子写诗的时候看着没问题,却总有些别扭。
  这是有工具书哇,把工具书背下来,遇到什么韵的时候可以往里装。
  侍郎拿起来一本翻开,也明白了。
  “原来是有专门的声韵书,看样子四十二个考生还未融会贯通,待以后熟练,写出来的诗会有意境。”
  他不用问,已知出自哪,灞水对韵,灞水整条河,能写出这等东西的地方只有一处。
  “我要誊写一份。”侍郎要求,教孩子用最好,自己同样能看。
  “叫别人抄,先看考卷。”崔日用没拒绝,他相信很快三本书要传遍天下。
  找几个人,把三本书扔过去,抄吧,不要有错别字。
  当天晚上很晚的时候,考卷才全批完。
  别的科先不提,进士科甲第出来五十九个人,其中四十二个是李家庄子的考生,乙第一百四十一人。
  排名
  崔日用没回家,坐在那发愁。
  要说时务策,必然是四十二个学子厉害,一条条说得好着呢。
  他眼下面临着新的压力,把四十二个学子排到前面,另外十七个排后面,会不会有人说闲话?
  不给四十二个学子放到前面,他们却答得确实不错。
  尤其是吐蕃和突厥的形势,分析得头头是道,有的吐蕃、突厥人名自己都未听过,里面却写出来对方的作用。
  凭什么不给对方放前面?问你,你能答这么完善?
  加上和亲的各种情况,别人能分析出来。
  换到旱灾和蝗灾,利农技术上。
  利农技术谁能比得了李家庄子?旱灾、蝗灾,据说李易带着很多家禽过去了。
  旱灾的打井的新方法,同样是李易提供。
  他教给学子们的思路会差?
  “进士科名次排出来了么?”一个声音突然响起,把沉思中的崔日用吓一哆嗦。
  抬头看,烛光下出现了姚崇的脸,就在前面几步远。
  “四十二个学子”崔日用开始诉苦,左右为难。
  姚崇听完,闭上眼睛,过一会儿睁开,道:“老夫看看。”
  说着他直接把崔日用挤到一边去,坐下看章,主要看干旱和蝗灾的时务策。
  一篇篇看完,他对崔日用说:“四十二人排前面,不然等太行山东蝗灾起,有人翻出来这些章,你”
  崔日用点头,表示明白,蝗灾一出。
  科举章翻出看,当初写蝗灾应对那么好的居然没排到前面。
  他这个吏部尚书
  “没有蝗灾呢?现在只是旱,许多种冬麦的人还高兴呢,麦子好收成。”崔日用问另一个重点。
  蚂蚱没到出来的季节,还有半个来月到一个月才可见。
  而且往常刚出来的时候不会是一大群,要陆续变多。
  “老夫希望没有,只是从为见他如此焦虑过,他甚至亲自出去。舟车劳顿,还不安稳。”
  姚崇说了一句,摇摇头,背着手走了。
  崔日用在那又想,叹口气:“我也不知道是有蝗灾好还是没有好。”
  说着他选了字好看和看着更舒服的四十二个学子排起来,另外十七个,排完前四十二再说。


第三百一十五章 李家庄子尽前名
  考完试的李家庄子学子们泡个热水澡,匆匆吃写东西便去睡觉。
  他们的心略有忐忑,不怕被淘汰,担心落到乙等。
  庄子里的人在准备明天的宴席,如今官方不给开宴会,也不唱名。
  只有等着得出名次后,再经过吏部的复试后,才会有人自己出去显摆。
  眼下的大唐对科举考上的并不十分看重,皇帝比较务实,知道一群学子什么都不会。
  白身的学子考上,要从头学。
  家中有官员的学子考上,会给安排个地方某县的副手,人家有当官的亲人,不会可以问。
  换成只晓得读儒家经典和一些学得并不专心的医学书的学子,考上了,对于当官两眼一抹黑。
  此时要在皇城中学习,修史、整理文书、平时与其他官员接触了解。
  等差不多时,看你怎么样,给一个小官当着。
  至于写诗赋好,皇帝才不在乎。
  你认为自己才华够,有路可走,写一个涉及到大唐或外邦的书章,投给宰相,这叫上相书。
  许多人明白,不过依旧有人想不开。
  觉得自己应该直接面见陛下,跟陛下说自己的抱负,陛下立即让自己当宰相。
  当然,文采好,陛下会在梨园那里见,跟你作个诗什么。
  然后突然问你:卿,如今青黄不接,百姓该如何?
  你对陛下说:春红不见何知处,人生在世岂无路。青黄蒙显日霞迟,晚照一片回相顾。
  陛下说:好诗,卿,饮胜。
  说完跟你干一杯酒,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朕问你怎么解决百姓民生,你跟朕扯啥呢?机会给你了,你
  翌日早,许多人急匆匆前往皇城前面的街道。
  榜会在朱雀门前张贴,考上的别高兴太早,还有复试。
  复试被拿下的几率比较小,主要是看身体状况。
  眼下还是比较歧视残疾人的,瞎一只眼睛的、近视太厉害的、有其他生理缺陷的,就淘汰了。
  顺便问一些简单的判词,这个只要背一下皆能过。
  理论上是走个程序,以免有人钻了什么空子。
  考生们都很紧张,先贴出来的是进士科之外的其他科,写上地址、姓名,谁是谁,一对照就知道。
  一幕幕人间悲喜出现,这其中,明经科的人高于其他科,进士科的榜未出前,明经最厉害。
  长安城中的人开始打听起来,谁是谁?多大,家里有几个兄弟姐妹,娶媳妇没?
  再比照真人,看着合适,准备找媒人过去说。
  一般都是家庭条件一般的,稍微有些积蓄,住在城中。
  本事大的在等,等进士科的榜出来。
  他们要找进士,只要答应跟我家闺女成亲,看到那套房子没?长安的,以后你在长安上班,就给你了。
  什么?成亲了?能休了不?啊?还有孩子?能不要了不?哦,崔氏名门?当我没说,谁打听的消息?
  哒哒的马蹄声出现,李家庄子车队抵达,再往前挤不进去了。
  换了一身新衣服的学子和他们的家人纷纷下车。
  年岁各有不同,但基本相差不太多,年岁过大的李易没找,干不动活。
  而且那么大岁数了还执著于科举,对未来发展无用。
  成亲的带着妻子和孩子,没有孩子的拉着媳妇儿的手,其他的是家里的长辈。
  包括只剩了母亲和为出阁的妹妹的,以前是妹妹在家中照看母亲,后来接到庄子。
  此刻他们像等着审判的被告一样,心中有所焦虑,面上极力装着镇定。
  他们家中的长辈同样换了新衣服,还染了发,打理得利利索索。
  学子们兜里揣着药,长辈万一激动之下倒了,赶紧喂药,看情况心肺复苏。
  其他人纷纷侧目,李家庄子的阵容大,也不往里挤,只站在车边。
  “出来了,出来了,进士榜出来了。”有人喊,一片慌乱。
  “快,谁离得近,念一下。”有人叫唤,挤不上去。
  宋德挤到前面一些,手上拿喇叭,脖子上还挎个望远镜。
  四个庄子护卫给他支起人字梯,他上去骑着,一手望远镜,一手喇叭。
  榜刚一贴好,他先喊:“湖州赵东林,甲等及第,头名。湖州赵东林,甲等头名,恭喜赵弟。我灞水李家庄子来的学子。”
  宋德喊,身子一颤一颤的,下面的四个护卫在高兴的时候伸手准备接。
  “谁是赵东林?”
  “有媳妇儿没?”
  “长的好看不?”
  人群吵杂,很快大家看向李家庄子的队伍。
  距离近的瞧着更真切。
  一个二十二三岁的男子拉着一个女子的手上前一步,带妻子一同微微鞠躬。
  他妻子紧抿着嘴儿,眼泪吧嗒吧嗒掉。
  “哇,有媳妇了,唉!”
  “他妻子长的一般,不知道能不休。”
  “又没有孩子,想来问题不大。”
  “甲等第二名,扬州魏西得,恭喜小魏,我们李家庄子的学子。”宋德那里又喊。
  第二个学子一手父亲、一手母亲,拉着上前一步,鞠躬。
  “甲第第三名,哦,还是我李家庄子的,昆山许纪,恭喜老许。”宋德喊第三名。
  一个男子一手拉个女人,一手抱把两三岁的丫头往前一步,鞠躬。
  “第四名,哎呀,又是庄子的人,浔阳傅可道,恭喜!他旁边的是母亲和妹妹,妹妹。”宋德继续喊,强调一下。
  庄子车队这里出来个人,一手拉妹妹、一手拉母亲,躬身。
  其他人明白,这个是妹妹,可以娶,这人没媳妇儿。
  宋德在那里一个个念着,念一个就是庄子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