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同的是今年未考,已榜上有名。
  学子们收拾一下,对馨研等人行礼,此次诗会,大家们为他们免费服务。
  “东主太厉害了,竟然把吏部尚书给邀请过来,等考上,作了官”
  “考上不是立即当官,还要学,有宏词和拔萃,接着是补官。”
  “宏词和拔萃应是无妨,依旧由吏部管,后面的我等若觉得不行,无法胜任,不如继续跟东主学。”
  “那就得留在长安,不可到地方当县丞。”
  “东主所教,只是出入门径,留长安。”
  “要不要搬出去住?”
  “不吧?搬出去家中劳作的人难不成从其他地方赶到庄子?我等除了拿微薄俸禄,没有其他生计。”
  学子们往食堂走,讨论起以后的事情。
  想继续在庄子住,顺便与李易学习,出任地方官却不急。
  他们发现了,跟着李易,稳啊,吏部尚书在考试之前给找来。
  不然凭自己干谒和投帖能能成功吗?
  到食堂,他们站在小单间外面,一起施礼。
  李易出来还礼,说道:“考完了,把你们留下,把你们安排到集贤院去修书。
  实际上挂个名,继续在庄子里,我有书给你们抄。
  顺便为你们讲经济类方面的知识和地方官场斗争的东西。
  一个优秀的官员,必须在斗争中完成自己的经济部署,为百姓牟利。”
  学子们互相看看,相继点头,对,我们就是要留下,东主你都准备好了?
  还有什么官场斗争要教我们?太好啦,我们确实不会。
  “吃饭吧,记得心态要稳,别考的时候考得太差,到时叫吏部的人怎么给通过?”李易又说一句,转身进去。
  学子们兴奋不已,未来的路都开始铺喽。
  “易弟,你还知晓官场倾轧?”李成器等李易坐下,好奇地问。
  “一个鸡群中的鸡还互相斗呢,何况是人。地方官员的斗争更残酷,无所不用其极。”
  李易没回答他会不会,只是眉头轻蹙,发一句感慨。
  他以前联系上官方后台,官方斗争,他要打辅助。
  赢了的话,大家都好,输了,他需要再联系上新的人。
  同时还要给被斗下去的人继续送一些好处,虽然不如之前多,线却不能断。
  万一对方东山再起呢?
  别的新联系上的也要看啊,一旦我失势,你是人走茶凉,还落井下石?
  一次次下来,从最初的惊心动魄到之后的平静以对,习惯了。
  李隆基微微一琢磨,问:“易弟,为兄若看一个县令不顺眼,该怎样作?”
  “如果那个县令治理地方确实不错,我劝三哥别跟他计较,甚至可以让大哥的联盟过去一起帮忙。”
  李易给出一个回答。
  “可是我就要收拾他呢?”李隆基追问。
  “收拾呗,有能力的话,给他提到州府里当三四把手,升官了,实权却没了。
  要么换到州府的附郭县,县令还是县令,实权也有一些,上面的压力更大。”
  李易提供官面上的解决办法,走门路,调动。
  “为兄找不到上面的人给调动呢?”李隆基还是问。
  “三哥说是谁吧,弟亲自出手,弟出手有分寸,不然把办法告诉三哥,三哥作起来会坑害百姓。”
  李易对着三哥认真地说道,我帮你。
  “叔叔你随便说一个,我看怎么可能收拾人。”
  王皇后好奇呀,民间可以把官员给弄下去?
  “对,说一个。”李成器同样纳闷。
  “好吧!”李易点点头。
  “比如现在,张家村子,他们不认识我,村正张肖,我带着很多钱财找到他,说这个地方种麻最好。
  我收麻,价钱比种粮食多出一大解。同时我还要建工坊,工坊给的工钱也多。
  这是政绩,百姓收入翻几倍,种麻,不种别的东西了。
  让他出面作保,村民一起种,顺便帮我该工坊,买砖瓦,等工坊盖差不多,我的钱也花得差不多了。
  收麻的时候我说去借钱,有工坊在,大家放心,我一去就不回。
  百姓种完麻,拿不到那些钱,怎么办?张村正作的保,找他。
  他又没有多少钱收麻,而且高价收不是傻么。有人一闹,上面一看,收拾下去,平民愤。”
  李易轻飘飘给出个坑人的办法。
  “那他下去了,百姓还是完了。”王皇后摇头,觉得不好。
  “等他下去了,我就借到钱回来了,我有新的技术可以让那些麻值钱,我继续收麻、招工。
  我只是对比从外面收麻损失了一部分钱而已,回头能赚回来,张肖的官却当到头了。”
  李易耸下肩,就是这么个流程。
  不是为了骗什么贷款,那不行,只是拿钱把一个官员给折腾掉。
  “可惜了一个好官了。”王皇后突然难过,好像李易真的去做了一样。
  “有易弟护着为兄,为兄心里暖。”李隆基从另一个角度看。
  自己若是出事,易弟不管好坏与对错,只是照顾亲近的人。帮亲不帮理。


第三百零五章 真有新技不寻常
  饭后,李隆基几个人走了,他们过来的目的明确,阻止李易去和吏部人员接触。
  李易转头叫上四十二个学子,上课,将数学。
  他知道学子们兴奋,所以要用一堂数学课给拉回来,作几道题,自然会平静。
  王皇后的车上,李隆基手上有个坛子,里面装着李易馋了后换的辣椒做的酱。
  李成器也在,感慨道:“今天头一遭知道,商人坑官员还能这般施为。”
  “叔叔最可怕的地方是,把官员弄走,回来还能继续照看好百姓,不以损害百姓为主。”
  王皇后还为了那个不存在的官员惋惜的时候,承认李易对百姓好。
  李隆基把坛子小心地放在一旁:“我说收拾人时,他说若那县令不错,劝我去合作,不要记仇。
  直到我说非要收拾人,他才不得不选择另一个方法。
  说明他对好官有所爱护,但总是有些事情要抉择时,选择了偏向我们。”
  “是呀,玄武门不需要妇人之仁。”王皇后一瞬间不为不存在的官员可惜。
  别人都不敢在李隆基面前提玄武门,只有王皇后无所谓,她也经历了。
  那是生和死的斗争,凡是站错队的,之后全收拾。
  李隆基颔首,他今天对自己的这个易弟特别满意,大是大非上,易弟会向着自己。
  而手段可以温和,亦可以狠辣,同时又留有余地。
  若是逼到一定程度,不能留余地,易弟出手估计就是排山倒海。
  “三弟、弟妹,易弟举例子的时候说他有办法让麻能变得更值钱。”李成器想起个关键东西。
  “那不是说一下么?”王皇后没多想。
  “不,不是,易弟保证有办法让麻更值钱,他说的时候就跟平时给我们出主意时一样,而不是编故事。”
  李成器笃定,如果自己真要收拾哪个县令,让易弟出手,易弟便会拿出来他说的去作。
  “我看也是。”李隆基跟着说,易弟有技术,没拿出来而已。
  “随口说出来的是真哦?”王皇后惊诧,过几息点头:“确实呢,叔叔不像开玩笑。”
  “看武功县那边如何行事,窑是活不下去了,安排一下,给易弟。”李隆基决定快点。
  他着急,想要一个拿得出手的事实说话。
  庄子没有用,庄子上的庄户是东主说什么便听什么。
  外来务工的同样拿不上台,当时外来的人快活不下去了,给口饭吃就听话。
  张家村子的日子好过了,家家有大量余钱,今年准备起楼房,一大笔钱是李易在管。
  若是收商税,一个村子的是收入比个中县还多。
  然,村子只是村子,只有从县里改变,才可跟群臣说。
  武功县一旦起来,其他的县凭什么作不好?官员无能?
  队伍依旧走春明门,李成器要去东市,东市打井中
  吏部的官员相继回到家中,把大箱子里的好东西和大筐里的大棚蔬菜拿出来给家人看。
  今天官员们对四十二个考生比较满意,说话一个个的利落大方,写字不差。
  尤其是经过长期锻炼,身体结实,神色刚毅。
  问问文采,大概能过得去,尤其是咬韵速度快。
  随便作一首诗,其他的不论,在韵上耽搁时间非常短。
  如此叫其考中就简单了,别人说不出什么。
  策论题要紧跟时务,现在大唐就那些事情,想来也不会差。
  吏部官员在评估风险,一旦表现差了,怎么给录取?那么多士子看着呢。
  现在放心了,回家显摆好东西。
  他们的家全在长安城中,及时没钱买,也要租个房子。
  在城外不行,城外容易赶不上大朝会,晚上再加个班,出不去城了。
  崔日用高高兴兴地回到家,一家子人得知是家主回来,纷纷迎接。
  “放门口就好,放着就好,劳烦诸位了。”崔日用与送东西的庄户们客气着。
  庄户额外给他拿了三筐蔬菜,上车才看到。
  而且一路行来,庄户们多一句话都没有,看着如大户人家出身,加上衣服什么的也不错,不能当作寻常的庄子庄户看待。
  庄户们纷纷回礼,筐留下,人上车,转向,回庄子。
  崔日用家的大门一关,一个大大箱子和四个筐放在地上。
  “崔郎,陛下又赏你东西了?”崔日用妻子过来,看一眼筐里的蔬菜,笑着问。
  “陛下怎会会记得为臣,不过此些菜,有一筐是为夫亲自在大棚中采摘,灞水李家庄子。”
  崔日用想说陛下怎么会给几大筐东西,发现不能说,改口。
  他指着一筐蔬菜表功,看,我为了咱家吃好的菜,去下地了。
  旁边的人过来抬,留着箱子没碰,菜拿走,家里吃不完,之后要选一选,送礼。
  “这箱子中的东西,你看着用。”崔日用对妻子说着亲自打开箱子。
  他媳妇儿探头一看,脸色就变了:“崔郎,这许多好东西,可要不得,眼见着科举,你收了”
  “不收才有麻烦,该定的已经定下来,这卫生巾始终买不到,你们女人用的。”
  崔日用笑着说,先提卫生巾,他并不觉得丈夫给妻子弄到好的卫生巾有什么不对。
  他媳妇儿同样如此,一听不碍事,赶紧合上箱子,叫人抬到卧房中。
  把其他人赶出去,拉着崔日用在那翻看。
  所有京城流行的东西,箱子里全有。
  一个个漂亮的竹盒子打开,里面是印了一枝梅花的香皂。
  再看盒子,上面刻有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崔郎,你看盒子上的诗。”崔日用媳妇儿识字,用手摸着盒子上的字说。
  崔日用凑上前一看,摇头:“李易呀,真是不把才华当才华,香皂就写个梅花香的诗,那这香皂定然是梅花味道的了。”
  “崔郎,李易今年要考?能给个头甲?”崔日用媳妇儿以为是此事才拿了许多好处。
  “他?今年不考,至少二月不考,他想考,什么时候说要考,朝廷会给开恩科,单独为他一个人开。
  他眼下是从四品下的太中大夫,谁敢拦他?他若考,为夫当不得考官。”
  崔日用摇头,不认为李易考试的时候自己有资格参与,吏部尚书又如何?
  “如今各坊间,传着他的诗作,他考,相信一定可行。”崔日用媳妇把东西从箱子里往外拿。
  “与诗无关,诗情再好,该不录,还是不录。李易他考与不考,没什么区别。”
  崔日用拿起花露水的瓶子,打开来闻闻,香!


第三百零六章 科举助攻无彷徨
  “从今天起,一直到考试,不上课了,给你们留的策论题,要用心去写。
  一个是突厥的事情,一个是吐蕃的事情,一个是和亲的事情,一个是税收的事情,一个是旱灾蝗灾的事情。
  再加一个是利农的技术研究,至于工匠朝廷现在不可能推工匠。
  井盐的盐井方面也不用考虑,那种事情不会现在拿到台面上来说。”
  李易看到兴奋的学子们作题作蔫了,下课,顺便手一下策论的问题。
  之前说的是突厥、吐蕃、和亲、税收、利农技术,现在加一个蝗灾。
  时务必须紧跟国家大事,眼下大唐没有其他的大事。
  四十二个学子记下,纷纷跑出去,太恐怖了,这是人能作的题?
  长安城中其他的乡贡和生徒,该走到门路的已经走好,连门路都没找到的就找其他人打探消息。
  小道消息满天飞,考进士的在猜诗的提。
  尤其是韵,科举诗不仅仅是命题,整体要求严格,而且还会固定某一个韵。
  更俩的时候给列出来八个字,比如安、谈、关、番、含、峦、山、湾。
  然后赋得七律朝霞,考试的人必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