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臂的前面下方连着一个竹板,随着井臂的上下动作而动。
这个是用来防止有人不小心把手伸过去给压伤,尤其是有人压的时候,孩子站在旁边。
孩子的手会很自然地摸在井的大肚子上,摸着摸着,摸到连接的地方。
流出来的水还是浑浊的,前面有人在继续挖沟,把水流引到东市的池塘里。
以后这里会用石头修一条小渠,井的位置也会有个槽子。
谈判中的蜀地盐商有闲着的继续看,在他们眼中,留出来的是卤水,再一煮就成了盐。
蜀地盐商已经知道了,最大的那些盐井要归上面。
不过不怕,大家各凭本事,站在地面上难道会知道下面能不能打出来盐卤或气?
皇帝总不能把地方全占了,顶多一小部分,其他的地区,相信不比皇帝占的地方差。
“看盐商兴奋的样子,他们是想与朕抢好地方,呵呵!”
李隆基基透过车窗看到一群人高兴,便笑着说。
“叔叔可是给分出了一百多个小块地方,说是里面有四个有气又有卤的,有十二个有气的,其他的都是出盐卤的。”
王皇后跟着露出笑容,她相信李易说有,那一定有,不需要问原因。
她不清楚的是,李易为了找地方,查了不少县志,尤其是自贡那里的。
自贡那里能直接对到具体的位置,其他的地方有一个范围,因为地形大唐和后来有变动。
选择的位置属于储藏量大、不是特别深的那种。
一千多米深的那个暂时不要,谁愿意钻就自己钻去。
“清了,清了,再来几下,我尝一口,是不是很甜。”又有人站在那里喊。
其他人拿来碗,等着水看上去彻底变清澈,伸过去接上半碗,小口喝起来。
天气还凉着呢,一口井水上来,那个冷,透骨。
喝的人不在乎。
“甜!”“好喝!”“往后就喝这个水了。”“让我尝一口。”
“这种井,从今始,便叫李易井。”李隆基给出一个命名。
将来只要谁一打井,就说李易的名字。
是李易应该得的,他拿出了好技术。
百姓们取水多了一种选择,尤其是水层深的地方打井,挖不过来,钻一口井则相对容易。
在河边喝河水的,要井有什么用。
“回去。”李隆基高兴了,要回去继续工作。
东市的人排着堆取水,一个个似乎觉得喝一口,能得到好福气。
工部尚书魏知古在人群中,看到了李隆基的车,没上前。
他拿着碗排上队,接了多半碗,出人群,端着看天。
“李易活人无数,再遇到干旱的时候,一口口水井打出来,一直向下,总是能打到水。”
他感慨一句,喝口凉水,哆嗦了一下,又叹气。
嘟囔:“今年要打井的地方,活计全让宋王给包了,他还会去其他地方找工匠,哪里需要井,周围的工匠定然被他拉进那个什么联盟。”
他发现自己明白了,陛下的钱不好拿,掏出来,转手给了宋王。
宋王会培养出许多熟练工,接其他地方的单独打井活儿,利润就归宋王。
“不晓得李易从联盟中能分到钱不?”魏知古嘀咕。
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价卖釉留利润
“仍愿翻,百千浪,在我心中起伏够。诸位,停一停吧,起伏够了,我也是够了。”
李易帮着大家把乐器配完,一群人就让他唱,唱一遍,调整一下,再唱一遍,再调整一回,继续唱
唱到后来,李易开始讨厌这首歌,曲子不好听,歌词更不好。
“李郎,就是想听你唱歌嘛!”一个女子笑着喊,其他女子一起笑。
“再也不爱了。”李易抱怨一句,小跑着离开,身后的笑声更大。
二月十二,李易终于把三国演义给抄完,随手扔给学子们抄。
未装订,分开抄,速度快,明天便能抄出来几本。
这书里的算计和斗争,比三十六计更多,还吸引人。
“东主,买酱油的人说想要新釉的瓷器。”宋德寻过来。
“他们可是喜欢?”李易问。
“不是喜不喜,是别处没有这等颜色的瓷。东主你许是不太愿意去知道新釉的追捧程度。”
宋德的话比较委婉。
“嗯!他们想出多少价钱?”李易不去争辩,问价。
“八个碟子、八个盏、八个盘子、八个碗,整套,三十缗。说好了只是现在的价,以后多了要便宜。”
宋德先连续比划八,最后是三根指头。
“把事情传出去,谁想买,可以给这套瓷器上一遍釉的釉,三缗。”李易不打算自己卖瓷器。
卖瓷器还要自己烧,耽误事情。
卖釉,勾兑好的釉。
三缗一套的釉价格不低,有的瓷器需要上两三遍釉。
加上画的情况,如果是釉下彩,还还说,先在坯子上画出来,然后外面上釉。
若是釉中彩,釉中彩,根据资料记载,现在有这个技术,却不外传,尤其是京兆府周围没有窑使用。
釉上彩,是先上一层釉,然后烧,烧完了再画,画错了这个瓷器就废了。
加上烧制过程中的废品率也不低。
一套釉卖三缗,别的窑烧好瓷器按照三十缗一套来卖,能赚个三到五缗。
大家一起烧,数量多了,价钱会逐渐跟着变动。
瓷器可以往更远的地方卖,运输要小心再小心。
同样的,庄子的釉也往外卖,外面的窑跟着烧。
宋德呼吸急促起来,三缗,卖一套瓷器的釉?天啊,发了,发大财了。
他知道那是什么釉,石灰做的,加上了一些草灰,然后洗洗淘洗,变成粉末。
配比的时候东主拿着设备分析,调整细微之处。
这样的釉做出来后往坯子上刷或浇淋,之后才有釉的色彩。
关键成本低,三缗,也就是三千钱做出来的釉,足够给一千套用。
“东主,他们能拿着釉,琢磨出来用了什么不?”宋德担心。
“别人把同样的釉给我,我上各种设备检测,然后去配、去烧,有个半年,应该行。”
李易给出一个答案。
有设备,别说是原料,把窑炉上面的灰取一些,都照样能分析出来。
听李易说的话,宋德放下心,随即脸笑成一朵花。
庄子有了更赚钱的东西,还不怕别人抢,想抢得先通过外面的千牛卫。
离开的时候他走路是一蹿一蹿的,先去找胡二娘子,分享喜悦。
胡二娘子被升了官,管理整个庄子的女眷,她再安排其他女子当官,一层层组成金字塔。
宋德已经找老人作了媒,给一些东西,等着。
等着看是不是会生病。
胡二娘子的三任没过门就死了的丈夫都是到了这一步挂掉的,就那么邪门。
等啊等,宋德根本不生病。
于是整个庄子包括外来务工者和张家村子的、皇庄的人都知道了。
纷纷说东主功德无量,什么东西都近不得庄子周围。
胡二娘子为此大哭了好几次,终于不用被人指指点点了,不是我不克谁,是风水不好。
看,换了地方,我这找的人有本事,管着整个庄子,还有才学,人长得不错。
生病了吗?没吧?
连着她的嫂嫂对她都好了许多,原本她嫂嫂怕她把哥哥家的人也给克了,比如孩子。
消息很快传出去,李家庄子不卖瓷器,卖新的釉,别人三缗买一套瓷器的用釉。
除了长安、万年两县没有窑,其他京兆府的各县在长安的同行纷纷动心。
他们用最快的速度往回赶,跟窑上汇报。
兴庆宫中。
三个宰相加一个工部尚书,说完了正事,在那里闲聊。
一人面前一个小茶几,茶几上放着点心、干果和茶水。
李隆基跑下来坐着,小口抿着茶水,看四个人在那鉴赏他带回来的瓷器。
他拿了不少套,而且还有大的花瓶、小的笔架等等其他烧出来的瓷器。
碗和盘子,大小的各好多套。
正如他去的时候所说,一窑能烧出来许多,庄子上又不用。
“陛下,听闻李易欲三缗钱卖一套瓷器的釉料,有人说赚得太狠。”姚崇打心里面嫉妒。
“有人是谁?”李隆基问。
“如,武功县的窑工们,有的在京城有铺子。”张说帮着把人说出来。
“诸卿可知李易为何拿出来新釉?”李隆基一听到武功县,便有怒气。
“不是为了赚钱么。”张说觉得没有别的原因了。
“今岁二月前,长安没有活计的百姓揉泥而活,换钱换陶器,你等总该了解。”李隆基提起事情。
四个人互相看看,眼神交流,随即又非常默契地闭眼。
李隆基继续喝自己的茶水,他相信,四个人只要不傻,就明白了。
果然,不长时间,魏知古睁眼、出声:“李易不打算把新釉卖给武功县?”
“他究竟还有多少好东西、多少手段?”卢怀慎跟着说道。
张说摇头:“果然吧,不能惹他生气,多少人倒霉了,怎就有那不开眼的往上撞。”
姚崇端起碗开喝茶,一口热茶下肚,他端着碗说道:“此子行事,难以揣度。陛下,他手上一定有更多的方子。”
“不若姚卿去要来?”李隆基轻飘飘一句。
“臣不敢,他不给臣,臣能怎么办?”姚崇说实话,李易就是不给,还能用刑?
“一人一套,拿回去吧,新的没烧出来,外面目前没有买的地方,拿回家多看看。”
李隆基不欲多说,一人给一套。
听到四个人耳中则变成了:回去看着多想想,一大群百姓挨欺负,你们当作不知道,是没办法?还是不愿去管?
第三百章 那时可知此一筹
四人一人一套,自然不可能自己拎回去。
他们离开兴庆宫,魏知古又一次急匆匆走掉。
“我发现李易有一个弱点。”张说看着姚崇说。
姚崇听着,不回应。
张说自己说:“李易爱民,可以用百姓来威胁他。”
“好主意,抓一些个百姓到庄子外面,问李易交不交其他的好东西,若不交,就杀百姓。”
卢怀慎对次称赞,还有具体办法。
“不错,此事劳烦你二位了,老夫会在陛下那里给你们求个全尸。”姚崇也认可。
“我等自然是不可能,若换成吐蕃、突厥的细作,难保李易他”张说从另一个角度说。
“道济你的意思是说,吐蕃和突厥的细作抓了大唐百姓去威胁李易,我等坐着看热闹?”
姚崇使劲瞪了张说一眼,把手一背,走在前面。
“我开个玩笑。”张说嘿嘿笑两声,看上去挺高兴的。
第二天的时候,各县窑上匆匆赶过来的人却笑不出来。
灞水李家庄子的李东主说了,谁给的残次品,假一赔十,先赔了再说。
同时武功县的由其他县的人商量着赔,武功县不允许买新釉。
其他窑若买了釉给武功县,一旦被发现,不但这次的釉不再卖给对方,以后的釉也不卖。
消息传遍整个长安,觉得自己比较了解李易的大商人们,看热闹,冷笑。
该!李易出个主意,让长安没有活计的百姓多个事情做。
你们有窑的跟着赚钱,本来大家都划算。
然,你们偏偏耍小手段,这是不给李东主面子。
宰相肚量的李东主面子是那么好落的?傻了吧?废了吧?武功县的窑,给呀,继续给不好的呀。
拿到形状明显跟正常陶器不一样的百姓,在今天之前还难过呢。
突然间发现,天气太好啦,看这云,黑黑的、一层落一层,叫人喘气都畅快。
是的,今天阴天,黑云压城那种情况。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人的心情不一定随天气变幻而变幻。
“快,我家的没扔,给我还十个,不换买不到新釉。”
“可家伙凑成一套完成的了,多余的拿出来用。”
“我用两个不好的跟二大伯bai他家换了一个好的,能换回来不?”
“我家娃儿不小心把一个形状差的给摔了,摔了也算,对不对?”
“李东主是大善人,一直帮我们找活儿。”
“没错,我要把我家闺女许给李东主,不要彩礼。”
“啊呸!”
“hetui!”
“噗!”
拿到不好陶器的百姓纷纷跑回家取出来,要求赔。
“我们高陵县的窑上赔,凡是从高陵县拿到品相差的陶器,那过来,我们记一下,下批过来给你们。”
高陵县窑的妥协了,为了要新釉购买权。
“你们拿过来以后才算,现在不准买。”百姓害怕又一次被骗,提出要求。
“我们蓝田县窑赔。”
“云阳县窑答应。”
“华阴县窑这回认了。”
一个个县窑答应。
“咱们商议一下,武功县的还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