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明白大哥今天找人帮忙的目的了。
想看水力脱粒。
“大哥,明日一早。我那水力脱粒,亦可人力踩踏用,需耗铁,一个至少五斤铁,其余等用木头代替。”
李易先说清楚,东西是好,不过废铁。
李成器夹起猪耳朵:“比之已往如何?”
“快,往常家中有石碾牲畜者,以石碾碾压脱粒。”
“无石碾之户,只能用梿枷拍打。”
“我那东西,快百倍不止,但也需木锨扬场。”
李易说出大家怎么处理麦子,石磙子也不是谁家都有的。
“百倍?”李成器别的根本听不进去,一脑袋百倍。
“明日看过即知。”李易不欲多说,眼见为实。
这个技术他没跟系统买,会。
小时候家里用过,用脚踩,手拿着一把麦子放上去不松手,让设备把谷粒打下去。
“好,今夜我与易弟同醉。”李成器一副晚上我也不走了的架势。
下午五点,太阳慢慢落下去。
张家村子的人看天,见一片晚霞绚丽,便露出笑容,明天还是晴。
地里所有的麦子俱都割完,一捆捆堆放。
中午吃的炊饼早没了,干活的人摘着身上的谷粒、草棍,洗手准备开饭。
饭菜一直有,十二个时辰提供。
做饭的妇人三班倒,见哪样菜没了、饭少了,就做饭菜,放到槽子中等人吃。
晚饭最丰盛,红烧肉焖豆腐泡,没加任何野菜。
小米饭冒着热气,还有煎的咸鱼干和豆豉酱。
野菜鸡蛋汤摆出来,随便盛。
这不是专门今天做,属于庄子日常。
有钱,买猪、买豆子、买鱼,挨着灞水都没工夫打渔,太忙。
然后庄子带动了周边产业,各村的人挖口感好的野菜、捕鱼,送到庄子卖。
看到饭菜,干活的人不觉得累了,每天吃这么好,以前怎敢想?
“关翼,你的胳膊怎么回事?为什么不说?走,找东主去。”
吃饭时,有帮着打菜的妇看到一个人胳膊流血,衣服上还有一个口子。
直接拽着往李易的宅子里走。
被拽的人苦笑:“吃饭呢,我怕打扰东主。想等吃完再说。”
“东主怎么说的?有了伤病必须马上跟他说,你不听话,还敢犟嘴。”妇人训斥。
其他几个人跟过去。
第二十三章 俺们东主是神医
李易确实在吃饭,啃猪蹄,陪大哥喝酒。
“东主、东主,关翼胳膊上划了个大口子,看着可吓人了。”外面有人喊。
“进来。”李易放下猪蹄,跑去洗手。
关翼被带进来,外衣已经脱掉,露出用布随便包扎的胳膊,还有血一滴一滴往下掉。
“进处置室。”李易看看包扎的部位,再看滴血的速度,放下心,没事,死不了人。
庄子的人都知道处置室,有过三十多人进来处理过。
都是皮肉伤,划口子的、指甲被砸了的、手烫了。
至于发烧、伤寒、咳嗽,吃药就行。
李成器跟着进去,他看过两次李易处理伤口,过瘾,还能那么处理。
处置室就是处置室,里面的东西是李易咬压用八百个时辰寿命换的。
当医生的都有一个神医梦,可惜以前他跟同行比起来,被甩出八条街。
到了大唐,他觉得自己可以甩同行一个州府那么远。
庄子里有人生病受伤,找别人花钱事小,丢面子事大。
李易给关翼解开包扎,血一下子涌出来。
李易丝毫不急,清疮、打麻药、缝合,二十针缝下来,垫上纱布又包一层。
扎一针破伤风。
“不要吃辛辣的食物,别喝酒,不要沾上水,明天这个时候过来找我看看换药。”
李易习惯性下医嘱,好怀念的说。
“知道知道,知道的东主。”关翼傻呵呵笑着点头回话。
大家出去,李易收拾一番,也出来,继续吃猪蹄。
关翼到外面,亮着胳膊,让别人看包扎的样子,挺起胸,下巴使劲扬。
给人的感觉他不是被治疗,而是治疗别人了。
庄子的人看到他的样子,也露出骄傲的神色,尤其是对李成器带来的那些人。
“看到没?咱们东主医术了得,生病受伤,全由东主管。上次我咳嗽,东主给我药,两天,吐几口痰,好了。”
庄子有人对帮忙干活的人说。
对方果然露出羡慕的神色,东主就是厉害的医生,看病不花钱啊。
同在庄子里,生病就能去找东主,天呀。
而且看那情形,李易东主的本事,应该是医博士。
“易弟你这一手医术唉!”李成器摇头叹息。
他认为李易医术进宫里,能管着整个太医署。
可惜的是,自己这个易弟的本事并不仅仅在于医。
旁的医生、医师、郎中,遇到同样的伤口,就是糊药,然后包起来。
到易弟这里,则是给缝上了,包扎的东西都不一样,看着那么洁白干净。
别的人给包扎好会说:若不发热,则无大事。
易弟呢?根本不提什么发热不发热,告诉庄户,明天再来,看用不用换药。
头两次自己看易弟处理伤口也是如此,有一个脚划了大口子,瞧着吓人。
结果易弟收拾完,不到半个月,又活蹦乱跳了。
似乎那些伤病,易弟从未放在眼里。
还有易弟处置室里的工具和药,太医署是没有的。
如是想着,李成器突然又不遗憾了。
至少自己认识易弟,往后生病,找易弟即可。
“大哥,大哥喝酒。”李易看大哥愣神,出声劝酒。
“啊!”李成器回过神,端起酒喝。
一口酒下肚,他缓缓吐出口气:“易弟,若旁人有疾,可找你乎?”
“大哥认识便可,不认识则算了。”李易选择病人。
他也想治疗天下病人,可没那本事。
“肠痈可治否?”李成器问出来一个大病。
至少他认为这个肠痈得了,活下来的可能很小,即便有药,能活者,十不及一。
李易无所谓地点点头:“可,好治。”
不就是阑尾炎嘛,除非遇到特殊情况的阑尾炎,其他的都不是问题。
阑尾炎是医学四级手术中的一级手术,就是最简单的,和伤口清创归在一类。
“噗”李成器一口酒喷出去,然后咳咳咳。
“肠痈好治?”咳嗽完,李成器几乎用喊的问。
“自然,又不是什么大病。”李易依旧那副轻松的表情。
“痨病呢?”李成器又问出来一个大病。
“肺痨?有些麻烦,刚得的话,倒是容易,时间久了,得吃很长时间的药。”李易皱眉头。
肺结核病的药,他需要用寿命去换。
晚期,或结核过大,需要手术,他作不下来。
当然,只要对方不怕死,他就敢下手。
反正活了是自己医术好,死了都是命,不存在找医生麻烦的事情。
李成器:“”
他听清楚了,易弟说的是麻烦,吃药需要吃许多天。
麻烦是个什么东西?麻烦意味着可以救治。
他不死心,再问:“难产易弟”
“只要不是特殊的情况,如羊水栓塞之类的,和心脏并发症等等,寻常的拿过来我就给生出来。”
李易打保票,剖宫呗,大概率能成功,小概率还是命。
前提是他的寿命够买设备和药物,不然他也没办法。
李成器端起酒碗把剩下的半碗酒干了,服了。
但是,他又很纠结,易弟你一个男的,为什么对女人的那些病也有了解?
难产你能解决,但女人怎么办?不许啊。
李成器自动忽略了羊水栓塞什么的词汇,琢磨起换成自己的女人难产,要不要让易弟帮忙。
一时间,难以抉择。
李易一看便明白大哥想什么,他摇摇头,不吱声,喝酒、啃猪蹄。
李成器始终想不开,干脆问起其他病症。
李易一一解答介绍,一直到喝完休息。
李成器躺在舒适的床上,回忆,发现自己听了那么多还是不懂。
唯一懂的是,自己这个易弟似乎什么病都能看。
当太阳又一次升起。
庄子里的人有的已经吃完饭了,十二个时辰供应饭菜。
早起想干活的,直接去大餐厅找吃食。
半夜班的妇人炸了油条,制作了豆浆,配上小咸菜。
来的人美美地吃一顿,转身去干活。
昨天帮忙干活的人同样挤在棚子里睡觉,起来后看到有油炸的面食,还有豆浆、豆腐脑。
一个个恨不得自己也是庄子上的一员。
顿顿吃好的,生病了东主给治,娃子能读书,做梦一样的事情。
孩子们起来准备吃了饭去学堂,就多了个煎蛋,开心地吃完,排队唱歌到学堂。
等李易和李成器赶过来时,李隆基和王皇后又跑来了。
两个人以弟弟和弟媳的身份问候李成器,李成器尽量把大哥的样子表现出来。
“易弟,听闻今日用水车脱麦粒?”李隆基吃一口肉卤的豆腐脑,问正事。
“带吃过饭,三哥与我去看。”李易吃的是馄饨,现在大唐不流行,有做的,也叫汤饼,还有的叫汤牢丸。
“叔叔有糖么?从你家中拿走的糖,我吃豆腐脑的时候就愿意放。”王皇后提要求。
李易:“”
难道咸甜之争要开始了吗?
第二十四章 脱粒神器亮相
灞水河畔,五个水车转动着。
每个水车连出来三个连杆,连杆随水车的转动而动,给人的感觉是一伸一缩。
在每个连杆前面放了一个老式的李易那时的稻谷脱粒机。
脱粒是由几个木头轴承和连杆相连,最关键的位置有木板拼成的空心桶。
每个木板上面是铁丝圈,转动起来,用这些圈把秆子上的稻粒或麦粒打下去。
除了要由水利推动的脱粒机,还有两个脚踏式。
周围一大群人围观,庄子的人很不高兴,自家的宝贝,凭什么叫别人看。
但却没办法,东主允许别人看。
庄子的工匠检查设备,给轴和连接的位置滴豆油,当作润滑。
“用其他素油亦可。”李易向大哥和三哥介绍。
李隆基和李成器表示明白,乘坐的车的车轴也要滴油,不然木头磨啊磨的就烧了。
当然,水车不用,水车有水当润滑。
不过水车的轴在做水车前要浸油,桐油。
一切准备就绪,李易亲自拿起来一把麦秆。
来到脚踏式的脱粒机面前,脚踩上,使劲一蹬,连杆动作,带起木桶旋转。
他把手上的麦秆搭到上面,噼里啪啦、轰隆轰隆,脱粒机的声音和麦粒被打下来的声音同时响起。
几息后,一把麦秆上的麦粒便被打下去。
李易又拿一把,重复操作。
噼里啪啦、轰隆轰隆,再次解决。
李隆基亲自学着李易,在另一个脚踏式的脱粒机上操作。
连续几次,他放下麦秆,站在那里,一言不发。
“开始。”李易下令。
那边十五个水利脱粒机边守着的人,趁着水车上的连杆伸过来时,用最快的速度连到脱粒机上。
其实就是一个圈儿,套进杆上的凸出部位,然后水车带动连杆这边的脱粒机运转。
每个脱粒机前站一个人,接过别人递过来的一把麦秆,放上去打掉麦粒。
一人递,一人打,配合默契,速度飞快。
一时间,整个河边就是噼里啪啦、轰隆轰隆的动静。
其他外来观摩的人傻傻地看着,张大嘴流口水的、瞪大眼睛的、抓耳挠腮的、攥拳头的
他们都不敢说话,怕触犯了神圣的场面。
李隆基仰头,两行眼泪流下来。
王皇后抿嘴,眼圈也红了。
庄子上观看的人,努力地站直身体,这一刻,荣耀属于他们的东主。
片刻后,李易出声打破宁静:“大哥、三哥,一个这样的东西,耗五斤铁可成?”
“啊?”李成器被吓一跳。
随即把脑袋使劲点:“成,成,五十斤铁也值,能这般快,神器,三弟,大唐再不用耗费很多人力脱粒了。”
李隆基一拳打在另一手的掌心:“宝贝,我大唐的宝贝,此物可几户,十几户共用。五斤铁,不多。”
“大哥、三哥,若没有铁,用竹也可,不过磨损后,需换竹条。”
“最好是竹筒横切,固定在上面。”
李易说着想到个办法,没有铁丝做成的圆。
老竹子,截出来一圈圈,用榫铆的方法连在木桶板上,效果并不差。
“好办法,易弟乃经天纬地之才。”李隆基伸手摸摸李易的脑袋。
李成器也摸,王皇后很自然揉了揉李易的头发。
李易:“”
他重新把头发绑了一下,长发,快到肩膀了。
噗嗵!张家村的村正张肖来到李易面前,直接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