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知古叹口气:“我觉得我也还年轻,我与道济一起去说理,老卢你呢?”
“老夫年岁大了,老卢就老卢。说起来还要感谢关少府啊,帮我等去关照”卢怀慎说。
“我没,我不知道,卢相,我冤枉。”
关柏的汗不停地往外冒,他此刻最想的是把六个人给扔下楼。
你们活腻味了?你们过去的时候没看到千牛卫?进去后不知道有宫女太监?
那里凡是有点门路的长安官员都明白是什么所在,你们
哗啦啦,屏风又一层接一层被拉上。
卢怀慎根本不想多说一句话,吃饭重要,吃完了回家看看,房子盖怎样了。
有声音从那边传过来:“就我吃亏,我还不老,此事我记下了,回头寻李易找补回来。”
“小点声,隔墙有耳。”另一个声音出现,然后这边就听不到动静了。
“把我写的文书给我。”关柏伸手。
杨环晋犹豫一下,还是从袖子里把东西拿出来,递过去。
关柏接过:“说好的是为了修船,你们拿着它去李家庄子?你们的同乡没给你们说过灞水庄子的事情?怎么总有人傻子一样不怕死呢?”
说完,他转身便走,吃什么吃?再吃下去就是断头饭。
文书跟着,出去之前,回头向六个人比划了一个大拇指:你们厉害!
第二百九十一章 白给东西等价换
六个人商人自然不可能继续吃,哪怕菜的味道闻着确实香。
“怎么办?”到外面一直走远,六个人才停下来,有人问。
“李易说井盐一万斤买图纸?”另有人说。
“一万斤不行了,此次运来多少盐?给半成吧。”杨环晋满心无奈道。
“一百五十万斤?”之前问的人心疼。
他们年都在外面过的,还有正月十五。
好几家大盐商,运三千万斤盐走水路送到长安。
京兆府及周边,所有人加起来,三千万斤,够他们吃一个半月。
现在吃得少,够吃四个月左右。
等到了蔬菜和野菜下多的时候,大家会用盐腌制各种东西。
一开春就开始,有的平时吃,大部分是冬天没有蔬菜时候吃。
都是些酱菜、盐渍菜。
就跟李易那时的高丽半岛的两个国家一样,无论南北。
当然,长安人相对富裕,会制作肉类的盐渍菜。
包括腊肉、咸蛋等等。
肉少的日子里,使劲吃饭,然后喝水,吃咸的东西。
李易当初的东北就是如此,什么都能缺,老一辈儿吃饭的时候,饭桌上不能缺了咸菜和酱菜。
云南、四川、贵州等等地方,其实都如此。
酸菜不是东北特有的,只不过东北的酸菜实在是太多了。
高丽半岛的辣白菜叫泡菜,其实真正的泡菜是四川。
两者差距大着呢,不是一样的的东西。
有东北人跑到南高丽旅游,想买点泡菜回家吃,结果一看,我草,我那边的辣白菜,你们叫泡菜?我东北人都不承认,我们只承认四川的。
五六元一斤,有时打特价才两元多一斤的辣白菜,我在这你这花四十多元买?你当我二逼呀?
此时的唐朝没有辣椒,没有辣白菜,就是酸菜,好多种,不止是用白菜腌的。
所以耗盐多,盐也不够纯。
三千万斤盐运过来,赚三成多的利润。
白给别人半成,心疼啊。
那不是半成,三千万斤的半成是一百五十万斤。
三成利是九百万斤盐的利,一百五十万斤,将近百分之十七,一成半还多。
“给。”一个蜀商咬牙认了。
他知道得罪人了,从杨环晋和黄贤荣没谈妥出来后,就得罪了李易。
人家李易果然是对宰相们一口一个老什么的叫着。
又听老乡说过,利益是宰相肚量、以德服人。
于是第二天,二月二,龙抬头。
杨环晋、黄贤荣两个人又一次和其他人到了灞水桥头。
千牛卫的人换人了,不认识,大家一早吃烧卖,羊肉大葱馅的,喝羊汤。
又跟同乡了解一些事情的蜀上们送上了两匹蜀锦,让千牛卫的人自己去分。
也不掩饰了,同样说了,直接给就好,用不着装样子。
四个宫里的人又来接,路上没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昨天听的那些内容太过震撼了。
“今日为何如此安静?”黄贤荣想缓和下压力,便问。
“今天考试,学到哪里就考到哪里,东主说了,五天一小考,一月一大考,要让孩子习惯考试。”
翠柳说这话的时候哆嗦了一下。
因为她也要考试,东主新想出来的。
在庄子的日子里学习,回去后给书,然后再轮到班的时候考一下。
如果连续两次某个科不及格,那么东主就要找高力士换人。
知道了这么多秘密,一旦被换下去,结果可想而知。
等两个人一脑袋迷糊见到李易的时候,李易正在那里埋头写字,答题中
李易发现秘密了,跟系统要考试材料,医学方面的内容。
然后看着题来回答。
没有填空、选择和判断对错,一律辩症论述。
他自己先看相关方面的书,然后在纸上写,再跟正确答案对照。
不就是考试嘛!学呗!
他跟别人不同,别人及格就行,他必须追求满分。
不然动手术的时候告诉患者,我有百分之六十的把握?
百分之六十的成功率,要看什么手术。
阑尾,或者说是辅助生孩子,百分之六十,对方转身就走。
百分之六,不,千分之六,对方还是走。
李易严格要求自己。
杨环晋和黄贤荣不知道,刚要说话,被太监和宫女给阻止。
领到旁边给泡茶,放点心和干果。
李易这边又答完一道题,对比正确答案,点头,还行,差不多,不用每一个字都一样。
他放下笔,揉揉手腕和眼睛,扭头笑着说道:“二位可是和其他人商量好了,要合作?”
“图纸买了,一百五十万斤盐。”杨环晋声音有些沙哑。
李易眼睛一眯,想了下说道:“说说另外两个事情吧。”
“李东主请说。”杨环晋摆出一副挨宰的样子。
“胡豆,我要二十万斤,与长安大量购买价格等同。
蜀椒有多少我要多少,尤其是大红袍,与长安大量购买价格等同。
今年芥菜疙瘩,需要先阴干,再运过来,一百万斤,价格同上。
至于你们那里想打盐井,别找我,这事我只占一点点,很小的一点。
至于是谁拿了大头,相信你们能给出我原来图纸一百五十倍的价钱,应该知道些什么了吧?”
李易给出好处,别看价格是一样的,但他需求量大,对方依旧有很多利润。
同时他还提供了一个拿钱都买不到的信息,谁会在那里打盐井。
李易只是习惯性商业谈判,他却不愿意占蜀地人的便宜。
谁的便宜他其实都不愿意占,有赚钱的本事,何必欺负人。
他不是四川人,却对四川有着很高的评价。
按照历史来说,安史之乱,李隆基就跑去四川。
当时的李隆基多狼狈呀,人家四川依旧护着他。
后来唐朝灭亡了,宋朝出现,北宋时期,四川的人依旧顶在前面,蒙古大部队都得绕着四川跑,不然就要被打。
结果就是绕着跑,也依旧被打,蒙古大汗蒙哥就是这么死的。
等到了明朝,四川还是有白杆军。
抗战的时候,川军死字旗,迎风飘荡。
凡中华危机时,那个明明有着很多少数民族的地方就会用无数生命来支援中原。
然后那里依旧那么美丽、那么漂亮,锦绣河山!
历史上,晋商,靠不住;鲁商,靠不住;闽商,靠不住;辽商,靠不住
一个个地方的大豪商家族都靠不住。
而蜀商,靠得住。
别管平时蜀商怎么作,国家存亡时,他们会站出来。
甚至有人说出来,蜀地不失,中华不亡的话。
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家合作有财发
李易知道历史,也正是如此,李易在拿一百五十万斤盐时,觉得没问题,但是得给人家还回报同样的利润。
并且告诉对方,井盐自己没办法,不受自己控制。
杨环晋和黄贤荣不知道李易的想法,却感受到了李易的诚意。
买好多东西,大量的钱财往外扔,还透露了一个重要消息。
两个人不傻,这时很聪明的。
能管几个宰相和尚书叫老魏、老姚、老张、老卢的人,与裴耀卿称兄道弟的人。
他说井盐的事情他没办法,那背后是谁还用说么?
只这一个消息,就值一百五十万斤盐。
“李东主,既如此,我二人就回去了。”得到消息了,杨环晋准备走。
“别呀,图还没拿呢。你看的没有用,朝廷那里的你们拿不出来,谁给你们谁死。
还是得从我这里拿,很详细的,包括出了问题怎么解决。
一百五十万斤盐,我算你三十钱一斤,四千五百万钱,得这个技术,一点不亏。
何况以后咱们还有更多的合作,蜀地那里我不会放手。有什么难处,可以派亲信来问。”
李易坦然,图纸和说明非常重要。
能看到的仅仅是一部分,出事的时候怎么解决?能看到么?现在又没出事。
朝廷那里想收买,根本不可能,姚崇在抓人杀人呢。
杨环晋和黄贤荣这回不那么紧张了,有了心理建设。
不过听到李易给出的买卖数量,二人稍微一盘算便明白,只要花钱运一披东西过来卖给李东主,就把一百五十万斤盐给赚回去了。
为什么不说继续运盐?盐的产量有限,井少、池子也少。
这回来是攒下的盐。
下次过来,盐没有那么多,其他的东西补充。
“李东主仁义,我等昨日”杨环晋要表示歉意。
李易摆摆手:“往后还有更多的好处,有钱大家和上面一起赚。不过,若大唐前征,辎重不足,还望你等”
“我蜀地义不容辞。”不等李易说完,黄贤荣便表态。
李易笑了,他相信。
他觉得挺有意思,四川那里的少数民族很多,正常来说应该乱。
可是每当中原的政权一出来,蜀地立即跟上,中原不放弃,蜀地就不妥协。
中原一顿打之后,需要收复国土的时候,蜀地那里很容易过来了,不像有的地方还要使劲打。
他不是四川人,他一直就想不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但他承认,那里的人特别亲切,跟其古代他少数民族区域不一样。
或许是文明,锦绣之地,有着自己的骄傲,不承认其他蛮族。
“别走,晌午一起吃饭,我有好东西,给你们一人二斤辣酱,就二斤,多了真不行。
你们那里现在有望江楼吗?就是在蜀江边的楼,跟黄河楼差不多的楼。”
李易不让对方走,吃个饭啊,他决定拿出来辣椒酱。
现在蜀地没有辣椒,却不代表当地人不喜欢吃辣的。
还有湖南湖北那边的,哦,现在叫山南道和黔中道,一部分黔中道就是湖南。
“没有!”杨环晋和黄贤荣一起摇头,他俩心情不错,没想到李东主这么好说话。
昨天是自己等人作差了,想以势压人,结果人家少年东主说几句实话,就把自己给压下去了。
“你们建一个吧,我有一联,很有意思。上联是: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下联是:映月井,映月影,映月井中影月影,月井万载,月影万载。
那去当个噱头,把楼和井都弄出来,可以多赚些钱,以后我找你们,就有地方了。”
李易对两个人说,他知道蜀地的人爱文才,和苏州那里一样,在这个时期甚至更突出。
杨环晋二人眼睛瞬间亮了,觉得这个好,有文采。
“李东主,你这是现作的?”杨环晋问。
李易摇头:“不是,抄的。”
黄贤荣表示明白,关切地问:“杀好了,埋好了?”
“你们也知道了?”李易郁闷。
他想说,我是真的在抄,为什么你们把这当成了乐子?
“长安传遍了,说,李易杀人抄万篇,无数高才埋河边。”杨环晋顺口说一句。
“谁他娘的瞎给我编?我真是在抄。你们信吧?”李易强调。
“信,聊着聊着你就抄一下,李东主,我要鄙视你,你就是个文贼。”黄贤荣配合,一副我真要鄙视你的样子。
“行,你们厉害。”李易表示服了。
当初跟谁来着,就是一个斗气的话。结果,无心一语万民传,每回文出成经典。
中午吃饭。
干锅的鸡肉快,选鸡腿肉制作,口感不怎么好,太瘦。
然后蘸辣酱,这个就是口味了。
“易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