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提供了一个思路,让张说想。
“元之你应该问李易撺掇陛下去蜀打井,李易有没有把握。他会不会叫陛下占别人盐井。”
张说不上当,我才不往那方面想呢。
我是对无法掌握李易而难受,不过我依旧相信,李易出手,绝对非同寻常。
卢怀慎看不下去了:“李易定然是有新技术,打井更好的技术,不舍得扔出来,要从中占份子。”
“对,有可能。”张说认为卢怀慎说中了。
“哼!不为天下计,只谋一己私利,李易其心可诛。”姚崇冷哼一声说道。
卢怀慎和张说没搭理他,一同加快脚步。
姚崇在后面,无奈地嘟囔:“招那么多百工,好不容易有个火药,又出了事情送李易庄子上了。
其他人为何想不到好主意了?不行,老夫去催催,打井,若真可能有新的法子呢。”
嘟囔完,他转个方向,不会政事堂了。
他不信,那么多找来的好工匠,居然比不上一个少年。
你们在各个工事方面才只专业的呀,那少年主业是医,写好几本医书了。
给姚崇造成了很大精神伤害的李易此时正陪着骑马冲锋过来的大哥。
多亏距离近,一匹马足够冲一次,不然李成器需要换马。
冲完锋的马没抱怨,它高兴地喝水、吃青草、吃炒完的豆粉,还加了胡椒呢。
“易弟,为兄与宫中联系上了,事情已确定,就是工部尚书魏知古想要找人打井。”
李成器自己想组织人手干活,工部不用,如何是好?
“工部自己又没有人手,还不得找其他百姓。此事属于大唐公共工程,要招标。
长安令之前买东西,便采取了弟这里的方法,招标,看数量、好坏、价钱。
工部亦应照作,每一片区域招标,叫人给出价钱、打井数量、打井时间、后期维护。”
李易出主意,他一旦上心,计划绝对是成套往出甩。
“嗯嗯嗯!”李成器连连点头。
再问:“然后呢?”
“然后大哥你不是有三个工匠联盟么?围标,别人又竞争不过你们,你们拿出来竞争的架势。
把一个个区域给划分好,谁在哪个区域让,谁在哪个区域争。
最后那些被淘汰掉的竞标组织,你趁机把他们的人给收进来。
你控制全局,不能叫三个联盟知道互相可以合作。你单独指示每一个区域谁出什么标书。”
对此李易很有经验,以前他参与过,还配合过别人,凑数。
凑数是让官方看着数量够,相互竞争一下。
最后没竞争上,竞争上的人给他一些好处。
比如官方宣布有个项目,划定参与公司数量,五家。
一下子就满了,其中四家陪着,一家给四家好处。
当然,负责任的官方并不傻,所以会有拦标。
你们怎么耍,我们官方不管,但最后有条线不能超了。
“好,好,为兄记住了,对,不招标,谁知道陛下的钱怎么被花出去,有人贪墨怎么办。”
李成器打算回去找三弟说,好处留给自家,自己人有新技术。
希望三弟那里派出的人,一路没有阻碍,快些到蜀地,先把地方圈了。
李易想一下,压低声音:“大哥,若中了标,记得三个联盟分别给工部一些好处,这是规矩。”
“好,好规矩。”李成器答应,明面上答应。
暗自却想,规矩?易弟呀,咱们就是规矩,我还给他们钱?敢伸手,命都不给留。
“尤其是那些最下层过来监管的人,平时捞不到油水。”李易又强调一下。
“嗯!”此事李成器答应,到时候给钱是不可能。
吃饭的时候有卤肉了,吃完带回家中几斤可以。
“易弟,你办事稳妥啊。”李成器由衷夸奖。
凭易弟行事,即便没有遇到自己,想来也不会差。
李易笑笑,没说什么,稳妥,呵呵,那是吃亏吃多了。
“东主。”宋德过来。
“东主,工匠把你画的图纸上的几十件东西打造出来三套,说是东主大才。”
宋德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说。
“谬赞了。”李易客气一句,转过头笑着说:“告诉他们以后不用夸我,没办法,我就是这么优秀,我补过课的。”
“补课?”宋德没跟上节奏。
“午饭主打菜是什么?”李易不强求,问起吃的事情。
“开春火气大,排骨炖萝卜,炒菠菜,告诉庄户必须吃。”宋德节奏跟上了。
“大哥急着回去,还是留下吃?”李易见东西做出来,问。
“吃,再急也不急这一刻。正好再与易弟学学。”
李成器还有问题要问,选择留下,何况回去到哪吃饭啊。
第二百八十章 联盟一事新律法
午饭时李成器自己喝酒,李易不喝,下午他要去跟大体老师学习。
开春后,新的大体老师们状态不会很好,趁着天冷要珍惜。
李成器想找几个南曲的陪酒,结果没人理他。
“易弟你说,当工匠联盟成功,别人看到机会,会不会在各地学着组建联盟,同时进到长安发展。”
李成器自己喝口酒,问出了一个十分深的问题。
“所以说,朝廷往后要规范各种联盟,想成立联盟,必须要报备。谁成立的,有多少钱,在拿出来一套新律法。”
李易也往深了说,工匠联盟自然由工部来管,将来工部权利会变大。
农业联盟,包括养殖业和种植业,还有种植业的果木业。
农业方面自然要归到司农寺。
商税没收,商盟却早就存在,没有单独的部门管理,想来等商税开始收了,自然要出部门。
“那么麻烦么?”李成器从未想过此类问题,却知道律法增减不容易。
“有可能的话,现在要着手,修律的人要边看、边问、边琢磨。法不跟上,必然出乱。
尤其是现在的家族和地方势力,加上大哥这等皇亲国戚,定然趁机捞取大量好处。
如长安,大哥你一个人控制三个联盟,互相竞争又保持垄断。
其本身不应该存在,一个地方若只有一个联盟,其他人还有活路吗?”
李易说出他让成立三个联盟的初衷,给工匠一个选择的权力和存活的机会。
三个工匠联盟互相牵制,工匠即使不加入任何一个联盟,依旧有找到活的可能。
三个联盟成三足鼎力,谁敢压榨工匠?除非联合。
但控制人不允许联合,哪个敢提议,便撤了。
没有法律管,只能由人为来达到相对公平。
李成器吃惊地看着李易,此刻他才明白,原来自己这个易弟早就知道会出现什么情况。
他深吸口气:“易弟,真有其他地方的工匠联盟到长安抢活儿,咱们改怎么办?”
“加强售后,把售后单独拿出来说。告诉长安百姓,在咱们联盟制作的东西给免费修理。
外来的人找个活儿,敢保证随时能给维修?他们常驻长安?那就吞并它。”
李易对此丝毫不客气,语气如常,说出来的话偏偏带着杀气。
李成器跟着杀气腾腾:“对,不允许别人进来,哪个联盟进来就挖他们的人。可是他们有钱要挖咱们的人呢?”
“有契约。”李易提醒,不用他再多说。
现在连雇佣佃户都有契约,而且衙门判案有意思。
签了契约,比如说是十年,然后发现吃亏了,被雇佣的人吃亏,他就去告。
衙门判案的时候在没有专门的律法条例时,会帮着吃亏的人,除非被告关系网太大。
那样可以闹,一闹御史台发现机会,弹劾呀,管他对不对呢,先弹劾了再说。
李成器跟李易学了许多,此时发挥出自己的聪明。
“别的联盟给工匠签了长期契约,咱们提高工匠的待遇,就可以撺掇别人的工匠一起去告。
为兄这里给衙门施加压力,别的联盟要么同样多给好处,要么契约无效。”
李成器觉得行,好处是随便给的么?给了成本增加,赚不到钱联盟有什么用。
对方背后有官员,那更好了,弹劾掉。
官员插手经济的事情能行吗?本王才可以。
李成器觉得自己学到了,好。
跟易弟聊天果然开心,什么事情都能解决。
“易弟,你说种地的要不要由为兄成立几个联盟?”李成器盘算新的买卖。
“分司农寺的权?大哥,咱能顶住?”李易担忧。
工匠不是工部管理,军械监和少府,只管他们自己的工匠。
外面的工匠属于民,自由。
种地不一样,种地联盟怎么赚钱?收租子?
别人凭什么加入你的联盟?
“多拉几个人,应该可行。”李成器说。
“不怕司农寺,好办。一般夏粮和秋粮收获完,除了交的租庸外,其他的粮食百姓会卖。
那时收粮的人要压价,百姓没有办法。低价卖了,若遇到个疾病,存粮便没了,只能高价买。
联盟帮他们抬价,联盟有钱,可以高价收,也可以暂时借给联盟中的百姓,粮食不准动。
同时研究更好的农具和矿肥,先给联盟中的百姓使用,别人总是晚一步。
冬天种大棚,咱们专门指导,销售时统一”
李易介绍起农盟应该作什么,抢司农寺的买卖嘛!
“对对对,对对对。”李成器仰头干了一盅酒,搓着手说。
“易弟,你说得太好了,司农寺无能,咱们去作,看他们还有什么脸面。”李成器给自己倒酒。
“大哥,暂时主要是作事,不是为了打谁的脸。”李易劝。
“对,主要作事,顺便打他们的脸。”李成器心中畅快,爽啊。
就欺负你们司农寺了,你们能把本王如何?
发现了好玩事情的李成器,自己一个人喝了二两酒,还要再喝,李易给劝住,二两正好不耽误作事。
吃过饭,李成器带着一大堆东西和图纸,兴匆匆跑了。
李易慢慢在外面散步,等消消食后,回去坐着眯上半个小时,开始学习。
晚上的时候,李成器带着从天上人间拿的菜到百福殿,李隆基和王皇后在。
“三弟,东西我拿到手了,今天与易弟吃饭,说了联盟的事,要有新的律法”
席间,李成器对着众人说起他和李易聊的情况。
包括工盟怎么合理,农盟如何运作。
豆卢贵妃听完,一副后怕的样子说道:“多亏那孩子在咱大唐,若是在契丹、吐蕃、突厥”
“是啊。”李隆基感激地看兄长,要不是兄长过去,还不一定什么时候能和李易见到。
他没说什么出现在别处,他倾全国之力也要杀掉的话。
因为他明白,李易在吐蕃,大唐军队过去杀,很可能被李易保的吐蕃给灭掉许多。
军队行军需要时间,李易会不立即把好的火药拿出来?大唐军队又不知道火药多厉害,一头撞上去
李旦出声:“庄子往后要加强戒备,闲杂人等不可进,去参与扑买和购买的人,限制在一个地方。”
他怕呀,李易不但对大唐帮助大,对他的身体健康帮助同样大。
阴天给吸的气,舒服着呢,等天暖和了,要多晒晒太阳。
顺便与贵妃去泡温泉,要多活几年,看看大唐繁荣的样子。
第二百八十一章 一半火焰一半天
王皇后在旁边一直笑眯眯地听着,听到公爹说要就加强防御时,她提议。
“给叔叔那里更多的硫磺和硝石,叔叔会制作厉害的武器,蜀地的硝石多,长安都在药铺或道观中。”
“正是。”李隆基同意,给。
厉害的武器研究出来,还能用在大唐军事上,至少羽林飞骑要先装备。
顺便武器在庄子上,有人想使坏,还能打一波。
“明日我去城外足球场旁边试着用新工具和新方法打井,零碎零碎的东西,装了十二辆大车。
照着说明书看,这还仅仅是一部分。如果是打盐井,需要更大的转盘,帆力风车。
借着风吹旋转,人同时推着使劲,连杆一个接一个,断在里面有专门的工具往上抓扣”
李成器说起新的设备便十分兴奋。
“那能打多深的井?”豆卢贵妃对打井显得好奇,主要是主意是李易所出。
换了某个工匠研究出来,她最多是点个头,或嗯一声,不值得她太过关注。
“易弟说,百丈之内容易,三百丈后艰难。”李成器如献宝一般说出数字。
大唐眼下几十丈深的井,已算逆天了。
“呀!人可是危险了。”豆卢贵妃还不清楚新式井根本不用人下去挖。
她印象中打井是上面架辘轳,一个人进井口中挖呀挖,边挖边加固周围的井壁。
挖的时候土一篮子一篮子往上吊。
土硬,灌一些水挖起来容易,塌壁也容易。
不放水,抠哇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