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走了,明日去易弟那里说。”李成器说着从后面出去,到百福殿看父皇。
  “对,就是这个,这个井好,竹子拼的管子、竹子制作的上面,许要抹胶,好办。”
  魏知古拿到了他想要的东西,图纸和说明。
  他知道李易庄子上的井是铁的,还准备找人想办法替换,结果拿来的制造材料是竹子。
  一根根打通了的竹子连在一起,周围是泥土,不怕漏水。
  上面用光皮革密封,拼出来的大肚子竹子抹上胶,木头自然亦可。
  “可解决了大问题,冬日里北方冷,要缠上麻绳保温,露出地面上的那一截。
  为了防止冻土层挤压下面竹管,修的时候尽量在周围用沙石保护。”
  魏知古继续看说明,连冬天的北方一起考虑进去。
  放下一摞纸,摘下花镜,魏知古自语道:“希望钦天监出错,不要大旱。”
  同一时间,李易看天,心中惴惴地道:“若是半成利也不给我,我交不交技术?”
  “东主,不能,当今陛下好说话,不给你好处,下次你就不往外拿更好的技术了。”
  桃红劝李易,她知道谁是陛下。
  “是哈?其实吧,我并不在乎盐井的钱,我有办法赚更多的钱,我就是觉得心里亏。
  那半成利给我,我随手捐了都无所谓,但必须是我的钱,我愿意捐。
  既然拿出来新技术,大哥的打井队,应该更新换代技术了,不能只依靠人力。”
  李易决定往外放,钻井需要几十种工具,上百套操作方案。
  四川那里若是打出来一口好的盐井,则能百年后形成一个庞大的豪族。
  宋朝、明朝、清朝、民国。
  不过再大的家族,一场国难下来,也要废,除非是那个山东的那个,墙头草,而且利用文教的优势坑害百姓。
  走私了、贩卖情报了、给敌人提供便利了、给自己国家军队下套了
  别惹到我,不然我收拾你们。李易想着,心情顺便变好,有自己在,大唐稳着呢。
  让天下百姓都有暖气用困难,杀一些人却简单。
  “晚上你们想吃什么?我可以单独下厨做一个。”李易扭头问宫女太监们。
  “东主是一人一个吗?”翠柳调皮地问。
  “一人一勺子,打个大包,我再给你们治。”李易挥舞下拳头。
  八个人凑到一起小声嘀咕,最后达成一致。
  “东主,我们吃个简单点的,雪绵豆沙。”桃红说。
  “行,甜品就甜品。”李易答应,确实工序不多,就是对油温的操控要求高一点点。
  李易都没敢在食堂的厨房做,怕小孩子们看到,那样今天晚上他不用休息了。
  跑自己的院子做,做一大盆,端出来
  “李郎,是给我们做的吗?”迎面站着馨研,馨研左右和后面一群莺莺燕燕。
  “是呀,你们先吃着,我再去做一些。”
  李易看看人数,再看看盆里的一个个炸出来的豆沙包,发现一人一个似乎不够。


第二百七十六章 技术不可一同出
  南曲的一群女子,终究是没让李易再去麻烦。
  她们去食堂吃饭,庄户里的男人们很自觉地换食堂的其他厅。
  包括没成亲的也不在旁边看,看了以后不好娶媳妇儿。
  “李郎,我等过来住几日。自从上元节那天演完节目,每天前来游玩的人就多了。”
  馨研坐在单间的李易对面,道明来意。
  “人多还不好?”李易配合着问。
  “没时间练习和休息了,来京的不少贡生走门路,请托人,以应对科举,跑我们这里显示才和财。”
  馨研一副你懂的样子。
  李易听懂了,道:“你们躲起来,不怕之后没了名气?”
  “躲别处会叫人忘了,躲李郎这不怕。谁还不知道灞水李家庄子。
  每次我们一遇到李郎,必然有好歌舞和词曲,他们就想啊,是不是又有什么好的节目了。”
  馨研对着李易挤挤眼睛。
  “没有。”李易摇头,你有本事把眼皮挤裂了,我可以给你缝上,别的不行。
  “吃住总是有的吧。”馨研笑着问。
  “免费。”李易大方,下次要找人配台,还是你们。
  当晚一群女子去浴池泡了澡住下,对于她们来说,今天晚上才是最放松的时候。
  李易在灯下画呀画、写呀写,打井的那些东西要由庄上的工匠们制出来几套。
  其中最关键的是圆刃锉。
  刃自然是指刀刃,磨锋利了。
  锉在圆刃锉这里,当名词也作动词,意思是磨削的突出的东西,或对某一种东西进行削磨。
  若是刃锉两个字,可以想成锯子。
  圆对比的是直,菜刀是一条线,圆可以理解成把菜刀卷起来,下面是刀刃,上面是刀背,圆的。
  一个筒状,筒的一头是锯子,这样旋转的时候,就对泥石进行破坏。
  李易那是的掘进机就是这玩意儿,不过复杂了一些。
  用圆刃锉转着往下打孔,转到一定深度了,后面加连杆。
  转多了泥出不来,把它给拎出来,灌水,然后就是用李易庄子上的那种水井取水的下面有皮垫的水桶一样的结构的东西送进去。
  单项阀,一进到泥水里,皮垫起来,等往上的时候,泥水压住皮垫,漏不出去了。
  等钻到出卤水的时候,竹管子往下砸,一根接一根,这就保护住了周围,不会塌。
  李易那个时代的九年义务毕业的人,拿把刀放在脖子上,绝对能想出来这一套东西。
  若真有想不出来的,杀了不可惜。
  大唐没有,宋朝才出现,然后明清继续改进,民国也用着。
  再后来进博物馆了。
  去旅游的时候能够看到有人在那里慢悠悠给往外打盐卤,然后制作成盐,想买的话,一小包很贵,连碘都不加。
  李易要拿出来的技术自然是宋朝的了,后面改进的不拿。
  万一有人搞事呢,必须能立即再拿出新的技术去给拍倒。
  “宋朝的就够用了,关键在于这个圆刃锉。自贡的井资料上显示是最好的,自贡在哪?”
  李易想着,查地图。
  找到了,叫公井县,北面是威远县、东边和义县,南边是野容山。
  “这里距离益州还很远呢,属于荣州,土贡是绸、班布、葛,葛是吃的葛粉啊,还是像麻一样的绳子?应该是绳子。
  还有利铁,就是铁坯子,这个好,直接就造钻井工具了。
  然后是柑,川柑,川柑制作陈皮好,药材,给长安送柑啊,当地一定很多。
  得让大哥占下来,这些东西都挺不错的,给当地百姓好处。
  不然百姓看到使劲出盐和天然气,要是不捣乱才怪呢,换成我,我都眼红。”
  李易在那边画边查,居然还不互相影响。
  翌日早上,大家们天不亮就起来了,洗漱。
  然后跑到之前学子们住的地方,也就是滑冰时候临时休息的屋子那里练习。
  演奏乐器的、舒展舞蹈身体的、吊嗓子的、读书的、对镜子练眼神和笑容的。
  庄户们之前的军乐队时就知道这些南曲大家有多努力了,现在也不去打扰。
  李易更清楚,一个个的,一个眼神勾魂,似乎是那么不经意,加上一点笑容或幽怨。
  其实是专门训练,已成本能了,即便如此,还调整细节呢。
  她们一人一个化妆箱,表演节目的报酬,现在对着练。
  李易起来后收拾完个人卫生,吃饭的时候,女子们就对他使用技能,李易无动于衷。
  “李郎,我等你瞧不上眼,坊中亦有好男儿呢。”馨研身体微微一动,曲线出来了。
  “那我把你们赶出去,找男人来?”李易露出标准的八颗牙齿。
  馨研俏皮地吐吐舌头:“李郎今天早上有什么好吃伙食?”
  “自己去看,又不是第一次来。”李易才不给面子。
  “好嘛好嘛!”馨研活泼地蹦跳着去找饭吃。
  早饭随着庄子钱多,各地方的人多,也变得丰富了。
  有米粉、米线、面条、豆浆、包子、馄饨、好几种粥、汤、油条、馅饼、馒头、煎的盒子、油茶、油炸糕
  有的此时代还没有,李易一样拿出来,吃呗。
  这玩意儿哪个不能吃啊?都不错。
  所以他哪个都没选,他给自己倒了一碗黄酒,然后把制作好的卤味拿出来在那啃着喝。
  他今天就想这么吃,早上喝酒醉一天他也不在乎。
  有的南曲的大家想找他一起吃,结果看到他一个人在那喝酒,很懂事地默默离开,并且警告手下的侍女不得去打扰。
  没人过来说陪他一起喝,这些女子们看出来,李易需要安静。
  “易弟,你一早就喝酒?正好,为兄也馋了,我去夹几碟小菜。”
  李成器出现,看一眼李易,转身找托盘装小菜。
  回来放下一碗酒,坐在李易对面。
  “成了,事情成了,那边全答应,可以立字据。”李成器说出好消息。
  李易露出笑容:“刚才我还想,若是那头不愿意怎么办,现在大哥你慢慢喝,我吃碗面。”
  李易一颗心落地,不想喝酒、啃卤味了。
  “别呀,易弟我想喝了,你陪我。”李成器不干了,拽住李易。


第二百七十七章 认真起来谋天下
  “易弟,你估算一下,在那边凿盐井,一年能赚多少钱?”李成器把李易成功拦住,问。
  “现在咱大唐有多少盐池、盐井?”李易问出另一个问题,他要看看能提供多少盐。
  “眼下盐池九处,盐井二百七十六。”李成器提供数据。
  这跟李易看的资料不一样,少,少许多。
  不过李易一想便明白了,之后唐朝开始收盐税,必然大力增加盐池和盐井。
  数据记载的不是开元二年。
  此时还没有那么多,长安主要依靠山西那边的湖盐和漕运过来的海盐。
  蜀盐陆路慢,不好走,一般是走长江,转一大圈。
  从长江进大运河,从大运河转漕运,船装载的货物多,比起陆路运输,还是划算。
  “沿海一带,百姓可安稳?”李易又问一个问题。
  “近几年没打打仗,所耗不多,还算是不错。”李成器对此并不太清楚。
  “煮海为盐,成本太高,蜀地井盐冲击,盐价将一降再降。陛下应允合作,朝堂百官或有怨怼。”
  李易在事情确定了后,开始进一步推进。
  李成器听着,不时点头,没说什么他们敢?不服就杀这等话。
  “所以要收盐税,收池盐和新式井盐的盐税,陛下的钱是私钱,盐税是公钱。
  弟以为,新式打井法,可或钱财无数,蜀地出盐过多,沿海盐场难以活。
  征蜀地新发采盐之税,盐价平稳,有利社稷,可宽内藏,亦能平百官之怨。”
  李易认真了,说出情况。
  跟李隆基合作,是李隆基和几个兄长赚钱,包括自己。
  井打多了,出盐太快,海边专门煮盐的人怎么办?难道现在就拿出来晒盐之技?
  还没到那一步,平稳推进才行。
  资料上有显示,沿海地区始终不是太安稳。
  李隆基赚钱了,百官看着,这钱天哪!国家财政没钱,陛下你要干啥呀?
  收税,收上来的税给户部,其他地方再管户部要钱,大家都开心。
  李成器停迷茫了,或者说是听傻了。
  还能这么玩?盐税不就是商税么?大张旗鼓推行商税,百官必然为了各自背后的利益不答应。
  可是盐那么赚钱,朝廷没钱,百官要钱,收税正常啊,百官要支持,总不能叫陛下把钱全拿走。
  “易弟你这是认真了?”李成器觉得要重新看自己的易弟了。
  之前易弟多温和呀,总是往外扔技术。
  有人欺负上门,仅仅是对等回敬一下,从来没有赶尽杀绝过。
  谁一问他有啥好主意,他保证告诉,不求回报的那种。
  唯一一次最厉害的出手是教裴耀卿写万民表,把户部尚书钟绍京给顶墙上了。
  那是最狠的一次,直接对付尚书。
  至于商人那点事情,小打小闹而已。
  若是非要说另一个,是官学对族学,这个还在慢慢来的阶段,只有一本新书,其他的书别人在编纂。
  而盐的事情,绝对不简单,指点江山了。
  天下大事,随之而动。
  李易平静:“不使使劲儿,要等什么时候?正好来了机会。魏尚书不过来问,我还想不起来呢。”
  “太快了。”李成器说着喝口酒。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开元,必须是盛世,也一定是真正的盛世。”李易先抄一句。
  “好,开元盛世。”李成器对此无比支持。
  说着他断起酒碗,张大嘴停顿一下,小抿一口,不能喝多了。
  早上空着肚子,这一碗下去,黄酒也受不住哇!
  “大哥就这一碗,不能喝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