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尝出来,冷水海域的海鲜由于生长慢,肉更紧密,同时泥沙少。
捞上来以后,不要直接晾晒,贝类应该放点盐,用竹篮子装,在清水中,它们会把沙子吐出来。
不然死掉后,再清理泥沙很难。看着费了些工夫,价钱却能更高。做熟了当零食不错。”
李易给将一下区别和处理方式。
他以前买海米吃,温水海域的海米里面的虾线就没弄出来,吃着不舒服。
而冷水的海米,几乎看不到黑色的虾线。
当然,如果都晒太干的话,肉也一样紧密。
李成器重复了一遍,表示记住了。
“易弟,能把新鲜的海鲜拿回来不?”李成器知道从海边运到这里的海鲜全是死的,他很想尝一尝活的。
“用大木桶装海水,或者是船只的槽里装,一路养着回来。
要么是刚捞出来,用冰块镇上,六百里加急,记得最好透气。”
李易都没想过吃新鲜的,又不是另一个地方,就长安这里,什么海鲜都能吃到,有冷链物流。
现在的长安,去哪弄活的?
“六百里还是算了,用船”李成器觉得船可以,专门制作出一个个大槽子,装上海水。
回来的时候必然要死掉一些,但依旧有剩下的鲜活产品。
长安有钱人多,卖出去一部分,所有的钱就都回来了。
“用船的话不要太密集,同时要勤换水,其实我这里倒是有药物,不过不值得用在海鲜身上。”
李易见大哥动心,能找到船的话,确实可以尝试,他也想吃活的,尤其是秋天时候的大海蟹。
味道不如河蟹好,可是肉多呀,吃着过瘾。
不然的话,死螃蟹谁敢吃?
“成,第一船试着运回来,咱先自己吃,之后的再卖,还是照着分红投入和收益。”
李成器先把做买卖的事情确定,那钱李易一直没拿过,都是他在投资。
不过账他记好了,包括卖牡蛎的钱,一部分算进运营成本中,公关费,就是白给别人。
吃完饭,李成器带上十个四十升的氧气瓶和一大堆氧气袋离去。
直奔宫里,先扔百福殿一个氧气瓶再说其他。
往这边来,一路水运,自然要用到漕运,还得改造船,这个可需要跟李隆基说。
李易这边继续写三十六计,再有两计写完,准备先让庄子上的学子们抄。
第二百七十二章 乌云散去降水缺
“吸了这个气儿,觉得天都晴了。”百福殿中,李旦在与赶过来看情况的李隆基说话。
李成器在旁边帮豆卢贵妃摆放氧气袋。
“是,人就需要这个气儿。”李隆基应着,他吸过一次,确实舒服。
但李易不让他平时多吸,说是年岁不大,不能产生依赖。
“三弟,今年正月可是还忙?”李成器看到李隆基脸上有疲惫之色,也给充了一个氧气袋。
李隆基犹豫一下,自己抱着,对上鼻子,果然松快了。
说道:“都是些人员调动的事情,也不知道他们究竟有么有做出那等政绩,写的倒是不错。”
李隆基说到这个就很无奈,总有人通过官方门路把一些个理念和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送到政事堂。
这叫相书,给宰相上书,品级低的不可能直接送到皇帝手上。
有的自己说自己在地方好,意思是让调动一下,有的让别人说。
还有的是说自己有个好点子,但是需要钱,拨款吧。
另外是想去更好的地方发展,所以就对那个地方的一些见解,告诉上面,把我弄过去,我比现在那里的当地官员要好。
让李隆基比较舒心的是,姚崇最近几天没再收拾朝堂上的官员。
能有资格上朝的官员,想收拾的话需要李隆基出声。
然后就往地方安排,离了京城,品级低了,姚崇再收拾就不用经过陛下。
所以许多官员是一贬再贬,有的还没到地方,连续调令就追上,官员在路上就又换方向。
舟车劳顿和气愤,没到地方便死了。
另外一些是顽强地活着到了地方,像姚崇这样的一看,呀,地方那气候你能适应?不行。
于是第二年换,换另一个气候的地方。
到了地方,居然还活着,顺便那个小官还当得不错,百姓都说好。
再换,就不信了。
没换几次呢,姚崇下去了,对方还是那么坚挺。
姚崇下去了,那边自然就有机会上来。
历史上就这么回事。
李隆基在正月中,没看姚崇乱动,心情比较好。
他又吸几口,问李成器:“大哥今日去庄子,问了些什么?”
这下李旦和豆卢贵妃一起看向李成器,他俩对庄子观感好,住的那些日子,比百福殿愉快。
“海鲜的事情,我想去契丹旁边的海里捞,易弟给出了一个活运海物的法子。
现如今,陆路去那边盘查过严,多为商人私下交换,得利颇丰。
大事往来,只能从河南道登莱等州以船联系。
养水军所耗过多,朝廷战略在西北之地。
若是能大量捕捞海鲜,并有活的送回来,所赚的钱,自然可以补贴水军。”
李成器说出正经事情了,他要用捕捞和行商的钱来反哺水军。
换已往,他不会理会这等事情,涉及到了朝廷行政。
那时他也不是很懂,跟李易交流多了,平时闲聊就能学到许多。
眼见着能帮三弟解决些问题,他才行动起来。
“那少年好。”吸氧的豆卢贵妃给出一句评价。
若换个少年被她夸一句,可了不得喽,她的话能传出去。
然后地方官府的官员必须重视,不用少年自己拼命干谒,有人主动找少年。
换成李易,大家都没说什么,话自然不会有人往外传。
用不着地方官员帮忙,甚至谁想主动去接触都不行,这个少年不用你们管。
“如此,试试,水军对于契丹还是有威慑的。”李隆基答应了,不用朝廷出钱。
“三弟,估计明日三十六计会写完,我一早再去看看。闲谈中,易弟说之前给你们讲过的三国演义,其中计谋不知凡几,他要都写出来。”
李成器又提一件事情,他知道要与族学对抗之事。
“好,那里总是让人放心。”李隆基一想到李易,感觉烦恼瞬间消失。
李旦和豆卢贵妃露出笑容。
作为当事人的李易,现在烦恼却来了。
“这是又不下了?一副黑云压城的样子,结果晚上要变晴?”
写完三十六计,准备继续抄三国演义的李易发现气压有所回升,喘气比之前轻快。
他想下一场雪,然后请来吏部的人玩耍。
眼下是春天泥土开化,普通的路上变得泥泞起来。
没有草绿、不见花开。
如果能下一场大点的雪,景色变了,他好安排一番。
什么都没有,别人过来看,给人看什么?
“难不成要在大棚里开个诗会?”李易摇摇头,大棚中都是规划好的种植区域。
除非拆掉一些,不然腾不出地方。
说是拆,实际上是把一些作物给直接罢园,之后不能生长,没了,怪可惜的。
“要是有艘大船就好了,装修一下,当花船。今年看看能不能买一艘,造是等不及的。”
李易摇了下头,把暂时的思虑甩走,继续安心抄书。
抄几下他突然又笑了。
看着一页纸上一大段一大段的话,嘟囔:“如果是拿手机看,满屏幕全字密密麻麻的字,这得硬性分段。”
李易有走神,想到了以前学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
那都一段好几百个字,结果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看时,一个个的都能把以前语文老师气死。
瞬间他心情好了。
一直到第二天早上,云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易弟,没下,没有雨也没有雪,天不错。”李成器过来帮三弟取三十六计。
“降水不够,大片地方要出事,尤其是种地的人会争水,村与村械斗。”
李易想到的是另一个情况。
“怎么做才好?”李成器严肃起来,他没亲眼见过村子的械斗,却有所耳闻。
小河的上游村子先把水给大量放走,下面的没有水,就带着工具上来堵。
上游的拿工具要继续开,两边拿着工具开始打,拼了命地打。
“打井,大哥你既然有工匠联盟,可以调动起来,去长安城外面没有大河的地方给人挖井。”李易提出个想法。
“村民又没钱,总不能叫工匠白干活。”李成器现在考虑收入了。
“管工部要钱,这不是工部的事情么?”李易出主意。
“工部若不给呢?”李成器比较现实,你要他就给?
“不给?不给好啊,你先看着计划。”李易却笑了。
第二百七十三章 预订鸭苗拦尚书
李成器并不知道李易要作甚,却为魏知古捏把汗,工部尚书是魏知古。
今年前段日子吃了李易不少药,顽强地活过来了。
他夹起一条蒜茄子:“易弟,我过来取三十六计。”
“正抄着,你把原本拿走,我又要再写一份,先叫学子誊抄出来,拿副本。”李易喝口肉汤说道。
“多抄一份副本,你原本给我,为兄要留着。”李成器喜欢李易写的字,瘦金体。
李易的楷书一般,写个公文、奏章,绰绰有余。
论书法,差高手一截。
唯独别人现在还未学会的瘦金体独领风骚。
“好!”李易答应,他不指望靠卖字赚钱。
早饭吃罢,等学子们抄的时候,李成器又拽着李易溜达。
刚扑卖和正常售卖一大堆东西的管事宋德赶过来。
“东主,他们问是否愿意卖鸭崽儿、鹅崽儿。”宋德汇报。
“为何不买小鸡?”李成器好奇问一句。
“因为他们是要预订,孵化技术我可是交出去了,大哥要帮忙推广。现在蛋少。”李易说。
李成器疑惑:“并不少,每日皆有大量蛋在卖。”
李易摇头:“各坊中所养鸡鸭少,从别处运来的蛋,路上不平坦,多有晃动,蛋黄和淡青一旦晃动剧烈,就孵不出来。”
“竟是这般?”李成器记下,以后别人不知道的时候,他可以
“正是预订。”管事对李易已经习惯佩服。
“预订是何原故?”李成器觉得自己怎么又变笨了。
“再有些日子,草才长出来,好喂鸭子和鹅,鸡吃的草相对少,等河开了化,鸭子放进去吃东西。
至于鹅你把鱼虾剁碎了鹅才吃,在水中的时候家鹅不会捕食鱼。
但和鸭子一起放养,鸭子吃,鹅看到了,偶尔也会吃一点小虾什么的。”
李易继续给讲解,庄子中的大鹅有时就喂一点鱼骨粉、河螺连着肉一起粉碎的东西。
鹅会吃,丝毫不拒绝,还很爱吃。
跟着鸭子一起在水中漂,鸭子各种逮鱼,鹅就学会了,大的它们没法吃,遇到很小的,也要尝一下。
若是养的鹅,没有鸭子,扔一堆小鱼小虾,鹅就看着,不碰。
和散养的走山鸡与养殖场的鸡差不多。
走山鸡,蛇小一点都想吃,什么蜈蚣了、毛毛虫了,逮到保证吃。
甚至蜻蜓飞得低一点、慢一点,鸡也能给叨下来。
养殖的鸡看到后会躲,害怕。
李成器继续牢记,在他看来,此事亦是学问。
“告诉他们,卖,草长出来,河水暖和,就大量鸭苗和鹅苗给他们。什么时候水暖和,问庄子里的鸭子。”
李易说到后面笑了。
宋德跟着笑两声。
“鸭子怎么问?”李成器纳闷。
“鸭子什么时候自己去下水,就是水暖和的时候,春江水暖鸭先知。”李易给出答案。
李成器:“”
突然想起个事情,觉得李易不一定会,于是问:“易弟可知坊间鸭子怎么孵蛋?”
“给鸡,庄子里若不是鸡以后有用,偶尔还叫孵一孵,就全用人工孵化了。”李易随口说。
李成器再次:“”
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消息,居然
宋德在旁边缓和一下李成器的郁闷,说道:“东主说了,孵化的时候鸡鸭长时间不动,吃东西费劲,就会变瘦。
鸡还好一些,鸭子喜水,总是不能下水,毛都不好了,鸭子心情也不好。”
“我知道。”李成器更郁闷了。
另一边的学子,有一个念的,其他好几个在抄,早上没吃饭,三十六计的字数不少呢。
食堂说给送饭,他们不要,怕吃饱了困,影响速度。
四十二个今年要参加科举的学子里选出来的人,别人想来不行。
李东主写的东西,想抄得排队,看地位,不然没资格。
李易这边不管大哥了,让大哥自己去转悠,他回院子写三国演义。
李成器背着手溜达,看别人干活,看休息的大人努力识字,看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