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下来的外胎不回炉加工,而是制作成日常生活中的东西。
外胎切一切、剪一剪,可以用在马车上。
“提前一天收自行车十分之一的钱,贵不?”
永穆公主随后说个价钱,你着急提车,加钱。
“不贵,他们会选择等半个月,若是百分之一,他们就愿意了。”
李易给出个选择,多给百分之十五,当天就给你做出来。
“五十分之一。”永穆公主盘算下改了:“最值钱的是李郎你,工匠的技术都是你教的。”
小兰点点头:“咱庄子的厨师都考上进士了,进士无所谓,拿证的工匠比钻石还耀眼。”
“等把这些事情忙完,咱们成亲后,我再也不操心了。咱们去看北极熊,那边有人,住冰屋。”
李易不想这样累,没日没夜的,讲故事居然心有余而力不足。
倒不是不能,不过讲完故事身体机能下降,容易生病。
……
五月初五,端午节。
眼前的河南府的百姓包了好了粽子,煮了一大堆蛋,鸡蛋、鸭蛋、鹅蛋都有,后两种基本是行全是咸的。
李易跟大家上山采艾蒿,艾蒿好,药材,闻着味道也不错。
孩子们扎上了五彩线,带着家里的蛋去学堂,顶着玩儿,粽子不用拿,学堂提供。
“东主哥哥,顶。”一个孩子在路上拦住李易,掏出他的鸡蛋。
其他孩子准备,看谁赢了跟谁顶。
李易掏兜,拿出来一个蛋,双手握着,不主动出击。
孩子用自己的鸡蛋一碰,咔,裂了。
另一个孩子上来,偷摸换成鸭蛋,就露个尖。
李易瞅一眼,不吱声,顶,咔,鸭蛋裂。
第三个孩子比较‘诚实’,他把鸡蛋和鸭蛋藏起来:“我就有鹅蛋,没有别的。”
“可以!”李易颔首,顶,咔,鹅蛋都冒油了。
“东主我们上学了啊!”“再见!”
其他孩子一看,情况不妙,赶紧撤,不然全顶坏了,拿什么到学堂跟别人玩?
“小易,顶蛋有技巧?”毕构纳闷,鹅蛋顶不过鸡蛋?
李易把自己手上抓着的蛋递过:“沉,小心,对,是重哈?技巧就是雕刻和染色。”
毕构抓着一块鸡蛋形状的石头:“……”
姚崇伸手要过去,掂量两下:“果然心人不古哇!”
“老夫看看。”卢怀慎拿过来:“确实行为卑劣!”
“怀慎你别往兜里揣,大家都瞧瞧,怎么看都是鸡蛋。”
张说不答应,你想带走?
众人开始轮换着看,有人准备最后一个看,看完就变成自己的。
李易不管,自己找艾蒿,庄子里的山上多,包括黄花蒿。
李家庄子单独种黄花蒿,用来制作截疟丸,大唐偏远地区生活的百姓家家有,朝廷发。
京兆府、河南府的百姓家里没有,生病了能及时到医院被救治。
小火车的火车道在京兆府已经沿着主要的水网铺过去了,河南府的目前铺了大概百分七十多。
山区没有,铺不了,百姓便不愿意住在山上,跑到铁轨附近盖房子。
一个村子若全在山上或山坳里,会修一条好路,一直到小火车轨道边,要求有一站。
出事情,他们赶车跑到车站,守站的人打电话,临时调车。
正常听到火车路过铁轨的声音会闹心,百姓偏偏睡得更踏实。
跟有的宝宝一样,大人正常聊天说话,宝宝睡了,突然间安静下来,宝宝睁眼睛露出恐惧的神色哭。
声音是噪音还是禅音,在于听者的安全感。
住在河边的人,平日里半夜有人唱‘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
保证报警,让不让人睡觉了?
下大雨涨水,不知道会不会决口,兔子军来了,半夜边干活边唱‘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
哎呀!真好听,跟催眠曲似的,不行,不能睡,起来到阳台抽根烟,精神精神,借灯光往下看,舍不得睡啊!
大唐主动搬到铁路边上的百姓即如此,火车声不扰民,少了轰隆声睡不着。
“易弟,那边一片刚种下去的是晚稻?”
李隆基看小机器人的屏幕,有大片地方之前种冬小麦。
收完冬小麦之后翻耕灌水,一旬前芒种的时候,种晚水稻。
晚水稻再收完就不种别的东西了,有麻雀和蚂蚱吃。
“司农寺新品种的,那片地司农寺负责,晚稻。
该多发奖金,司农寺培育出了不少好的品种。
十多万人每天在大唐各地跑,收集数据,用放大镜寻找东西。
若非后勤供应好,光是中暑和被蚊虫叮咬就得死一批人。
别夸奖我,我得到的已经够多了,是更多默默付出的人支撑起大唐。”
李易先把自己摘出来,他不需要称赞。
“定个数。”李隆基认同。
“最少的人额外奖励一百缗,整体拿出来五千万缗。
我把物种拿回来,他们想尽办法增产、改良。
别人吃饱饭了,不能让他们饿肚子,作物的减毒,尤其是土豆的,他们都接手了。”
李易不用多想,给出奖励金额,那些人应得的。
“好!”李隆基同意,不就是五千万缗嘛!给!
“倒是不多。”姚崇看卢怀慎和张说。
两个人咽了下口水,一下下点头,不多,咱们当宰相的时候无非是七年的财政收入。
第两千八百九十五章 端午降临将来估
“莫要总去思量曾经,当下大唐钱财甚多。”
毕构对姚崇几人说,总比较有什么意思?
古代有铁路吗?现在飞艇蹿来蹿去的,前两天还掉下去一个,货物全砸别人家的田里了,好在飞艇上的人没事儿。
他们一看飞艇不行了,直接跳下来,开伞。
很正常啊!走路还摔跟头呢,喝水有呛死的吧?
看未来,五千万缗罢了,又不多。
“晌午咱们要去的地方有个泉眼,在那里吃饭?我准备了黄鳝,红烧好不?谁想吃清蒸的?”
李易也不愿意总提钱的事情,大家端午节出来玩耍。
你们一单独强调,我就闹心,我哪知道一番操作下来,大唐的货币出问题了,明明有抵押品,偏偏不可以发行纸币流入到社会上。
“小易,就红烧,选择越多越不珍惜。”
推着宝宝的豆卢贵妃开口,她的婴儿推车是电动的,庄子自己做的。
五岁以下的孩子,带着出门,最好准备婴儿车。
孩子的体力和作息时间跟大人不一样,有时有重合。
但当大人都累的时候,指望孩子跟日常一般,不可能。
不推车,后悔去吧!孩子走不动了,困了……
十点的时候,众人到达泉水旁边,这里用石头砌出位置,旁边搭有棚子。
水不是温泉,凉的,拔凉拔凉的,透骨的那种。
李易指挥着人架灶,液化气罐的灶,大的那种高压桶煮茶叶蛋。
十多种提前包好的粽子要煮,但雄黄酒没有,用不着。
这个时候蛇活动最为活跃,艾蒿和雄黄有驱蛇的作用。
至于说吃五黄,是后来弄的,大家以讹传讹。
不然黄花鱼什么地方都有?一个地区而已,还有黄鳝。
李家庄子这里有黄鳝,李易倒不是为了这个所谓的习俗才做,是百姓送来的太多了。
人家为什么要吃黄蟮?是这个时节在河南府最多,送庄子里。
其实还不允许捕鱼和上山狩猎,还得二十多天才行,农历五月的最后一天,是禁猎禁渔期的中止日。
就是京兆府与河南府,其他地方的不管。
因为这两府的人口最多,不限制一下,周围的鱼和野兽都被捕没了。
而长江的鱼,就没人限制,你捕吧!凭借你现在的技术水平,累死你你也捕不绝。
“小易,这水很凉啊!”苏颋伸手碰碰水,大热天的,他觉得手的骨头难受。
“是呀!所以我把西瓜放进去泡着。”
李易指指放到水里的西瓜,还有荔枝、杨梅、大桃子、香蕉、椰子、菠萝……
他把水果都扔水里了,樱桃也没能幸免,就是草莓不能扔。
香瓜也有,同样不扔进去,用蒿子遮盖。
这些日常操作规范,不用单独强调,李易知道哪一种可以泡水。
“吾所问者,水出自何处?”
苏颋不高兴了,我是问水凉?我是问它为什么凉?这么高的山上,泉水咋出来的?
“哦哦哦!”李易点头表示懂了。
“凉乃因其在地下,外热不足以透。自流当受压力影响,外部压与内部压。
气压在其中,流速过快,通道狭小,过流而自上。
流速过缓,压力井以抽真空,一个大气压而上。
你看这个山头感觉高,但你看几里外的山,那个比这里更高。
那里的水通过地下通道流过来,咱们这里有口子,那么水就会喷上来。
你住四楼,高十六米,哎呀!你可以加阁楼了哦!
不说这个,高十六米,旁边的水塔高四十米,水塔装水,管道连接,你这里就是自来水。”
李易讲一部分内容,因为地壳内部有压力,比如温泉,受热向上,这个他没说。
“如此,故此水非出自于地,乃由高下,高处浊,则下无清?”
宋璟跟着问,这个跟物理就不一样了啊!他是问政治。
意思是说百姓看到的清流以为是苍天给予,其实没有苍天,只是更高的权利获得者流下的污水。
李易:“……”
他笑了,他之前一停顿,是因为他想起他那个时候的情况,宋璟这一问,当真诛心啊!
他知道他那时候的政府官员是什么样子,何等程度呢?看资料。
那个……贞观十九年,太宗率军东征高句丽,归途经由蓟州境,其曹妃不幸逝,太宗念其恩!赐此绵延山峦为唐姓。
就这么个地方,到了后来,变什么什么情况呢?可谓‘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如今的大唐不是这样啊!李易一直在控制着官员廉洁,四拨巡查使,互不统属。
“高者,亦由地出,而非天孤,天孤,流云矣!流云之水,非天而成,乃地所出。
群山之高,不减沟壑,水向低处,聚海涛波。
若流皆浊,海如何泛碧波?若云皆浊,怎么添万河?”
李易给出回答,别在我面前完哲学,你得看实际效果。
现在这个高地就是地下压力的关系,所以才有喷泉,还是冷泉。
“李郎,我想吃冷面了。”永穆公主听着给转话成食物。
“我吃炸酱面,多放黄瓜丝和辣白菜。”小兰也有自己的要求。
于是所有争执都平息,大家吃饭。
“易弟,你把成亲的日子安排到哪天?”
李隆基不吃什么冷面和炸酱面,他选择吃水煎包,饺子形状的。
“八月十五行吗?”李易手心出汗了。
他到大唐开始,就没有这般紧张的时候,曾经那么艰难,他都不曾此过。
以前他是挥斥方遒,激扬技术,不是激扬文字。
他牛逼着呢,我一点点闯过来的,很拼的。
今天同样的人,一句问话,他怕了,这个是老丈人,自己要娶人家闺女。
关键是你跟人家闺女都讲故事了,老丈人也没说啥。
现在要求你给个名分,时间选一下呗!
李易可以不在乎李隆基,也不用在乎大唐天下的百姓怎么想。
他却不得不考虑永穆公主和小兰,两个人以他为天。
“三个来月,能安排好吗?不如明年科举,工业要求太高了。”
李隆基反而往后拖延,别急,你又跑不了,今年看科技进步速度,似乎来不及。
“三哥,我统筹一下。”李易不敢把话说死了,再仔细考虑下基础工程建设。
第两千八百九十六章 税收必降冰来源
李隆基一众人吃着黄蟮,百姓们一早进山采蒿子,中午出来送到李家庄子门口。
河南府、京兆府的药铺都不收艾蒿了,百姓不往他们的店里送,提价他们还觉得冤枉。
等李家庄子收完艾蒿,会经过挑选与炮制,发到药铺,不要钱。
有时药铺也给患者免费送药,主要是百姓买了贵的药,便宜的就不要钱了。
百姓在路边等地方发现不认识的草,拿过来给药铺问是药不?
认识的百姓自己知道是不是药,能记住。
是药材的,百姓顺手采了,扔药铺柜台上,转身便走。
百姓实在不愿意掏钱,药铺把方子开了,百姓带着去李家庄子讨要。
两个李家庄子,包括两个醉仙居的外面摆一堆东西。
百姓过来后评估艾蒿价格,换取相应的物品。
蚊香、肥皂、香皂、硫磺皂、牙膏、火柴、粽子、绿豆糕、茶叶蛋、五毒饼……
有的一家人出动,一个个背着像小山一样,要换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