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4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说皱眉头,扯什么呢?这家改造、那家送电器的,我廉洁,我不要。
  “好!”李易笑笑:“往后京兆府、河南府先实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哦,电话有点困难,没有程序控制的交换机,现在正在弄步进制的,要不弄一个纵横制的?对,就这么干。”
  李易说着,放下东西离开,回自己的家,他要查资料和打印,饭都不吃了。
  “浪费,一口没碰呢就跑了,你们吃什么,自己选,老夫吃小易扔下的。”
  李旦一直在旁边听,他嫁孙女,看到李易跑掉,他决定吃李易的。
  “臣选一样的东西。”“臣也是。”“臣看着小易选的就觉得好。”
  群臣智商高,跟李易拿的早餐相同,这样避免太上皇的尴尬。
  李易这边忙碌起来,需要用好金属了,银、铜、金,这三种金属导电性最好。
  金排在第三位,所以用它当交换机的触点,因为它稳定,不容易被氧化。
  用银的话,有的设备要,关键在于导电性,明知道会被氧化,却可以替换。
  “等发电厂建起来,京兆府、河南府以及铁路沿线能够有更多的电话使用。
  要收费的,尤其是商人用。为了成亲,我真是拼了,娶媳妇儿好难。”
  李易一边嘟囔一边看资料,判断庄子能弄出来不。
  以前他也不需要学这么多知识,如今不停地跨科。
  到午饭时间,他抱着一摞图纸出院子,看到几个小朋友在那里玩滑板,二话不说抢一个来,蹬着滑向工坊。
  小朋友:“……”
  “东主滑的比咱们好啊!”旁边的小朋友说。
  “我就说别拿大滑板,容易出事儿,果然吧!”另一个出声。
  “你说的出事儿是摔倒,不是被东主借用。”
  “你们以为小的东主就不借走?天真!”
  “东主还回来不?”
  “再去拿一个吧!别等东主了。”
  “我看行,快点,下午还上课呢!玩不了多长时间。”
  李易滑着滑着,看到前面岔路拐进来一辆边三轮摩托车:“站住,给我站住。”
  “东主,你这是……”对方停下,打量自己的东主造型。
  李易脚下一动一翻,轻踢一下,滑板进挎斗,他跟着进去:“德拥,走,电话机工坊区。”
  “好咧!”李德拥答应一声,驾驶摩托车提速。
  “小心点,撞了人怎么办?开车最怕鬼探头,别减速,按喇叭,冲!”
  李易着急,他恨不能兑换一条生产线出来,不过那玩意儿不增加寿命。
  他兑换的东西自己享受没问题,寿命甭考虑。
  否则他为何不让小机器人充当数字交换机?兑换一条数据线生产线,方便不?
  “德拥你去哪了?开过头了,看到你了。”驾驶员的胸口对讲机传出声音。
  李易伸手拿过来,按一下:“那你没看到我这个东主坐在车上?”
  说完他松手:“别分心,注意观察路面。”
  “车速太快,没看清楚东主你,嘿嘿嘿!”那边回一句。
  前面的路上所有的车和人全部往边上靠,有持续喇叭声响起,证明有特殊紧急事情。
  哪怕孩子都懂,靠边,即便是自行车的铃铛这么响都得让。
  “东主!”李德拥额头上冒汗,停下车,到地方了。
  “好!”李易下车:“滑板扔下来,抢谁的?给换个好点的轴承。”
  “不记名,随便用的,别换好轴承,浪费。”
  李德拥把滑板扔下去,兜个圈子骑摩托车回去,他也忙,没时间跟东主多聊。
  庄户们都这样,不会跟东主浪费工夫,因为东主见到谁都能叫出名字,并且知道家中情况。
  想获得更高的地位,技术上来,无论是管理技术还是单项技术,否则跟东主说再多话的也没用。
  李易到工坊,发现人很少,抬头见到一个人:“人呢?”
  “吃饭去了。”这个人过来接图纸。
  “对,晌午了,我早饭还没吃呢!我也去吃,送来的餐是吧?”
  李易拍拍脑门,去那边的工坊休息区。
  忙的时候工匠不去食堂,有人推餐车送,菜品少,一般二十道菜,比不上餐厅。
  跟卖盒饭似的,只不过打饭用餐盘,工匠自己盛。
  李易过来时,工匠们排成十队,十辆送餐车,他们自己打饭速度快,不浪费时间。
  “我插下队,早上我没吃饭,忙了。”
  李易来到距离自己最近的队伍前面,前面的人刚打完,他就挤进来。
  准备打饭的人停下脚步,你来,允许你插队。
  李易抽出个餐盘,快速盛菜,辣子鸡块、红烧兔肉土豆、酱茄条、虾仁油菜、软炸里脊、蟹丸豆腐、芸豆丝炒肉丝、蒜泥黄瓜、榨菜丝拌干豆腐丝。
  最后盛一点饭,餐盘其实是四菜一主食的格局,他一个格子里装两样菜,盛米饭的地方都挤一个菜。
  转手又拿半个咸鸭蛋,去那边端汤。
  格子是那样的,却没限制一个小格子里装多少菜,有本事你把二十道菜一样一点都装一个格子里也没问题。
  打饭的工匠都是这么盛,不过一般荤的和素的分开,不然串味儿。
  盛完米饭,体力活儿大的工匠要在上面按个大馒头。
  餐车不走,没吃好,回来继续盛。
  李易放开了吃,工匠们都是呼噜呼噜吃,这场面别人能多吃一碗饭。


第两千八百九十三章 忽闻期货进温泉
  李易找个位置坐下,发呆。
  太累了,突然间放松下来,没食欲,不饿,其实就是饿过劲儿了。
  他喝汤,喝两口汤之后就能吃下去了。
  “番茄炒鸡蛋没有了。”有工匠喊。
  “马上送来,这都送了其他菜三倍的量了。”负责送饭的人告诉对方。
  李易摇摇头,西红柿炒鸡蛋太受欢迎了。
  饭后,他继续投入到科研工作当中,跟工匠们说这个交换机的原理。
  工匠们瞬间进入学习状态,工匠精神在他们身上体现。
  他们没有别的追求,就是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李易耐心讲解,等结束时,又错过了晚饭时间,二十点二十分了。
  “撤了,我先上厕所。”李易这才发现时间过晚,走了。
  他到外面看看表,不自己回去了,站在小站台边,马上会过来一辆小火车。
  上火车,轰隆轰隆一会儿抵达自己的大院落,愣了,零三三单独呆在院落外面。
  “你干啥呢?充完电了?”李易纳闷。
  “等你啊!去接永穆公主和小兰,你去工坊把我给扔下了。”零三三抱怨。
  “她俩去哪了?”李易听明白了,女主人不在家。
  “去小洛南村的闻恬兰香阁了,卖期货,收音机、电视机、电冰箱的期货。
  愿意买就买,不愿意买也不强求,吃烧烤、泡温泉。
  关键有男士参与,男士在才能到另外的池子里相互搓澡。
  这个必须是自己的女人,或者是未成亲的女人和未成亲的男人。
  东主咱俩去不?吃烧烤,你给我多带块电池。”
  零三三说情况,天如此晚,必然住在那里,多块电池能随时换,充电没有换电池快。
  “期货?”李易纳闷中取了块电池,发现救护车被永穆公主开走,他干脆换直升机。
  “说好的,大唐一个村子给个电视机,一个收音机。
  永穆公主和小兰怕东西多了,富贵人家不愿意买,先把钱收上来,之后又不退钱。
  另外大唐货币不投向社会,建小水电与人力发电需要资金。
  从银行拿资金带利息,卖东西赚的钱不存银行,算投资。”
  小机器人在飞机上告诉李易期货的目的,弄钱。
  李易愣一下:“投资?我如何回本儿?电视和收音机朝廷出钱,我让百姓发个电,收电钱?”
  “收加工费,磨米磨面的加工费,把磨面积造多多的送到村子里。”
  “工匠不够用,造车、造船、造飞机、造电视、冰箱、发电机,腾不出手来。”
  “工盟,简单的零件让工盟做,缠铜线有设备,半自动的。”
  “磨面的设备要求电量大,人力踩不出来,再送一台燃油发电机?多机组同时发电?还不如自己在家磨呢。”
  “建燃煤小发电厂啊!冬天就有暖气了。”
  “污染太过严重,南方地区不用暖气。”
  “他们冬天在火炕,浙江、湖北,旁边的,他们也冷,你又不是不知道。
  暖气至少集中烧煤,总比自己家烧火炕强,运煤也很不容易的。
  周围该刨铁矿就泡铁矿,该挖煤矿则挖煤矿。
  到时候每个县里都有电,庄子里新的竹丝电灯泡也有了用武之地。
  就是扯电线比较耗费材料,若通进村子,距离……”
  “先不急,京兆府与河南府先用上发电厂的电。到了。”
  李易说着,操纵直升机去停机坪。
  “李郎来了,我俩先走,你们想一想,要不要提前预定。”
  永穆公主一听到动静,起身,不跟你们说了。
  不长时间,三个人泡在一个单独的池子里。
  李易先喝口冰镇啤酒:“卖出去多少了?”
  “还没正式卖,得有暖水瓶、煤油灯、自行车才有资格购买。
  越是早先买东西的人,越有优先权,而且买的东西终身免费换修。
  其他人必须排队,购买的价格高,不然咱们的品牌价值就没了。”
  永穆公主喂给李易一个扇贝肉,小兰帮倒酒。
  李易慢慢嚼着咽下:“这回大唐有事情做了,沿海进出口城市的进口货物中要加入精煤。
  一部分拿来烧,其实挺浪费的,一部分制作成焦碳,这个咱们冶炼需要。
  蒸汽机也要用精煤,大唐有,从外面买更划算,别人付出大量的劳动力。”
  李易同意建更多发电厂,烧好煤。
  对大唐外面的人来说,挖煤用水洗了挑选后,能够跟大唐换东西,就是占便宜了。
  李易那时需要外汇,尤其是美元时,卖的东西都是又好又廉价。
  最好的精煤出口,北方的百姓用煤泥打坯子烧,偶尔有点亮块煤,都节省着来。
  如辽宁抚顺,大唐现在的安东都护府,精煤里面夹着不少琥珀一起烧,热值高。
  立炉烧亮块煤的时候,能把炉壁烧红,炉筒子,即烟囱,给烧穿。
  一看太热,赶紧把r /》        当时一吨精煤十几元钱,挺贵了,工资低,出口呢,离岸价格三十到四十美分一吨。
  如今该大唐百姓享受这个福利了,外面的一个人挖一天煤洗好了,运到大唐,值一钱大唐货币。
  大唐百姓挖一天煤和洗一天煤,那么辛苦,不给三十钱是不行的。
  大唐百姓一天赚的钱,外面的人一个月去赚。
  甚至更低,还有中间商和运费呢,大唐再收个税……
  不过三五十个人干一天活儿,可以买一把大唐的钢刀。
  倭马亚王朝技术够先进了吧,打出来如此一把钢刀,五十个人干一天活儿的付出换不到。
  说白了,外面的人不亏,技术不行怪谁?
  “李郎,咱还收粮食吗?”
  永穆公主说完,含一口啤酒凑上来。
  “你自己喝了,这样我就不能吃饭了,不吃饱了哪有力气讲故事?”
  李易拒绝,这都晚上快二十二点了,你这么干不行。
  “嗯!”永穆公主自己喝了:“李郎确实辛苦。”
  “粮食收一些特别的,外面有的品种好,气候原因,其他的不要,够吃了。”
  李易松口气,自己最近几天都得操心乱七八糟的事情,感觉比当皇帝还累。


第两千八百九十四章 端午农事奖励钱
  小兰抠牡蛎喂李易:“刚刚她们说想买边三轮,问怎么卖,自行车的也行。”
  “烧燃气的卖不了,庄子里自用,在检验商品,放出去有了问题会害死人。自行车的,可以给改装。”
  李易拒绝卖燃气摩托车,商品不成熟,骑一骑,工匠们会检查一番。
  “收费几许?”小兰也喝口酒,之前她没喝,不放心跟外人喝酒,怕说错话。
  “自行车一半的价钱,自行车拿过来,半个月改装好,加急的话……你们定价。”
  李易要高价,自行车结构没问题,有图纸,经过他那时的人实际使用检验的。
  贵的地方在于齿轮和链条,涉及到冶金与加工工艺。
  轴里的滚珠,扔给外面的人,他们做不出来。
  一辆自行车包含的工艺多了,否则非洲一些国家为何用木头无动力的放坡和推着走?
  能蹬的自行车需要进口,自己国家造不了。
  现在的自行车用上橡胶内外胎,内胎坏了能补,外胎坏了,只能换新的。
  换下来的外胎不回炉加工,而是制作成日常生活中的东西。
  外胎切一切、剪一剪,可以用在马车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