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老毕你说得好有道理,原来不经意间,还解决了粮食多的问题。佩服佩服!”
李易满脸震惊的表情,伸大拇指,表示佩服。
“呸~!”毕构鄙夷,你当老夫白痴?
“汤里有沙子?”李易关切地问。
“沙子?小易你是不是把别人看成傻子了?这事儿没完,老夫要弹劾你。”
毕构不答应,必须弹劾,联合其他人一同。
“老毕,别生气,你说一袋密封包装的籼米干米粉,能够保存到船运到别处卖不?
别人有小麦和稻子,但他们缺少制作的工艺,吃顿饭很难,还得浪费部分东西。
咱大唐以前为啥大家不爱自己做饭?你得舂米和舂麦子。磨不是谁家都有的,土砻更如是。”
李易帮着毕构在碟子中倒点陈醋,大家关系这么好,何必弹劾呢!
“咱们赚加工费?”毕构很快把心思转到这个事情上。
弹劾不弹劾的仅仅为表明态度,弹劾有什么用?让陛下罚俸?
或者降官职,从二品降到从七品,甚至流放到琼州、振州。
流放过去后,自己等人也跟过去。
不然不行啊!万一生病了,庄子的护士技术比不上小易。
“一倍的收益,包括运费在内,面和米粉的价格看上去没有一倍。
但加工过程中,剩下的东西也是咱们的,咱们拿来养牲口、喂家禽。
之后再出口风干鸡、腊肉、腊肠,这个贵了吧?风干的兔子也不错,只吃草。”
李易把盈利的比例说出来,百分之一百。
正常来讲,出海就赚一倍的钱不划算,夷商若是赚这些,早改行了。
实际价格与数量成反比,要么控制出口量,维持价格,要么降低价格,增加出口量。
别人可交换的物资在于别人的生产力,人口还是那些,没有东西了怎么给你?
一倍的利润,大唐有赚,对方也不赔,节省大量时间,然后用来生产。
薅羊毛得先养羊,羊多了薅的羊毛才多。
毕构眼睛看着大屏幕,走神,想事情。
屏幕上此刻放着长安李家庄子的林蛙养殖区,林蛙产卵,人为给提供条件。
林蛙不能放到池塘里养,必须有林子、水塘等环境,人工养殖的红虫扔下去,林蛙自己吃。
同时要避免鸟类吃林蛙,包括之后的蝌蚪,这样林蛙数量就增长迅速。
豆渣了、鱼粉了,等等都得往里扔。
等长大后,就会进林子,一代代的。
“小易,你这样做,夷商还有利润了吗?
说好了的,不卖帆船给他们,他们的小破船风险高。
许多时候,他们跟地方的人打交道节省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
毕构看的大屏幕上又出现了蜂农的场景,蜂农在分蜂。
他还知道等这段树木类的花期过后,接着就是大面积种植的向日葵开花。
但他说的事情跟大屏幕上的无关,需要考虑夷商的利益。
李易咽下嘴里的食物:“之前卖船的情况发现错了后,我已考虑到这个情况。
咱们不卖给别人帆船,却可以提供蒸汽机船的运输,收运费。
评估他们的风险与收益后,就是运费的价格。
他们的利润会因市场原因减少,但与运费无关,他们少了死人和毁船的风险。
只要他们在另一边组织货源,大唐的船只过去装运,他们跟船到大唐再买东西回去。
贸易关系未改变,形式则不同,大唐垄断了海洋运输渠道。”
“原来如此,吃饭。”毕构点点头,明白了。
他主要是怕永穆公主,永穆公主在那里嘟嘴儿表达不满,我家李郎吃个饭你没完没了的。
咱们一家人到此放松心情,你非得寻过来,你在食堂吃饭不行啊?鱼汤你一口没碰,哼!
安静下来,李易给自己舀点蒜蓉辣酱,蘸小根菜盒子吃,这个过瘾。
屏幕上一群孩子在学堂的院子中吃饭,菜是茄子烩土豆,凉拌的,主食大米水饭,加上黄瓜条蘸酱。
有孩子突然抬头,看天上,对着无人机露出个大大笑容,天上有小黑点飞呀飞,孩子们都知道是什么。
第两千八百八十三章 雷雨将至文明志
又一年的小满到来,都畿道、河南道、河北道、京畿道、关内道、河东道,大家疯狂收麦子。
军队都出动了,因为看天气要有降水,这个可不行,先收起来。
无数的军人参与,各县的衙役也拿着镰刀或掠上场。
孩子们临时放假,在后连挎个篮子捡,不给老鼠和麻雀吃。
他们的腰间多一个小笼子,用柳枝或草编的,有个小口。
此刻有夏蝗,若是不管,之后秋蝗就出现了,一边拾麦穗,一边捉蚂蚱,两不耽误。
孩子们一个个喜笑颜开,蚂蚱他们决定送到餐饮的地方,都说好了的,送三只给炸一只。
数绝对是数不过来的,称重,三两给一两,这个香,嘎嘣脆。
“你现在应该修养,已无国朝大事,看天下平安、百姓富足。”
李易在跟吐蕃的大论乞力徐说话,乞力徐应该死在两年前,他派队伍给救回来了。
乞力徐确实厉害,跟后突厥的暾欲谷一样,人老为宝。
乞力徐和其他人过来,臣服,那边会有人安排。
他和别的投降的人一样,看到飞艇后就十分无奈。
最大的飞艇可以运输二十吨的东西,平均速度每小时一百公里。
人家有高倍望远镜,电报通讯。
这是一个天下间的东西吗?怎么打?挨打是打不?
“李东主,记得你的承诺,善待百姓。”
乞力徐不称呼李易的官职,哪怕李易有穿上正一品的官服。
“若我李易做不到,当天打雷劈!”李易抬头看天。
‘咔嚓!轰隆!’老天给予回应。
李易摸摸鼻子:“最近雨水多,好在今天给机会了,大家在抢收,早知道要下雨的。”
他说着带对方进屋子,外面好危险。
“这里的蜻蜓多啊!”乞力徐坐在李易对面,李易泡功夫茶。
“气压低,同时湿度高,小昆虫的翅膀受潮飞不高,也缺氧。
蜻蜓和燕子在这个时候会低飞,蜻蜓吃别的东西,燕子连蜻蜓一起吃。
以前孩子们喜欢捉蜻蜓,报纸上一次次宣传,如今大唐的孩子就是看蜻蜓飞。
吐蕃高原气候,一般的军队过去非战斗减员多……”
李易就着话题说吐蕃的战争问题,包括那里的紫外线强度高,要用护肤品,至于高压锅必须为基本。
乞力徐点点头,看向外面:“池塘的荷花开了,蜻蜓才多。”
“其实在南方那边,比如山南东道,蜻蜓早就有,叫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再过几日便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李易连抄两首诗,都是杨万里的。
写西湖的是送给朋友林子方,让林子方别走,接着又写一个,出得西湖月尚残……
全是劝的诗,让好朋友在杭州呆着,到外面就远离中央了。
那么泉眼无声惜细流这首小池的诗写的是景?他闲的?
这个是形容家族和政治的诗,泉眼无声惜细流说的是,家族的努力在暗中运作。
树阴照水爱晴柔,指有喜欢他的长辈给他遮风挡雨,不然树阴照水和晴柔有啥关系?
小荷才露尖尖角是说他刚刚展露出一点才华,接着早有蜻蜓立上头,人家早给你确定位置了。
这才是杨万里的风格,至于李易上学时学的那个翻译……
简直滑天下之大稽,他写的这些诗,居然都能给说成是描写景色的,并且深入剖析他当时的想法。
李易小时候就知道,这个课本上的是骗人的,但答考试卷子的时候,他却差点把这个景色描写给写成散文,太美了。
没办法,你敢说毕竟西湖六月中写得是政治内容?你敢说‘行了南山却北山’不是观光看景色,而是告诉朋友别把终南捷径给浪费了?
写吧,老师一看,不错,零分。
李易也不晓得编语文、文选课本的人是真的不懂,还是装不懂?
估计是真的不懂,毕竟当时最初懂的都被弄牛棚里去了。
后来再编书,有的即便懂,也不敢说,说了就是政治问题,没毛病,写荷花的就是抒情。
关键后来的孩子,依旧得继续学‘毕竟西湖六月中’和‘泉眼无声溪细流’。
语文老师教得好认真,引导孩子们代入作者写这两首诗时候的心情,太美好了。
西湖、六月、风光、四时、接天、无穷、映日、别样。还有‘碧’和‘红’的相互衬托……
而《小池》则是: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
乞力徐不知道李易说这两首诗时想到了什么,他只觉得对方文采确实正常。
他强调下他的意思:“百姓生活好了,拥护大唐的才多。”
“主要是有个家,有个土地,有个工作,有个奋斗的目标。民之为道者,有恒产者有恒心。”
李易不去考虑杨万里和语文怎么教,吐蕃百姓需要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
换个人说这话,乞力徐一百个怀疑,李易说出来,他相信。
大唐就是用这个手段把人给拉拢走的,尤其是给高压锅,这个太好用了。
之前大家只能炒和烤,自从有了高压锅,可以煮、蒸、炖、煲……
“真的可以把我们吐蕃的人看作大唐人?”乞力徐再次问。
“一视同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李易说半句,他相信对方知道后半句。
果然,乞力徐颔首、抱拳:“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多谢李东主!”
“许多时候人追求的其实是自我价值实现,就是我能够带领多少人获得多少利益。
有的人就不愿意放弃,你能放弃,说明你的胸怀广阔。
回头报纸上会着重宣传你,是你减少了战争,给予更多百姓一个美好生活。”
李易给乞力徐戴高帽,人家都投降了,你说几句好话还不行?
关键人家不是孤身一个人,依旧有着拥护者,这个才是重点。
“以后我做什么?”乞力徐明知道李易的目的,心情还是比较好的。
“把吐蕃的文化、文字、艺术流传下来,并且发扬广大,成为大唐的一部分。
大唐的美,不在于长江与黄河,而是在江边、河边生活的人的传承。
如果少了吐蕃民族的文明延续,大唐就不是完整的大唐,咱们是一家人。”
李易告诉乞力徐怎么做,你继续带着人搞艺术。
不过不要再宣传那里的佛教,大家一起信中华文明。
第两千八百八十四章 奴隶解放贸易传
下午三点,大雨哗哗哗往下落,将士、百姓、衙役脸上带着笑容看。
全收完了,雨啊!你下吧!使劲地下吧!
“其实被雨浇了也没有大的问题,耗费些煤而已。”
李易傍晚的时候烤串儿,招待吐蕃重要人物,尺带珠丹和金城公主及两个孩子都在。
小孩子吃奶,大孩子自己能吃东西。
李隆基现在未参与,他一来形式就变了,这个算尺带珠丹举办的吐蕃宴会。
安排的是李隆基过半个小时后再来,这时大家都已经熟悉和放开了。
而群臣皆在,负责跟对方有身份的人聊天。
永穆公主抱金城公主的小宝宝,刚喝完奶,有一点困,却还能坚持,看谁都笑。
“已经在用了,潮气大,就是空气湿度比例高。”
零三三告诉李易,你的思维不对。
“对,现在就必须进行烘干操作。”李易想一下,认同。
“所以你别瞎说话,容易误导别人,你道歉,快!”零三三跟着说。
“好滴!我道歉,诸位,我先离开一下,马上回来。”
李易点头,推着小机器人要走。
“有这个诚意就行了,别呀!我不要,东主你上次说的都会原谅我。”
零三三那个萌萌的声音中居然有着无限委屈和哀求。
“哈哈哈哈……易弟,你这个小机器人比我的有意思。”
李隆基这时到时间过来,推个小机器人。
他推的小机器人灯光闪烁一下:“零三三整天就知道作死!我们都不敢跟它玩了,怕被连累。”
两边的人纷纷起身问好,行大唐的君臣之礼。
原来有官的人依旧有官位,会盟中的各部族首领把奴隶‘自愿’卖给大唐。
他们拿到钱,大唐得到人,在吐蕃的地方直接把奴籍除了。
再给奴隶们发东西,奴隶们有了自己的私产,听大唐过去的官员安排事情做。
把奴隶直接放了,奴隶无法生活。
他们以前习惯听命令干活,许多奴隶做一件事情,另外的奴隶做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