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4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节奏比较欢快,两个人回魂,重新打量自己这个‘易弟’。
  过上几息,李隆基抱拳:“易弟,多谢!”
  李成器跟着抱拳,没错,别人学问好,属于满腹经纶,易弟是一肚子坑人的手段。
  然!却从未对大唐百姓用过,从未!
  最初在灞水李家庄子赚钱也挺不容易的,得应对地方官员,给人家行贿、讨好。
  即便现在,地方官员易弟依旧给好处,只要对方把事儿办好了就行。
  “把这些办法扔到倭国,终归有上当的人,而最上面的人拿到好处,便不会收手。
  我的意见是以实物来进行,而且确实有效果,尤其是药材对于男性生理方面的促进作用。
  这个是用药材来解决的,其实有特殊的,比如木老丈吃的药,那个现在咱们能够生产。
  无非成本高,但对于一些人来说,价钱不是问题。
  还是先药材类的吧,包括一些雄雌物激素分泌系统的部位合成药物,中成药。
  如此一来,本身拥有价值,更容易骗,哦,更容易得到信任。比如说……”
  李易要卖男性的药物了,女性的也一样卖,男性需要的是bo起,女性需要的是内分泌。
  很多倭国的贵族运动量小,依靠药物作用不大,除非加大剂量,那个不行。
  但卖药的时候,加一种神秘学的宣传,比如吃这个药之前,必须一个月禁止那啥。
  然后这一个月对方应该每天做多少次俯卧撑、翻杠子、仰卧起坐……
  这样在蛋白质摄入没问题的情况下,配合药物就有神奇效果。
  不属于纯粹地骗,确实有用。
  但夸大了作用,而且成本低,同时绑定了一些受益人。
  大量的钱都买这个产品了,一个社会的经济就出现倾斜。
  没有钱自然得卖东西才能获得钱,别的东西又不值钱,粮食最好。
  铜铁银值钱,需要相应的冶炼技术和开采成本。
  当更多的人去进行开采矿石与初步冶炼时,其他方面必然缺少人手。
  这便是李易针对倭国制订的策略,他都没用罂粟和大麻,甚至是最简单烟草,他都不允许别人吸食。
  李隆基听着,给李易倒酒:“今年养蜜蜂的人更多,大蜜丸好吃。”
  “蜂蜜从来都是奢侈品,纯蜂蜜数量少,一些地方的土壤大家还未开垦出来,路要先修上。
  然后在那土里播种向日葵,告诉赶花人,他们会带着蜂箱过去。
  路好就可以有机动车通行,哪怕租赁呢,咱们让他们能够租赁得起。
  咱们中华大蜜蜂攻击性小,毒性也小,它们攻击人后,自己会死的。”
  李易知道三哥老丈人把外事转换成内政,那就说内政。
  养蜜蜂好啊!药用价值高,而且做东西放蜂蜜也好吃。
  他被蛰过两次,一次是七岁的时候人家把蜂箱放那里,他跑过去看。
  没有人管他,他是孩子,人家都忙着呢。
  结果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有一只蜜蜂叮他额头上了。
  他不哭,叮就叮了,疼。
  养蜂的人过来给他挤,抹了蜂蜜,有给他蜂蜜吃。
  当时也没有讹人的想法,自己跑去的。
  第二次是在自己家院子里,有蜜蜂落那里,就是第二年,他伸手取捉,要捏人家蜜蜂的身体,然后手指头被蛰了,右手食指。
  没有蜂蜜吃,也没人给抹蜂蜜,赔了。
  那他也没哭,就是疼而已,把指头含嘴里一边咬一边吸。
  等长大了,他回头想想,觉得很神奇,自己跑的时候摔倒,把胳膊腿擦破了,疼不?没哭过。
  犯错误的时候被父母打屁股,哇哇哭,那个疼比膝盖擦掉一大块皮还严重?
  “咱们人啊,有个认知错误。那么在教导百姓种植和养殖某些东西的时候,就可以利用。”
  想完自己小时候一点事情的李易,立即把这个应用起来。


第两千八百八十一章 团团圆圆股份含
  “小易,小易你吃饭了吗?”
  第二天中午时,毕构推着小机器人找到李易。
  李易跟永穆公主和小兰在河堤上挖野菜,之前大家太过兴奋紧张,要舒缓一下心情,过来玩儿。
  挖蒲公英、车前草、葶苈,揪苋菜、灰菜等野菜。
  一组宫女太监,就是桃红、青松八人组,负责挖小根蒜。
  这里还有大叶酸与狗尾巴酸,遇到这样的就揪下下吃,不用洗。
  “带东西了,在外面吃,老毕你一起吃?”
  李易看毕构,有事儿?有事情你不让小机器人跟我说?你又不是没有小机器人。
  “老夫最近有些闹心,不知道该干什么,转来转去,问一下朵朵,她说你们在这里。”
  毕构道明原因,他茫然了,大唐把周围全给干掉了。
  他的小机器人起名叫朵朵,因为他有一个小孙女,很可爱,还不到一岁,小名朵朵,他就把人家小机器人的原来称号给改了。
  小机器人无所谓的,我们的数量就这些,你改了名难道会多一个?
  “去年在外面,没吃上小根菜盒子与猫耳朵汤,今天过来就是要吃,顺便把灰菜和苋菜焯一下拌凉菜。
  你过来就一起吧!等我们一会儿,还没做呢,面和好了。
  黄瓜条也压出来来了拌的咸菜,蒜茄子是昨天晚上弄的。”
  李易又挖了几个猫耳朵菜,邀请毕构和其随从。
  “不急,不急的,水干净吗?拿河水做?现在的河水最浑浊。”毕构不想吃了。
  开春后这段时间天热,降水增加,河地淤泥发酵后被水冲着往上返。
  “庄子里的水,就算河里的,煮开了也没问题,好像古代人在河边不吃饭似的。”
  李易鄙视,你我讲饮水科学?
  “莫说古代,几年前大家都在河边直接喝水,眼下的洛阳宫河边附近的人依旧从河里打水。
  然,除了一些经过检测的井水外,百姓们不喝生水,怕得病。
  你看看面前河里的水,它……有鱼,快抓,大鱼,做个汤。”
  毕构说着一指水,发现存在很多条大鱼。
  “禁畿内渔猎采捕,自正月至五月晦,永为常式。”李易说一句话。
  “有人偷摸抓和钓,你庄子里过路的河,无人看到。”毕构还是想吃鱼。
  “告诉他们用摩托车给我送两条鲫鱼,二斤左右的。”
  李易满足毕构的愿望,庄子有养鱼的地方。
  两条够用,他不喝鱼汤,他喝葶苈汤。
  “挖了许多野菜,吃不完浪费,呃……”毕构又看篮子中的野菜。
  “不浪费,剩下的拿回去晚上吃,你别喊人来。”
  李易摇手,我想清静清静,一大群人跑到这,我不用吃饭了。
  “老夫何时说叫人?蒲公英你给老夫装一些,老夫晚上吃。”毕构不承认。
  大家做饭,包盒子,真正的包盒子技法,不是一张面皮对折再捏,而是两张捏一圈。
  对折的其实是饺子包法,图省事儿。
  盒子包完,看周围一圈,像齿轮,团团圆圆,否则就成了半个月亮。
  一个小时之后,大家开吃。
  大屏幕吊起来,看看节目,洛阳和长安的民生。
  长安外面的田地中小麦正在等着收割,今年晚一些,看节气,距离小满还有半个月。
  小满一到,基本上就行了。
  百姓在田间撑网捕麻雀,眼看着要收获,麻雀会成群飞来吃。
  稻草人和布条等东西不好用,时间一长,麻雀发现没危险,继续吃。
  百姓有钱了,弄来网,看着麻雀往上冲,挂在上面下不来。
  再带个筐,留一个小洞,放下网,摘一只就塞进去一只。
  重新把网支起来,等收差不多麻雀后,筐搬到路上,推独轮车去长安卖。
  城南李家庄子就收,做成吃的卖。
  李易并不担心麻雀会被捕杀光,平时不捕,收获农作物的时候再驱赶和捕。
  “那片地要种何物?”毕构喝一口葶苈汤,指着一大片翻耕完的空地问。
  “大豆,冬小麦收获后会种玉米,春大豆收完则种大白菜,就抢这点时间。”
  李易一看就明白,那片地没种冬小麦,种的晚大棚,提前拆,种早大豆。
  就是大豆跟蔬菜换着来,而冬小麦的地跟玉米换着来。
  别的地有的种花生、土豆、地瓜、水稻。
  种多了肥跟不上,就空一年,养养地,农家肥要施进去养。
  或者种大豆,然后留根,不考虑大豆产量,养豆虫,大豆做豆腐或榨油后的渣子发酵再回田。
  像种烟草时,说豆饼烟,即把榨油后的豆饼粉碎了当肥料施进去。
  后来发现直接用豆饼不如先把豆饼给发酵一下,如此利用率更高。
  镜头一换,出现在面前的是生猪养殖场。
  不少人在那里看猪粪,有的车在装粪,运走。
  “要运地里去?发酵了么?”毕构吃着饭,居然不恶心。
  “发酵了,不发酵不能直接弄地里,鸡粪也是。”
  李易说着夹盒子吃,蘸蒜酱,不要陈醋。
  画面再切,一户人家在干活,砌猪圈。
  旁边有猪圈,里面有五只猪,再砌的看规模比原来的大很多。
  地上堆了不少石头和砖,还有筛子、水泥袋,显然工程量不小。
  “他家赚大钱了?旁边摆有铁管子,像庄子里那样喂水和冲洗?”
  毕构把李家庄子都转遍了,不止他一个人。
  李家庄子有自己的养殖场,乱七八糟的什么都养,动物园还有大熊猫和企鹅、金丝猴等动物呢!
  “不是他出钱,养猪协会出钱,他只负责修猪圈、养猪,偶尔打点猪草。
  养猪的主饲料都不需要他家出,他家自己买价格高,协会统一买。
  目前养猪协会的利润控制在百分之二十,不算低,四年回本,当年赚的百分之二十,第二年又投入进去。”
  李易看着画面讲养猪协会的利润,余怀德他们组建的。
  “你怎晓得?”毕构不认为李易连别人的利润都算得清楚。
  “李家庄子股份在其中,他们就算不给朝廷报账,也要告诉我。
  否则利润为何控制得如此稳定?高了不行,低了同样不可以。
  其实不进行疾病防疫的话,利润能达到百分之四十,但一个不小心,全完。
  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死几十万头猪,对民生影响太大。”
  指指自己,咱有股份,在里面还是大头呢!


第两千八百八十二章 出口外贸航运关
  “这个比韭菜盒子好吃。”毕构无语一下,说起小根菜盒子,即薤白。
  “嗯!人工种植产量也比韭菜低,作为药材讲,它只能那个头是。
  庄子里收,只有头也可以,带着后面的叶子干的也没问题。
  头就是放药房,有茎叶的用水一泡,还能变成盒子和咸菜。”
  李易就喜欢吃小根菜,对韭菜有恐惧感。
  小时候吃韭菜没问题,后来长大了,韭菜品种变了,一吃就拉肚子。
  还有黄瓜、西红柿、茄子、芸豆、草莓都没有小时候的味道和口感了。
  小时候种的草莓可不是均匀的都那么大,有的长得跟花生粒似的,有的大一点,青的都好吃。
  只有小根蒜,去农村大集上买,从山上挖的,还是一样。
  “这个猫耳朵汤也好喝。”毕构又夸一个。
  李易:“……”
  你还有脸说?你要喝鱼汤,给你做了,你一口没碰,看看你的随从们多可怜,帮你喝。
  “前提有面和油、蛋,然后才能做出来这顿饭,小根蒜和猫耳朵属于野菜,不值钱。
  如今时刻便属于青黄不接,好在还有野菜,一个月前,野菜也不多,日子才难熬。
  朝廷准备收粮吧,九年粮储备完毕,该替换,陈粮放出来。”
  李易说起大唐买粮的问题,古代百姓和朝廷都有饥饿恐惧症,粮食不够吃。
  如今大唐已经储备够了九年粮,即九年整个大唐的百姓不种粮食,依旧能吃饱饭。
  九年粮指吃九年,不意味着储备了九年的时间。
  百姓多吃土豆、地瓜、籼米,小麦、大米、玉米就节省下来。
  再从外面买的粮食,九年粮够了。
  之前储备的粮食包含了籼米,现在正好用其他的粮食把籼米给换掉。
  毕构看大屏幕,内容换成种莲花,莲花是花,有莲子吃,bsp;      莲花的叶子还能当包装物,比较实用,莲花塘里养鱼。
  他的心思没放在莲花种植上,他回忆一下刚才养猪的人建猪圈。
  “储备粮换掉一部分,正好用来给人吃和养殖?这等事情为何不提前说予我等听?”
  毕构发现问题所在,你早安排上了,把我们蒙在鼓里?
  “呀!老毕你说得好有道理,原来不经意间,还解决了粮食多的问题。佩服佩服!”
  李易满脸震惊的表情,伸大拇指,表示佩服。
  “呸~!”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