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4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叫人烦恼的柳絮飘呀飘!百姓们在磨刀,不管是掠,还是镰刀,全得磨。
  再过上十天左右,收冬小麦,京兆府那里有的地方已经开始收了。
  去年没种冬小麦,而是种了一茬玉米的,地里泡水,水稻育苗在旁边都长很高了。
  农家肥冬天就运到地里,翻耕和耙地后,又晾了一段日子。
  种菜需要提前育苗的,也早拿草席子盖上,或者大棚里直接育苗,然后卖苗。
  这个卖苗就很有灵性,有人租房子住,或者后来的人,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
  他们就用花盆种蔬菜,一般是黄瓜、西红柿、茄子,该打上架就打上架。
  稍微浇一点水,等长起来就省钱了,都能生吃,茄子生吃其实很甜的。
  李家庄子摆宴席,后突厥的人来了,住帐篷,小洛南村南边的好大一片土地无法耕种,被帐篷占了。
  后突厥需要检查身体,好在是乘飞艇,一拨接一拨。
  最开始是一群年轻男人,之后老人、女人、孩子、年轻男人。
  身体强壮的人抽血,护士们使劲抽,检查用的血没有那么多,多出来的学可以干别的。
  几岁的小孩子抽血时,表情平静,眼睛盯着针扎进自己的血管。
  五六岁的孩子就有自己的马和小弓箭,不过即便如此狼性的族群,面对大唐的军队,依旧占不了上风。
  若没有吐蕃牵制,大唐能一直把后突厥给干没了。
  哪怕最后历史上大唐亡了,后突厥和吐蕃也被拉着一起死。
  阙特勤、暾欲谷、默棘连等重要人物先洗澡换衣服,再拜见李隆基。
  他们看李隆基,更多的时候却在看李易,就是这么个人,把自己的突厥给坑惨了。
  李易一脸淡然,看呗!还能给我看得少块肉?
  都允许你们佩带吃饭用的小刀了,有能耐你冲一下试试?
  一番客套与仪式举行完毕,后突厥彻底变成大唐的一个少数民族族群。
  李隆基带着大家出发,去天枢和烈士陵园,坐小火车。
  天上飞艇一片,飞机围绕着飞艇转来转去。
  后突厥的人瞧着眼晕,飞艇知道是什么,那个能够灵活飞得还很快的是何物?
  天枢有人负责看守,很冷清,它属于一个象征。
  看完天枢,转一下入烈士陵园,陵园热闹。
  一有节气,百姓抽空就来看看,今天告诉英灵们一声,立夏了,天很暖和,翻耕的田里用上了新的机械,牛和马也有许多……
  没入学的小孩子们恭敬地上香、鞠躬,之后跑去穿旱冰鞋,戴护具,跟其他伙伴们欢笑地玩耍着。
  守陵园的老兵们把别人送的熟识等东西切好,有的架起锅涮串儿,让孩子们吃。
  有钱人购买飞艇从南方带来的水果,自己吃,同样送过来,让英灵们尝尝,老兵就可以吃了。
  他们比较遗憾的是烈士陵园不接受捐款,用不着百姓来捐,朝廷养得起。
  “老童,今天后突厥的一些人来,我顺便给你们带些豆腐和小葱,大棚里的,炒过的豆豉熟酱。”
  李易找到最近的一个老兵,告诉对方自己带吃的了。
  “就知道给便宜的东西,有辣酱没?酒,黄酒,你庄子火腿送一个。”
  老童不领情,什么就豆腐和小葱,没几个钱的玩意儿。
  “有有有!辣酱有,其他的马上来。”
  李易点头,对小机器人说:“快,让那边装上,空投。”
  “再来点熟的海鲜干,牡蛎、扇贝、淡菜。”老童赶紧喊。
  “知道,再有煮花生和毛豆,这东西成本可高了,油钱贵,发动机需要保养。”
  小机器人答应,反正都是飞一次。


第两千八百七十七章 花开今朝又新罗
  烈士陵园的每一个墓碑前俱摆着鲜花,野花,没有单独卖的那种,比如牡丹。
  百姓们看到李隆基等人来,往旁边让让,微微鞠躬,并不躲远远的。
  李隆基看到一个抱孩子的,伸出双手,小宝宝先往后躲躲,又张开胳膊,身体往前倾,家长就递给李隆基。
  小宝宝小手抓李隆基冕冠上的珠子,今天日子特殊,李隆基着冕服、戴冕冠。
  李易都是一身正一品的官服,永穆公主穿公主装。
  甭管小宝宝是为了想抓珠子还是什么的,反正李隆基的亲民形象出来了,看,宝宝都知道亲近啊!
  李易瞅一眼,怕孩子把老丈人的‘帽子’给拽掉,他一扭头,发现旁边的墓碑前放了几根胡萝卜。
  两步冲过去,拿起一个胡萝卜缩进袖子,一把手术刀开始盲削,削出来一条胡萝卜心,一伸手放进宝宝嘴里。
  宝宝抓着珠子正开心呢,嘴里多个东西,一愣,本来就不小的眼睛睁得更大了。
  再咬咬,口感不错,哎呀快掉了,小手缩回来抓紧胡萝卜条,流着口水咬啊咬。
  后突厥的人瞧着十分纠结,一个权利那么大的人,怎会像个佞臣?
  大唐官员却理解,人家不是佞臣,人家只是哄老丈人开心,顺便维护下大唐体面。
  宝宝的母亲只好跟在旁边一同走,不能让宝宝离开视野范围。
  李隆基前进,一手抱着孩子,一手向后一伸,李易刚掏手绢,一个折叠好的手绢就飞到李隆基手上。
  李易:“……”
  他无须回头看,知道谁飞的,手绢怎么也能控制方向了?你飞个扑克牌我都认了,手绢……
  李隆基不管谁递的手帕,接到手给宝宝擦口水,别全淌自己衣服上了。
  宝宝口水一擦,感觉舒服,对着李隆基咯咯笑,更多的口水流出来……
  李易把剩下的胡萝卜在袖子里雕刻出来五朵花,放到李隆基站住的一个烈士墓碑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从此,大唐周遭无战事。”
  后突厥的这些人脸色变幻一番,又低头。
  人家没说错,大唐这几年把周围全摆弄明白了,就是武器好。
  隔着好几里地就挨轰了,安营扎寨的话,天上飞来一个热气球往下扔炸药包,一炸一片。
  现在又变了,飞艇、炮、自动步枪,今天看到的飞机。
  挨打还不了手,人家在天上嗖嗖飞。
  听减少,这叫飞机的东西能够带着武器和‘炸药包’飞三千里,一去一回三千里,单程一千五百里。
  就是说大唐军队能够从一千五百里外飞出来一群飞机,打完自己又飞回去。
  等加好油、补充弹药,又飞过来打自己。
  仗,还打个屁!
  一架飞机这时飞来,空投东西,给老兵们吃,降落伞在天空绽放。
  后突厥的人又看到了一种后勤补给能力,飞机的速度太快了。
  想着,有的人心情反而好了。
  实际情况就这般,不投降难道被人家给灭族?之前谁反对的?来,你飞上去把那东西打下来。
  李隆基等人倒是非常虔诚,一路看墓碑,有大臣还用袖子帮忙擦擦刻字地方凹下去位置的灰尘。
  “立夏,天热,牺牲的英灵开不了火,今日吃寒食吧!”
  李隆基看李易,他的语气不是询问,不然标点符号应该是问号,不可用感叹号。
  李易:“……”
  你想吃寒食,你不得提前准备?你突然就要吃,我不开火我怎么做?
  “好!寒食,就在这里吃。”李易抱怨归抱怨,该他做的他也得做。
  于是大家吃上了大丰收蘸酱菜,酱都是生酱,寒食不?
  酒也不能热了,直接喝。
  干豆腐是提前做的,不需要加热和现做,豆腐干亦如此。
  李家庄子的火腿可以生吃,加上蜀地泡菜,终归能让你吃上一次临时寒食饱饭。
  想吃主食那不是有黑面包嘛!要不开几个罐头加菜?
  啥?不想吃面包,寒食要吃面条?
  行,方便面拿过来,用冷水泡,方便面本身就是熟了,拿什么水多能泡出来,干吃也没问题。
  李隆基满意,朕方才一激动说错话了,没想到易弟女婿依旧配合。
  后突厥的人确实怕了,大唐李家庄子的后勤能力果然如传说中一般。
  看出来了,大唐陛下临时说吃个寒食,结果寒食也是一大堆食物,每一个都不是现开火做的。
  “陛下,新罗的人飞过来了,他们之前不发电报,应该抄他们的家,他们还想给你一个惊喜。”
  零三三跑到李隆基身边说,说完赶紧躲,躲开李隆基的小机器人的撞击。
  “正好一起吃寒食。”李隆基不生气,将士们调皮。
  他知道,越是调皮的将士越忠心。
  李易同样不生气,等你们回来的,先挨顿打。
  他承认,上学时候调皮的‘坏’学生,看到以前的老师,大部分是非常恭敬的,反而是那些好学生……
  飞艇过来,载一部分新罗上层人物,包括金兴光这个新罗王。
  他们下来,看到了后突厥的人,一时间不认识,谁呀?
  后突厥的人心情愉快,你们也来了?大家是一样一样滴。
  “先吃饭,回头再来一次大朝会。”
  李隆基说着搂过王皇后,吧唧亲一口。
  王皇后:“……”
  群臣:“……”
  后突厥和新罗的人:“……”
  李易:“闻恬过来,亲一口,这是礼节,欢迎的礼节,来,吧唧!吧唧吧唧!还愣着,亲啊!”
  他搂过永穆公主也亲好几口,礼仪!
  宫女们不得已,只好亲外国的人脸颊,就一口,好恶心的。
  太监们也想亲,对方坚决拒绝。
  于是一时间大家又恢复到正常状态,吃寒食。
  酱肉了、卤肉了,都是冷的,而且保证是昨天做的。
  冷面没有,冷面昨天做的今天就坏了,要不就坨了泡不开。
  李易抓把葵花籽,就是毛嗑。
  毛嗑这个词李易研究不明白,毛嗑是葵花籽,有的地方叫瓜子,有的地方以为瓜子单独指西瓜籽。
  毛嗑这个嗑是动词演变成名词那就是毛嗑,如果是形容词演变的名词,则是毛壳,葵花籽的壳有毛的,很细小。
  为什么有的地方把葵花籽称呼为瓜子?这个跟音译无关,属于形状和吃的方法,都是嗑。
  李易现在还可以,在大唐。以前他很闹心的,他全国各地都走,然后同一个东西的称呼就不一样,他得记住。


第两千八百七十八章 庄子扩展万事和
  中午的寒食仅仅是开始,晚上就不寒了。
  歌在唱、舞在跳。
  整个大唐原来周遍的都变成大唐的领土了,东北、草原地区到越过小海、西南有翡翠的地方、东边的半岛、流求、吐蕃。
  只剩下突骑施的苏禄李易不要,那里继续往北是瓦罕走廊,旁边一堆斯坦。
  现在不是,但它是打通那边大陆的重要道路,丝绸之路就全开了。
  越是这种开心的时刻,越不能冒进,要先花一段时间来巩固既得利益。
  新罗知道这个是后突厥的队伍后,与后突厥一样,心情好上许多。
  大家皆臣服,证明不是自己无能,乃大唐太强。
  战争胜负已经彻底失去悬念,人家在天上扔炸药包,还不了手。
  地面部队依靠弓弩大刀长矛近不得身,真打起来发现输掉,再想投降不可能了。
  这样也好,百姓日子好过,更多的工具送去,遭灾后大唐朝廷提供粮食。
  李隆基晚上喝着酒,不时发呆,眼睛给人的感觉在看歌舞表演,其实焦距不在那。
  李旦也走神,抹抹眼泪:“都过去了,全都过去了。歇一歇,出还去玩,更南边的地方没去过,更北面也如是。”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转前湾~转千滩~亦未平复此此中争斗……在我心中起伏够……’
  舞台上表演着上海滩,大臣们的状态也不怎么稳定。
  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从自己未出生时就开始打,一直打到现在。
  结果除了吐蕃外,大家死的人并不多,武器越来越好,先是守住叫别人不敢打。
  等武器继续升级换代,不需要打,不战而屈人之兵。
  武器一亮,条件一说,别人自己归顺。
  大家全不打,感觉少了点什么。
  “兵部还需要存在吗?”姚崇想到个问题。
  “大唐并非只这一片,白衣大食及其他地方,总有人会误判。”张九龄出声。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苏颋跟上。
  “不要说这个了,老夫知道,还有入则无法家拂士等话。”
  姚崇不高兴,用你们教我?我难道不清楚?
  “兵部无须以其他部门替代,更要加强。
  往后为义务兵、自愿兵,征兵后让兵员接受教育,包括技能方面的。
  好的留下当士官,一般的退伍后拿笔钱,用技术也能很好生活。
  当前大唐百姓接触工种过少,将来有更多的职业。
  百姓整体知识水平的提高,便是大唐国力的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