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4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孩子点头:“好滴!今岁陛下有言……”
  一刻钟过去,他背起书包就跑。
  学子在后面喊:“晚上报纸给谁?”
  “给谁都行,别喊我,我快迟到了。”孩子跑出去。
  其实学堂不远,小洛南村有自己的学堂,村子有钱,请的人教。
  “哎呀!耽误他早读了,钱我还没给他呢!”学子纠结。
  “给我们就行,都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早读……这不是读了嘛!”
  旁边有人过来收钱,读报纸难道没学知识?谁规定早读必须读哪一个内容?
  学子想听报纸的重点内容,不听广告,孩子一样想读重点内容,这不正好?
  学子:“……”
  自己早读就是早读,别人早读顺便赚钱?
  他转而一想,不对:“我等早读很早的,他早读才读?”
  “孩子长身体的时候,睡眠不够影响太大,他起那么早作甚?他才九岁。”
  收钱的小洛南村人一副孩子就应该吃好的、多睡觉的样子说。
  “报纸我不在你家换小菜呢?”学子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
  “给哪家都可以,最后村子一起给李家庄子,没人在乎这个,你报纸后面不练字,咱们拿过来练满了再送去。”
  收钱的人依旧那副坦然的样子,是你把这些东西看得太重,我们有钱。
  “好吧!给你家。”学子没啥再问的了。
  收钱的人现在不收,就是过来告诉一声钱应该给谁。
  他转身取了一碟黄瓜咸菜,放桌子上:“额外赠送,不是报纸换的。”
  学子一挑眉头:“怎么感觉这里跟别处不同?一路行来,未曾见过。”
  “因为我们旁边是东主的醉仙居,东主行事大气,我等又怎能抠搜?陛下之圣,涵盖天下;东主之德,恩泽大唐。”
  对方说着又外送一碟蒜茄子,蒜茄子在碟子中摆出来一个‘中’字,中举的意思,随后抱拳而退。
  学子看看送的东西,愣了,几息后突然起身,合手向着已走远的人施礼:“谨受教!”


第两千八百三十九章 科举改变有李白
  小洛南村有人一早在食堂吃饭,有人到食堂打了饭,装起来跟好友一起出去吃。
  自己买了两份报纸,一份三钱,到外面一份给好友和自己垫屁股坐着,一份拿来读。
  一般学子自己背个包,他腰间挎宝剑,  身上背弓,另一侧腰间是箭壶。
  大唐限制甲胄和弩、强弓、制式唐横刀,不管民弓与小刀和剑。
  就像李易时候的西北和北方草原地区允许用枪一样,当时那里野兽多。
  草原狼群出没,不允许的话,对方就是弓,  杀狼用的,但有枪为啥用弓?
  看老毛解体是哪年,  解体之后的几年内,在黑龙江地区,枪是在农村大集摆地摊的手卖,手枪和子弹。
  老毛那里的军人军功章也有得卖,价钱不贵。
  当时官方的人民币换卢比为一比五百,你过去的时候换,为一比四百,终结赚百分之二十。
  曾经有一段时间有种泡泡糖叫大大泡泡糖,这个东西很便宜,一毛钱一個,还是零售价,贵的时候两毛。
  它的黏性大,吹泡容易,泡破了糊脸上搓着很费劲。
  当时的孩子喜欢买,李易就买过,压响那种简单,他吹的时候都是先吹一个泡,  接着再吹一个泡在之前的泡里面,又能吹一个泡……
  就这玩意儿,一盒可以换一个呢子大衣,对方抢着跟你换,对方认为赚到了,拿着这盒泡泡糖去进货,能进四件呢子大衣。
  现在大唐对外的贸易更厉害,火柴成本才多少?大唐百姓家家有。
  他们觉得钻木取火和打火镰浪费的时间能够赚好几根火柴了,点燃一根火柴就够用。
  一个村子有人点一根,大家继续去借火。
  一般村正负责,他也不留火了,他一大包火柴,每天早上点一次,中午点一下,晚上点一回。
  所以大唐普通的弓和宝剑不禁止,长安与洛阳的街道上,都是一群配着宝剑的书生在转悠。
  平民为啥不这样?舍不得钱,有钱你也可以拎着宝剑溜达。
  “这里有狍子,猎杀一只够吃了,  猎杀两只可换酒钱,  过些日子不准狩猎便不成。”
  买两份报纸的二十来岁的一个人在山上点燃篝火,抽出一支支箭看,  主要看箭杆是否弯曲了,箭尾的羽毛有没有脱落和分叉。
  “就怕科举考不上,机会是给了,所有人都允许考,哎!”一个人叹息。
  “哪里会考不上?题在报纸中。此报纸……初暮云海当自弘,长啸风缓是成从。
  仙人邀酒万杯醉,人间几许醉后浓。千载忆,百岁同。江河澎湃归海终。
  男儿何不乘风起,立志早先在五更,仙鹤一望腾越远,剑出敢叫四海呈。
  江河涌,万里波涛舟为轻;海潮从,十年流转已无情。
  宝剑当有双向刃,何来箭矢羽为轻?涛声不止,远航归时叹后生。
  吾辈今朝无惧事,只当追月与夕争,啸西风!洛水碧波横。”
  这个二十多岁的人说着突然拉弓搭箭,嗡……一只狍子倒地,身上插了三支箭。
  他和他的朋友这时才发现,旁边藏着人呢。
  就在他们琢磨着怎么跟对方交流分配这只狍子的时候,人家过去把箭一拔,二话不说就离开,让了。
  一群狗跟着出现,路过狍子的时候看一眼狍子和这里的人,跟主人离去。
  大家过去收拾猎物,心中的喜悦感少了很多。
  “太白,今年科举给了一个诗,自由发挥,你一定没问题,我等就不行了。”
  一个人对着这个射中狍子的人说,他知道那些人是谁,当地的猎人,人家不稀罕跟你抢,给你了。
  看猎犬就知道了,狗都不咬一口,瞧不起人的样子。
  “诗不重要,策论才是论才之处。我李白已熟读李易的诗作,有的甚合吾意。
  然,其不重诗而重持,君之所持者,利国利民。
  二十道策论题,十道于外,十道于内,内重于外,且莫行差踏错。
  如今,科举者,生当有我,不可轻易远泊,否则,悔之愈多。”
  别人称呼为太白,自己称为李白的人拎起狍子,开始处理。
  他从小生活的地方就是放牧什么的,只不过他的家庭教育不同。
  说是他拿把宝剑就出来闯荡,其实不是的,他有刀。
  刀跟剑不一样,剑长而刀短,剑能杀人,刀是近身的。
  他都会用,不要被他的文采所迷惑,就如觉得徐霞客是地理血家、旅行家、文学家啥的。
  没有格斗技巧和野外生存能力,徐霞客可以那么玩儿?让李易说,李易都摇头,太危险了,不干。
  李易小时候也是在山上长大的,他都明白徐霞客的情况,越是熟悉山的人越害怕山林。
  就如珠穆朗玛峰南坡,那里有的本地的向导,你给钱,他们带你登顶。
  你想的是有本地人在就安全,本地人想的是拼了命赚这个钱。
  你认为本地人是你的靠山,本地人交代好后事在出发前。
  李白的野外生存能力就强,他出生的地方就是那样,别被他的诗所忽悠,他能写诗,不代表他身体弱呀!
  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一说书生就给冠名文弱。
  书生和文弱必须划等号?特种部队还要求会几种外语呢!他们会得外语越多战斗力就越弱?
  正常的历史上李白还没来呢,在家里呆着跟周围的朋友聚会、学习。
  他还没达到仗剑走天涯的程度,时代的一些事情改变了,他也不用再去找人干谒,有本事到洛阳参加科举。
  他就来了,他对现在的大唐挺满意的,他其实能够直接乘飞艇飞来,他就不愿意,非要坐船。
  坐完一段船后,又死皮赖脸找飞艇坐,写了好几首诗贿赂人家控制飞艇的人。
  控制飞艇的人不敢答应,上报,主要是李白的诗确实不错,听着爽。
  于是李白跟历史上的进度不一样就来了,今年要考科举。
  “太白,咱们吃半个呗?把另外半个带回去,告诉那边的人,有猎人来了。”
  李白邀请的朋友觉得这么吃不好,抢人家的东西了。
  “咱们再猎一只,直接给他们。科举考试的策论,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其实最主要的就两点,技术,武力。”
  李白一点不担忧,他想看看李易。


第两千八百四十章 诗会牛人开恩外
  大海上的船队继续往回赶,二月初八一早,李易夹起根油条一头塞豆浆碗里。
  小机器人跑过来:“东主,李白来了,在小洛南村。”
  “来就来呗!虚岁二十三,不在蜀地混了,哎呀!他会不会耽误别人考科举?”
  李易的动作顿了顿,想到个情况。
  资料说李白爽朗大方,喜交友,总是喝酒作诗。
  换个说法叫特别能折腾,逮到個人,管认识与否呢,就过去跟人家聊。
  大家爱听他作诗,凑到一起整天开诗会、酒会,还能安心备考了吗?
  “他还没起吧?昨天晚上喝了?”李易吃口油条,眉头微蹙。
  “喝不少呢!一大帮人去了,在洛阳宫河南府当主簿的王之涣去了,王之涣你知道哈?
  今年同样要考科举的王昌龄,他原来就在洛阳,嵩山,咱们采麦饭石的地方。
  虚岁二十岁的小屁孩儿高适也要考科举,历史上他四十六岁才考上科举。
  今年三十四岁的李颀,他本来应该后年考科举,提前了,浪子回头的典型。
  他写的诗比如:黄云雁门郡,日暮风沙里。千骑黑貂裘,皆称羽林子。金笳吹朔雪,铁马嘶云水。帐下饮蒲萄,平生寸心是。
  本是明年中进士的祖咏,今年要考,估计背的题少,大家全动心。
  跟高适一边大的崔颢,他同样想考科举,历史上今年他就是进士,他家厉害,博陵崔氏。
  然后王翰、王维、孟浩然知道消息后,跟着到地方,这么多人,可热闹了。”
  小机器人挑重点人物介绍,其他也有不少名气小的,它懒得说。
  “倒是能开起个像样的诗会,这些人聚集在一起……他们是AA制吗?”
  李易承认这支队伍有资格开诗会,又关心起钱的问题,谁家钱多?
  “小洛南村请吃饭,住宿和正常餐饮,朝廷给钱,额外的好东西,肉串儿和酒水,村子出。”
  小机器人头上屏幕出现画面,村民们给送酒,晚上孩子帮忙给端东西。
  李易瞬间脸沉下来:“凭啥?应该趁机赚他们一笔。”
  “今天下午他们还想进醉仙居泡温泉玩曲水流觞呢!孟浩然、王维和王翰跟关小潭商量,关小潭往上报,我才知道。”
  零三三说出它了解到的情况,一群人在小洛南村玩还不行,要进醉仙居。
  “不行,嗯……带他们去烈士陵园和天枢,若表现好,明天允许他们去醉仙居。”
  李易否决,来了就想玩儿?祭奠过烈士们吗?
  “拜祭完了,考生们一到洛阳先去烈士陵园,和守陵的老兵们聊天,写出塞曲。”
  “完事儿了?还算有良心,明天让所有想去的学子都去醉仙居。就说陛下赏。”
  李易决定让人进去,但不是只有一小部分人可以进。
  特殊的几个池子封上,自己泡温泉的地方。
  “易弟,给何人开醉仙居?为兄的池子要留下。”
  李隆基端东西过来正好听到,他也怕自己的位置别人去泡,心里不舒服。
  “留,一群写诗好的人,王维、孟浩然、王翰全去凑热闹。”
  李易起身帮忙接过餐盘,放好又拉开椅子。
  李隆基选的炸馒头片,喝胡辣汤,有两个煎蛋,看上撒的应该是精盐。
  “我忘拿蛋了,我去取两个。”李易要走。
  “我去了,放什么?”零三三跑了。
  “盐,不要辣酱。”李易吩咐。
  “哦~~!今年科举有诗,要求写边塞。”李隆基示意李易坐下。
  “有几个厉害的,有个人叫李白,我并不清楚他目前具体情况,他写的诗好。
  咱们不放开科举,他只能走干谒一条路,找关系。
  他这人城府不深,跟我差不多,什么话都往外说,得罪人了还不知道。”
  李易单独介绍下李白,人家来了,总不能当作不知道吧?自己小时候还背过人家的诗。
  李隆基最初认真听,到到后面,露出笑意。
  “东主,煎蛋,我让他们选了两个大的。”零三三弹开抽屉。
  “好!”李易夸赞。
  “你看看人家的小机器人。”毕构过来,见此一幕对自己的小机器人说。
  “等我。”他的小机器人跑了。
  “我听闻大唐一群考生开诗会,要用小洛南村的醉仙居?”毕构得小机器人的消息。
  “一个个诗才了得,他们凑在一起,我连抄带写都比不上。
  单独面对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