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辣子鸡丁和酱茄条,酱茄条一定要多放蒜末,不然口感太差。
葱丝和泡过水榨菜丝一起拌,放芝麻跟一点香油,香油多了腻。
把虾油小菜给他们送过去,万一有人想吃呢,跑过来问,一看咱们这么吃,该生气了。
大前天制作的蜀地泡菜能吃了,正好解辣子鸡丁和酱茄条的辣与咸,就米饭特别香。
做香肠切下来的筋头等猪肉部位,放绞馅机里,不要手切,耽误时间,赶紧绞完汆个丸子汤,对……”
大屏幕上李易指挥,后厨房的就先让人送来虾油小菜。
他们自己做辣子鸡丁、酱茄条、蛋炒饭、蜀地泡菜、筋头汆丸子。
“怎能这样?我找李郎说道说道,小兰,走。”
永穆公主表示愤怒,为大家抱不平,她拉着小兰走了,面前的炸酱面一口没碰。
旁边的桃红和翠柳过去坐下吃,明白了,人家不吃了,别浪费。
“李郎李郎,再开个红烧肉罐头炖土豆来得及不?”
大屏幕上永穆公主出现,问李易。
“马上,可快了,来,打土豆皮切不规则块过油,放红烧肉罐头,加汆丸子的热汤,加一点就行,多了靠不干。”
李易点头,指挥人干活,五分钟,又多一道菜。
永穆公主和小兰坐下,一起吃,笑容那叫一个甜啊!
“呵呵呵呵……”李旦忍不住笑了。
“臣以为永穆公主是为咱们去讨公道,未曾想,她是给自己加餐。”
刘幽求对着大屏幕拱拱手,表示佩服。
“人家是一家人,恩爱着呢!”柳冲从家族和家庭关系方面说。
“晚上吃,晚上要吃一样的,不然不答应。”
张九龄明明不是蜀地人,却偏偏爱吃那个泡菜。
苏颋想了想:“关键是咱们把他赶去做香肠的,香肠要晚上才能出来,凭良心说话,小易没做错,他就是在后厨房自己弄点吃的。”
“世上哪有对和错?他不敢多说话跑去后厨房,证明他弱,弱,就是错。”
姚崇开口,真理在我手。
其他人:“……”
第两千八百三十七章 科举临近工业待
船队不分昼夜,持续前进着,每到了属于自己掌握的有人岛屿时,即进行淡水补充,顺便给当地百姓送肥皂、截疟丸、火柴。
若多停留几个小时,蒸汽机船会进行降温,其他的船载小船出去拉网捕鱼,为当地的百姓增加副食。
岛上的大唐百姓其实有小渔船,他们以前属于土著,加入大唐后,大唐教他们一些造船和捕鱼知识。
冶炼技术不能教,当地没有那个条件,铁器却给他们了。
一口铁锅、一套刀具,在当地人看来就是最宝贵的东西。
加上十户人家可以拥有的斧头、锤子、锯子、矬子、凿子、刨子,还有比这更好的吗?
按照船队正常速度,一路仅仅补给下淡水,四十天保证能回去。
如今要给沿途的岛屿打辅助,人家都愿意当大唐人了,你不弄点海鲜叫人家晒成干,显然不对。
“再过些时候又是科举了,今年的科举在二月十五,月圆时。”
宋璟谈起科举的事情,新的一年了,大唐需要人才。
船队航行一个多月了,按照行程,回大唐还得二十余天,包括中途补给。
这样赶不上科举考试,除非不给地方岛屿福利,全速前进。
“还有十天,今年的考生更多,很好!”
李隆基欣慰,科举考试不是降低了难度,是侧重点转移了。
以前科举考试就是背诵一堆书籍,然后进士科才考策论多一点。
如今有所改变,策论二十道,同时有学医和算术,贴经题少了。
去年还是十道策论,今年多出的题倾向于地方治理。
苏颋上前一步:“大唐急需人手处理各方事务,耽搁不起,县及州府放开考生数量限制,朝廷给予路程补贴。”
“即便认为无把握的人亦愿意到洛阳感受考试氛围,何况许多考生背书和注释最为困难。”
“当所需背诵内容减少,平日在报纸上看民生、对外大唐政策,又觉得可一试。”
苏颋道明原因,看报纸的话,寻常百姓如今聊天都是张口闭口国家大事。
别看朝廷对后突厥在等,百姓早给想出无数种办法,管他是否好用呢!百姓觉得自己行。
有的百姓直接说,飞艇带炸药包过去,问降不降,不降直接炸,炸死一些,其他人便降了。
很聪明,干净利索,没毛病,武力征服,至于人家百姓是否会甘心老实地干活,付出多少监管代价,是另一道题。
“往后背东西简单,营养跟上了。”
张九龄知道贫民的孩子读书多么不容易,即便不要学费,依旧学不起。
家中本就生活艰难,又少个劳动力,吃不上肉,背书背不动。
几年前刚进官学的贫家子,比不上富裕人家的,同样的内容,别人背几遍记牢,穷孩子总忘。
少部分孩子能记好,属于天赋,普通人跟灼灼小丫头比?跟李归藏比?
后来学堂给孩子补贴钱,又吃好的,孩子们学习进度飞快。
“生产力的提高帮了大忙,易弟……易弟在何处?”
李隆基也知道应该吃好的,没有是关键,他想到李易,扭头一看,不在。
他的小机器人:“网络授课,东主一天很忙的。”
它回答的时候脑袋转,大臣感觉像被小机器人看似的,有人转身离开,找事情干。
总觉得小机器人说他们不干活一般,谁不忙?现在难道不是讨论朝廷大事?
另一边,李易看看时间,十一半点,大唐那里早上八点半。
他从这边的早上八点讲课,大唐的学生五点听课。
三个半小时,讲一個半小时,休息半个小时,学生们去上厕所,不敢吃饭,怕吃完了困。
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学生们上完厕所,会仔细回想刚才课上的内容。
“今天的课到这里,同学们辛苦了。”李易微微鞠躬。
屏幕前的所有人一起深鞠躬:“为大唐之傲然天下而读书!”
“下课!”
“东主再见!”
“又到了吃饭的时间,中午吃什么呢?”
屏幕黑下来,李易抱起自己写的教案在那发愁,他感觉一天总是在吃饭。
中午吃完,下午给李家庄子的孩子们上物理、化学,又是一会儿就结束了,马上吃晚饭。
晚上整理一下电报,庄子两拨学子从各地发来的电报,有问数理化的,又问行政的,还有问农业的。
有时间就一个个给出自己的看法和分析,让小机器人发回去。
没时间直接交给小机器人处理,数理化的小机器人回答容易。
其他的小机器人会给出一堆内容让学子自己挑,管是有用还是没用呢。
就是比较耽误时间,那是电报,哪怕明码发,一样得译成文字。
等李易到外面餐厅,众人吃上了,没人等他,他自己说的别等。
船上提供十道热菜,李易端餐盘盛点豆芽、肉丝、干豆腐丝,一个土豆烩茄子,软炸里脊,自己用酱油泡点葱叶,捞过水饭,就这些,不要汤。
他来到永穆公主这桌,这桌就六个人,他的三个徒弟、小丫头、永穆公主和小兰。
三个徒弟之前也听课,出来的速度快。
小丫头跟过来了,在李家庄子学习,正如之前那个小丫头一样,她是一族人都在船上,全去大唐。
“吃呀!说了不用等。”李易过来一看,大家就坐着,没动筷子。
“吃,快吃!”永穆公主嘻嘻一笑,带头先吃,果然没等李易第一个动筷子。
“咱们也刚盛完饭。”小兰说一句,她打的饭和永穆公主一样。
不需要一人盛一点别的换着吃,十道热菜可以全打,无限制。
甚至确实不想吃,单独让厨房做自己想吃的。
“等把这批学生教差不多后,他们去教别人,我就轻松起来。”
李易对讲课没兴趣,他更喜欢自己到医院呆着。
要么进工坊看看各个技术的学习进度和应用,其他时间找永穆公主两个人聊天。
“不教更好的了?”永穆公主咽下嘴里的食物。
“少,除了李家庄子的,别处没有更多的设备,要等大唐工业基础提升。”
李易摇头,全大唐就两个真正的医院,两个庄子,航母上的不算,这属于移动有医疗辅助的船。
第两千八百三十八章 近朱者赤此间爱
之前在上课的两个庄子的护士们也吃上饭,等他们吃完接替工作的同事,同事们回看讲课视频。
往后这些李易讲课的视频还能给后来者用,可惜没人交学费。
等学会的人再为别人讲课时,同样不收学费,朝廷补贴教学工资。
不过看病的话收钱,不能不让人家吃饭。
在李家庄子有补贴, 出去后补贴怎么给?每个人技术和专业不一样,工资体系非常复杂。
但涉及到救治生命的职业,收入保证高过别人,切猪肉的保证不能与切人的比。
切肉一刀没切好,可以分开来卖,切人一刀没切好……
准备考科举的人起来的更早,早上起来读书, 找周围没有人的地方大声背诵, 学习效率高。
很多人背东西的时候喜欢捂耳朵, 然后读出来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音。
古代都是摇头晃脑地诵读,证明懂得这个原理。
考生自己有能力的,如各世家、豪门,他们地方无须别人管。
没能力的,到固定的地方休息,基本上放在小洛南村,还能免费泡个温泉,朝廷出钱。
小洛南村的温泉房贵,朝廷包月,相当于村子五天的价钱,不过全包,无空房。
村民们答应,省心,没有乱七八糟的事情,顺便给朝廷面子。
环境好,学子们早读完毕, 去打饭的地方盛饭菜, 这个自费。
有钱吃好的, 没钱给免费的黑面包、汤、一点榨菜丝。
大唐各地风格的菜全有,六十道,学子想吃别地方的,可以尝尝。
“要饭间读报服务吗?”一個学子盛了饭准备吃的时候,旁边响起孩子的声音。
“多少钱?”学子第一个反应是这个。
“一刻钟一钱。”孩子回答。
“一刻一钱,一个时辰八刻,一天读四个时辰即三十二钱,你所赚多否?”
学子算账,一天工作八个小时,一个孩子三十二钱。
“我最多读两刻,我还要去上学。”小孩子不认同这个计算方式。
“读一刻,你快点读。”学子见自己额外花钱,十分珍惜。
“好。今日得知,陛下归唐当有月余,不及科举之时,然科举之所,当有监控,陛下……”
小孩子答应,在旁边读起来, 速度快, 人家花钱,不能读广告对不对?除非打广告的额外给钱。
学子边吃边听,一刻钟过去,孩子把额外的一段读完,算赠送。
他伸手:“五钱,谢谢惠顾!”
“不是一钱吗?”学子瞪大眼睛,一刻五钱我都想去读报了。
“读一钱,报纸四钱,四钱买这么一摞,划算。”孩子眼睛比学子的大。
“报纸三钱一份。”学子纠结多出的一钱,他认了,确实,人家给你读的报纸是你的。
“取报也是钱啊!你找帮闲干活不花钱?”
孩子讲道理,顾客在一个饭馆吃饭,点完酒菜,发现品种少,旁边有帮闲等着。
你想吃别的饭馆的,找帮闲去买,帮闲买来,你额外给劳务费,就是跑腿钱。
饭馆的人不阻止,没有什么说本店清真,禁止外带饭菜酒水之类的规矩。
在你店里吃,证明认可你的一些菜,去别的店吃,也会让帮闲到你这里拿菜过去。
长安和洛阳,越是大的酒楼越允许,双方之间互补,谁都不吃亏。
“报纸给我?”学子想一想伸手。
“给!”孩子递过去,一大摞,成本高于售价,他送报纸和读报今天就赚两钱。
在学子接报纸的时候,孩子又出声:“我们回收报纸,一份报纸可以换一碟黄瓜、蒜茄子,现在是都是大棚的。”
“我带走不行?”这个学子就较劲。
孩子点头:“行啊!不过你想啊!你考上了,伱要这些报纸作甚?
你没考上,你带着十天的报纸往家走,千里不捎书哦!
关键你没考上,所有考试内容都在报纸上,你背的是报纸?是山一样的压力呀!
留报纸难道是为了来年继续留考?来年再考不过,还是留报纸,然后……”
“别说了,赶紧再读一刻,我给你六钱,我看完报纸,晚上换东西找你?”
学子害怕了,你别咒我,我多给你钱。
孩子点头:“好滴!今岁陛下有言……”
一刻钟过去,他背起书包就跑。
学子在后面喊:“晚上报纸给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