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4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易边说边看别人吃,他不想吃,天热。
  百姓们其实也不在乎吃不吃,他们在高兴,只有小孩子盯着吃的东西,兜里装上松子。
  李隆基转着,那边准备午饭,今天在这住,东西得搬运上船,挺多呢。
  棚子先支起来,太阳太大,当地有棚子,平时他们也喜欢在海边的棚子bsp;       其他的人已经在搬运货物,值得庆幸的是这里的码头修好了,还有十艘气垫船帮忙运到海上的船只上。
  午饭就是烧烤,烤肉,还有青玉米当主食,首领跟几个人陪着喝酒,别人不喝,他们吃过饭要继续干活。
  李易负责烤串儿,他看到送上来的煤坯后:“……”
  他深吸口气:“你们用这个烤?”
  “烤过几次,这个火好,就是烟大一点。”首领点头。
  “以后不要用煤烤,用木炭,教你们制作木炭了,哪怕木柴明火烤都行。”
  李易其实想说,怎么没吃死你们?我头一次见到有用煤来烧烤的。
  煤能不能烤东西?当然能了,但必须用立炉那种,带烟囱,看不到烟,上面放箅子就烤了,这个烤架放煤呀?
  “不用煤了,知道了。”首领显然看出来严重性,他同样怕死。
  煤坯撤掉,换上木炭,船上的,本地没焖那么多炭,后勤出漏洞了。
  原木炭点燃,等一会儿就能烤了,李易摆上扇子和装醋兑水的喷壶。
  串儿是竹签穿的,一旦起明火,会把签子先烧坏,除非提前用水把签子泡过。
  不泡看到明火就扇灭,缺点是有炭灰粘到串上,要么用兑了醋的水喷,把火喷灭,同时那个醋的味道又不影响烤串的口感。
  肉的就是鱼肉,看看肥瘦程度,有五花那种正常烤,瘦的多,必须额外刷油,否则外面湖了,里面没熟。
  换成架起来的烤的大鱼就不是了,一边烤一边往下削肉吃,跟草原烤羊一样。
  李易一个人负责一群人,他又一次表演扇子烤法,一把捆子回来翻。
  “看易弟烤串,果然享受。”李隆基等着,夸一句。
  宋璟一帮人点头,对,小易亲自动手,一般人根本吃不到,也就是给咱们面子。
  首领睁大眼睛看,想学,有将近二百根串儿了吧?翻过来,再翻过去……


第两千八百三十三章 烤鱼讲解最美味
  “烤鱼肉最大的难度在于鱼肉松散,切的时候先要考虑如何保证完整性,下一步在于腌制,淀粉放足透进去……”
  李易一边烤一边说,介绍怎么处理这个鱼。
  “小易你烤吧,咱们也不想自己烤串儿。”
  李日知想事情呢,看着烤, 也学不会,用箅子烤的话,不需要管那么多。
  李隆基瞬间脸色沉下来,咋滴?我易弟给你烤串你不满意?
  李易对老丈人笑笑:“怪我,做吃的你得让人有食欲,我重新说。”
  他咳嗽一声, 声音低沉了:“在潮汐声中, 天还未亮,捕鱼的人已经乘上船, 头顶着星月出发。
  此事的大海是黑色的,偶尔泛起的波浪才反射出些许光亮,短暂又幽暗。
  鱼儿们躲藏在这个黑色的保护罩下,渔民看不到鱼的出现,只能凭借着经验把旋网撒下去。
  坠子入水的动静早已被潮汐的声音所掩盖,于是鲜活的鱼在朝霞中送到岸边。
  但这仅仅是开始,买鱼的人必然要心细挑选,哪怕有一点他们认为的瑕疵,他们都要摇头离去。
  一个想制作烤鱼的人选中了一条金枪鱼,他不知道三尺余长的金枪鱼如何被旋网给罩住。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他认为自己占到了便宜,带着鱼回来,因为中午他想做一次烤串儿。
  为了美味,他有着十足的耐心,从鱼头到鱼尾的任何处理,皆考验着他的经验。
  鱼肉从来没有家畜肉的紧致, 更多人吃鱼时追求的是鱼的鲜美。
  把松散又鲜美的鱼肉做成烤串儿, 刀工自然摆在了第一位。
  当鱼的纹理表露出来,如果你选择烤,下签的角度必须在肉的横向。
  作为一个美食家,他很好地处理出鱼肉,麻烦来了,即便如此,鱼肉还会被烤松。
  长时间处理食物的经验帮了他大忙,他选择了淀粉,淀粉是个很好的黏合剂,尤其是加上蛋清。
  白胡椒粉能够很好地驱除鱼的腥味,那么料酒定然会把这個过程缩短。
  撒上两捏盐,让鱼肉析出多余的水分,拿起浸过水的竹签轻轻穿过,一串儿鱼肉便制作完毕。
  炭火的温度与散热面积有关,越是小的炭块所散发的热量越多,通畅人们使用相对完整的大块原木炭。
  摆整齐的烤鱼串放上去时,多余的料酒低落间已带起了浓浓的味道。
  烤制过程中,鱼肉的香出现, 闻着, 口水不停地吞咽, 因为那是一种最原始的人类生理反馈,对食物的渴望,对饥饿的恐惧。
  烤鱼肉的香,少了一种牛羊肉的膻,比起鸡兔肉,偏偏多一丝鲜。
  刷一层油在上面,很好地封住鱼肉中的水分,显然吃的时候鱼肉会十分嫩。
  翻转中,鱼肉的外面起了一层薄薄的焦黄,下风口的人无论是味蕾,还是鼻腔,都能感受到那种鲜与香混合后的滋味。
  可这并不能令人满足,只有拿起来烤鱼串儿,吹着气撕咬下一口并慢慢咀嚼,才会让口水和吞咽的动作觉得一切有所值得。
  那种鲜香的味道和嫩滑的口感,已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不管是蛋白质的诱惑,还是脂肪的汁液,俱混合在了吞咽的一刻。
  蘸料的辣、自然气味的复杂、盐在味蕾上的绽放,叫人愈发饥饿。”
  李易说完,分串儿,吃吧!
  之前提意见的李日知拿起来一串儿就撸,明明时间不长,他却感觉度过了很久,怎么还没烤好。
  “小易,方才想起家母喜食鱼,某却我治鱼之良法,使家母未尝鱼鲜,故而心塞。”
  李日知向李易道歉,他事母至孝,有文介绍:知事母至孝。时母老,尝疾病,日知取急,调侍数日而鬓发变白。
  他母亲生病,他天天服侍,急得他自己头发都白了。
  他母亲喜欢吃鱼,他告诉李易当时有这么多做鱼的方法,他就能让母亲多吃几口。
  他也发现李隆基生气了,李易突然就开始用另一种方法讲鱼。
  他后悔,如果自己也会这样的方法,母亲吃别的东西也应该很开心。
  李易这个介绍,感觉吃土都能吃得很香。
  “录下来否?回头播与父皇和娘亲听。”李隆基问自己的小机器人。
  “录了呢,太上皇和皇太后说把这个串儿送过去十个。”
  小机器人回答,它不但录,还直播给别人。
  李旦不想过来抢儿子的风头,豆卢贵妃奶哄孩子吃饭,孩子小,外面热。
  “送!”李隆基亲自挑选出二十串儿,旁边的青松一号瞬间启动,接过串儿就跑了。
  青松二号扑了个空,好在他机敏,借扑之势,直接跪下:“陛下之孝,感天动地!”
  “以后我天天吃烤鱼肉串儿。”首领咽下嘴里的鱼肉,感觉味道确实不同。
  他看李易时候的眼神有一丝恐惧,听对方说话怎么越听越饿?不都是正常说话嘛?还有额外的加成效果?
  另一处,同样怕热的王皇后、永穆公主等人哈哈笑,看着本地人那狼吞虎咽的样子就好玩儿。
  “当初叔叔骗人吃车前草,他自己吃肉,哼!圆圆,这等男人可不好找。”
  王皇后指责李易一句,又对永穆公主说。
  “嗯嗯!整个天下就一个呢!”
  永穆公主一脸幸福的模样,她和小兰也有不爱吃的东西,然后李易就这么讲。
  结果到目前位置,她俩啥都喜欢吃,太治愈了。
  看历史,就没有一个身处同样地位的人这么干过,李郎在自己和小兰面前,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要吃鱼肉串儿吗?”永穆公主的小机器人问。
  “不吃,我吃羊肉串儿,鱼肉串儿那么烤,没有嚼头儿,不筋道。”
  永穆公主摇头,我才不傻呢,你说天花来我也不吃。
  “吃点鱼肉挺好的,天热,败火。”小机器人提议。
  “送来吧,要李郎烤的,我看还有不少,他烤一大捆子。”永穆公主从善如流。
  于是李易面前出现一大把生的鱼肉串儿,大家没吃过瘾呢,你继续烤。
  “喝酒啊!我一边烤一边喝,不耽误,顺手就吃了。”
  李易招呼众人,别等我,我现在是烤工,我不会继续说了,太累!不好玩儿。


第两千八百三十四章 归航所安当流水
  别处的百姓也吃烤鱼,不过他们吃的鱼肉是大块的,鱼肉熟的速度快。
  “水渠修好了?”李易喝口啤酒,看向首领。
  “一条早修好了,没通水,另一条在修,吃用水方便,又不怕突然下大雨。”
  首领指指北面,那里有条人工渠,说河也不为过,连接到东边的一条河流上。
  那条河一直有水,水位忽高忽低。
  此处为热带气候,降水不稳定,情况多变。
  连过去的水渠处在一个中间位置,如此一来,降雨多时,上游的一部分水先从水渠排到海里。
  下游的压力减轻,发生水灾的概率小。
  按照安排,一共两条人工河,第二条在
  海岸这里建筑有了,用水麻烦,一直使用竹子搭桥。
  有河的话,再修个几個大池塘和连接的水渠,用水问题便迎刃而解。
  “吃过饭去看看。”李易打算给打通,用炸药炸。
  河道挖过来,最上面需要破个口子,轰隆一声就完事。
  大家加快速度,吃差不多时一起往北溜达。
  走出去有三公里多一点,一条干涸的沟出现在眼前。
  没有水泥、石头当堤岸,直接在地上挖的大沟,土堆在两边就算是岸。
  “将来怎么处理?”李隆基问首领。
  “周大师说用麻袋装小石头、沙子把堤坝修结实,再种上草和树固堤,现在时间短,还没打开那里。”
  首领指东边,打开后水就会哗地冲下来。
  “过去一些人打上炮眼,炸。”李隆基想看看通水的样子。
  羽林飞骑和工匠开始弄炸药、雷管、钻孔的工具、绳子,上气垫船冲,不然太远。
  同样吃完饭的百姓不急着干活,凑过来看热闹。
  许多人扛着水车零件到此,做好了,等着有水放进去,岸边弄上石头槽子和小渠,方便取水。
  “留下五艘气垫船。”李隆基决定这里也给辅助,气垫船水路两栖,跑得快。
  大概一个小时左右,地面微微一缠,紧跟着轰隆的声音传过来。
  小机器人出声:“炸开了,一会儿水就冲到这里,会很浑浊。”
  果然,又过片刻,像泥浆一样的水出现,上面居然还漂浮着小动物,一定是跑到水渠里,上游防水未提前通知。
  草棍了什么的东西陪着小动物打着滚就从众人面前进到大海中,估计活不下来,没人去救。
  又过几分钟,之前跑过去的气垫船在大水沟里从上面冲下来,它倒是不翻滚。
  快要进海时,一片雾喷出来,气垫船加速进海,兜一个圈子往岸上跑。
  “省油。”姚崇给予肯定,聪明。
  百姓们一个个喜笑颜开,多一条河。
  “冲一冲,河床深度会增加,因为清淤就清淤。”
  张九龄看着河水提之后的事情,河三十多米宽,深度大概有三米。
  “什么时候放水车?”一个脚下摆着根大木头的百姓问。
  “明天白天看看,有气垫船在比较方便,我看下图纸和木材情况,若可以的话,在岸上组装好,我用直升机吊到河面上。”
  李易看搬运的东西,感觉不是太大,但也不是一架,庄子的工匠应该要分段安装,多几处接水的位置。
  “东主,两吨多一架。”周栋周工匠提供直接数据,不用看图和木材密度。
  “能吊,明天看看河水情况。”李易放下心。
  百姓们又看一会儿,跑去干活,心却放在这里。
  晚上的时候有人睡不着,非要在河边听听动静,才觉得安心。
  等天一亮,又到河边瞧,看看水变清澈没有,变了今天架水车。
  “清了,比昨天的时候清了,看不到河底。”
  有百姓高兴,大喊着告诉其他人。
  说白了就是还没清澈,三米的深度看不见底儿,叫清?
  “行,放水车吧!明天咱们就走了。”
  李易不想继续等,大唐的百姓也在等。
  工匠带人忙碌起来,用气垫船和绳子把木头先弄到河里打桩子,一共六处位置,同时施工。
  庄子按照设定的距离一根根砸进去,李易驾驶直升机吊水车到那里听指挥,
  用了一个小时才把一架水车装上,李易干脆松手,不管了。
  这下速度快了,十分钟吊一个,直升机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