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自己的东西多了,想要其他的,交换,交换的介质便是货币。
商品由大唐控制,肥皂、火柴什么的,百姓卖一点东西不收税,买东西时的税加进去。
店铺会出现、工厂会出现……
……
一晃十二天过去,干季果然是干季,滴雨未下。
国王托利乞的队伍终于抵达目的地,此刻早上,中午的时候能够到李隆基所在的金字塔。
二王子早上出发去迎接,双方关系对等。
即便接到了,托利乞也不可能立即见到李隆基,他需要等待召见,还得提前沐浴更衣,学习礼仪。
这点羽林飞骑与托利乞讲过,关于礼仪方面的事情也说了。
国王托利乞倒是没有表现出不愉快,双方实力差距太大。
尤其一路走来,越是距离目的地近,看到的情况越叫他震惊。
他只担心对方把他抓起来,然后灭掉,眼下瞧着不会,想抓早抓了,不用等到了地方见面再抓。
二王子的迎接队伍在早上十点时遇到了国王托利乞的队伍,双方当作从没有发生过任何冲突一般地言谈。
队伍汇合到一起,中午时到李隆基呆的金字塔斜对面的金字塔。
第两千八百一十七章 冰灯闪耀饺香浓
李隆基,托利乞没见到,午饭丰盛,二十道菜,他羡慕,人家的国王比自己吃的好。
吃到下午两点半,一顿饭才算结束。
本应该休息的一群人, 偏偏很兴奋,之后见到好东西,这辈子第一次……冰。
本地的气候根本不下雪,他们又不会硝石制冰。
一帮人跑去跟孩子们一同看冰灯,冰屋的占地面积一千平方米,还是高三米,中间立支柱。
昨天晚上刚建好, 运冰耗费时间久。
李易在里面, 教孩子们溜冰, 小丫头全套设备套上,站在专门地面有冰的小广场上不会动。
那是一种的感觉,找不到借力点,一动就能摔的样子。
李易先在孩子们面前玩个花样,这次他能跳起来转两圈半了,不能总不进步,他专心练,可以跳三圈。
先给孩子们一个印象,穿着冰刀能够做这些动作,漂亮。
接下来让孩子先能滑,否则他们会退缩,不玩了。
“站好哦!两脚之间一根筷子那么远,膝盖微微弯曲,双臂张开,屁股不要往后坐。
好滴!现在跺脚,抬一条腿落下去,另一条腿,落。
不错哦!下一步, 落下时左脚往旁边歪一点点,右脚跟着歪一点点,抬起来,落下,看,几次之后咱们转了一圈,往回转……”
李易认真地教着,儿童快速上冰法,一般十分钟就够用,三岁都没问题。
一旦能跺着脚原地转,便说明孩子找到了借力点和平衡点。
小丫头会了,五分钟,左右转,行了,往前一迈步,嘭,坐地上。
李易过去在正面双放在小丫头腋下给托起来, 不能在后面, 否则孩子上身会不受控制向后仰。
现在不教孩子自己起来, 那個难度大。
需要先跪在冰上,然后一条腿抬起来,变成单膝点地跪,哪条腿支起来,同一个方向的手扶在大腿上,使劲起立,这样才能站。
“站稳,像刚才那样,两脚之间一根筷子宽,脚尖往左右分,好滴,另一条腿像转圈一样跟上,不怕,再来,站好……”
李易继续讲,又是五分钟,他伸手让小丫头去碰,小丫头根本碰不到,只能上身前倾,膝盖弯曲,脚下外八字,来回调整,这样整个身体往前滑。
滑出一小段距离,李易不退了,叫小丫头抓住手,歇歇,接着再来。
这次不到十分钟,加起来不足二十分钟,小丫头前面不用有人了,自己一下一下出溜,可以慢慢停住,转到另一个方向。
其他贵族和祭司们的孩子叫女护卫们教,同样的步骤。
周围来了一群人,李易看到了,当作不知道。
国王托利乞等人,他们头一回知道冰长啥样,还是冰灯效果的,被彻底震撼,冰,这么美吗?
看到小丫头等孩子滑冰,恍然,这种冰能在上面滑。
“这个……怎么玩的?”托利乞不认识李易,他看出来李易教孩子最快。
“这个……不适合大的人玩耍。”李易回答。
“哦~!是大人学不会?”托利乞追问。
“不,是怕碰了孩子,孩子互相碰到有防护的,大人压到孩子会把孩子压骨折,有的地方骨折就死了。”
李易知道对方是谁,拒绝,李隆基上来都不行,怕李隆基玩技巧。
孩子们能慢慢滑,他自己就小心地在冰上溜达,不敢提速,重心放低,准备随时把无法控制方向和刹车冲过来的孩子给抱起来。
“啊!”托利乞遗憾。
“等孩子们不玩的时候,你们愿意学,可以过来,晚上,晚上孩子睡觉。”
李易好说话,反正都是建一回的冰屋,谁滑不是滑?
人家大老远跑过来投降,不,过来要求当官,这种精神值得鼓励和奖励。
“多谢!”托利乞觉得有面子了,总不能把孩子赶下去,自己玩吧?
换成以前还真能这样做,现在不行,不是自己的地方。
他带着继续转‘迷宫’,分到一根小人冰淇淋,等转出去,又被单独安排位置吃涮冷串儿。
回到金字塔,晚饭又是二十道菜,跟之前的二十道不重样。
像九转大肠他根本看不出来是什么,吃着香。
“同是国王,只吃的方面,我就比不上他。”
托利乞难过,打不过就算了,吃得还没人家好。
他不知道自己想多了,你一个新石器时代的地方城邦国王,你跟中华菜系拼?
莫说你,换成一千多年后的当地总统,他都不敢说这话。
当然,一千多年后中华菜系在外面很多是坑,家常菜都不会做,硬冒充正宗川菜。
外国人吃了后那个难受啊!说中华菜不好吃。
山东人听了进去点个麻婆豆腐,刚吃一口就吐了,我鲁菜的都知道你在骗人。
晚上他们没去滑冰,累了。
翌日早上,饭菜终于简单,一碗玉米面粥,两个小包子,咸菜,没了,根本吃不饱。
有人过来说,中午吃好的,怕现在吃多了中午吃不下去。
中午的时候,给他们弄了个大屏幕,然后全城吃饺子,就等着他们过来才吃的。
好多种馅,蒸的、煮的、煎的,除了拌的凉菜没有其他菜,汤都不给,煮饺子有水,喝这个水。
大屏幕来回换着镜头,百姓们开心地夹饺子吃。
托利乞吃了四个不同馅的饺子,大受打击,这么好吃的东西,给其他人随便吃?
“在多数人的思维模式下,穷,低人一等,国亦如是。
然,得陛下之德,大唐百姓穷而不失其志,因信仰,故正气长存。
为君者,选人于贤能;为官者,教民于忠行;为师者,授徒于艺衡。”
李易给小家伙夹一个茴香馅的饺子,小家伙爱吃这个。
小家伙双手把碟子端起来:“谢李易哥哥!为君者为天下擢才,华章藻蔚,非蒙瞍所玩;英逸之才,非浅短所识。”
“吃两个茴香的就行,别吃太多,拉肚子。”李易用指头点点小家伙的鼻头。
“嗯嗯!”小家伙开心。
老国王、二王子他们又郁闷了,我们用我们的话说,你们能听懂,我们学了你们的话,怎么有时候听不懂?
听着音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呢?你们是不是有另一套说话的方式?是吧?
第两千八百一十八章 人生民意兴正隆
小家伙吃完,跟大人打声招呼,带着同样吃完饭的弟弟妹妹们去玩,包括小丫头。
一大群护卫环绕周遭,孩子们出去晒太阳,一会儿就困,在外面阴凉处睡午觉。
李易等人喝酒,黄酒,白酒太伤人。
饺子就酒,越吃越有,指得是吃饭速度,一顿饭能吃三个小时。
地主这么吃,要么以前的东北人冬天没有活计,好不容易吃顿饺子,要慢慢嚼,喝口酒,自己在那里回味半天,穷啊!
百姓们也这样吃,他们有黄酒,一人一两到二两,饺子蘸调料,一口咬五分之一,等好一会儿再吃第二口。
反正天热,不怕饺子凉了肚子难受。
国王托利乞及带着的人,吃的速度同样不快,他们看大屏幕,看上瘾了。
在大河旁边的地方,窝棚又一次搭起来,田中干活的百姓在窝棚延伸出来的棚子下吃饺子。
前面一条条垄沟,刚刚冒芽的玉米苗显得弱小又顽强。
有的地里种了黄瓜、茄子、大豆、豇豆、云豆、韭菜、小白菜、葱、茼蒿、茴香、土豆、生菜……
这种属于菜地,在粮食作物旁边,大水过后,所有的作物都冒头。
画面一转,给到了种水果的地方,西瓜、香瓜。
选的地不同,包括姜和鬼子姜、螺丝菜也种这里,沙土地。
有的百姓吃一个饺子、抿一口酒,戴上草帽又跑到垄沟里去了。
韭菜地没有垄沟,这样品种的韭菜长不高,韭菜味道浓郁,吃着不拉肚子。
不像过后来的那种,比芹菜都高,吃一口没韭菜味儿,一吃就坏肚子。
他们拔草,从这条垄走到那一头,再回来,吃一個饺子、抿一口酒。
也有人趁机用麻绳织的网,加上陶的坠子,在大河边撒旋网。
撒一网,只要网旋开了,保证有鱼,一网不少鱼呢,拽上来,其他人跑过去帮忙摘鱼。
鱼摘下来,歇一歇,吃饺子喝酒,再撒。
旁边有人准备好篮子和扁担,鱼网上来,扔到篮子里。
篮子里有一层草,湿的,鱼放进去再盖一层草。
装上后赶紧挑着往回走,要走到晚上才能回来。
路上遇到有水的地方,用扔篮子里的竹筒打了水给鱼浇一浇。
大部分的鱼能够活下来,不能在河边就处理了,这个没有飞艇运输。
这样的情况,李易等人看了会皱眉头,百姓太不容易了。
国王托利乞一众人则觉得他们收获咋那么多?那个是什么东西抓鱼?
他们所面临的乃是全方位的碾压,还是在这里条件简陋的情况下,换成大唐另一边,吓死他们。
他们连反抗的勇气都木有,不像李易时候,自己有的车床,车不出来很多零件,精度不够,差一大截。
八级钳工带把挫出现,哪个?我给你挫。
哎呦!你这个一摸就不行,差了零点零三毫米,太粗糙了,靠边,我挫出来你就知道了。
托利乞哪有这个底气啊!他看啥都稀奇。
屏幕上的画面再一变,一群小船在河面上漂荡,下挂网。
岸上得连绳子,有人接应,不然挂完鱼靠不了岸,两条船被鱼给带走了。
船靠岸,网搂起来,那么多大鱼翻腾着要回河里。
挑担子的人把草或草席铺好,别人装,他们挑着就走。
一处这类情况看着觉得好玩儿,无数处同样的事情在重复,那就是生活质量的问题了。
自己那里苞米都不够吃,这边的人天天吃肉。
画面继续换,挑担子的人到了路上,不是田里了,有人准备着,旁边放了木头水桶。
担子放下,篮子里的鱼倒进大筐中,水桶泼水,继续盖上草帘子,前面一个人用绳子拉,后面的人负责掌握平衡推。
鱼就这样被送过来,一群人处理,有的扔掉,有的切片、切段,有的抹盐晾晒、阴干、烟熏。
处理下来不要的东西,用铁锹撮起来装木桶里,再运到一个地方,给鸡鸭吃,其他的放大锅里煮,喂猪。
从大河边到最后的家禽牲畜,一条龙下来。
国王托利乞他们哪见过这个呀!还是因为吃饭,没给他们看处理家禽圈和猪舍的画面。
不然连粪便的发酵和应用都有,可全了。
托利乞看着、想着,吸吸鼻子,又夹起饺子蘸酱油和陈醋吃,香!
一直吃到晚上,他才吃掉二斤饺子,连皮带馅的二斤,不是二斤饺子皮包的二斤饺子。
两者差距大了,李易时候最典型的便是草原省,后突厥呆的一部分地方。
当地烧卖最好,本地人一般都是一两烧卖,能吃的吃二两烧卖。
有人不知道啊!一两够干什么的?半斤烧卖。
一般这么干的都是东北、山西、山西一些没见过市面的人,南方的人不喜欢一次吃半斤饺子什么的。
烧卖端上来了,好多人傻眼,咋这么多。
东北人有的快哭了,我以为只有饺子是这么玩的,东北有一斤六十个饺子的卖法。
跟草原,即内蒙古的烧卖一样,都是皮一斤,不算馅的,否则一斤饺子怎么可能六十个?
发圈子啊、哭啊!我以为只有饺子是这么干的,没想到烧卖也一样,这个怎么整?在线等,挺急的。
托利乞显然吃不了二斤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