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4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易:“……”
  他猛然想起来,没毛病,大唐能吃生的,脍炙人口这个成语不是摆设。
  “此处往后派何人管理?”李隆基说正事。
  “轮换管理,不能找那些个喜欢欺压外族的人,否则成大祸。
  派羽林飞骑吧,当军事部门的人,再找新的官员,教他们如何处理。
  羽林飞骑有特殊的权力,包括监督检举和武力决断权。
  当地的人和咱们大唐人长得差不多,尤其是皮肤颜色。
  一个官员过来,有当地的女人,他要是想拥有,很简单的。
  他用他的权力和他的财富,就可以买到女人的那啥。
  这样的官员不要,必须收拾,羽林飞骑则比较放心,他们的意志力非同寻常。”
  李易把基调定下来,你不问我,我就等你们自己研究。
  你问我了,我说出来的话就是最后的决定,不可更改。
  “成,听易弟你的。”李隆基习惯了,易弟女婿不会害自己。
  “他们不会榨花生油,花生油吧……吃着比较腻,就跟吃生花生多了一样,脂肪含量高。
  回头我给咱们这些人制作初榨橄榄油和山茶油,最差的也得是亚麻油。
  葵花籽油和棕榈油也不是高档油,百姓一般有吃就不错了。”
  李易说起了吃的东西,油。
  李隆基点点头,拿起一个取了虾线的盐水大虾:“本地干季的战争安排妥当了?”
  “地图和人员流动还在绘制,我方的军队不存在问题,一次解决,然后咱们过年。”
  李易也点头,我都弄好了,放心,不存在意外,所有可能出现的意外,我计划书里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包括大洪水、大地震、森林火灾、大疫情。
  “甚好,瞧着天气,明日还有雨?”李隆基在棚子里吃饭,望天。
  “得下,趁机一次浇灌足,火箭和降雨弹够用。”
  今天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两个小时会结束,还没渗进土里多少。
  明天再来一次,便可坚持到收获。
  那时水利工程差不多完成,补种与继续种的人工浇灌。
  李隆基眉头皱一下:“不亏就行,他们现在怎样?”
  “我们这边下大雨,他们没有雨,继续旱着,本身这个季节应该是湿季,下雨多。
  结果他们看得了星象,透不出气象,最近一些年的气象改变太多。
  他们才想着修更多的金字塔来探测,其实没用的。”
  李易又理解了一些玛雅文明的目的,他们始终在测算星空变幻对天气的影响。
  结果精力都用在这方面上了,该发展的没发展。
  小冰河时期你怎么计算啊?李易那时都算不出来,只能以已经出现的事情来分析。
  “对,把生产技术转变为生产力最重要。”李隆基认同。
  外面此刻受降雨覆盖地方的百姓高兴,正常来说到时候能够收获的玉米就没问题。
  后来补种的,因为这一场雨,初期会很好,后期大家不是打井了嘛!
  现在就是吃肉,吃鱼肉,留下来更多的粮食,晚上睡觉的时候都特别安心,不怕明天饿肚子。
  寻常的百姓就是这样,遇到天灾时,朝廷派出人手来负责,解决实际吃饭问题,百姓很自然地去依附。
  此刻要看朝廷的能力了,上层官员的力量和智慧,关乎民生的,不是自己往上爬的那种智慧。
  当一个地方官员丧失了德行是可怕的,当整个国度所有官员都是如此腐败,百姓看着却无可奈何的时候,也就是这个国家衰落的开始。
  玛雅的百姓觉得好,大唐咋这么厉害?
  ……
  翌日,李隆基上去随意比划几下,哗~~大雨又下来,这次显得不怎么郑重,实在不想再跳舞。
  百姓们有些遗憾,昨天那些人一起跳才好看呢!
  好吧!下雨就行,先躲起来。
  如是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李隆基带着大臣们负责两边朝堂。
  本地官员努力培养,羽林飞骑和海军认真学习当地语言,聪明的在学文字。
  李易平时除了给两边的医学生上课,就是带着这边的人为本地人看病。
  有生病的人过来后救不活,属于正常情况,哪个医院不死人啊!
  存在家属的患者死去,家属带走处理,没有家属的李易留下跟大家练解剖。
  部分蒸汽机船已带上橡胶和其他东西往大唐回,大唐那里有船向这边来。
  不知道这条路上会有多少只船只倾覆,也难以清楚几许人葬身大海。
  李易要求大家的补给品必须配出两倍的量,哪怕每次运输的货物少一截,东西没有人命贵。
  一晃儿的工夫,大唐寒露节气到了。
  南方秋高气爽,北方有的地方下雪。
  此刻北方蔬菜全部罢园,地里有的收割完小麦种的玉米,现在陆续收。
  水稻、大豆也差不多,大白菜、大葱、大萝卜、胡萝卜、花生……
  等收完,再想吃其他品种新鲜蔬菜,只能等大棚,要么自己家弄点蒜苗。
  南方还能种,长江以南,或者蜀地。
  之前收的麦子,百姓自己家留一部分吃,其他的卖掉,粮商想压价压不住。
  百姓收完麦子种玉米,家中有很多余粮,还有钱,价格低就不卖你,等朝廷收。
  大唐要储备上九年粮,今年收完,明天再收时,之前的粮食可以放出来一批。
  种棉花的同样陆续收,安西都护府和一大群节度使所在,养牛羊马,种棉花,吐蕃都种。
  军队没有作战任务,整天干活。
  苏禄的突骑施不停地向更西北扩张领土,打白衣大食,吐蕃就往天竺渗透。
  不听话的那些被尺带珠丹的少年军给干掉了,尺带珠丹跟大唐外海队伍在一起,自己都不领军。


第两千七百八十二章 经济基础在源头
  “没有经济基础,做点买卖真不容易。”
  永穆公主呆在一个金字塔上面发愁,旁边的小兰跟着叹气。
  金字塔归她俩了,她俩开闻恬兰香阁。
  天上人间与醉仙居没开,主要给她俩找个事情做,李易不想让二人成为家庭主妇。
  闻恬兰香阁里的东西好,包括增进男女快乐的商品。
  贵族和祭司总想用翡翠来换,两個人不答应,这破玩意儿给我干什么?
  她俩就收大唐纸币,要么黄金、白银,黑曜石拒绝,随便能采到。
  贵族们拿不出好东西,奴隶卖了,干活都要雇人。
  他们攒钱,卖一些大唐要的东西,拿到纸币,等攒够再买。
  眼下时间还短,没攒够,看上的好东西太多,想一次买几件漂亮的衣服,因为有折扣和赠品。
  “咱俩晚上做点菜,今天找李郎晚上吃,顺便讲故事。”
  永穆公主想到个事情,她和小兰那啥刚结束,正想的时候,问问怎么经营。
  她俩没回那边去,李易晚上过来,吃完休息一会儿讲故事。
  第二天早上起来吃饭时,永穆公主二人才想起来问买卖不好做怎么办。
  李易原来给她俩找个乐趣,随便经营,发现货物卖不动。
  好在金字塔不给租金,员工的工资有大唐闻恬兰香阁产业在支撑。
  否则要破产的,搭的人工太多。
  李易听到问题,先打个哈欠,昨天累坏了,一早起来喝羊汤,吃葱爆羊肉,补补。
  “没有经济基础,便没有货币流通,做买卖要因时因地制宜。
  别人卖给你们黑曜石和翡翠,为何不要?因为有更好的翡翠,黑曜石火山形成的,本地多,拿来当工具和武器。
  这是本地人用来互相交换的东西,包括陶器。
  金银他们有矿石,也能冶炼,烧陶的时候放进去,偶尔炉温变高,就烧出来了。
  咱们收,给他们纸币,收来的东西再卖,有能加工的再加工……”
  李易边吃边说,先把纸币放出去,对方自己会流通,到时候卖掉一件闻恬兰香阁的衣服,就把这钱收回来一大堆。
  咱们不吃亏,闻恬兰香阁东西的利润太高了。
  永穆公主给李易剥了一个茶叶蛋,多吃点,补蛋白质:“咱俩开杂货铺?从高端变成低端?”
  “你说,不能再剥了,我吃四个了。”
  李易看小兰,阻止对方剥鸡蛋,给我吃这么多的鸡蛋作甚?
  “派人去开。”小兰放下鸡蛋:“咱们负责把钱放出去,他们不收税。”
  “对呢!”永穆公主跟着想到:“他们自己互相交换不方便定价,咱们给定出价钱。”
  两个人凑到一起,不管李易了,商量如何开个杂货铺。
  等李易吃完饭要走的时候,二人才停止商议,一同向李易喊:“李郎晚上还来啊!”
  李易脚步微微一乱,深吸口气:“好,保证来,还怕了你们不成?”
  两天后,又下一场小雨,祭司们都说这最后一场了,要进入雨水很少的时候。
  同一时间,在永穆公主的金字塔
  一楼二百四十平,二楼跟一楼一样,找当地暂时失业的人运输木头,工匠跟羽林飞骑、海军给建。
  一天半,四百八十平的楼起来了。
  李家庄子的庄户进来,每人身边跟个女护卫,女护卫负责学习。
  她们在闻恬兰香阁帮忙卖东西,明码标价,操作起来容易。
  现在收东西和重新定价,她们的水平不行。
  庄户们熟悉,大唐河南府、京兆府的物价稳定,便是他们的功劳。
  庄户们拥有标准制订权和定价权,所有的商人遵守,不然会被冲击。
  杂货铺一开,百姓们好奇,干啥滴?站在门口徘徊。
  “交换东西,在这里交换东西。”庄户在门口喊。
  本地人明白了,先进去看看,哎呀!这么大的透明的东西是什么?真亮堂。
  “旁边要盖的是什么?”有人问庄户。
  “和这个一样,最后连上,那里盖完先刷漆,包括橱柜刷漆,等漆好了,挪过去,这边的刷漆。”
  庄户回答,木头制品不刷漆不行,刷后要等一段时间才能用。
  眼下人家公主着急,否则哪有一个二层大房子一天半加上橱柜都弄好的?
  整个天下找不到第二家,行军打仗扎营寨也不是这么扎的。
  杂货铺中摆放了一些东西,肥皂、火柴、干贝类、干海藻、卤味、精盐、皮凉鞋、编织的遮阳帽、金属扣的腰带、当季水果、陶瓷器皿、干果、饴糖、竹碗……
  这些东西前面有标牌,上面用玛雅文字介绍干什么用,价格多少。
  许多玛雅人看不懂,不认识字。
  经过询问,知道是价格,可是没有钱啊!钱怎么来?
  孩子制作草鞋你们给钱,能换东西,你们要草鞋?
  庄户表示孩子干活属于大唐陛下给的补贴,大唐最重视孩子,那个草鞋不值什么钱的,回头又都给你们免费穿了。
  你们可以把用不上的东西拿过来卖,我们给你们钱,你们再买东西。
  “哦!我就说嘛!没有人那么傻。”
  玛雅表示明白,谁会买来草鞋又白给别人?
  于是下午的时候,就有很多百姓把自己家的东西拿来,他们是平民,奴隶还未攒下什么东西。
  粮食他们绝对不会卖,自己留着吃,一般就是石头,燧石、黑曜石、动物的骨头、漂亮的鸟毛、可可……
  有的人甚至把砍伐好的木头拿来,他们烧火用。
  原来没有斧头和锯子,得一点点处理,粗的就比较麻烦,最好的是树枝,带过来问杂货铺收不收?
  之前帮忙扛木头的人有钱,在杂货铺里转,看自己需要什么。
  庄户为了打开市场,保证会收,大不了这些柴火自己用,损失的钱,回头卖一件闻恬兰香阁的商品就全赚回来了。
  野兽的皮毛,处理得不干净,包括时间久的,也想换钱。
  庄户挨个看,考虑当下的情况,给出价格。
  对方也不晓得价是高是低,反正能换钱就先换着,放在家里也没什么用。
  新抓的活野鸡带过来,庄户给出的价钱高。
  甚至挖的野菜,庄户一样收。


第两千七百八十三章 扩张当稳差价理
  小雨后的隔日,过来买蘑菇的百姓多了,正好采蘑菇。
  庄户看到蘑菇皱眉头,他们最怕的就是蘑菇。
  “东主,请求支援,蘑菇,当地的蘑菇。”庄户申请战术指导。
  “等着,我派个小机器人和两个护士、两個羽林飞骑过去。”
  李易明白,蘑菇最难处理,品种多,辨别难。
  尤其在西南蛮地区,那个蘑菇年年有吃死的,不管信息多么发达,总有判断错误的时候。
  有的在于操作,告诉你煮熟了再次,换水,就有人觉得吃过这个,所以烹饪技术不达标,还想表现一下,结果毒死好几个。
  反正他小时候上山不认识的蘑菇从来不捡,碰都不碰。
  家长和村里大孩子带着进山时会教,小孩子保证记住。
  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