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惜,到时间自己等人就要被换走。
  回宫里可没有庄子自在,吃得更比不上。


第十九章 今天陛下怎么了
  “哈!哈!呵!吼!哈!”
  李易找到便宜大哥的时候,李成器正骑着秧马,挥舞着刚做出来的掠子,跟上阵杀敌似的叫唤。
  周围一圈人观看,他们倒不是看李成器耍怪,他们盯着掠子。
  已经知道了,东主新做出来一种收割麦子的工具,据说很好用,比镰刀强。
  “大哥,晌午吃了饭再走?”李易到旁边问。
  正玩得开心的李成器动作一顿,从秧马上跳下来:“易弟,把三字经给我,我这便走,不吃饭。”
  李易从袖子里掏出来一张纸,递过去。
  李成器拿到手,扛着掠子喊一声走了,就真走了。
  十几匹马向着通化门的方向奔驰而去。
  管事宋德换身衣服,去进行今天的酱油扑卖。
  太监、宫女转身跑去撑场子。
  今天买酱油的人来的晚,赶鸡鸭过来耽误时间。
  尤其是鸡,不听话。
  故此,鸡少鸭子多。
  当然,扑卖的时候依旧喊钱,最后折九折,算鸡鸭的钱。
  不称重,论只。
  庄子上有懂鸡鸭的跑去看,可不能收了病鸡病鸭。
  老的也不要,同时公鸡公鸭不要太多,看有多少母鸡母鸭。
  这方面不用李易操心,庄子里的人精着呢。
  鸡鸭交易慢,一直到下午两点半,哦,是未正二刻,一大群鸡鸭才被赶到临时建起来的围栏里。
  孩子和学子中午先吃的饭,李易一直陪同饿着。
  打地基的喝了不少水,都没吃饭。
  “往后不能因为等一部分人,大家全饿着。”
  吃饭的时候李易跟管事宋德说。
  “东主你不吃,别人怎么吃?”宋德同样认为轮换着吃饭比较好。
  “庄上妇人多,可三班倒,四个时辰一班,每旬蹿班休一日。”李易说出办法。
  “东主,休?”宋德第一个反对:“怎还能不做事?自家活儿在那放着,也不能歇息。”
  “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李易说出自己的理由。
  “那,那”
  “我是东主,还是你是东主?”李易强硬。
  “休。”宋德立即妥协。
  “放养鸡鸭,叫孩子轮换收拾粪便。”李易给娃娃们找活干。
  用小铲子收集鸡粪鸭粪,等沼气池没有沼气了,收拾一遍,正好扔进去。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皇宫中,姚崇拿着一张纸诵读,其他的大臣听。
  要说考科举,哪个考生写出来现在的东西,直接罢黜。
  什么玩意儿,一点文采都没有,三个字一句,三个字一句,好玩吗?
  然而这些内容,换到孩童身上,简直是神作呀。
  浅显易懂,琅琅上口。压着韵,又好记、又好玩。
  看着就这些字,但天文地理、人伦节义、道德更历,无所不含、无所不包。
  大臣们恨不能现在便誊抄一份,拿回家给自己家族子弟用。
  这个三字经,会说话的娃娃就可以学,三四岁,更没问题。
  谁编撰的?谁?是谁?究竟是哪位大能?
  李隆基站在那里,面带微笑。
  但他就是不说谁提供的,他怕大臣们跑去庄子,暴露自己的身份。
  易弟知道自己的身份,以后再想去溜达玩就不可能了。
  那个庄子叫人轻松、自在。
  说是农家吧,它却无痕;说是塌实吧,它又争鸣;说是繁杂吧,它含温情;说是文气吧,它偏躬行。
  很矛盾,明明是个庄子,给人的感觉它飘着。
  当你进去的时候,马上又能放松,重回了人间。
  李隆基想啊,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庄子距离长安城,不过七里,很近了。
  如此近的地方,走进去跟梦一般,所有人都那么开心快乐。
  没有任何一处地方跟那庄子一样。
  像桃花源记里的世外桃源。
  对,就是这个。
  李隆基找到定位了。
  随即他又摇头,不是,世外桃源看着美,实际上没什么用。
  然,易弟的庄子可不避世,反而十分接地气,他卖酱油卖得很贵呢。
  宫里吃的酱油,五十五钱一斤,外面千钱不可得。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李隆基纠结时,姚崇念完了。
  整个殿中沉寂,每一个人都在想着三字经里说的事情。
  过了片刻,姚崇叹口气:“唉陛下,何人所作?怎不告知我等?”
  “刻版,拿去教化。”李隆基根本不接姚崇的话。
  “陛下,我想见见此人。”姚崇坚持。
  “不必,他不愿见别人。”李隆基拒绝。
  他都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想让其他人知道李易。
  如果有可能,大哥最好都把李易给忘了。
  然后自己一个人去庄子玩,那里就属于自己。
  大臣们面面相觑,陛下想作甚?一个作者你保密有意思么?
  “夏收将至,朕有一物,你们拿去看看。”李龙基换话题,示意高力士。
  高力士命人把那个割麦神器取过来。
  “此物,一扫一兜一片麦子。”李隆基在众人看的时候介绍。
  姚崇看着,问:“陛下,此物和前些时日的曲辕犁可是一人所出?”
  李隆基笑而不答。
  群臣们好无奈,今天陛下怎么了?
  要吃晚饭的时候,王皇后王有容。
  她也好奇,今天陛下出什么事了,咋那么高兴呢?
  “陛下你这是遇到开心的事情了?”王皇后询问。
  李隆基想了想,突然对王皇后说:“今天咱俩出去住,我带你去个地方,别暴露身份,是这样的”
  李隆基跟皇后介绍了一番李易庄子。
  王皇后听得一惊一乍的。
  “啊?是这样吗?怎么可能?会那么多东西?才十六岁?好玩啊,走吧,去呀。”
  然后两个人就带着大内高手,匆匆离开皇宫和京城。
  晚上饭都没吃,准备到李易庄子去吃烧烤,烤串的那种。
  高力士想去,被留在家里,到地方万一你态度太恭敬,让易弟看出来怎么办?
  队伍出通化门,跑了一会儿,抵达灞水。
  过去,李易的庄子出现在眼前。
  此时的庄子灯火通明,点火把和沼气灯,天黑了。
  现在时间是酉初二刻,晚上七点半。
  再过两刻就是酉正。
  一个时辰八刻,前四刻为初,后四刻为正。
  通常子时和午时不叫初。


第二十章 皇帝皇后要入股
  李易庄子晚上刚吃饭,晌午都两点半了才吃,晚饭向后顺延。
  今天杀了一只大肥猪和一头羊。
  李易亲自用铁锹在两个大锅里制作的红烧肉,新来的鸡下的蛋煮住来,剥皮和油炸豆泡跟红烧肉焖上。
  羊继续喝汤,小米饭主食。
  大家刚吃上,李隆基带媳妇儿来了。
  还有一大群护卫,明目张胆地显露身份。
  当然,他们没穿羽林军的服装,也没有千牛卫的服装。
  看上去很强,属于护卫。
  “易弟,先别吃,我和你嫂嫂来了。”李隆基朝李易喊。
  李易赶紧放下筷子,行礼:“嫂嫂好。”
  “不用这么多礼,我跟三郎过来吃饭,他说你家饭菜好,烤串好吃。”王皇后依旧是那么活泼。
  李易扭头对两个宫女和两个太监吩咐:“去穿串,会穿是吧?愣着作甚?这是我三哥和我嫂嫂。”
  四个人整齐地一哆嗦,不敢有任何额外的表情,低头去穿串。
  李易摇摇头:“宫里来的,高将军留下的人,平时看着挺机灵的,今天估计是累了。”
  他对李隆基和王皇后解释情况。
  “是呢,叔叔,今天我和三郎在你这住哦。”王皇后笑着说。
  “行,没问题,我让人给你们拿新的被褥和枕头。”
  李易不反对,因为吃完饭,根本回不去长安。
  王皇后背着手,一跳一跳的,看别人吃饭:“大家吃的是什么呀?哇,香!”
  红烧肉的味道就是那么迷人,小娃娃吃得一脸油,脑袋都快埋进碗里了。
  “嫂嫂,这是红烧肉焖蛋,其实要是有鹌鹑蛋就更好了。加上油豆泡,豆泡”李易介绍。
  不等他说完,李隆基出声:“易弟,你换另一个说法,就是那天吃车前草。”
  李易点头,表示懂了,深吸口气,声音低沉。
  “猪,自古以来便是人们最常食用的家畜,而红烧肉,是专门选择猪身上肥瘦相间的部位。”
  “这里的油脂和肌肉层次分明时,又带着独特的大理石花纹,我们称呼它为五花三层肉。”
  “在烹饪前,须把它切成一寸宽窄的肉条,烧一大灶,无须焯水,一块块肉在锅中慢慢煎时,油脂的芬芳便不可避免地飘散出来。”
  “一种自然的味道,从茹毛饮血到农耕火种的过度里,人们已经学会了怎样吃到更美味的肉。”
  “当脂肪中的油被煎出来,顺着锅壁逐渐开散,展露出的是食材的本质”
  “炒糖,是个技术活儿,糖融化又逐渐变色的过程中,火候的掌控从来要放在第一位”
  “如果说大火的炙烤可以带来视觉上的享受,那么温火的慢炖必然给予人们嗅觉上的惊喜”
  “油汪汪的红烧肉在锅盖掀起的那一刻,已经注定了它作为美食的结局”
  “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唇齿留香,仅仅是红烧肉最基本的特征,当你慢慢咀嚼,你会发现你的口水总会忍不住分泌,那是人体被动的反馈”
  “口水混合着油脂,顺喉咙而下,滑嫩的触感里又有着浓郁的香气,吃一口米饭,让米粒与细碎的肉混合,美妙”
  李易配合三哥说,一扭头,发现嫂嫂抢了不知道是谁的筷子,已经吃上了。
  “嫂嫂,一会儿咱们吃烤串。”李易赶紧劝,别吃了,人家孩子都快哭了。
  “好吃好吃。”王皇后不舍地放下筷子,摸摸被抢了筷子的孩子的头:“叔叔给他加个菜。”
  “是,嫂嫂。”李易答应,对孩子说:“给你切块酱羊肝。”
  孩子使劲点头,要继续把筷子给王皇后的样子。
  意思是你吃吧,都吃了,然后我就有更多的好东西。
  “好吃吗?”李隆基也谗啊。
  他发现这个易弟只要一说吃的,用那个语气,就让人想吃。
  王皇后在那一下一下点脑袋:“好吃,不腥不臭。”
  “易弟为何?”李隆基知道猪肉不怎么好吃,还有股骚味。
  “上次说过,浸泡,用盐腌制,把肉中多余的水渍出来。再放一点酒就行了。”
  李易给出答案,猪没有劁的时候,激素就有味道。
  劁猪这个技术早就有,但掌握的人却不多。
  酱的羊肝切了一碟送过来,孩子端着去跟父母一同享用。
  李易三个人单独找个地方生炭烤串。
  李易是主烤,李隆基和王皇后属于鉴烤。
  李易先烤干豆腐卷,这个速度最快,放在炭火上,刷个油,就可以拿下来了。
  然后蘸着碟子中的调料吃,烤的时候不可能撒调料,太贵,舍不得。
  “易弟,你这个沼气池和灯,得给我,我也想要。”李隆基说要求。
  旁边就有两个铜管喷着火呢,好亮,比蜡烛亮多了。
  “大哥那里没烧水泥?”李易纳闷。
  “等不及,你给我水泥,我建沼气池。”李隆基迫不及待了。
  “成!”李易应下。
  他这窑烧水泥效率不高,不是回转窑,但也能烧水泥。
  “叔叔,这是糖?”王皇后像发现了什么神秘的情况一样。
  李易看过去,砂糖,没进一步提纯结晶,所以还不是冰糖。
  他准备等冬天再弄,做糖葫芦卖。
  这个方法就不传出去了,对社会发展影响不大,吃红糖和吃冰糖有什么区别?
  反正吃不起的还是吃不起。
  李隆基也看到了,拿筷子点一点,抿嘴里,甜,是糖。
  但为什么是那样的?
  不用李隆基再问一遍,李易直接说:“我焖了炭,然后用炭把红糖水过滤一下,与煮盐用泥的办法差不多。”
  李易提起煮盐,海边煮海为盐,用泥过滤,这样盐就比较好一些。
  李隆基夫妇二人瞬间领悟,原来是这样,好简单。
  王皇后用手捏起来一点白糖,看着看着突然笑了。
  “叔叔,你这能赚钱。”王皇后实话实说。
  “冬天赚。”李易承认。
  “带我一个呗,我家里钱也不多。”王皇后可怜兮兮地说道。
  李易:“”
  他看向三哥,意思是你什么意思?
  李隆基眼睛亮了,他的钱确实不是很多,属于自己的那份不多。
  皇帝有小金库的,各个朝代名称不同。
  现在自然叫内帑,也可以说是内藏,因为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